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光山 | 人間福報

宗教

【佛學講座系列】佛教故事的啟發 勉眾滌淨身心

文/洪佩蓮 佛光山鳳山講堂十二月十六日舉辦二○二三年度最後一場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法駕開講,講題是「佛教故事的啟發」,逾四百位信眾同霑法益。 佛光合唱團鳳山分團首先演唱三首曲目:〈朋友勿忘我〉、〈佛教靠我〉、〈雲湖之歌〉為講座揭開序幕。心保和尚感謝信眾於百忙之中前來聽經聞法,功不唐捐。和尚說,佛教中有很多的公案與故事,故事裡有著各種人、事、物及道理,等待著我們細細品味與省思。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常教導我們「我是佛」。保和尚說,因為人人都有佛性,修道、悟道,大家機緣平等。 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心保和尚開示《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並以香甜蛋糕的誘惑為例,暢談「緣起法」,並告訴大眾: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無形中會產生貪、瞋、痴等煩惱,忘卻菩提自性是本自清淨。忘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執著即不起貪念。當牢記:修行,離不開息滅貪瞋痴。 心保和尚含笑問聽眾:當緣起時,各位還能不生貪瞋痴嗎?台下一片寂然。心保和尚勉眾:一切有為法都是幻化,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歡喜與煩惱也都是幻化,世間本來無常,也隨時都在無常變化著。 人命只在呼吸間,記住普賢菩薩的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台下報以熱烈掌聲回應。 大家準備好面對自己老病的切身問題了嗎?看著大眾一臉的茫然,心保和尚笑問,三十年前的你與三十年後的你一樣嗎? 和尚再次提醒,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覺悟有情以無所得故,無所罣礙。當一個人對「空」的了解、體悟,有了解脫的般若智慧,就會產生歡喜。 和尚以一則印度老人被毒蛇咬的故事作譬喻,提醒大眾不要被自己的貪瞋痴慢疑所咬,遵從佛陀教導三業清淨、學習菩薩自利利他精神、學習星雲大師吃苦如吃補、精進就有力量等。 和尚接著說了一則兩位出身高貴家庭的比丘的修道故事,提醒聽眾「知識不等於證悟」。其中一位比丘經文雖背誦不多,但確實依教奉行,滅除貪、瞋、痴,如實照見,內心清淨,不再執著,終於得到清淨行的法益。 心保和尚以「佛教故事」啟發大眾,讓人從聽故事中省思自己、省思生命,大眾在愉快輕鬆的狀態下,去思惟佛法了解真義,和尚也期勉大眾要在生活中精進,落實佛法在生活中,共同推動人間佛教,建設一個幸福安樂的淨土。

MORE

印度錫克教徒 點燈紀念宗師

印度阿姆利則(Amritsar)黃金廟(Golden Temple)是錫克教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錫克教教徒11日於該廟點燈紀念第9任宗師巴哈杜爾(Guru Teg Bahadur)402歲冥誕。巴哈杜爾上任後立刻召集部落整頓錫克教,因而受到後人崇敬。圖/法新社

MORE

熱氣球奇幻之旅

文/蔡琇韶 這趟鹿野追球之旅中,不論是獨自在靜謐的寺廟中尋求寧靜、品味擁有六十年歷史的老店美食,或是前往被暱稱為「熱氣球車站」的鹿野火車站,抑或搭乘熱氣球翱翔於花東縱谷,再到鹿野高台目睹初升的朝陽,皆成為我難以忘懷的旅程。 踏足鹿野的當晚,我安頓在妙善寺,次日清晨,品嘗那間已經有六十年歷史的老店──阿丁早點。享用完美食,我沿著街道來到了「熱氣球車站」的鹿野火車站。雖然這個小車站規模不大,但保留了鄉村風味的純樸建築風格。 我在這寧靜的氛圍中,悠哉地漫步至鹿野圖書館對面,等待接駁車前往鹿野高台,展望即將升空的熱氣球。 清晨五點半,鹿野高台的天空依舊籠罩在昏暗之中。工作人員們早早開始忙碌,準備著熱氣球的安裝工作,如同將粉墨般的氣球準備登場。太陽徐徐露出頭,跨越海岸山脈,陽光灑在花東縱谷上,與草原上的熱氣球交相輝映,如夢似幻的風景就此呈現。 這一天的熱氣球有著多種造型,包括媽祖、Hello Kitty、英國小狗和熊讚等,令整片草原充滿了歡樂的氛圍。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個Q版的「媽祖」熱氣球,巧妙的媽祖形象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目睹著熱氣球從安裝到膨脹,再到最終的升空,我感受到內心的跳躍。這些球體一一冉冉升起,成為大地與天空之間美妙的連結。晨風相對穩定,最終我也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熱氣球! 而搭乘熱氣球的過程也十分特殊,需要逐一進入氣球籃中,然後一同升上藍天。隨著氣球漸漸升空,視野也隨之開闊,清晰地俯瞰著草原的風景、縱谷的廣闊蒼穹,以及遠處連綿的青山。 漸漸地,天際線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球體,升騰的熱氣球猶如美麗的驚歎號,與飛行傘在山谷間交相輝映。工作人員不斷操作噴火器,伴隨著陣陣「轟!轟!」聲響,這美好的景象,彷彿成了現實版本的夢幻。 這趟充滿冒險精神的鹿野追球之旅,充滿了新奇與樂趣。種種挑戰,結合成一場不可思議的奇幻體驗,這些美麗的回憶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使我的生命視野變得更加豐富充實。

MORE

菲律賓教師培訓營 成為三好模範

【人間社記者Marilyn Lopega、喜琛馬尼拉報導】菲律賓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菲律賓Sagay市教育局,12至14日舉辦教師培訓營,特別邀請菲律賓教育部顧問、菲律賓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董事Dr. Cecile Manikan教授主講「全腦自我掌握和正念練習」,共百餘位教育人士參加。 三天培訓包含:「自我認識,群我建設」、「人心認知,靜坐調心」、「人間佛教,自我深化」。從「我」深入了解「我的心」的力量,以及「我」所產生的相互影響。學習正念和「三好」,成為自己和生命的主人。 Dr. Cecile Manikan提到「無常」讓大家看到「變化」,透過改變使每個人獲得自我昇華,從原本的「自我」,意識到「我」和「你」,乃至世界是一體的。 學員John Paul Quizagan了解到人們生病和死亡時,生命是無常的。但當思想被淨化,培養正念去除無明時,這個「我」就能從內心產生快樂。學員Sherwin Bacani表示,培訓營讓他走進自己的心靈,他相信「行三好」可以提升自己。 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感謝Dr. Cecile Manikan規畫16場的教師培訓營,使1600名教職員受益,期許教育工作者成為「三好」的模範,激發更多人行三好,把「三好」融入於生活中。

MORE

佛光人年度報告 獲紐國印刷金獎

【人間社記者王霂陽紐西蘭報導】紐西蘭印刷出版公司聯辦的「Print in Pride Awards」獎項,最近公布名單,其中,《二○二一紐西蘭佛光人活動報告》榮獲「二○二二年印刷金獎」。紐西蘭第二大印刷公司SCG負責人Stuart Shepherd二月二十三日前往北島佛光山頒發獲獎證書,由北島佛光山妙禹法師、能謙法師及Vicky代表接待、領獎。 「Pride In Print Awards」委員會評審小組以製作技術、印刷字體和排版設計等指標為參考,及表彰和推廣具有深遠影響力作為評鑑標準。每年有超過一百家的印刷公司參加評選,在千百份投稿的作品中,《二○二一紐西蘭佛光人活動報告》脫穎而出,在「商業印刷──年度報告類別」中拔得頭籌。 Stuart表示,因為這本出版品看到佛光山活動的多元化,其中的藝術內容讓他印象深刻,「今天親臨道場,感到非常舒服和震撼」。

MORE

極樂寺彩繪燈籠 傳遞愛與和平

【人間社記者吳麗珠基隆報導】為迎接新年及祈願世界和平,佛光山極樂寺於元旦舉辦「愛與和平燈籠彩繪比賽」,吸引近五百位學生報名參加,包括家長、法師、義工共逾七百七十人共同參與,現場朝氣蓬勃。 彩繪比賽共分七組,參賽者以國小中低年級較多,最小年齡未滿三歲,大多由家長攜手前來,現場不乏二、三代同堂彩繪的畫面;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民政處長張淵翔和仁壽里里長張富凱也應邀共襄盛舉,大家在佛前祈願希望與和平。 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說明「愛與和平」的意義,並以小故事指出,只要心存慈悲則財富、平安及成功自然相隨。 張淵翔表示,非常認同佛光會的各種活動,也常閱讀《人間福報》,尤其環保活動和社論是最愛的內容,欣喜與佛光山一起推動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四給,打造有愛的城市。

MORE

【老師的話】 我是善財童子

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在線上佛學院和青年們探討了「誰是善財童子?」所有人不假思索地都回答:「我!」「我是善財童子!」我笑著看向屏幕上一個個非常認真的年輕人,心想,這是一個多麼懇切卻又極其模糊的答案。 曾幾何時,只要問:「真正有問題的是誰?」「心!」再問:「誰是佛?」「我!」又再問:「誰是真正的敵人?」「自己!」答案好像都很標準,卻不知「於意云何?」 於是我們思惟探討,名為「善財童子」的依據為何?是因為自己跟童子一樣年輕嗎?或是喜歡他在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四處參學旅遊?那麼童子應該名為旅行者,不名為修行人。而後我們從經典中爬梳善財童子的人格特質。《華嚴經》提到:「此童子者,初受胎時,於其宅內,有七大寶藏;又雨眾寶,滿諸庫藏。」這孩子一入母胎,家宅中就充滿了各種珍貴的寶藏,因為善於招來財富,所以名為善財。大家笑了笑,顯然自己並不如此善根福德深厚。 第二個特質提到:「此童子者,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常樂清淨;近善知識,身、口、意淨;修菩薩道,求一切智;修諸佛法,心淨如空,具菩薩行。」原來善財童子出生時的瑞相,乃是因為修菩薩行、心地清淨的殊勝,自然積聚而成。 第三個特質,在澄觀大師的《華嚴經疏》中提到,「解心順理曰善,積德無盡曰財。」也就是每個願意依止著真理的方式,開解自己的心念;能透過不懈的努力而孕育無量功德法財者,都可以被稱為善財童子。此時大家眼睛為之一亮,原來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願意解心順理、積德無盡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參究無量大善知識,獲得無量法財。 回到經典上,善財童子的人間參究,稱之為「入法界」,法藏大師開展此中三種意涵:一者開發自性清淨心,二者證成佛國淨土,三者深入緣起世間。在善財童子的示範中,引領所有見聞者,依著自心清淨,明白諸佛淨土不在他方,而是在我們每一次願意深入行持六度萬行、服務眾生的每一個剎那,諸佛國土和眾生世間就在同一個當下,不一不異! 在總本山圓滿了兩期萬緣水陸法會後,我問同學們,累不累?大家的回答,讓我很感動,「身體雖然會疲勞,但是心裡很法喜!」一個月的菩薩道行持,在每一次借境練心的過程中,學院的同學,在大壇、藥師壇;或者在行堂、房務、知賓服務,假使都能依著佛法真理,往心內通透,那麼此刻每一個人的佛國淨土,的確都在閃閃發亮。 而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我們創造的人間淨土,就在我們願意於人間深行菩薩道的每一個剎那,都在開展自己的法界,都有無量功德充滿。於是,懂得人間即法界的真義,願意解心順理、積德無盡的我們,真是善財童子!

MORE

悉達多太子音樂劇成員 發心皈依受戒

【人間社李大通馬尼拉報導】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二十二日舉行三皈五戒典禮,悉達多太子音樂劇的所有工作人員和演員共二十四人報名參加。菲律賓是一個天主教國家,這場典禮不僅是佛教徒與藝術家之間的一次交流,更是心靈與信仰的交會。 演員Benjie在典禮上分享他求受三皈五戒後的感受,他說,「這是一種重新開始的喜悅。」扮演佛陀的角色給予了他特別的啟示,使他對生命與信仰有了更深的領悟。 音樂劇導演Junrey分享,他因悉達多太子音樂劇而對佛教產生興趣的經歷。他提到,多年與佛光山的接觸,讓他更深入地理解佛法,尤其是受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教誨,對他影響深遠,使他的心靈得到了淨化與提升。 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勉勵大家,在接受五戒後,要努力追求三好,這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也是對佛教精神的生動詮釋。 佛光山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說,每個人都如同不同的材料,有其獨特的價值與用途,有些人像鑽石,雖然價值不言而喻,但若不加以運用,則無法展現其光彩;有些人像石頭,雖然看似平凡,但在某些場合下卻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因此,發心去做,並付出實際行動,才是賦予生命真正價值的關鍵。 永光法師結語道:「這場典禮的舉辦不僅是對佛教信仰的肯定,也是對藝術創作與個人成長的美好啟示。讓我們一起尊重生命,珍惜每一個瞬間,讓心靈在信仰的光芒中煥發出更美好的光彩。」

MORE

愛我青年營隊開跑 全馬青年幹部培訓

【人間社記者王鉦杰仁嘉隆報導】馬來西亞二○二三年第二十二屆「愛我青年」幹部培訓,七日在佛光山東禪寺舉行,三十六人參加,包括來自中馬區大學園分團、加里爾峰分團、冼都分團、巴生分團、巴生新鎮分團、東禪第一分團、關丹分團,嘆北馬區的怡保分團、檳城分團,以及南馬區的新山佛光青年團。 培訓課程,邀請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執行長如音法師授課「信仰的力量」,以三個問題帶著幹部們思考,讓青年真正明白信仰的力量,打破封建,建立對人間佛教的認識。輔導法師有宗法師授課「信願行」,從建立信仰後,應當了解戒律的精神,從不侵犯而懂得尊重。法師期許青年奉行五戒、三好、四給於日常生活。 本次統籌活動的課程組代表帶領第三堂課,分享如何看教案和運用,隨即進行分組討論。最後,東禪佛教學院教務主任妙豪法師及有宗法師帶領青年,參觀東禪佛教學院寮區及圖書館,體驗生活修行。

MORE

佛光山開山58周年 全球抄經修持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綜合報導】紀念佛光山開山五十八周年,佛光山於五月十六日舉辦「佛光山開山五十八周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五大洲道場響應。佛光山總本山近八百一十位僧信於晚上七時,在雲居樓二樓抄寫《心經》。透過人間衛視製作全球同步抄經修持影片和直播,讓全球道場、佛光人可以同步抄經,共同紀念佛光山開山的殊勝日子。 一九六七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於當時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購得建寺用地,同年五月十六日奠基,定名「佛光山」。大師帶領僧信開山,一路披荊斬棘,到如今全世界都有佛光山的道場。二○二三年星雲大師圓寂,佛光山僧信繼續秉持大師心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感念大師開山  領眾為佛教努力 現場播放大師開示抄經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影片。大師說,抄經每寫下一個字,就如同在心上烙了一個印子,像是照相般,經文的道理就都在心裡,即心即佛了。以及「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多」就是從此岸到彼岸,到達想要到的目標;般若的智慧是淨化的、善美的,是使人成長,不受汙染和不受外境所影響。《般若心經》可以帶領我們認識真實的世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希望大家都能過著自由自在的觀自在人生。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副住持慧昭法師,帶領大眾依循抄經程序,誦讀和抄寫《心經》,恭讀大師的〈為抄經聞法者祈願文〉。 心保和尚於抄經圓滿後開示,五月十六日是佛光日,感念大師在今天創建了佛光山,讓大家得以跟隨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一起為佛教而努力。全球道場以抄寫《心經》來紀念,《心經》是般若的精華所在,闡述空有不二的智慧,就是不墮入二邊,不執著「有」和「空」。透過「觀照」,不隨境轉,不隨著情緒變化。外觀看世間、人世,內觀就是觀五蘊,觀身受心法。如果能和般若相應,無論在哪都能很自在,可以隨緣安住,這樣的智慧是圓滿的,可以遍一切處。 抄心經增智慧  佛光人訴說法喜 參與抄經的有佛光山修持監院室監院慧思法師、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傳燈會執行長覺軒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等,以及各單位主管、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大慈育幼院、信眾和員義工等。 多名國際義工也來體驗抄經,法國的Jean Baptisteu以「清淨、溫暖和平靜」,形容抄經帶給他的感受。普門寺中山二會的劉美英、康滿足分享,抱持著感謝大師的心前來,可以在五月十六日這麼殊勝的日子,身處如此莊嚴的地方,和大眾一起抄經,可以淨心,感到無上的法喜。  

MORE
/26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