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迷悟之間>「給」的價值

  世界上,懂得布施別人的,就是最富有;世界上,只會貪圖別人給自己的,是最貧窮。   一般人,給自己很容易,給人很難;但是,如果不播種,怎麼會有收成呢?如果不給人,怎麼會富貴呢?   「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份心意,給人一點服務;善的「給」予,美化了人生,淨化了社會,「給」才能維繫人間社會彼此之間的和諧。   吾人自呱呱墜地,就接受了父母給予的慈愛訶護,入學讀書,就接受老師給予的教育養成;走入社會,就接受大眾給予的種種因緣。人家「給」我,我「給」予了別人什呢?   有一些不當的人,也有反面的「給」:給人煩惱,給人傷心,給人難堪,給人障礙,如《四十二章經》說:「仰天而唾,唾不汙天,還汙己身;逆風揚塵,塵不 至彼,還坋己身。」把不好的給人,固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把好的東西給人,也有層次上的不同:金錢的施「給」,還是比較容易做到;說好話給人 讚美,就是難能可貴的美德;給人的佛法、真理、信心、無畏、平安、自在,才是無上的功德。   「給」的美德是不容易,有的人「給」予社會一些資助,只是為了沽名釣譽;有的人給予社會一些奉獻,只是想獲得他人的回報,真正的「給」,如《金剛經》所說的「無相布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   吾人一生接受了別人「給」予我們多少因緣,我們也應該「給」予他人一些因緣,因為,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唯有「給」,唯有好因好緣,才是發揮了「給」的價值。

MORE

《迷悟之間》旅遊的意義

現代社會的旅遊風氣興盛,這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遊可以增加對地理環境的了解,對歷史文化的探索,對風景古蹟的欣賞,對結伴參訪的聯誼等。 旅遊,無異於戶外教學,是增廣見聞、啟發思想的管道之一。旅遊不但可以提昇國民的素質;出國旅遊,還能從事國民外交。只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現在有一些人把旅遊當作吃喝玩樂,例如,有的人想到某處去賭博,有的人想到某處去尋歡刺激;有些人則趁著出國旅遊,大肆採購,因而被外國人揶揄為採購團。 出國旅遊不要成為採購團;旅遊的目的不在物質,重在精神的啟發、道德的修養。因此,我們希望父母帶子女出外旅遊,不要只是為了虛榮,應該「寓教於樂」;藉著旅遊的機會,帶領子女到名勝、古蹟參訪,藉以增加知識、開拓見聞、增長閱歷、結交友伴。尤其,旅遊時,應該教育子女發揮服務的精神、啟發感恩的思想、注意參訪的禮儀、重視公共的道德等,以展現紳士淑女的風度與教養。 旅遊觀光是無煙囪的工業,現代的國家莫不積極發展觀光事業,許多觀光旅行社因此應運而生。有的人在旅遊美好的號召下,組團出國旅遊,但是,有些旅遊業者對外地的旅客,能欺則欺,能騙則騙,不重視旅遊的品質,不但自毀聲譽,而且掃人玩興;嚴重者,甚至破壞國家形象,實在令人痛心,也甚為可惜。 人生世間,短短數十寒暑,在有限的歲月裏,應該好好把握時間、爭取時間、利用時間,多做有益社會人群的事,以延長時間上的壽命。除此,在空間上,更應該擴大生活領域,開拓生活空間,讓自己融入人群,走向世界;而旅遊正可以增長見聞、廣結善緣、充實知識、學習禮儀等,是開展生命價值的管道之一。因此,旅遊時,應該抱著尋師訪道的心情,才不會空費草鞋錢。 登山的人,一次登山,歷經千辛萬苦,回來後才感到家的安樂;旅遊的人,一次旅遊,看盡千山萬水,回到家來,若能認識自己的自心本性,才是旅遊意義與價值所在。

MORE

《迷悟之間》 審美

自然就是美!美,是世間上每一個人所喜歡的。美麗的山河,美麗的家園,美麗的眼睛,美麗的五官,美麗的手腳,美麗的風儀,只要是美,沒有人不喜歡。不過,美也要看個人的審美觀念,「環肥燕瘦」、「情人眼裏出西施」,只是因為審美的觀點不同罷了。 世界上各個國家民族的審美觀念不同。南唐李後主以女人裹小腳為美;非洲有一小國以女人脖子長就是美,有些國家的女人把牙齒塗黑為美,有的以穿耳洞為美,有的以穿鼻孔為美,有人以為櫻桃小口為美,有的以染髮為美。黑人更說:「黑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 有人問:世界究竟什麼最美?簡單的說,「歡喜」最美!「笑容」最美!「心善」最美!愛美是人的天性,愛德更是人高貴的情操。美是一種意境,殘缺之美、人工之美、自然之美;一般人都認為自然美很寶貴,人工美就差一點。其實手工藝品做得很美,這是人工之美;藝術家畫畫,就是要給人有美感。不過,廣告畫因為有了匠氣,它的美就打了一點折扣,所以美是一種意境,自然就是美。 過去有人舉辦花卉選美,有人以服裝選美,後來更有以人來選美,中國小姐、世界小姐、書展小姐、商展小姐。從人的選美,現在連狗也參加選美,貓也有選美大會,更有甚者,一棟建築也參加建築美的選舉,一件家具也會參加家具的選美。 女人選美,男人也有健美先生的選舉,老人則有健康老人的選舉,但就是缺少「內在美」的選舉,心的美就更少人注意了。 這個世界上,隨你選什麼美,都是個別的,都是有差別的,唯有選心,「三界唯心」,心美,則一切都會跟著美了,而且是平等的。 所謂「心美」,心中的慧巧,比茉莉花更美;心中的修持,比皇宮更美;心中的善念,比孔雀更美;心中的歡喜、心中的慈悲,心中所散發出來跟人結緣的好意,不但是最美,而且是最芬芳的。 外在美一看就知道,內在美不容易看得出來,必須要觀察、審查,日久月長,才慢慢發覺到內在的涵養之美。 內在美不但是美,而且是德、是道、是善、是慈。所以,男人娶妻,當娶內在美的女人;父母讚美兒女,也是讚嘆有內在美的兒女;交朋友,也是要交有內在美的朋友,大家都有內在美,何患世界不跟著我們一起美麗呢?

MORE

《迷悟之間》 淡中有味

吃菜有鹹淡,口味不一。鹹有鹹的味道,淡也有淡的味道。青菜蘿蔔不是什麼稀奇的平淡之味,但有的人一生就是喜歡吃青菜蘿蔔的清淡之味。 人情也有濃淡,冷暖寸心知!有的人交友喜歡熱情,但是濃烈也會化為苦澀,不若許多的淡淡之交,如管仲與鮑叔牙的生死之交,如鍾子期與俞伯牙的知音之交,如莊光與漢光武的平民與皇帝之交,如諸葛亮與張溫的惺惺相惜之交,他們之間能維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因為在平淡中的人情,更能孕育出深厚的友情。 平淡才能持久!水因為平淡,所以能調和各種味道;不像甜味與鹹味混合,就會雜味紛陳,所以無味是最上的境界。 一般人都喜歡香味,覺得淡而無味很貧乏;其實淡有淡的味道。香水要淡,才能持久;花香太濃,容易令人生厭。牡丹花雖然象徵富貴,但不若淡雅的幽蘭受人喜愛;因為幽蘭清香,所以被人喻為君子。即使像楊貴妃般的美女,也要淡掃娥眉,薄施脂粉;如果濃妝豔抹,反而顯得俗氣。 平淡的生活,簡單中也自有情趣。淡雅如玉、淡泊明志、淡然處世。淡是一種生活態度,有的人要過濃濃的生活,有的人要過平淡的生活;有的人總在榮華富貴裏找自己的幸福安樂,有的人雖然茅屋三椽,松竹數株,從平淡中也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安住處。 地藏菩薩的侍者不耐山中寂寥的生活,興起下山之念,地藏菩薩不得已,送他的詩云:「空門寂寂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添瓶澗底休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必頻下淚,老僧相伴有雲霞。」過去的出家大德,大部份從小就有平淡的想法,從平淡中找出生活的意義。 宋朝哲學家程顥的《春日偶成》詩曰:「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人生可以淡,但是不能無味。例如有人不讀書,言語無味;無味,就是貧乏。人生要像青橄欖,愈嚼愈有味,淡中有味,才是真味。 哲學真理,要細細品嚐才有味道。例如佛法的真理,諸如慈悲、忍耐、無我等,要細細的品嚐,真理的味道才會了然於心。禪坐、拜佛、禮拜,看起來很平淡,但是一旦有了體悟,有了禪悅法喜,味道就不一樣了。 吃飯,要淡,淡不怕多,太鹹太甜,都容易令人生膩,所以各種味道中,淡是第一味。淡才能吃出健康,淡,才能養成耐久。淡是原味,淡是人生的本味。 歡迎您今晚八點,觀賞佛光衛視播出迷悟之間「淡中有味」節目!

MORE

《迷悟之間》最好的禮物

送禮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從古至今,人們藉著送禮來表達彼此的關懷、感謝與祝福。然而,送禮要能送得適時、適當,才能發揮送禮的價值。有的人送禮不當,造成對方的困擾、不悅,或是彼此的尷尬,反而適得其反,失去了送禮的意義。 不當的送禮,例如,罹患糖尿病的人,你送他一包巧克力,你不能怪病人不吃,而是怪你自己的無知;夫妻結婚,你送一盒廿世紀的水梨,才剛結婚的夫妻,對此與「離」諧音的禮物,心裏犯忌,這不能怪他多心,這要怪你不懂人情世故。 過去一般人探病,習慣送鮮花;但是鮮花會造成過敏,甚至傳染細菌,因此現在醫院大都不贊同送花。 一般人聽到別人身體不舒服,往往會熱心的介紹偏方、贈送成藥或補藥。其實,藥也不是萬能的,藥要能應病與藥,如果不能對症下藥,反而吃出其他的病來,則是後果嚴重。也有的人贈送奶粉、餅干等,凡是吃的東西,都不是非常的適當。 那麼,贈送什麼才是最好的禮物呢?現代人時興送書、送禮券、送念珠、代訂報章雜誌等,這都是很有意義的禮物。我們送禮,一定都是送給親朋好友,對方收到我們的禮物後,要讓他能夠直正的受到利益,所以最好的禮物應該是「忠言」;即使是「逆耳忠言」,也要方便的把你的真心表達。 什麼是最好的禮物呢?「歡喜」是最好的禮物!你就是送紅包、送黃金鑽石等寶物,如果他不歡喜,也沒有意義,所以最好的禮物,就是送給他歡喜。所謂「恭敬不如從命」,你送給他恭敬,接受他的意見,這也是最好的禮物。 送禮得宜,可以增進彼此的情誼。夫妻之間最好的禮物,就是彼此忠誠體諒、親愛互助。父母送給兒女最好的禮物,就是栽培他受教育,培養他健全的人生觀,讓他習得各種立身處世的技能與知識。兒女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就是乖巧聽話,體貼父母的辛勞,不讓父母操心、生氣,這都是最好的禮物。 一般人習慣在逢年過節、生日、結婚紀念日,或是新居落成、榜上題名、升官發財等特殊喜慶的日子送禮。其實,當一個人遭逢橫逆,身心受創,悲傷失意的時候,你能伸出友誼的手,真誠的關心他、安慰他,送給他一些因緣,幫助他解除困難、遠離煩惱、提供所需,甚至給他一份祝福,祝他平安、祝他順利、祝他如願等。能夠雪中送炭,給人一些重新再出發的因緣、力量、知識、技能、方便等,這才是真正最好的禮物。

MORE

《迷悟之間》 生活的情趣

生活不光只是穿衣吃飯,另有服務的生活、奉獻的生活、藝術的生活、休閒的生活,尤其生活中培養情趣,有了情趣,同樣是穿衣、吃飯,味道就不一樣了。 生活,不是只有金錢、欲樂,日子就好過。有的人家財萬貫,身居洋房別墅,出門轎車代步,回到家中僮僕成群,衣食無虞,但是他日子過得很苦惱,因為沒有生活情趣。 如何培養生活的情趣?例如讀書、運動、爬山、喝茶、奕棋、蒔花刈草,三五好友談禪論道等。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假日到農莊度假,或是上教堂做禮拜;英國王妃黛安娜,王室生活,交際應酬之外,從事慈善公益,甚至在家陪王子過家居生活。他們都是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古代帝王微服出巡,就是希望找尋生活的情趣;王羲之「蘭亭集序」,文人雅集,吟詩作賦,樂趣無窮。 古人清茶淡飯,生活樸素淡泊,如孟浩然的「開軒面敞甫,把酒話桑麻」;陶淵明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雖然生活簡單,卻有無比情趣。 有人愛好畫畫,畫畫能增加生活情趣;有人愛好音樂歌唱,唱歌也能增加生活情趣。甚至寫字、書法,宗教徒上寺院、教堂,都能增加生活情趣。 海明威在海邊欣賞波浪,看海鷗飛翔,他也能找到生活的情趣;史懷哲非洲行醫,雖然生活條件艱難,但是豐富的精神生活,帶給他無比充實的人生,因為生活中有情趣、有意義。 有的人沉迷在酒色財氣之中,天天宴會應酬,沒有趣味,生活很辛苦,很煩惱。電腦上網,本來也是增加生活的情趣,但是如果入迷,則不但不能增加生活情趣,反而造成心靈的負擔。 今日社會大眾一味向外追求聲光娛樂,迷失了自己,因為生活中沒有情趣。如何培養生活情趣?看起來這是廿一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新課題。 歡迎您今晚八點,觀賞佛光衛視播出迷悟之間「生活的情趣」節目!

MORE

《迷悟之間》 沉默是金

對一些嘮叨不休、信口雌黃的人來說,「沉默是金」真是一點也不錯。 佛教的修行法門,有一種稱為「禁語」。禁語不但是不說話,而且不可以寫紙條,不可以比手劃腳,否則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禁語;真正的禁語,要能做到口不說話,心也不動念,這才算是禁語。 有人說:我平時在家休息,只是看看電視,看看報紙。其實,這也不算是休息;有活動的時候,看書、看電視、看報紙都一樣是工作,不是休息。休息要完全放鬆,不但眼、耳、鼻、舌、身都不動,連「心」也要讓它保持在「不動念」的狀態,這才能夠消除疲勞。 有一種兒童,從早到晚,跳動不停,這是一種病態,故叫「過動兒」。過份的工作,過份的勞動,過份的活躍,也像過動兒一樣,對人生是不健康的。所以,有時候不說一句話的沉默,不起一念的靜止,那才是「沉默是金」喔! 人有時候,眼、耳、鼻、舌、身不動了,心還在動。例如睡覺的時候,眼、耳、鼻、舌、身都睡著了,可是心起來做夢,上山下海,周遊列國,人我是非,甚至夢中殺人越貨,種種驚險,醒來驚得一身大汗。就連睡覺它都沒有沉默,還是有各種活躍的行為,可不辛苦! 但也有的人生,每天南北奔波,行醫教學,弘法為公,到處排難解紛,給人服務,看起來是忙碌不休,實際上他們是人忙心不忙。 二千五百年前,有一個青年要向蘇格拉底學習講話,每小時收費十塊錢。這一個學生見了蘇格拉底,喋喋不休,一直叙說講話如何重要。等他長篇大論說完,蘇格拉底叫他先繳學費。他拿出十元,蘇格拉底拒絕接受,說:「你要跟我學,要付二十元。」青年不解,責問說:「別人都是十元,為什麼我要二十元呢?」蘇格拉底說道:「因為別人我只要教他如何說話,但是對你,我還要教你如何不說話。」可見得不說話比會說話還要重要啊! 言在扼要,不在多說。一些人言不及義、話不中肯,有的時候言多必失、言過其實,都是指的話說了不好,不說反而是好。因為言語有狂言、有讒言、有謊言、有謠言、有流言、有空言等,你說了這許多無益於人的言語,不是說了不如不說嗎? 甚至於有的話是聽說、胡說、瞎說,是一些道聽途說、自圓其說,當然就更顯得出「沉默是金」的可貴了。 有個音樂老師到一所佛教學院上音樂課,他教授熱門音樂,先播放一段錄音帶以後,問學生:「音樂中,那一段最好聽?」學生說:「停下來的時候最好聽!」可見得言為心聲,能說出真心的話,必然好聽;假如說話言不由衷,則不如禁語,讓沒有聲音的聲音來說話,豈不是更有意思嗎?

MORE

《迷悟之間》集體創作

語云:「獨木不成林。」一部汽車,需要引擎、輪胎、座椅、板金等零件組合,才能出廠上路。一棟大樓,要有工程師、建築師、泥水土木等工程人員共同建造,才能矗立落成。一份報紙,要靠編輯、記者、發行、印刷工人等通力合作,才能出報。一個節目,製作人、導演、編劇、演員等,缺一不可。一個政府,需要內政、外交、財經、教育、國防等各部、各會的多少人才,集體創作,國家才能健全發展。一個人,要靠口鼻呼吸、腸胃消化、心臟輸送血液供應全身細胞的代謝之外,手要動,腳要走,眼耳鼻舌身等六根合作,身體才能運作。人也是集體創作的成果,甚至一花一木,要靠風霜雨露的滋長;一磚一瓦,也要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才能成就。 集體創作就是因緣所生法,若無因緣,一切均不得成;如果沒有集體創作,一個機器少了一根螺絲釘,即使再偉大,也沒有用。所以,集體創作中沒有「你大我小」,各皆重要。 五官的鬥爭,無用的眉毛也有大用;集體創作要養成尊重別人、讚美別人的貢獻,要能功成不居。 一場籃球賽,單打獨鬥會輸,要靠前鋒、後衛相互合作,集體創作,才能致勝;羽毛球比賽,即使是兩人單打,也需要教練、裁判,以及許多人供應場地、球具等所需,才能賽成。 沙石水泥,經過混合才能堅固;五指合成拳頭,才有力量。集體創作中,我是眾中的一個,我不是全部;全部叫做因緣,沒有個人。 集體創作是大眾,沒有個人;集體創作是共有,沒有個人;集體創作是真理,真理不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輔相成。 現代社會重視「集體創作」,個人一枝獨秀的成就畢竟有限,集合大眾的智慧,可以諦造更大的成果,所以在工作時與別人接觸,要互相尊重與包容,凡事要以「辦好事情」為前提。 「歷史」,有的時候固然應該寫下標榜個人功勳偉業的「斷代史」,以為嘉勉;但我們更應該鼓勵集體生命接力共成的「創作史」。 「集體創作」不外方法要集中、觀念要溝通;主管必須要有屬下的擁護,屬下必需服從主管領導。能夠「互相成就」,才能發揮「集體創作」,才能共成共榮。

MORE

《迷悟之間》不二法門的哲學

佛光山有個「不二門」,常有人問:什麼意思? 佛光山座北朝南,每天早上,太陽從東方昇起,到了黃昏,又從西方下去;昇也未曾昇,下也未曾下。何以形容呢?「不二」之謂也。 人有生,也有死。太陽從東方昇起,如人之生也;太陽從西方下去,如人之死也。生也未曾生,生了要死;死也未曾死,因為又會再生。所以,基本上,人生是「生死不二」也! 有人說: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歐美文化指為西方文化。東方文化重視人文精神,是為體;西方文化重在科學應用,是為用。東西文化,體用不二,是為「不二」也。 佛光山的「不二門」,取自於《維摩經》的「不二法門」之意。在《維摩經》記載,有一天,維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薩率領諸大菩薩前往探病,雙方就在維摩丈室裏討論起「不二法門」之意來。 首先,在場的三十一位菩薩,各就所見,提出發言。最後文殊菩薩說:「照我的見解,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這才是入不二法門。」 文殊菩薩說後,反問維摩詰說:「現在換我來請問你,菩薩是怎樣進入不二法門的。」此時維摩詰默然無對,眾皆鄂然,唯有文殊菩薩智慧超人,懂得此中奧祕,乃向大家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像這麼奔放美麗的人生哲學,真是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在世間上,「善和惡」,善的不是惡,惡的也不是善,我們要分清楚;「是和非」,是不是非,非也不是是,我們要分清楚;好不是壞,壞不是好,我們要分清楚。等於大不是小,小不是大,因為這是世間法,必定要有一有二,要承認這個事實。 所謂「不二」,這是佛法上的出世法,佛法講「煩惱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澀的鳳梨、柿子,經過和風的吹拂,陽光的照耀,就能成熟而變成滋味甜美的水果,可見酸即是甜,甜離不開酸。所以「煩惱即菩提」,這是出世法。 出世法看世間,是從理上來解悟,但是在還沒有覺悟的時候,不可以在理上廢事。我們可以用理來解事,可以因事而明理,能夠「理事圓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 吾人若能將「不二法門」的哲學應用在生活上,自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也!

MORE

《迷悟之間》 美麗與醜陋

美麗,人人歡喜;醜陋,人人討厭。 世界上,有的人面容美麗,心靈醜陋;有的人容貌醜陋,心性善良。有的華屋大廈,美麗雄偉,可是裏面卻住了一些醜陋的貪官污吏;有的醜陋的草屋裏,卻住了多少的正人君子。 世間上,有的東西外美內醜;有的外醜內美;有的則是不美不醜。不美麗的東西不要緊,最怕的就是醜陋的東西。當然,我們希望世間美好,更重要的是,要內心的美好。 談到美麗,有自然美,有人工美。大自然的美,巧奪天工;人工的美麗,要靠人為來創造。有的人把文字變得很美;有的人把語言變得很美。有的人把書畫變得很美;有的人把環境變得很美。有的人把姿態變得很美;有的人把氣質變得很美。聰明的朋友們,你喜歡美麗嗎?你有創造多少的美麗呢? 你是否時常自我反問:我的言語風儀美麗嗎?我的行事作為美麗嗎?我的待人情誼美麗嗎?我的舉止動念美麗嗎? 真正的美麗,要從內心出發。心善,一切自然就會美麗;心真,一切自然就會美麗;心慈,一切自然就會美麗;心淨,一切自然就會美麗。 我們要創造美麗的世界;我們要創造美麗的人生;我們要創造美麗的環境;我們要創造美麗的居家。 日本人曾經自慚他們是醜陋的日本人;中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世界各國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知道自己醜陋還好,就怕不知道;不知道自己醜陋,則永遠不知道改進。如果我們知道自己醜陋,就可以創造美麗;因為當你知道自己醜陋,你能穿起慚恥之服,你就能自然美麗了! 美麗的容顏,難保歷久不衰;美麗的心,卻能永遠動人。美麗的第一步,就從「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運動」開始吧!

MORE
/10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