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光山 | 人間福報

宗教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性瀅法師 正聞出版社社長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不要問佛教能給我什麼,而是要問自己,我能給佛教什麼。」星雲大師苦心孤詣的一句教誨,在早年台灣佛教仍處於文化弘法尚待開展時期,性瀅法師種下在佛教界筆耕的願心種子。 性瀅法師個子雖小,內心卻有著一股堅定的毅力,深知弘法,需要傳播的力量來開展,畢業後即投入出版編輯。數十載生涯中,為印順導師出版書籍、參與正聞出版社社務發展,以及印順文教基金會的創立。 「大師說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和尚。而我一輩子也只做一件事,就是文字編輯出版。」性瀅法師說,他深信大師所說:「只要是能做佛教相關的事,就是奉獻。」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慧哲法師 東林學苑社會關懷協會創辦人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給你學習的機會,應當要把握住。」院長星雲大師這麼一句話,有如當頭棒喝,讓慧哲法師養成「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觀念。壽山佛學院畢業後考取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於師大修教育學分,取得教師資格,於政大教育研究所暑期進修,為教育工作奠定紮實的專業內涵,曾擔任智光商工兩任校長,熱愛教育、奉獻教育不遺餘力。 在慈善事業上,除創辦東林學苑社會關懷協會,擔任普門慈幼慈善會理事長,也是安寧療護臨床宗教師。他不僅自我成就,並與中國附醫一起開創美德病房安寧團隊,臨床照顧末期病人達十五年,更是蓮花基金會的安寧療護講師,擔任臨床宗教師甄審委員長,為蓮花基金會培訓臨床宗教師建立甄審制度,乃至親自在病房帶領培訓宗教師。 親承星雲大師教法的慧哲法師,一路以來,勇於接受挑戰、不畏困難的原動力,第二屆同學們公認「永遠的德學長」,可謂實至名歸。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真悟法師 苗栗頭份廣修佛院住持、苗栗縣佛教會理事長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帶著院長星雲大師「不忘初心」、「老二哲學」的腳步,從壽山佛學院第一屆年紀最小的學生成為一方住持、理事長。 為落實大師倡導「四給」的精神,佛學院畢業後即開辦幼兒園,成為教育工作者。 相信品德教育要從小扎根。曾被笑「帶孩子唱歌哪裡是在修行」,也依舊堅持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從開山上達下慧老師父手上接下廣修佛院住持的傳承衣鉢至日後擔任苗栗縣佛教會理事長,都秉持著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信念,一路克服困難與考驗。 為了承襲人間佛教,法師將二眾弟子送至佛光大學、西來大學就學,二眾弟子也陸續在佛光山寺及西來寺受戒。法師自信的說:「我到現在都還算是佛光山的學生,要終身學習與繼續撒播人間佛教的種子。」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慈怡法師 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主編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因為星雲大師一句「如果真的想讀書,將來可以讀壽山佛學院」,一九六五年,慈怡法師取得徜徉般若智海的通行證,成為大師最早在壽山寺出家的弟子之一。 在讀期間筆耕不輟,撰成《萬壽日記》,並擔任《覺世》旬刊的主編。從讀者到編輯,他為自己沒有一期漏過一個字而感到很自豪。 畢業後,擔起「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委員重任,完成《佛光大辭典》、《阿含藏》、《佛教史年表》。 日本進修期間,大阪佛光山寺、大阪佛光會相繼成立。 秉持「一部好的辭典影響力是千秋萬代、無可限量」的信念,儘管戴著近千度近視眼鏡,對於一路走來跟隨大師文化弘法的路程,慈怡法師說:「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MORE

【老師的話】用心

文/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記得有一年本山徒眾講習會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在佛館大覺堂跟全山弟子開示:「體相用是佛教的管理學,信仰為體,如何用?要用心。」用心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卻總攝一切善法功德。 何也? 例如佛陀之所以能夠比我們早成佛,就在於他的用心;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大慈大悲,也在於他的用心;地藏王菩薩能夠成為大願王、星雲大師能夠把人間佛教弘遍世界五大洲等,都在於他們的用心! 那我們要用什麼心? 一、 恭敬心:佛法在恭敬中求,常不輕菩薩也說:「我不敢輕視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二、專注心:禪定又名「專注修」,做任何事,能夠專注一心,才容易成就。 三、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不發菩提心,就不可能成佛。一發菩提心,就勝過人天二乘人。 四、智慧心:學佛修行要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有了智慧,才能斷除無明煩惱,有了智慧,才能明心見性、解脫成佛。 五、慈悲心:佛法無量義,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沒有敵人,慈悲就沒有仇恨,慈悲就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六、喜捨心:何謂「喜捨」?捨是要捨去貪、瞋、痴等煩惱,心中沒有煩惱自然就歡喜了;捨也稱為「給」或「布施」,當我們行布施時,能以歡喜心來給,也稱為「喜捨」。 七、精進心:佛陀之所以能夠成佛,皆因累劫精進不放逸。佛陀入滅前,也告誡佛弟子要「精進莫放逸」。 八、慚愧心:《佛遺教經》有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有愧之人,則有善法。」我們要慚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淨。 九、感恩心:星雲大師說:有感恩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沒有感恩心的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有感恩的人,心地才會柔軟,心地柔軟跟道才容易相應。 十、歡喜心:佛光山的特產就是歡喜,大師也說:他這一生是喜悅一生。 十一、忍辱心:《佛遺教經》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大師也說:「忍耐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又說:「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十二、柔軟心:佛法只從柔處不從剛。《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除了以上幾種心,其他如謙卑心、讚歎心、隨喜心、平常心、回向心、清淨心、無住心、平等心等,都要用心。 只要肯用心,泥土都能變成金。《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與大眾共勉之!

MORE

【懷古慨今】恆心難發

文/星雲大師 曇稱法師,晉末劉宋河北人。他自幼便心地柔軟、慈悲愛物,即使微賤如蟲蟻,也不忍加以傷害。有一回,他行腳到彭城,偶然遇見一對窮困無依的老夫婦,悲憫之心油然而生,於是便留下來侍奉照顧。 為了養活二老,曇稱不得不捨戒還俗,以做工來維持老人的生活,雖然如此,他對於自己的道業修持,卻不因還俗而稍有荒廢懈怠,依然精進不已,而他的善行義舉,更贏得了鄉人一致的讚揚。 數年後,老夫婦過世,為了籌措喪葬費,他到富家賣身為奴,買了棺材來埋葬老人。 曇稱原本想做工替自己贖身,然後再入山修行。此時,鄉中卻傳出有猛虎肆虐的消息,每日都有人不幸喪生於虎口。曇稱聽聞此事,悲心又起,他告訴鄉民,自己願意捨身飼虎。眾人都力勸他不要做傻事,可是曇稱卻堅定的說道︰「老虎若吃了我,災患必可消除。」 當晚他來到山郊野外,獨坐在草叢中,並祝禱發願︰「願將此色身,布施給餓虎,令其消除飢渴,永息怨害,未來望牠能得無上法食。」然後孤身走向了虎穴。 四更天時,鄉人聽說曇稱竟然隻身涉險,即刻召集壯丁,分持棍棒,準備將曇稱找回來。待到眾人趕到,曇稱已不幸遭虎吞噬,僅存一顆頭顱而已,鄉民悲痛的將曇稱的遺骸起塔供奉。從此,彭城果真永絕虎患。 釋初參曰:富有時,濟助人容易,但窮困時,願濟助人者,就難能可貴了。曇稱法師雖然貧無立錐之地,卻願意執役侍奉素昧平生的孤苦老人,即使連死後的喪葬事也樂於施捨,甚至為絕虎患而捨身。綜觀曇稱法師一生的仁德義行,可說真正做到了永恆的悲心。有道是「慈悲心、菩提心易發,恆常心難持」,今人要效法的是曇稱法師無怨無悔,以恆常慈心饒益十方大眾的精神,而不是飼虎的行為,才是如理如法的行持。

MORE

【叢林風光】佛教口譯工作坊培養國際人才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為培養國際弘法人才,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系知念法師帶領6位高級英文組的學生,前往佛光大學參加「2024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32位來自美國、澳洲、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荷蘭、阿根廷、香港及台灣等地的學員,共同研習佛教口譯技巧,發心以佛教口譯來傳遞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課程特別邀請專長於中英會議口譯及雙語主持,暨「Grace聊口譯與國際溝通」版主黃致潔老師、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吳茵茵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星雲大師隨侍翻譯妙光法師,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主任鄭維儀教授為學員授課。 正確理解、無我為必要條件 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系主力培養國際弘法人才,口譯工作坊便是英文佛學專業培養的必要環節之一。 老師們從自身專業角度教授口譯技巧,讓學生在實際口譯的過程中能隨機應變、輸出流暢易懂的語言。技巧包含:豐富表達方式的「換句話說」、提升口語流利度的「跟述練習」、考驗專注力的「分神練習」等,都是佛教口譯工作很重要的資糧。 心態方面,黃致潔提醒,口譯員的目標是要達到溝通效果,必要條件是「無我」,必須正確理解聽到的內容並以指定語言輸出。 妙光法師勉勵學員,一名好的口譯員必定是好的演講者,因為需要快速掌握內容架構並辨識重要信息。 除此之外,此次工作坊特別設立口譯室,讓學員在口譯室練習、學習設備的操作,增加實戰經驗。 授課老師一致認為在口譯室練習的機會非常難得,特別是在學習階段,因為這是國際會議規格的設備,也突顯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不惜一切為佛教培養人才的精神。 學生心得 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系三年級/能藏 在「換句話說」環節中,老師指導應對翻譯上的詞窮,可用自己的話描述或總結,不要因小失大。這也提醒我們需在日常建立豐富的詞彙庫,除了記錄精準的中英文對照詞彙,也需要了解詞語的意涵。視譯時,以文字資料為輔助,可以提前準備及減少現場的壓力,但主要還是要集中精神聽講。分神練習則提升專注力,避免遺漏內容。課程中,老師以大量實例讓我們練習,並介紹口譯設備及禮儀,這些實務操作和基礎知識對日後口譯工作至關重要。 專修部一甲班/顏秀佩 從實作課程中,學習運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口譯時遇到不熟悉的詞語;從參與者的提問中,學習如何應對口譯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口譯如同說法,需有善巧方便,讓聽眾理解講師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系三年級/能康 進階的口譯訓練課程,有更多的實際演練,加強大腦對語言轉換的靈活度及專注力。 最深刻的體會是——一個好的口譯人員,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對於佛教名相的精準詮釋,要讓自己具足能力,才能協助講者將佛法內涵如實轉譯,讓更多人正確理解佛法!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MORE

義期一會 義工深入認識佛光山

【人間社記者蔡湘屏、邱惠絹、蕭子庭大樹報導】佛光山義工會於一、二日舉辦兩天一夜「義期一會」活動,來自馬來西亞、花蓮、台東、新竹法寶寺的四十七位菩薩義工參與。三代同堂的青年義工蕭子庭,當天學校畢業典禮結束後亦隨即趕來參加,會長慧屏法師特贈予一幅大師《心經》墨寶,祝福他學業增上,福慧雙全。   一日巡山首站來到一九八三年落成的「地藏殿」,依菴法師帶領大家叩「幸福鐘」,並勉勵大家要隨時發願,並鞏固願心力行,將來一定能夠菩提圓滿。接著到「大佛城」,永瑞法師分享,當初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東山建大佛城,很辛苦,沒有路、沒有水,大佛竣工後,發生許多佛菩薩不可思議的感應。 抄經堂副堂主慧義法師開示:「大部分經典都提到要書寫、讀誦、受持、為人解說,會得到很大的功德。功德從哪裡來?專心抄經能減少向外攀緣的機會,自然就不會動念造業。」並帶著義工抄經,將抄經功德回向至親朋好友及一切有緣人。 下午「茶敘」結合「人間音緣讀書會」,由義工會策進委員會委員許文貞教大家如何品茶,並由義工會第四團團長蘇孟賢則帶領說唱布教團義工,教唱人間音緣歌曲〈點燈〉,晚上也安排禪修靜心。   二日前往法寶堂聆聽依昱法師主講「生生自在」法寶講座,與談人古源光校長及陳順章名譽理事長,暢談與星雲大師的因緣,實踐將佛法智慧融入生活,追求更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法寶寺新竹第二分會會長鄭詠妮說,學佛要趁早,儲備資糧往前走,感謝兩天一夜活動,讓她充滿感動。

MORE

西來寺 佛教友誼獎學金學習營

【人間社記者薛宗喆洛杉磯報導】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一日在西來寺舉辦二○二四年第二梯次「佛教友誼獎學金學習營」,十九位來自本地的優秀學員在法師和義工的引導、陪伴下,度過收穫滿滿的一天。 學員們首先聆聽美國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博士,以「發掘您的熱忱:如何選大學主修專業」的關係主題,建議學員保持開放的心態,廣結善緣拓展社交圈,再通過持續的學習和探索找到人生的意義。由於學員正值高中到大二的關鍵時期,這個分享對他們未來選擇專業和職業,非常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另外一堂課,學員們根據興趣選擇學習翻譯或攝影的技巧,分別由佛光出版社執行長妙西法師、負責西來寺影視的Jonathan Thang授課。午飯後,獎學金輔導委員會總幹事蔡月琴帶領學員,在大雄寶殿前跑香。 下午的課堂裡,學員們輪流發表閱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中一段佛陀的故事,分享其中的體會與收穫。學員Lilian Lin用生動的圖畫,為大家講述魔王如何阻止佛陀修行證悟,並分享她閱讀後的體悟,獲得分享大會的第一名。學員Guan Chang和Nathan Chen分別獲得第二、三名。

MORE

佛光山、加大柏克萊分校 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人間社記者陽光舊金山報導】為透過人工智能模組促成佛教大藏經、《星雲大師全集》等佛教文本英譯的效能與品質,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4日前往美國,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BAIR)暨MITRA項目主持人Kurt Keutzer教授簽署合作協議。 參與合作協議簽署儀式者有佛光山北加州總住持如揚法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佛學研究中心主任Robert Sharf教授、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副研究員Sebastian Nehrdich博士、資訊組主任藍效農及《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編輯知悅法師等10人。 結合MITRA(法之善友AI翻譯)的技術及其300萬餘條梵、巴、藏、漢文藏經平行文本(Parallel Corpus)、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3萬條的藏經、《星雲大師全集》與人間佛教中英雙語語料庫,這套AI模組已能夠進行中、英、日、漢、梵、巴、藏多語言佛教文本翻譯,並在BLEU及chrF++等AI評鑑平台上取得出色的評分。 簽約前,由Sebastian Nehrdich博士說明MITRA翻譯準確度的評鑑標準、介紹團隊、數據的分析,及雙方合作的具體範圍及成果。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山翻譯團隊及目前正進行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全集》的翻譯內容,希望未來利用AI工具提升多語弘法的腳步。 這套多語佛教翻譯工具的正式名稱及使用介面預計於2024年底公布,並提供給佛教譯者測試及使用,相關訊息請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的佛典翻譯與AI運用網站:https://fgs-translation.org。

MORE
/26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