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命書寫 | 人間福報

閱讀

換床

文/老李飛刀 日前父親突然對我說,一會兒把地下室的席夢思床抬上來,我不睡硬板床了。 父親小時候睡在大炕上。奶奶給父親多墊了個褥子,爺爺瞪著眼說,男孩子要想腰桿硬,從小就得睡硬炕,墊那麼厚作什麼?在爺爺的教導下,父親從小就走路挺胸。一起玩的小伙伴都聽父親的話。 多年後,父親轉業回到市裡,住進樓房。母親買了席夢思床,對父親說,你看,還是這床舒服。父親說,這麼軟的床我睡不了,要睡你睡。母親說,你真是有福不會享。 父親也不爭辯,只是微微一笑。就這樣,幾十年過去,父親就一直睡在硬板床上。 今天父親讓我給他換床,嚇我一跳。父親是個特別堅持原則的人,這突然的改變,我還有點不適應。 我突然想逗父親便說,你跟媽去大屋睡吧,那屋裡是大席夢思床。 臭小子,快去搬床,少廢話。我要不是睡覺打呼太響……,父親看向母親,兩人都笑了。

MORE

心的原點

文/李郡益 窗外露出一股靜謐 彷若時光不再流淌 在歲月長河裡遊走,尋尋覓覓 拼存殘碎的記憶 風雨砥礪 經年累月埋藏而深厚 懷想奔騰青草地的快感 念逐夢時的勇氣 璀璨星夜裡閃耀希望 繁華喧囂,攜來了塵俗 步履迷茫 暗流湧動 匆忙追尋遺失的自由 回首往昔,心寬亦念純 靜思獨坐於老樹 聽蟬,參禪 心靈指針了卻矛盾的指引 光明坦途待我前行 重拾初心

MORE

侍親方知父母恩

文/趙莒玲  十多年前,和兩位老友聚餐。席間,在分享《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讀後感時,其中一位提及整本書令她感觸最深的是:墨瑞教授臥病期間,最不能忍受的是「他得靠人為他擦屁股」。當時母親身手矯健,我真的很難理解此事,也未放在心上。 從前聽人說「老小老小」,我能心領神會。如今,真的要耐著性子照顧年邁母親時,頓然覺得很具挑戰。 去年十月下旬,我開始慢慢跟著六妹學習照顧八十六歲的母親。第一次聽見六妹對母親撒嬌說:「我們都是小胖子啦。是你胖?還是我胖?」母親眼睛直盯著六妹,微笑不語。我才驚覺,自己得學著哄母親開心了。 從此,「說好話」派上用場。每當我讚歎她看起來只有七十歲,皮膚比我還白嫩光滑,能記住家人的名字、數字概念清楚時,她嘴上不說,臉上卻藏不住的漾出笑意。 我個性好強執拗,過去決定事情大多先斬後奏,鮮少理會母親苦口婆心的勸說。如今,聽著她碎碎念陳年舊事,我不斷地提醒自己「千萬別跟她較真,乖順附和就好」,因為聽訓的機會不多了。 母親早已不戴假牙,在為她準備飯菜時,負責掌廚的大姐和六妹,會針對她胃口的喜好隨時調整菜餚式樣,還交代我務必把所有的菜,用她專用的剪刀剪碎,以方便咀嚼和消化。動手剪菜時,我猛然想起,母親生病前,自己從未為她煮過一頓飯。 有一天,只有我陪母親用餐。備飯菜時,我不自覺的挑揀最好吃的部分,放進她的碗裡。當下,腦海突然浮現母親以前大都最後用餐,吃孩子們剩飯剩菜的身影。這時,我才「看見」母親默默為子女付出的愛。 這幾年,負責母親洗澡、如廁的重活大都落在六妹身上。我自忖母親行動遲緩,起坐困難亦無法久站,她如廁後,必定是六妹幫忙打理。 怎知,當我單獨服侍母親如廁時,她竟不讓我插手,堅持自取衛生紙擦屁股,儘管右手不停抖動也要做完,令我百思不解。後來,我聯想到墨瑞教授不能忍受別人幫他擦屁股一事,終於明瞭母親在捍衛她在孩子面前,最後一道隱私的尊嚴。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此時,我最深刻的體悟是:「侍親方知父母恩。」

MORE

【生死自在】如何解脫末期生命困境—— 生命延畢生的解套之方(二)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末期生命困境的解套,是一個「歷久而彌新」的重大生命課題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開始探討一個「歷久而彌新」的重大生命課題:「如何解脫末期生命困境——生命延畢生的解套之方」。為什麼說這個課題是「歷久而彌新」的呢?說它是「歷久」,是因為此一課題的本質,不但關乎「老、病、死、生」的生命自然歷程,而且涉及在人類社會裡面,群體與個人之面對與因應處置,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無可逃避,必然也必須要認真面對及因應的生命功課。說它是「彌新」,則是因為隨著時代的不斷演進、社會的持續分化、環境的重大變遷、科技的長足進展、醫療的過度干預,這個亙古以來的生命課題並沒有獲得任何緩解,反而隨著問題的面貌不斷地轉換翻新,變得更為多樣複雜而棘手難解。 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年來,我不斷地遇到聽眾及讀者提出這一類的生命課題與難題,簡言之,就是當面對自己的長輩親人,已經拖過人生的賞味期、淪為生命的延畢生,陷入生命的困境,該如何圓滿地解套?此一社會現象與趨勢,其實也就明確顯示了此一問題,不但非常普遍與益發嚴重,而且極為難解,因此,我不但要跟大家深入地解析一番,還要提出具體可行而且有效的解套之方。 星雲大師一再開示我們:「有佛法就有辦法!」 不過,在此我要先行特別聲明,就如星雲大師一再開示我們的法語:「有佛法就有辦法」,因此,我所提出「末期生命困境的解套之方」,絕對不是憑空信口而說,而是完全依據正信的佛法;也因此,「有效」的大前題,就是身為人間佛教行者的各位善男子、善女人「要有佛法」,要與佛法相應。但是這絕對不能只是空喊口號,光說不練,而是要以正信的佛法為依歸,然後確實依教奉行。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行者若能老實修行,持之以恆,必然會有相應的驗證成效。 因此,各位行者必須要滿足「信、解、行、證」的行動次第,也就是,行者必須要對諸佛、菩薩與正信佛法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對於經典義理有如實正確的深入理解,對於「身、口、意」的法門有紮實的修持行動,然後能夠為自己的長輩親人至誠懇切地開導往生的道理,同時要持誦經文、稱念佛、菩薩的聖號,回向給長輩親人,一方面開導他們發願往生,另一方面祈求佛、菩薩前來接引,終久就會有實地感應的驗證。 此外,行者還要能具足淨土三要「信、願、行」的資糧,三要的具體內涵如下:一、「信」者有三,堅信佛言不虛,深信法門殊勝,自信己力可及;二、「願」者,深心發願,求生佛國淨土;三、「行」者,正助雙修,依教奉行,「正修」為持名念佛,持誦淨土三經,「助修」為廣結善緣,累積福德因緣。 此一「信、願、行」的資糧不但能夠讓行者自利,而且也能夠利他。行者能夠充分運用此一資糧,轉而回向給陷入生命末期困境的長輩親人,一方面開導他們放下牽絆執著、願意捨棄老朽衰敗的色身、發願往生佛國淨土或轉生善道;另一方面行者可以祈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慈悲接引,讓自己的末期長輩親人能夠免於醫療不當或過度干預,當機緣成熟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捨報善終,進而如願往生。 相關重要文章回顧 其實,有關末期生命困境與難題的解析,以及可行的解套之方,在我發表及出版的文章中,早就已經有不少討論,有幾篇相關的重要文章,我臚列於下: 一、收錄在《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的文章:(1)〈人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頁44~48;(2)〈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生命的未來出路〉,頁49~53;(3)〈我們能不能預知自己的死亡?〉,頁178~189;(4)〈末期病患照顧與臨終關懷的一些關鍵課題〉,頁382~393;(5)〈千古艱難為一死——當代社會的善終課題〉,頁394~439。 二、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的文章:(1)〈生命的終極功課: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祕笈〉,上冊,頁36~71;(2)〈佛法與生死疑難答客問〉,上冊,頁83~117;(3)〈一期生命自然謝幕的歷程〉,下冊,頁102~136;(4)〈「植物人」困境的佛法解套之方〉,下冊,頁137~155;(5)〈「生死」問題與「生命」疑難解惑〉,下冊,頁160~169。 上列的幾篇文章,請各位讀者認真地閱讀,有助於大家深入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可以幫助大家對問題有正確的認知與深入的理解,建立積極、健康、正向的生命永續宏觀思想,也有助於親人末期生命困境的實際解套。(待續)

MORE

【生死自在】如何解脫末期生命困境—— 生命延畢生的解套之方(九)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協助末期親人解脫生命困境的實修法門: 佛號加持心法祕笈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談到,當末期親人已經痴呆、失智、失能,甚至陷入重度昏迷,不省人事了,根本無法自行「憶佛、念佛」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為末期親人誦經、念佛、回向、發願、懺悔,以及開導他發願往生。然而,不能只是用我們的音聲言詞,而是要運用我們的「心念」與「意志」,再加上「音聲」與「言詞」,以此來「上祈諸佛菩薩,下感末期親人」,我一再強調「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只要家人同心協力,至誠懇切,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必然有不可思議的感應,末期親人絕對可以如願解套。 現在,我就來跟大家解說,協助末期親人解脫生命困境的實修法門,其實,法門本身並不難,也不是什麼祕密,但是要信心堅固,與諸佛菩薩心心相印,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前面用了許多篇幅,苦口婆心為大家做「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的原因。 實修法門的內容就是:持誦《阿彌陀經》、稱念阿彌陀佛或觀音聖號、誦念回向文、發願欣求往生、懺悔業障,這些修持的內容都與平時日常功課無大差別,但是重點在於「心念」與「意志」,而不僅僅在於行持,因此,必須要以堅定不疑的信心、堅固不動的信念來修持,加上我說的「念佛四感:感覺、感情、感動、感應」,那麼不管誦經也好、念佛也好、回向也好、發願也好、懺悔也好,都會有不可思議的功效。【慧開按:有關「念佛四感」的詳細內容,請參閱《人間福報》「生死自在專欄」〈現代人如何修持「念佛三昧」與「念佛四感」?〉系列文章,2023/09/17〜2024/01/14。】 接著,我再傳授大家一套極為重要的「佛號加持心法祕笈」,即使末期或臨終親人已經嚴重失智、痴呆、昏迷、意識不清了,家人仍然可以開導他念佛,乃至發願往生佛國淨土,關鍵也是在於「心念」與「意志」,而不僅僅在於行持。這一套「佛號加持心法祕笈」,如果讀者的家人都能夠形成共識,信念堅定,依教奉行,必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功效。 這一套「佛號加持心法祕笈」,我曾經在《人間福報》「生死自在」專欄文章中解說過,也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上冊)之中,但為了節省大家再去查閱原文的麻煩,我現在將其中的重點內容整理條列如下: 一、開導親人:在親人的耳朵旁邊,用堅定的語氣以及溫馨的口吻,開導他要萬緣放下,心中要憶念「阿彌陀佛」,而且要跟阿彌陀佛連線(on line),懇請阿彌陀佛放光加持,痛苦可以減輕,煩惱可以去除。然後要深心發願:往生到阿彌陀佛淨土,懇請阿彌陀佛前來接引。 二、佛號灌頂:用手掌心輕輕地隔空放在親人的頭頂囟門(百會穴)之上,不需要接觸頭頂,一邊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一邊觀想阿彌陀佛慈悲放光加持,佛光從手掌心注入親人的腦門,然後留到全身,將親人的氣場轉正。每一次須念滿一百零八遍「南無阿彌陀佛」。 三、佛字加持(前面):在親人的天庭(額頭)、印堂(眉心、兩眉中間)、人中(鼻子下方、嘴巴上方)、喉頭、心窩(胸口)、丹田(肚子)等處,依序從上到下,用手指隔空(不需要接觸身體)書寫「佛」字。 四、佛字加持(後背):然後再將親人扶坐起來(如果他可以坐起來的話,但若不行,就不要勉強),在他的背後,從上往下,用手指隔空(不需要接觸身體)書寫「阿彌陀佛」四字,一邊書寫,一邊大聲念出聲音,每一回要重複七遍。 五、懺悔業障:要帶領以及代理親人懺悔業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家除了在親人耳邊帶領、開導他念佛、懺悔、發願之外,最好家人能代親人懺悔業障,如果屆逢佛光山本山或自家附近有佛光山的別分院舉辦法會,請以親人的名義登記超薦累劫冤親債主,同時家人也要親身實際參與法會禮懺;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要虔誠禮拜,不可以虛應故事。 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以上所述的「佛號加持心法祕笈」是非常靈驗的,只要信念堅固,依教奉行,必有不可思議的神奇感應! (待續)  

MORE

眼神是符號

文/吳孟樵 眼神是符號,在凝望╱凝思的過程裡,心,打開畫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洛茨基在蘇聯解體前被俄國放逐到美國,因想念爸媽,他的記憶穿梭在與爸媽曾經共處的畫面,例如看見媽媽的身影,或當他刮鬍子時,看見「自己的下巴上有爸爸銀灰色的鬍渣。」 他慨歎地寫下:「如果每一步都是虛空。你不能用記憶來重建任何人,哪怕是在紙上。」 我想像著從虛空裡,我們能抓住的真實是什麼?記憶又是什麼?從他的作品裡,我看到他把那時代的失落與離散,深刻地記錄下來。「紙上」的文字一點都不虛空,而是真情流露。

MORE

輪行無礙

文/舒眉 趁著暖暖春日,暢快投入自然懷抱,舒活舒活筋骨。 驅車往郊野尋春去!前方外環道突然出現一列車隊,山徑彎曲狹窄,便緩隨其後。「連續彎路,隨彎壓低身體!」「注意後方來車,靠右行駛!」不時有叮嚀話語傳入耳裡,一行人保持車距,首尾相互照應。但見他們上坡時雙手使勁搖動,奮力向前;下坡時全神貫注,小心控制車速。 抵達途中一處涼亭,車隊總算有一塊足以停歇的空地,而我也看清領隊車前豎立的旗幟:原來他們是一群「生命勵」成員,正駕著手搖車遊山玩水。身障者出遊極為不易,過程中所要克服的困難遠遠超乎我們想像;儘管如此,這群生命鬥士仍轉動熱情,不畏艱難,一路破繭迎風,即使跌跌撞撞,也勇敢前行。 湖畔咖啡館再度巧遇,我才有機會坐下來,仔細聆聽關於他們的故事。肢體殘缺阻礙不了一個不怕失敗、堅持不放棄的勇士;用意志、毅力熨平人生路上幾多坎坷崎嶇,千難萬難還得自己願意走出去。 在義工的鼓舞與協助下,「生命勵」成員造訪河濱、海岸、山林、溼地公園……挑戰許多艱難險阻,終能成功達陣,甚至有人已完成了環島夢。 我見識到意義非凡的春景,也看見了生命的正向昂揚與無限可能。加油!陽光下燦爛的笑臉,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絢麗榮光。

MORE

對鏡

文/柚子 向晚 時間慢下來 慢慢緩緩 緩緩慢慢 那一朵雲 對鏡 撥弄凌亂的髮尾 平整微皺的衣裙 奔赴周而復始 始而復周的約會 風滄桑了容顏 心也疲憊 月牙彎兒的水啊 照見臉龐 潔淨心房 周而復始 始而復周 要日日展歡顏 

MORE

每一個方向都指向未知的自己

文/吳孟樵 一到十,是我們自小學習數字時最初始的認知經驗。之後又有人形容完美叫作「十全十美」。 「十」背負了期待與重任。但我偏偏不認為世間事得追逐十全十美,有點空隙、有點不完美,才是更真實的世界。 小孩或小動物靠近不明事物,不會有過多批判。落葉成為愛心的圖案,不折損曾有的美麗。嘗試走過花葉的路徑,每一個方向都有可能到達我們不知的境地,完成不同目標。 每一個方向,猶如花瓣落下指引的路,都是遇見另一個自己,在時間裡穿梭愉快。

MORE

一堂圓滿善終的課程

文/格格 甲辰龍年,馬不停蹄的我,三月初甫從國外探親返家,旋即與朋友展開東部之旅,這是一年一度朋友們籌畫已久的盛事,接著再南下探望住在高雄的三位姐姐,也計畫完成我與先生開車環島的夢想。 這期間,卻接獲三姐昏迷住院的消息。三姐罹癌數年,雖然頻繁進出醫院,但她始終堅強面對,感恩且熱愛生命,是一位勇敢的鬥士。 不料,這次疾病來勢洶洶,三姐突然昏迷轉加護病房,在家人作最壞的情況時,昏迷十一天後,奇蹟式的清醒好轉。 當我抵達高雄探望她的那一天,她已轉到普通病房,意識清楚。我帶了一瓶大悲懺水送她,她也特別交代看護這是她要喝的水。姐妹們尚能閒話家常,不料竟成絕響。 她清醒的幾日,交代好身後事,病情又急轉直下,無法言語。兒女不忍她靠嗎啡止痛度日,不得不含淚決定放棄急救,選擇緩和醫療,不再延長痛苦的生命。 因緣如此巧合,就在我如期北上返家的那一天,也是三姐撤掉維生系統的日子,臨行前,再去醫院跟三姐最後辭別。加護病房內,大姐慈愛的神情宛如母親一般,帶領著家人,撫慰著三姐安心離開,回到媽祖的身邊,從此沒有病痛。 大家齊心祝禱,沒有死亡的恐懼,只擔心怕痛的三姐再受病痛折磨,病房內充滿著家人滿滿的愛與祝福。我離開醫院不久後,三姐即安祥捨報,在生命末期得以平靜善終,三姐很有福報。 我跟三姐平日分居南北二地,不常見面。但就在我短暫停留高雄的這幾日,是她意識清楚可以交談,而且還能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感謝與三姐的姐妹情緣,更謝謝她讓我經歷了圓滿善終的人生課程。

MORE
/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