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大陸4月進出口總值轉負為正 超出市場預期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4月進出口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均轉負為正,超出市場預期。路透分析,過去幾個月大陸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正在奏效,有助於穩定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大陸海關總署9日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的4月份進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4%至2,201億美元,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至2,924.5億美元,進出口總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4%。 報導指出,大陸今年3月進口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9%,出口與去年同期下滑7.5%。4月份的進出口數據都扭轉下滑趨勢,也均超出市場預期。 據彭博新聞報導,這份數據證實全球需求正在走強的跡象,將對大陸的經濟增長帶來提振作用。在大陸房地廠市場緊縮之際,北京正依靠強勁出口來抵消國內消費支出疲軟的影響。

MORE

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購房可申請落戶

【中央社/上海電】中國房市風向標城市杭州今(9)日宣布,即日起全面取消住房限購,在當地購房可申請落戶。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房市「去庫存」後,各地持續鬆綁購房限制措施並鼓勵買房。 為提振房市,中國政府要求各城市強化主體責任。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9日發布「關於優化調整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通知」,指出在杭州市範圍內購買住房,不再審核購房資格。對於購房意向登記家庭數量小於售房數量的新建案,取消公證搖號銷售要求,由開發企業自主銷售。 這意味著杭州主城區的新房也不再限購。此前的3月14日,全市中古屋不再限購,全國民眾都可以買杭州任何區的中古屋,沒有戶數限制。杭州這一輪的限購措施是在2016年9月開始。 此外,根據「通知」,在杭州市取得合法產權住房的非杭州市戶籍人員,可申請落戶。 圖/新華社 「通知」也表示,購房人在所購住房城區範圍內無住房的,或在所購住房城區範圍內僅有一套住房且正在掛牌出售的,辦理新購住房的按揭貸款時可按首購認定,享受相關優惠。 4月底的中共政治局會議指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杭州這份「通知」指出,優化住宅用地供應,對住房供應較大、去化速度較慢的區域,優化供地模式,促進供需平衡;支持因地制宜開發低密度、高品質住宅產品,鼓勵綠色、低碳、科技建築。 在杭州之前,蘇州、南京、合肥、濟南、青島、武漢、無錫、寧波、成都、長沙等熱門城市已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政策。一線城市中,廣州120平方公尺以上的住房已取消限購;上海也已放開外環外非本市戶籍單身購房。

MORE

陸五一假期擠爆景區 13.6億人次跨區流動

【中央社台北訊】中國「五一」假期5日結束,期間各地景區人山人海,5天假期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13.6億人次,日均逾2.7億人次,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成長24.1%。 出境遊方面,據旅遊平台攜程,五一期間中國民眾出境遊遍及近200個國家、逾3000個城鎮,訂單增速高於境內遊,赴日、赴歐遊熱度飆升;期間飛往日本的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成長6成以上,「旅遊+掃貨」成為中國遊客赴日主要訴求。 圖/中新社 中國五一勞動節假期(1至5日)昨天結束,官媒央視網引述數據作了上述報導,而期間各地人潮湧動,全國多處知名景點門票售罄。 據指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傳統旅遊城市依舊是熱門旅遊目的地,但縣域市場和三、四線城市的旅遊定單增速超過一、二線城市。 報導引述中國交通運輸部公路院大數據行業研發中心副主任劉冬梅分析,今年五一不少省分呈現「縣域旅遊、鄉村旅遊」熱度較高的情況,數字背後說明民眾出行需求旺盛,「也折射出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MORE

五一假期成績單出爐!咖啡、綠色消費等主題盡出 上海共攬金逾2,200億

【本報上海訊】五一假期收官,上海通過「五五購物節」等各式主題造節活動促消費,成績單5日出爐,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數據,節日期間(4月30日—5月4日),上海全市線上線下共計消費人民幣530.3億元(約新台幣2,266億元)。 數據還顯示,線上消費235.4億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8.3%。監測的35個商圈進店客流總量2569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5.4%。境外遊客客流超10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62.2%。 另據銀聯商務大數據監測數據,上海五一期間全市線下消費人民幣308.1億元。其中,外來消費149.0億元,佔上海全市線下消費比重近半,較2023年同期增長0.7%;消費人次1448.6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9.1%。從遊客來源觀察,江蘇遊客消費人次佔比最高,達到20.2%,與浙江、安徽、山東和北京排名外來消費佔比的前5位。 此外,根據抽樣調查200家零售和餐飲企業數據,長寧龍之夢購物中心、虹橋天地、靜安大悅城、蟠龍天地、松江印象城、LCM置匯旭輝廣場、凱德虹口商業中心、世紀匯廣場、上海環球港、恒隆廣場、復地活力城、松江萬達廣場等樣本銷售額增速在五一期間均超10%。 五一期間,各商圈分別以各種主題,比如咖啡、烘焙與二次元等主題來吸引不同消費取向的遊客:比如「2024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在徐匯濱江開幕,日均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徐家匯商圈聯動米哈游、騰訊等推出「星夢偕游」、「夏日熱戀·愛在徐匯」主題展,節日累計客流超215萬人次,年增超17%;虹口區結合蘇州河夜遊項目,打造北蘇州路商旅文IP市集活動,北外灘商圈節日期間銷售額大漲53.7%。 另外,上海也推出綠色消費,上觀新聞引述數據指出,五一期間綠色智慧家電補貼商品交易量1.6萬單,銷售額人民幣1.3億元,比平時周末增長40%。

MORE

重慶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周思益 突破罕病障礙的物理網紅

文/記者周思宇 講台上,她是物理教師;講台下,用小朋友都能聽懂的語言,統整宇宙學的奧祕,拍攝成科普短影片,在社交媒體平台吸引了上百萬粉絲。 「小朋友們大家好,最近有小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螢幕裡,女孩聲線輕柔,說話慢條斯理,可嘴裡冒出的詞兒卻是「引力波」、「真空衰變」、「宇宙對撞機」等物理學專業詞彙。 衛生紙筒也能當道具 一頭短髮、戴黑框眼鏡,見到臉蛋圓圓的「九○後」女孩周思益,人們很難將她與「重慶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的名頭聯繫起來。 講台上,她是循循善誘、傳道授業的物理教師;講台下,她自稱「幼兒園老師」,因為她總是用小朋友都能聽懂的語言,將宇宙學的奧祕掰開揉碎,拍攝成科普短影片,在社交媒體平台吸引了上百萬粉絲。 今年三十二歲的周思益出生於湖北武漢。童年時期,曾是高中物理老師的爺爺、奶奶帶她觀察電路板、製作飛機模型,在幼小的周思益心中埋下了興趣的種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日本神戶大學……從本科到博士後,周思益離鄉求學的軌跡愈來愈遠,對物理學的鑽研愈來愈深,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定為宇宙學、弦理論和場論。 博士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暴脹宇宙學」講座吸引了周思益。課堂上,老師從一則棋盤放米的故事說開來,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到第二十八格已是上億粒。 「宇宙也是一樣,它本來是一個電子那麼小,但是『吃飯』的速度呈指數級,很快就把『肚子』脹破了。」回想起那堂講座,周思益記憶猶新,她第一次發現,理論物理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二○二○年,周思益開始嘗試在抖音平台發布科普影片。沒有專用場地,背景常常是一面白牆;沒有專業道具,她拿起手邊的衛生紙筒就開始演示。 平易近人的話語風格、滿滿的「硬核」知識,周思益創建的科普帳號「弦論世界」被粉絲們稱為「弦論幼兒園」,迅速在互聯網走紅。從退休教師到公司文員,從高中生到博士生,不少粉絲無意中刷到影片後便「停不下來」,開始對物理知識著迷。 「我的風格就是隨手拍,幾乎沒有成本和門檻。講的內容不全是宇宙學,也有勾股定理等比較淺的理論。」周思益說,想以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科普事業當中來,分享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突破生理越級打怪 去年六月,周思益入職重慶大學物理學院,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看似順利,個中艱辛卻鮮為人知,她既是「學霸」,也是一名罕見病患者。 九歲時,周思益被診斷患有罕見的中央軸空病,症狀表現為運動發育遲緩、肌肉無力。直到現在,臨床上尚無針對此病的有效治療措施,她也習慣了不能劇烈運動的生活。 「如果地面上有一顆釘子,我就需要格外注意,因為缺乏對身體的控制,很容易摔倒。」談起自己的病情,周思益笑呵呵地說,因為拎東西有點吃力,平時總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 在為熱愛追夢的路上,周思益以樂觀的心態突破生理局限升級「打怪」,才最終收穫碩果。 如今,周思益忙著組織學生們創辦科普雜誌,也時常在短影片平台更新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後的生活,來到「弦論幼兒園」的「小朋友」愈來愈多。 「未來我想做更多公益性項目,比如給山裡的孩子、特殊學校學生帶去物理科普教育。」周思益說,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舞他們追求理想、不負熱愛。

MORE

考古研究員許衛紅 當考古探長引介真知識

文/記者楊一苗、閆馨禾 許衛紅在擔任秦都咸陽城考古領隊的同時,還寫秦文化科普圖書、擔任義務講解員,並用短影片為網友講述考古發掘背後的精采故事,希望用自己的這些「不務正業」,展示考古工作有趣又鮮活的「另一面」。 許衛紅總是笑稱自己是一位「不務正業」的考古工作者。長期在考古發掘一線工作,她的閱歷可謂精采:主持過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工作,參與了南水北調中線河南及湖北段、陝西華縣東陽墓地、寶雞地區秦文化遺址等調查及考古發掘。 一九八○年代末,當許衛紅從吉林大學考古系畢業,來到距西安市區三十多公里的驪山腳下時,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通往秦始皇帝陵那條顛簸不平的土路,和公車開行時的塵土飛揚。 那時的秦始皇帝陵並不知名,而許衛紅在這裡一做就是二十五年。「考古是一項嚴謹而科學的工作,」她說,「手鏟、毛刷之間,歷史的本來面目被一點點揭示出來。」 秦始皇的遺產驚豔了許衛紅:深埋於黃土中的皮盾、弓弩、秦劍雖殘損嚴重,卻仍可再現當年的金戈鐵馬;陶片背面留下了古代陶工製陶時的指紋,不禁讓她陷入悠遠的遐想;而當一件朱唇皓齒的彩色陶俑剛出土時,許衛紅與「他」對視的那一瞬,則彷彿「穿越」到了兩千多年前。 考古猶如推理破案 擔任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領隊之後,許衛紅的工作漸漸從「幕後」走向「幕前」,開始與公眾和媒體打交道。 秦始皇作為考古界的「頂流」,人們對這位「千古一帝」抱有強烈的好奇心:「考古發掘就是挖墓尋寶吧?」「秦始皇的陵墓什麼時候挖?」當她不止一次被問到這些問題,她這才意識到,真實的考古工作與公眾的認知之間,仍存在巨大的鴻溝。 「考古工作被稱為『象牙塔裡的學問』,它是嚴謹精確甚至枯燥乏味的。但是,我更想把發掘現場那些讓人感動的、有意思的瞬間和考古工作中的『真知識』傳遞給同樣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許衛紅說。從那時起,她有了給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的成果寫一本通俗讀物的念頭。 第一本書的問世並不順利。當她把《說說秦俑那些事──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紀事》一書初稿交給第一位讀者──當時正在讀大學的女兒時,女兒很快就潑來了冷水。書的專業術語都被圈了出來,旁邊批注著「不知所云」、「什麼意思」,緊接著兩人還為書稿的寫作風格起了爭執。 女兒認為,書中使用的很多專業術語,讓公眾讀起來會覺得晦澀難懂。許衛紅說:「比如『探方』這個詞,還有必要再進行解釋嗎?」但女兒認為,「你這樣的態度就很『傲慢』,公眾憑什麼要知道這個詞?」 一句「憑什麼」讓許衛紅突然意識到,大眾讀物講求通俗性和趣味性,這與數據精準、邏輯嚴謹的考古報告完全是兩回事。 接下來的寫作中,許衛紅嘗試改變寫作風格,選擇公眾對秦朝歷史的興趣點和認識「誤區」,結合自己的發掘經歷娓娓道來。從考古筆記不是盜墓日記、彩俑是如何被一刀一刀剔出的,到透視秦俑背後的女人、秦朝男子怎樣愛美,她從故事、場景、典故切入,接二連三完成了《說說秦俑那些事︱︱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紀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尋秦跡──透過秦俑看秦朝》等書籍的寫作。 在許衛紅抽絲剝繭的敘述中,她以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為起點,帶領公眾走進兵馬俑製作的歷史環境,貼近秦始皇、追蹤秦部族、體會秦帝國。「她很像是一位福爾摩斯。」作家馬伯庸在《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一書的推薦中寫道:「考古和推理破案有點兒像,兩者都是從細枝末節的線索出發,用邏輯與想象力將其串聯在一起,還原出事情的真相。」 輕鬆方式講述考古 幾年前,女兒幫她在網路上開設了名為「探方裡的資深美人」的帳號,許衛紅開始藉助網路向公眾科普考古知識。二○二三年,許衛紅在抖音上註冊了帳號「陝西考古許衛紅」,開始嘗試用短影片、直播的形式與公眾分享有意思的考古故事。 在她發布的第一條短影片中,她自我介紹說:「曾經我的網名叫『探方裡的資深美人』,探方是指考古工作當中畫分的最基本的工作單位,我的人生第一次身分被冠以什麼長,就叫『探長』,那個時候,我參加了兵馬俑二號坑的發掘,負責其中幾個探方的具體工作……」 「今天,我們連統一手機的充電線頭都很難,就可以想像二千多年前秦朝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到底有多不容易。」在短影片中,許衛紅以這樣輕鬆調侃的方式,從日常生活、社會熱點切入來講述考古話題,受到愈來愈多文博愛好者的點讚和關注。

MORE

廣東暴雨持續 氣象局示警:地質災害風險高

【本報綜合報導】五一長假期間,大陸南方廣東等多地持續面臨暴雨天氣。在日前發生梅大高速路塌陷,釀48死30傷事故後,據廣東省氣象局4日示警,目前全省土壤含水量高,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高,預計降水將持續至5日,強調需加強監測預警防範。 據中新社報導,4日清晨,疾風暴雨再襲廣東韶關、清遠、河源、珠三角等地,截至上午,廣東全省共有13個暴雨預警訊號、17個雷雨大風黃色預警訊號生效。 對此,廣東省氣象局示警,目前全省土壤含水量高,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高。廣東省水利廳也表示,4月以來,全省出現歷史罕見的持續性強降雨和6次編號洪水過程,部分水利工程受損,同時降雨落區疊加,土壤含水量大,江河湖庫底水高 ,目前還有113個水庫超汛限水位運轉,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風險增高。 據統計,4日5時至8時,廣東江門市新會區沙堆鎮、崖門鎮等地降雨量超100毫米,官方維持Ⅲ級水利防汛應急響應等級;廣州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也於上午6時,啟動氣象災害Ⅳ級應急響應,表示預計強降水持續至5日,且地質災害具有滯後性,仍需加強監測預警,防範泥石流、山崩、崩塌等災害。 除了廣東以外,香港、澳門也因暴雨受災,4日香港金紫荊廣場取消升旗典禮, 香港天文台一早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所有學校下午停課,將軍澳等地道路變成河流、水淹沒停車場,並預告可能再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澳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也表示,因暴雨關係,按規定,澳門所有中、小、幼及特殊教育下午停課。澳門氣象局中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預料雨勢將會增強,低窪地區有嚴重水浸。 日前,因為梅大高速事故,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已制定印發《全省公路鐵路水路及沿線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方案》,要對全省公路鐵路水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展開拉網式大排查。

MORE

香港強降雨傳災情 將發出黑色暴雨警告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南方地區持續強降雨,香港也受災。據香港天文台,4日早上8時55分,官方發出2024年第一個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將軍澳特大暴雨,多處傳出淹水災情,汽車和道路全被大水淹沒,道路旁擋土牆山泥流洩。中午時,香港天文台再發聲明,未來一到兩小時有可能發出黑色暴雨警告。 據香港星島日報,香港天文台8時5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其中西貢及將軍澳區尤其大雨,截至上午8時40分,將軍澳已記錄到超過140毫米的降雨量。 綜合星島日報及香港民眾於臉書「西貢將軍澳討論區」回報,多地停車場淹水,大量汽車浸泡在泥水中;有駕駛被迫將車停在路中間自行離開;將軍澳坑口道近明愛黃耀南中心有大片道路擋土牆山泥傾瀉。 香港天文台11時45分再發出特別天氣提示,位於珠江口的強雷雨區正逐漸向東移動,會在未來一兩小時影響香港。若雨勢繼續接近並維持強度,有機會在未來一兩小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香港天文台提醒,市民應留在安全地方暫避,在警告仍然生效及交通情況未改善之前,不應外出。空曠地方工作的人士應停止戶外工作,並到安全地方暫避。呼籲僱主若未事先安排,不應要求僱員上班。 香港多個單位已提出應對措施,九龍巴士上午9點宣布,寶琳北路近馬油塘一段來回程全線封閉,銀影路至清水灣/寶琳一段暫停服務;九龍東醫院上午9時50分表示,西貢方逸華普通科門診診所及將軍澳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因嚴重淹水,僅能提供有限服務。 香港教育局10時30分宣布所有學校今日下午停課,正在上課的學校應繼續上課,直至放學時間,並在安全情況下才能讓學生返家。

MORE

中國大陸五一假期尾聲 今鐵路客流估達1735萬人次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五一黃金周連假進入最後2天,各地將陸續進入假期回程高峰。大陸國鐵集團表示,4日全國鐵路客流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大陸公安部交管局也預估,高速公路、國省道幹線公路交通流量將處於高峰。 大陸國鐵集團表示,預計4日發送旅客1735萬人次,將增開客運列車1149列;澎湃新聞報導,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表示,長三角鐵路4日將迎來回程高峰,預計發送旅客373萬人次,並計畫加開旅客列車164列。 目前售票數據顯示,4日由長三角多地去往北京、廣州、廈門、長沙、青島等直通方向的車票基本售罄。 由於假期首日,廣東梅大高速公路發生坍塌事故造成嚴重死傷,大陸公安部交管局也特別提醒,出行牢記交通安全,並強調各地公安交管部門會加強重點路段疏導管控,嚴查凸顯交通違規行為,強化交通安全預警提示,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順暢。 據新京報,北京交管局表示,進入假期後半段,進京方向將出現車流高峰,高速公路4至5日仍免收小客車通行費用,機車尾號不限行。 北京交管局提醒,估下午時段返京車流最為集中,建議駕駛人避開高峰時段出行。 根據中國天氣預報,五一假期最後2天,南部多地仍有強降雨,廣東、江西、湖南等地雨勢較強,與前期強降雨落區重疊度較高,須警惕降雨疊加致災性;4日華北、東北多地仍將初夏感滿滿,但5日開始氣溫將下滑。 大陸公安部交管局特別提醒,假期駕車返程前要密切注意路況資訊、天氣預報,做好出行規畫。

MORE

【考古的故事】武王墩一號墓 戰國時代的楚文化

文/記者翟翔、陳諾、劉美子、屈彥、桂娟、喻珮 高達一點九二公尺的鳳鳥虎座鼓架、粗測口徑超過八十八公分的大鼎、書有近千字的槨室蓋板……今年四月十六日上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在安徽省淮南市召開,首次發布武王墩一號墓階段性發掘成果,確定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究竟武王墩一號墓的主人是誰?考古發掘因何而起?發現了哪些別具特色的文物? 搶救性發掘跨越千日 位於淮南田家庵區的武王墩,是一座封土底部直徑超過一百三十公尺、高十四公尺的大型古代墓葬。一九八一年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大墓在東西向與楚國王宮以及同為省保單位、被文獻認定為春申君墓的大型古墓處於一條直線,正南則是一九三○年代被盜掘的李三孤堆,中軸線穿過附近舜耕山脈兩座山峰。根據考古調查,以武王墩為中心的兩條軸線周邊,還分布有多個楚國貴族墓葬,反映出武王墩的墓主有著長遠的規畫與考量。」淮南市博物館研究員、原館長沈汗青說。 李三孤堆位於淮南市謝家集區。一九二○、一九三○年代,附近曾有大批銅器出土,並被出售獲利,一些甚至流散海外,引起文物商人關注,助長了盜墓之風。 一九三三年,這裡發生嚴重的災荒,鄉紳朱鴻初等以救災為名,聚眾對李三孤堆進行了大規模盜掘。儘管此事被政府發現後,大部分出土文物被收繳並於次年運至省會,仍有少部分被商人倒賣。一九三八年,軍閥李品仙再次用時三個月,對李三孤堆進行盜掘洗劫。 李三孤堆最為矚目的出土文物,是現今安徽博物院的鎮院之寶鑄客大鼎,高一百一十三公分、口徑八十七公分,重約四百公斤,有「鑄客」、「安邦」等銘文,長期位居中國第二大古代銅鼎,僅次於商代后母戊鼎。 「通過一九八一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隊的鑽探清理,這座甲字形大墓長四十一點二公尺,寬四十點二公尺,深十八公尺,墓口以下分九級逐層內收的台階,東側有長二十二點四公尺的斜坡墓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隊領隊宮希成說,李三孤堆出土的器物銘文,直指墓主是楚幽王。 李三孤堆正北十四點六公里的武王墩,可能也正因此進入一些不法分子的視線。 「審訊結果和現場勘查顯示武王墩已經受到嚴重破壞,文物地下埋藏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文物安全存在巨大隱患,亟需開展科學考古發掘,搶救地下文物。」宮希成介紹,二○一九年十一月,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武王墩考古發掘計畫,二○二○年,列入「考古中國」課題重點項目。 楚系墓葬分室最多 經過數月的前期準備,二○二○年九月,武王墩一號墓發掘工作開始。至二○二三年十一月,完成封土和填土發掘,十二月提取了槨室上鋪設的竹席。 根據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工作方案,自二○二四年三月七日開始拆解提取槨蓋板。至三月二十七日,四層槨蓋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計四百四十三根,總重約一百五十三噸。現已進入槨室發掘第二階段,即槨室內部的發掘清理。 持續的考古工作,文物工作者對於武王墩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認識。「武王墩一號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平面近方形,四周為環壕,環壕周長約五千公尺,陵園總面積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尺。陵園內設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跡。其中,車馬坑位於主墓西側,南北長約一百四十八公尺,是目前所知楚系墓葬中最長的車馬坑。」宮希成說。 武王墩一號墓為陵園內規模最大的墓葬,位於陵園中部偏北隆起的高地上,坐西朝東,東部有一條長四十二公尺的長斜坡墓道。封土中發現了營建陵墓時的鐵質工具、瓦片以及一枚保存完好的楚國漆扇。 「我想到了二千二百多年前,一位楚國監工,搧著扇子督促工人勞作的情景。」一位參與發掘的考古學者檢查了每一片封土中發現的瓦當,未發現文字,但推測封土上建有類似享堂的建築。 「墓室口大底小,開口平面近方形,邊長約五十公尺。墓壙四周有台階,逐級內收,共二十一級。」宮希成說,墓坑底部呈方形,邊長約二十二公尺,中心用巨大枋木構築槨室,木料以櫸木為主,有少量梓木。槨室平面整體呈「亞」字形,中心為棺室,四周各有一個邊室,邊室內部又以木料築牆體一分為二,整個槨室被分隔為九室,為目前所見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墨書文字、鳳鳥虎座鼓架、鑄客大鼎 窺見楚國東遷江淮後的面貌 據介紹,武王墩一號墓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 ˙槨室蓋板表面發現大量墨書文字 每塊板上的文字內容不一、數量不等,大部分字跡通過紅外設備可以清晰辨識。內容為蓋板序號方位、槨室功能等,已發現和採集一百多句、近千字。 ˙鳳鳥虎座鼓架等精美漆器 鳳鳥虎座鼓架是一種楚國特有的漆木器,在湖北、河南等地的楚國貴族墓中時有出土。兩隻相背的老虎,虎身分別站立一隻楚人視為圖騰的鳳鳥並懸掛鼓身。有學者認為這是貴族使用的樂器,也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巫術通神的器物。武王墩一號墓出土的鳳鳥虎座鼓架,踩著猛虎的鳳鳥昂首屹立,口銜寶珠,身上翎羽繪畫精細,並且雕琢有龍形圖案,似在為鼓聲壯威。盜墓團伙將這件文物鋸開運出,致使鼓架遭到嚴重破壞,但目前殘高仍有一點九二公尺,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鳳鳥虎座鼓架。此外,漆座屏、漆盒、漆耳杯、漆棋盤等,做工精細,紋飾優美。 ˙東一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八十八公分,大於李三孤堆出土的鑄客大鼎 「武王墩一號墓發現三個唐代、一九八七年及二○一五年的盜洞,五個槨室被盜墓者擾動。」沈汗青介紹,東一室完整地保留下來,沒有遭到任何破壞,可以清晰看到槨室內器物的排列狀態,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高等級的楚國青銅禮器組合,對研究楚國晚期的青銅製造技術、喪葬禮俗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銅虎座一對 老虎憨態可掬,為樂器底座。有「阜平君」等字樣,一些銘文體現出了北方文字的特點。沈汗青認為,這可能是與墓主關係和睦的趙國贈送的禮物。 宮希成認為,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文物代表了楚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們的年代處在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為研究周、秦、楚、漢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國東遷江淮以後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歷史文化圖景,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MORE
/1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