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

非病因性脹氣不適 5種飲食調整方式可改善

【本報台北訊】暴飲暴食、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可能會讓胃腸功能異常,導致脹氣、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在排除病因的情況下出現脹氣情形,衛福部食藥署指出,民眾可透過避免吃入過量食物,或減少攝取澱粉含量高、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經發酵製成的食物等方式改善;如果已經感到不適,建議先停用咖啡、酒、乳製品、碳酸飲料、高油高糖食物等。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指出,人體的消化道中都會存在氣體,這些氣體來自於吞嚥時吞下空氣、受到食物種類的影響、或食物消化分解過程造成的氣體,身體會透過打嗝或放屁的方式適度排放。 但若過於大量、無法正常排出,就會產生脹氣,讓人感到腹脹不適、噁心、嘔吐,甚至腹部痙攣、絞痛,食藥署表示,暴飲暴食、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可能會讓胃腸功能異常,導致脹氣、胃食道逆流等讓人不適的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會發生症狀持續或加劇。 食藥署說,如因疾病造成脹氣,就要就醫獲得正確且有效的治療;若排除病因性原因,可藉由最基本的飲食習慣來做緩解,也可諮詢藥師使用緩解脹氣的非處方藥,這類緩解脹氣的成分如Dimethicone、Simethicone,作用像界面活性劑,用來降低氣泡的表面張力,讓消化道中的氣泡張力改變,氣泡就會比較容易破裂,並藉由打嗝或放屁排出,進而減緩脹氣不適。 此外,非病因性的脹氣,可從以下5種飲食調整方式進行: 1.避免吃入過量食物:每餐盡量不要吃太飽或過量,可以減少氣體產生;當脹氣不舒服時,也可以考慮適量減少進食的分量。 圖/Unsplash 2.避免食用產氣的食物:產氣性食物種類多,包含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經發酵製成的食物,應依照自身體質,減少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如果已經感到不適,建議先停用咖啡、酒、乳製品、碳酸飲料、高油高糖食物等。 3.避免吃東西時吃入過多空氣:用餐時盡量減少交談,而細嚼慢嚥也可減少脹氣產生。 4.適度運動以促進腸胃蠕動:建議做伸展、瑜伽、散步等舒緩運動,以達到幫助消化、緩解脹氣的功效,但要避免飯後做激烈運動,否則會得到反效果。 5.養成規律排便習慣:肚子累積太多糞便時,會感到脹氣不適,養成固定時間排便,有助於腸胃蠕動。

MORE

葉黃素全攻略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文/記者陳玲芳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營養師羅季怡表示,在做營養諮詢的過程中,常聽到民眾對於五花八門的葉黃素產品,有著百百種疑惑。她為大家統整一些常見問題,以QA方式,方便你我在挑選產品時作參考。 Q1 聽說吃葉黃素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但什麼是黃斑部病變?又為何要補充葉黃素呢? A:黃斑部病變一般好發於五十歲以上族群、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者。如果罹患黃斑部病變,可能會有視力障礙、視野中心出現黑點或是模糊、直線看起來呈現波浪型、對顏色或對比的敏感度降低等症狀,若沒有積極接受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失明。 假設把眼睛當作是一台相機,視網膜是相機的底片,而黃斑部就是最主要的感光部位。黃斑部主要由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構成,所以想預防黃斑部病變,葉黃素的攝取很重要。 葉黃素在自然界中會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兩者都是黃斑部的重要營養來源,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強化黃斑部抵抗自由基的傷害外,更具有吸收光線、過濾藍光等功能。 不過,葉黃素的補充僅能「預防而非治療」。目前部分研究顯示,補充葉黃素可以增進部分視覺功能,並且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惡化機會,但是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因此,如果有任何眼睛問題,建議仍要尋求專業醫師檢查與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時機。 Q2如何透過日常飲食補充葉黃素? A:葉黃素是一種天然的脂溶性胡蘿蔔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從天然食物或從額外營養素補充來獲得。而自然界中,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多以深綠色蔬菜、橘黃色蔬菜、水果為主: ❶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綠花椰菜、青椒等。 ❷橘黃色蔬菜:黃櫛瓜、玉米、南瓜、胡蘿蔔等。 ❸水果:番茄、柳橙等。 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六毫克葉黃素可以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而台灣衛福部建議每日不應超過三十毫克,多食無益。 Q3市面上這麼多葉黃素,到底選哪個牌子才有用? A:葉黃素的保健食品選擇上,可以把握五大原則: ❶複方優於單方 複方、高含量的搭配,可使保健效果加乘,例如搭配抗氧化力強的花青素、蝦紅素等,可讓葉黃素效益更好。尤其是高劑量的花青素,不但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力,還能刺激「視紫質」的再生,避免視網膜受到藍光、紫外線的損害,並改善夜間視力。研究指出,花青素每日攝取量至少要五十毫克以上,才有保養效果。 另外,選擇複方保健食品,要注意配方中不要含有β胡蘿蔔素。因為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同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在腸胃道會互相競爭吸收效果,使得吸收率下降。此外,也有研究指出,β胡蘿蔔素會增加抽菸者罹患肺癌機率,所以在挑選上應盡量避免含β胡蘿蔔素配方。 ❷挑選有品牌、劑量達標的葉黃素 每日葉黃素攝取量,建議一天至少六毫克以上,最多不超過三十毫克。另外,「有品牌的原料,就是一種保障!」挑選使用知名品牌的原料,甚至是專利原料的葉黃素商品,較能確保原料品質。 ❸游離型優於酯化型 葉黃素分成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較小,不需經過額外水解作用,就能被人體直接吸收。 ❹葉黃素搭配玉米黃素,十比二黃金比例最有感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結論,「十比二黃金比例」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添加量,會擁有最佳吸收率與效果。挑選時不妨注意,葉黃素商品是否符合黃金比例。 ❺有檢驗報告最安心 原料與產品的檢驗,代表優良廠商對於消費地的權益與安全的用心。因此,產品如果有重金屬、農藥等檢驗報告,都可以成為挑選的指標。 Q4葉黃素產品百百種,有膠囊、飲品類,更有果凍形式,到底要怎麼挑選? A:近年來隨著民眾對於眼睛保健的重視,從一般錠劑、粉包、膠囊,到比較特別的飲品、果凍、軟糖等,各種劑型都可以在市面上找到。羅季怡特別整理(詳見圖表),民眾可參考圖表內容,並依照個人喜好挑選。 Q5葉黃素使用上有何需要注意的事項? A: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在「飯後」食用,或是隨著有油脂的食物一起食用,吸收率會比較好。另外,為了維持黃斑部內葉黃素的濃度,至少要「連續吃三到六個月」,並且中間不能中斷,才可在體內累積,達到功效。基本上,並無研究指出葉黃素有任何危險毒性,不過嬰幼兒、孕婦、哺乳者,或有特殊疾病者若要服用,建議還是先行詢問醫師或專業醫療人員為宜。 除了攝取充足的營養素來保養眼睛,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不要過度用眼,使用3C產品時,注意每三十分鐘就必須休息十分鐘,也不要在光線不足處長時間用眼,並適度做眼睛放鬆操。這些良好的用眼習慣,都能有效保健眼睛、預防疾病。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它連接了我們與世界的色彩,因此千萬別忽略眼睛的保養。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與預防,加上飲食補充的保養,雙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羅季怡溫馨提醒。  

MORE

【養生有術】沖繩婦女長壽的祕訣

文/丹‧布特納(藍區機構創辦人) 長久以來,日本南端的這些列島就以長壽聞名,曾有「長壽之鄉」的美譽。跟美國人相比,年長的沖繩人一般少受癌症侵擾,較少罹患心臟病與失智症,而且沖繩婦女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族群。 她們長壽的祕訣或許是對朋友與家庭一心一意,全力奉獻。沖繩人保有一種強而有力的社會網絡,稱為「模合」,這是一輩子的朋友圈,扶持沖繩人安養晚年。沖繩人也有很強的生存價值意識,即「生命的意義」。 老一輩的沖繩人雖然長年生活勞苦,卻因此建立了長壽且健康的生活環境及型態。就讓我們學學這些百歲人瑞的日常作息,來增長我們的壽命。 ◎擁抱生命的意義 年長的沖繩人一早睜開眼,就有很清楚的起床理由。有目的的生活讓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存在的責任,而且一直到百歲都覺得自己仍很中用。 ◎多吃黃豆 沖繩人的飲食中有很多黃豆製品,比方說豆腐與味噌湯。豆腐中的類黃酮有助於心臟健康,且能預防乳癌。發酵的黃豆食物有益腸道生態的健康,而且營養價值更高。 ◎以蔬食為主的飲食 年長的沖繩人一生的飲食大半以蔬食為主。他們餐點中的炒蔬菜、甘薯和豆腐,都是高營養而低熱量的。他們特別愛吃苦瓜,苦瓜富含抗氧化物與能降血糖的化合物。沖繩百歲人瑞也吃豬肉,通常是在難得的慶典上享用,而且吃的量很少。 ◎在田園中勞動 幾乎所有沖繩百歲人瑞都還在菜園勞動,或曾有個菜園,這是每天體力活的來源,可大範圍的運動身體各部位,並有助於減輕壓力。而且,這還是新鮮蔬菜的穩定來源。 ◎保有模合 沖繩人傳統上形成的「模合」,提供了安全的社交網絡。這些社會安全網在有需要的時候,會提供即時的金錢與情感支援,而模合中的成員都知道,一定有人會伸出援手相助,因而可以擺脫壓力,感到安心。 ◎享受陽光 身體在足量陽光照射下會產生維他命D,可以強健骨骼與促進身體健康,每天花一點時間在戶外,也讓沖繩老人的維他命D全年達標。 ◎保持活力 沖繩老人老是趴趴走並下菜園。沖繩人的居家裡家具非常少,居民吃飯、休息,都坐在地板的榻榻米上。而且,老人家每天從地板站起坐下數十次,有助於強健下半身的力量及平衡感,減少致命的跌倒。 ◎栽種藥草花園 艾草、薑、薑黃是沖繩人菜園中的主角,而且它們都有藥效,每天吃一點,病痛也離得遠一點。 ◎適當的態度 沖繩人刻苦耐勞的態度,磨練出溫和的自我滿足感。他們認為以往受的苦過去就過去了,現在要全心享受當下簡單的愉悅。他們也學會讓自己受歡迎,因而能擁有年輕人相伴的老年生活。 (摘自《藍區挑戰:四週改變一生的健康長壽計畫》,天下生活出版)

MORE

雨水養生健脾胃 杏鮑菇湯助排溼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有「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雨水,是24節氣的第2個節氣,代表降雨即將開始。中醫師指出,雨水節氣期間,氣溫開始回升,溼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偏冷,養生重點在於養胃健脾,排除體內溼氣,以及預防過敏性疾病。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表示,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進入雨水節氣,是大地回春的重要節點,自此之後「一場春雨一場暖」,大地即將換綠衣。 寒溼邪氣,是雨水節氣常會出現的病邪,「溼」為六氣之一,如果一個人處於溼氣過重的環境中,或飲食不節,喜愛攝取寒涼食物,長久下來,會逐漸使體內臟腑器官因負荷過重而功能失調,以致「溼邪」凝聚於體內,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如此將形成過敏性疾病,如皮膚病、氣喘、過敏性鼻炎、風溼性關節炎等。 而「內溼」則與飲食有關,平時若攝取過多寒涼飲食,例如瓜果類,也容易損傷脾之陽氣。吳宛容說,溼邪易使氣血循環受阻,若再加上寒凝,氣血循環便更加阻滯不通,容易造成筋骨痠痛而產生風溼病,溼具有水的性質,由於侵入體內時會阻塞經絡與內臟,造成一直有便意、想上廁所的感覺,且會有解不乾淨、胸口悶、身體浮腫等症狀。 4時段可護脾胃   助排除體內溼氣 「腸胃如果無法排溼,身體就像穿著溼透的衣服一樣,全身手腳都將感覺沉重。」吳宛容表示,在雨水節氣中,養生關鍵就在於保護好中焦脾胃。 養胃健脾的4大黃金時間,包括1.卯時(早上5∼7點),走大腸經,是排便的最佳時機。此時一定要喝杯溫開水,幫助排便。吳宛容指出,卯時大腸經旺盛,大腸具有吸收水分、排泄體內廢物的功能;所以這時起床,先從喝一杯300cc溫水開始,可以溼潤口腔,並促進胃腸蠕動,補充夜晚流失的水分。 溫熱食物當早餐 不宜吃生菜沙拉 2.辰時(上午7∼9點),走胃經,宜用溫熱的早餐啟動護胃隊。此時為熱食入於胃,增強腸胃運化的最佳時機。中醫認為,每日的第一餐,應以溫熱食物來暖和身體;而早上來一杯活力的冰果汁,或是精力蔬果汁,其實很傷胃,因此生菜沙拉也不宜早上空腹吃。 3.巳時(上午9∼11點),走脾經,將營養送至全身,宜鍛練身體以養脾。脾主運化,吃完早餐,可來杯咖啡,提神醒腦;咖啡辛味,具行氣作用,可促進腦部活動。吳宛容表示,脾主肌肉,此時身體也很適合做些適當鍛練,達到氣血通暢、強筋健骨作用。 4.未時(下午1∼3點),走小腸經,多補充水分助排毒。中餐一定要吃飽,飲食調養應著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可以適當地進補,如山藥、薏苡仁、紅棗等,都是適合雨水節氣的補品。吳宛容建議,可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水分。多食熱粥,調養脾胃,使小腸能分清濁,使清氣上升,吸收食物營養後輸送全身。 吳宛容推薦「杏鮑菇湯」助排溼 。材料:淮山(乾的山藥片)20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杏鮑菇300克,高湯。做法:淮山、茯苓、芡實、杏鮑菇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高湯煲開,然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少許鹽巴,即可飲用。功效:適合脾胃較差者,有助排除體內溼氣。

MORE

【營養專欄】把握5原則 夜市美食安心吃

文/柯曉彤(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夜市是台灣特有文化,更是觀光客來台旅遊熱門景點,面對琳瑯滿目的美食,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這次營養師與各位讀者分享幾個原則,讓大家面對美食時能聰明選,安心吃! 原則1要衛生:台灣氣候潮溼,尤其進入夏天,更不利於食物保存。然而,飲食首重衛生安全,購買前應觀察攤販環境衛生,食材應儲存於適當設備中且離地擺放;生熟食應分開處理及儲存避免交叉汙染,製備食物時應戴口罩減少交談,定時更換手套。食物保存危險溫度帶介於七至六十度之間,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能快速生長繁殖,因此購買後應盡快食用,避免隔餐食用,產生食安疑慮。 原則2少油炸:油炸食物讓人愛不釋手,然而炸物熱量高且營養價值低,因食材經過高溫油炸後,營養素會大量流失,且油品高溫烹調後會裂變並產生反式脂肪酸,攝取過多油脂,容易促發炎、增加體重及提高罹患慢性病風險等。另外,部分店家為增加料理美味度,有些「碳烤類」小吃,可能會先炸後烤,讓人在無形中攝取更多的鈉及熱量! 原則3選原型:很推薦選擇關東煮或滷味,此類店家提供較多種原型食物。潤餅也是不錯的選擇,其新鮮蔬菜多,兩張潤餅皮僅半碗飯的醣量,若不加花生粉,還可以再減少一百大卡左右的熱量。清蒸臭豆腐是優質蛋白質來源,相較於炸臭豆腐,熱量減少四成以上。逛夜市非常容易忽略蔬菜及水果,建議在其他餐次增加蔬果攝取或自製蔬果汁(不要濾渣、不另加糖),讓一日飲食更加營養均衡。 原則4不加糖:看到手搖飲、甜湯及蛋糕點心,你也無法抗拒嗎?然而,攝取過量精製糖,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異常、齲齒、情緒不穩及影響血糖控制。一般一杯七百毫升全糖手搖飲含糖量約五十公克甚至更多(隨店家配方調整),已超過每日精緻糖攝取上限量,而常見配料如:珍珠、粉條等,也會加糖調味來增加風味。在品嘗各種美食後,更建議改選無糖茶飲、無糖豆漿,取代含糖飲料;甜湯中的配料則可改選低卡的白木耳、仙草、愛玉,以減少身體負擔! 原則5分享吃:如果想吃的品項很多,建議可與旅伴一起分享,享受多種美味也較不會攝取過量。另外,特別提醒,夜市美食之旅建議安排在正餐而非宵夜時間,睡前三至四小時盡量不要再進食,可提供腸胃道足夠的休息時間,也較不影響睡眠品質。 最後,在響應環保,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方面,非常建議各位讀者自備環保餐具及杯子,衛生安全程度更加有保障外,亦可降低食物暴露於塑膠微粒或塑化劑中的風險!

MORE

清明養生從頭開始 藥材煲湯祛溼解睏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約在每年國曆四月四日、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春暖花開的季節,看似讓人精神百倍,實則不然,許多人在清明之際會犯睏,感覺頭腦不清明、昏昏欲睡。中醫師提供清明養生食療「祛溼解睏茶」,幫助體內祛除溼氣,從「頭」開始緩解睏乏。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清明時節,雨水會較春分多,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的同時,也會令一些舊病宿疾容易復發與加重。再者清明節前後氣候多變,時寒時暖,乍暖還寒,人體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容易生病。 「清明最常出現春睏,是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自然發生的調節反應。」賴睿昕中醫師說,症狀包括昏昏欲睡、精神難集中、胃口變差、大便稀軟、小便偏黃、肌肉痠痛緊繃、四肢無力及消化不良。 她指出,素來貧血或脾胃稟賦虛弱的人,最容易發生春睏。由於清明氣溫回升後,人體相對會加速血液的循環,一旦血液不足以因應需求,就會出現「春睏」的現象。 脾胃代謝正常 身體沒有溼氣 賴睿昕引用《黃帝內經》說:「春氣者,病在頭。」主要是因為春天陽氣的升發作用,人體的氣血容易往上衝,身體虛弱的人,就易感到頭部不適,像是春睏、頭暈、頭脹痛等。 而春天的溼氣比較旺盛,因此可能發生疲倦的現象。若是脾虛體質的人,還會因為運化水液的功能較差,而出現易睏嗜睡、疲倦乏力,甚至會發生腸胃問題,若影響到肝的疏泄,也有可能造成情緒低落或異常的症狀。 賴睿昕表示,脾胃具有令身體水液代謝,維持在正常功能的作用,但當脾胃功能下降,身體的水分便無法正常代謝,進而產生溼氣。 她特別列舉幾個可能妨礙脾胃功能,加重溼氣問題的不良飲食習慣:「常吃生冷食物」,包括瓜果類水果,或喝冷飲、吃冰品;「三餐無定時、定量」,或者不吃早餐,造成有時餓很久,有時卻又吃很多;「常吃煎、烤、炸等較油膩、難消化食物」、「常吃甜食」。 清明養生,要改善體內「溼重」問題,賴睿昕提醒,會引起溼氣的食物,例如芒果、冰品等應避免。此外,可採用祛溼食療,食材(中藥材)包括茯苓、白朮、扁豆、赤小豆、薏米、芡實、蓮子,均有健脾化溼、利尿等作用,建議作成煲湯或茶飲喝。 背部晒晒太陽 補充天然陽氣 另外,也可以自製「祛溼解睏茶」飲用,材料為茯苓四錢、白朮四錢、黨參四錢、藿香三錢、蒼朮三錢、石菖蒲三錢。做法是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一千五百毫升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三十分鐘左右,過濾藥渣後,即可放入瓶中,帶出飲用。茯苓、白朮健脾祛溼,黨參益氣健脾,藿香、蒼朮、石菖蒲芳香化溼,合用可幫助體內祛除溼氣,緩解睏乏。 清明時節,若是感覺疲倦、睡不飽,也不必多睡,反而要加強四肢活動,使身體微出汗,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即可驅除疲倦睡意。可多出門運動,除了健身房,也可多去廣闊的戶外場所散步,讓背部晒晒太陽、補充天然陽氣。

MORE

【心理素質鍛鍊】讓自律像吃飯 喝水一樣簡單輕鬆

文/湯小小(寫作達人) 洗臉、刷牙、吃飯、喝水這些事情你覺得困難嗎?不,你會覺得很簡單,這些事我們做了幾十年,早已成為一種習慣,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當一件事情被養成習慣後,根本不需要自律,你會本能地去做它,不會排斥、不會厭倦,甚至不覺得有絲毫的痛苦。 我現在對於寫作的態度也是如此。很多人覺得我堅持寫作十二年太厲害了,但其實對於我來說,它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哪天不寫我就渾身不舒服,覺得這一天好像虛度了,三天不寫,我就覺得自己變得面目可憎。即使曾經有厭倦過,曾經覺得沒意義過,但本能驅使我繼續坐下來寫,頂多就是狀態差一點。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律變成一種習慣呢? 一、不要違背原則 作家村上春樹三十多年寫了十三部長篇小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逐漸衰弱,他決定利用運動來強化體能。他選擇跑步,每周堅持跑六十公里,不管工作多忙,天氣多麼惡劣,幾乎從不間斷。當然村上春樹也有過厭倦、不想跑的時候,但無論如何,他最終一定會去跑步,甚至還寫了本書《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 「違背了自己訂下的原則,就算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這是村上春樹的自律感悟。就像原本規畫每天讀十頁書,你堅持了十天,在第十一天的時候,不太想讀了,跟自己說:「算了吧,今天就不讀了,一天不讀也沒什麼影響的。」一天不讀書,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以後每次不想讀的時候,你都會想:「算了,今天不讀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了。」直到某一天你會忽然驚覺,自己居然一個月沒有讀書了,頓時覺得好懊惱,也會忍不住回想:「明明說好每天讀十頁,為什麼居然一個月都沒有讀呢?」這就是從你第一次破壞原則開始的。 在習慣養成階段,不要輕易破壞自己訂下的原則,原則被打破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當然,你訂的原則一定是合適的。原則定下來以後,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想動,心生抵觸;另一種是可以很輕鬆地完成目標。 對於後者,不需要把目標擴大,你可以選擇超前完成。例如,你計畫每天看十頁書,但每天都忍不住看二十頁,不用急著改目標,這樣每天你都會很有成就感,因為你超前了呀!等習慣養成以後,再根據即時情況做調整。 二、重複次數足夠 心理學上有個結論,一個人二十一天都重複做一件事,就會養成習慣。當然,這個結論並非無懈可擊,也有人說,需要重複六十六天。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要想養成習慣,就需要重複足夠的次數,讓大腦和肌肉形成記憶,就會本能地想去做那件事,而且愈做愈輕鬆。 所以,你想養成哪種習慣,重複去做就好了,直到它成為你的一種本能反應,但重複是一個相對枯燥的過程,怎麼能保證我們會一直重複下去呢?可以運用下列四點小技巧。 1.從小習慣開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漸進,一開始不要挑戰很難的習慣,可以從小習慣開始。例如寫作,不要一開始就挑戰每天寫三千字,可以每天寫十字,這個目標特別小,完成度自然也會特別高。 一種小習慣的養成,會讓你更自信,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一點點增加難度。當你每天寫一百字覺得很輕鬆時,可以改成每天寫五百字,以此類推。前期每天寫的一百字也不要浪費,你可以發文,這樣你會更有動力。 2.一個階段只養成一種習慣。不要試圖一下子養成多種習慣,那樣難度太大,很容易堅持不下去,你的精力也會被分散,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所以不要貪多,一個階段只養成一種習慣就好。 3.盡量固定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固定時間做同一件事,更容易養成習慣,因為時間和事件綁定,大腦更容易記住。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也不用沮喪,頂多花的時間比別人多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4.把習慣寫進清單。一定要把想養成習慣的事情寫進每日清單裡,這樣可以提醒自己,時間一到就要行動,避免自己一忙就把它忘了,或者根本沒有預留時間。把習慣養成當作一項工作認真對待,你愈重視它,愈容易按時完成,自然也愈容易盡快養成習慣。 在重複的同時,我們可以給所做的事情適當增加難度和趣味性,讓它一直都有新鮮感。總之,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你能保證一直重複做一件事,就是養成習慣的開始。 三、幫自己貼標籤 我曾經發文說過一句話:「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如果一定要貼,記得貼好的,別貼不好的。如果你天天說自己是一個不自律的人,就會變得愈來愈不自律。」 標籤是一種心理暗示。如果你跟一個人還不認識,他人就告訴你,這個人「小氣、吝嗇」,你就會在心裡排斥他,跟他相處也會不自在,甚至處處提防,給這個人貼上「小氣、吝嗇」的標籤。一定要給自己貼好的標籤,不管是跟自己對話、跟別人聊天、還是發文,都盡量正向一點。 我給自己貼的標籤是「堅持」、「高效」、「每天工作三個小時」、「寫作達人」。標籤都貼出來了,當然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所以會時刻要求自己,一定要高效,一定要能堅持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寫作這件事做好,一定要爭取每天只工作三個小時。 當我自己實踐這些標籤時,傳遞出來的信號別人也能接收到,所以慢慢地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很高效的人,並且非常能堅持,還很擅長寫作。這反過來又會督促我,一定要這麼做,因為我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做不到,我的特色和優勢就沒有了。 我們不要成為傳播負能量的人,更不要天天沉浸在自己營造的負能量裡。你的敵人,只有你自己。 (摘自《在舒適圈自律》,幸福文化出版)

MORE

南華健康講座大林登場 骨科達人談骨骼疾病防治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你的骨骼健康嗎?為提升社區大眾健康知識,由佛光山南華大學與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舉辦「2024現代華佗大林開講」,日前邀請新光醫院骨科主任暨微創中心主任釋高上,以「骨骼疾病的防治」為題與大家分享。 釋高上是骨科微創達人,治療過的關節炎病人超過20萬人,參與的手術超過2萬5千台,釋高上提到,即使微創手術的傷口只有一個10元硬幣的大小,但還是提醒大家要盡早保養預防,才能避免需手術治療的程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走路、運動及姿勢的正確度,對骨骼皆有莫大影響,若在日常生活中沒做好保養,不僅會患上骨骼相關疾病,也會影響生活品質,更會導致長期健康問題, 釋高上首先從新冠肺炎的角度切入並指出,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是肌肉關節疼痛,其中的後遺症則是肌肉或關節持續疼痛,甚至有些嚴重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急性肌少症。釋高上強調,肌少症目前沒有特效藥,要如何預防肌少症,只能透過營養補充和鍛鍊肌肉,以達到有效延緩或預防肌少症。 此外,骨骼疾病最嚴重的就是「骨質疏鬆症」,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如果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便會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就可能會造成骨折。骨折後會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甚至死亡。 釋高上指出,在骨質疏鬆的最新預防與治療計畫共有六點,包括良好飲食,鈣攝取量充足;足夠的負重式運動;減少鈣流失;危險因子防治;生活習慣;疾病診治。他並提醒大家,維護良好的骨骼健康,不僅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和時間,並且能更有自信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MORE

【養眼專欄】 別讓寒流成為 眼睛的惡夢

文/陳瑩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最近氣候開始變化,一波一波的冷氣團南下襲擊台灣,隨著氣溫變得更低,大家前往泡溫泉及服用一些具有驅寒、養身保健效果的飲食機會也增加不少。不過提醒民眾千萬要小心,因為最近眼科門診中遇到病患主訴眼睛不適的比例也增加,例如眼內出血、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等。細問之下發現病患去泡湯,或洗熱水澡、吃補湯等,竟造成眼睛發生眼中風、視網膜出血、黃斑部病變復發、角結膜破皮這些情況。 在天氣寒冷情況下,每個人都將身體包得緊緊的,穿上厚襪子及戴上手套跟帽子,但唯一眼睛是暴露在外的,許多疾病會在冷的環境下發病。角膜和結膜是缺少血管的透明組織,基本上不會將外部的寒冷傳到眼睛裡來,但是眼睛周邊淚小管和鼻淚管可以感受到溫度變化,當溫度降低時,這些細小的腺體管線會收縮,因而導致淚管狹窄或阻塞,淚水可能無法正常從淚管排出,或是因天氣乾燥使淚液快速蒸發,無法保持眼球表面溼潤,使眼表過於乾澀,病患會有異物刺痛感,嚴重時更可能讓視力短暫模糊。另外,泡溫泉時若疏於注意,使溫泉中的硫磺及礦物質附著在眼表,可能造成角膜上皮缺損,臨床上有因此導致角膜大片剝落、糜爛情況的病患。由於這屬於化學性灼傷,需要用藥物治療。 再者,眼球內細小的血管很多,且眼內的動、靜脈也可能會互相交叉、壓迫。若病患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又加上小酌幾杯,或喝補湯藥酒後再泡湯,就可能因天冷血管收縮,出現血管阻塞,更容易導致視網膜動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引發突然失明的危機。 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即使已經治療且狀況穩定,在泡溫泉的時候也要多加注意,避免泡得過久、過熱,盡量不要泡到會讓臉部脹紅的程度。因為一旦臉部紅就代表許多血液已流往頭部,若眼底血管不健全,也擔心會造成眼底出血,形成黃斑部病變復發,或是引發眼中風的危機。 提醒大家天氣寒冷,造成眼睛病變的問題很多。當在短時間內,眼睛立刻感覺紅腫、疼痛,甚至視力模糊,突然看不清楚時,建議一定立即至眼科請醫師檢查。別忘了冬天身體需要保養,眼睛也需要照顧。出門在外冷風下,戴個眼鏡保護眼睛;上山賞雪時,也須戴護目鏡,因為雪地會反射紫外線,但這卻很容易讓人輕忽。而戴護目鏡也可避免讓結晶的雪花飄到眼睛裡面,刮傷眼睛的角膜。泡湯時,也記得取下隱形眼鏡,泡完溫泉後,最好以清水洗淨,特別是臉部,將身上及臉上殘留硫磺及礦物質沖掉,不要冒然在泡完溫泉後進入烤箱。建議平常以四十到四十五度C的溫度熱敷眼睛,降低乾眼症發作機率。希望在寒冷的溫度下,大家的眼睛都能得到正確的保養。

MORE

【重塑自信】得了乳癌不會變成少奶奶

文/鄭明輝(安德森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我從長年來與患者接觸的經驗中發現,乳癌最令人恐懼的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乳房。對廣大的女性來說,失去這個本來應該相伴一生的「好朋友」,不僅感覺自己不再完整,憂慮治療期間無法兼顧家庭與工作,也唯恐會影響夫妻感情,心理壓力非常大。先進的乳癌治療技術,已將罹癌後的生存期大幅延長,但乳房切除手術,對患者不只是生理上很大的創傷,焦慮、沮喪的情緒更會影響日後抗癌的信心與效果,雖能平安活著卻很痛苦。因此,在腫瘤切除手術後重建乳房,是勢在必行的重要治療項目。 「切除腫瘤能活下來就好了,幹嘛還要重建?」、「義乳看起來都很假,硬梆梆的……」早期很多乳癌病人只求治癒癌症,並未有乳房重建的正確醫療觀念。 很多人不了解乳房重建對於癌症康復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也因為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技術,多數人對義乳有品質不良的印象,擔心重建乳房後續問題會很多,可能經常要「進廠維修」,還可能隨時會破掉、歪掉,因而裹足不前。如果以前這些乳癌患者也能享有現在這樣進步的重建技術,人生的景況就會完全不同。有一位患者在看診時,曾提到她看見自己母親不為人知的「小動作」,內心十分不捨,「我母親在七十多歲時發現乳癌,那個年代切除腫瘤後沒有乳房重建的觀念,有一次我看到她穿旗袍的時候在內衣裡面塞絲襪,讓我印象深刻,原來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分年齡……」後來當她知道自己也罹患乳癌時,毅然決然立刻就跟主治醫師表明要做乳房重建,而且希望是立即性重建。 以母女兩代的醫療案例來看,現在的乳癌患者比過去病友幸運一點的是:以前很多人負擔不起做義乳,醫學技術也不好,花錢重建也常被詬病是「碗公奶」、「石頭奶」,人造乳形生硬不自然,動作大一點就會走山移位,大力一點碰撞到就可能破裂漏漿,所以很多人選擇不做重建。而現在的乳房重建技術已非常進步,重建出來的乳房效果自然逼真,柔軟有彈性,不易破裂,而且副作用非常低,已沒有以前的那些顧慮。乳癌腫瘤切除後的乳房重建手術,不同於一般的隆乳整形,因手術複雜、技術要求也更高,必須細緻地考量患者乳癌的期別、病況及未來長期的穩定性,也盡量顧全病患對乳房外觀的期望。只要患者能慎選醫師,並與醫療團隊相互信賴、充分溝通,目前的重建效果都很理想。 (摘自《乳癌奇蹟治癒:乳房再造權威鄭明輝乳癌完全康復指引》,方舟文化出版)

MORE
/1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