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 淺談「人間佛教」在現代企業管理之巧用

THE MERIT TIMES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字級
收藏文章
47觀看次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筆者職涯任職機構包括,2家位居《財星》美國百強(Fortune 100)並且歷史都超過150年的巨型金融集團;還有3家經財經媒體形容為「台灣首富集團」的大型金融機構;以及2家市場稱為「官股行庫金控」的金融機構。

長期服務於這些出色的企業,擔任投資長、執行長、策略長、總經理、董事會董事,扮演訂定經營決策方向、前瞻規畫執行者的角色,著實是一件長期戰戰兢兢的挑戰!

尤其面對來自保險客戶、基金投資人龐大的資金管理,試想,每1000億元,僅僅面臨1%的損失,就是高達10億元的損失金額,不得不慎!且每一分錢,都牽涉眾人的退休生活、小孩教育基金等生活規畫,更是大意不得!

從閱讀《人間福報》以及接觸「人間佛教」過程中,發現「人間佛教」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僅沒有違和,甚且具備相當的前瞻性與高度性的智慧。

譬如:一、現代企業追求長期穩定的成長,十分強調「風險管理」,認為平時即應預先做好全方位的未雨綢繆,以因應不知道會什麼時候發生,來自企業外部與內部的各種「黑天鵝」與「灰犀牛」的營運衝擊。

在理解佛教有關「無常」積極面的意境,並輔以考量現代企業因應環境的需求,「無常」即可視為企業風險管理,重要的基礎思惟。因為環境會不斷的演變,如能具備「無常」的強心理建設和應變措施,反而可以在經歷多次衝擊中,因為風險管理得宜,反而增進能量,求得精進。

二、多元現象是企業內外部,無時無刻都會存在的事實。市場好賣的、利潤低,利潤高的、商品很難賣;公司的行銷推廣決策,總是有主張要花錢積極拓展市場的,也總是有主張要省錢保守因應的;員工裡面,也是總有外向活潑與內向矜持的。

如果企業只是一昧地採取中庸之道或折衷之道,只是走在中間路線,則不僅可能無法看清事實,甚至失去很多機會。

佛教的「中道」則是積極的態度!能細心推敲周圍各存其異的元素,不迴避差異或極端,反而運用崇高的智覺與智慧,以融合及調和的技巧,整合企業團隊之力,謀求因應多元變化與發展的良策。

三、還有,我們常常聽到,企業想整頓改革,優化管理。殊不知,若不願拋棄包袱或者捐棄舊思惟,往往就是整頓改革的最大障礙。

「空生妙有」幾個字,運用在現代企業,妙不可喻!

對於舊思惟和態度,若不能「先空」,加以摒棄,則可能更好的新想法、新方法,都會無以復加。唯有先積極的捨棄,先空其境,才「有」機會巧妙地賦予新機,進而有所收穫。

四、佛教「無我」,解釋「我」不是不變的我。昨日的我、今日的我、明日的我,都不是固定的我。

這無疑即詮釋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本質上的我,應該無時無刻因應情勢,在不同崗位上,與時俱進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發揮智慧與創意,突破現況。

「人間佛教」將千年佛教智慧,生活化的帶入日常,很值得企業各界賢達多花時間瞭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而「人間佛教」精神何處可習得?建議在平時、可持續地閱讀《人間福報》,是CP值最高、入門瞭解「人間佛教」的絕佳途徑!

讀《人間福報》的現世好文,可靜思、冥想、內化,透過文章,會感受到另一種強大正能量的「身心芬多精」。

企業欲追求經營管理、公司治理的完美,可借鏡並落實「人間佛教」的精神,運化慈悲智慧。經營者秉持正向良善,一本初衷、高瞻遠矚、時時鞭辟入裡、並與時俱進優化;冀希企業發展,創造利人利己利環境的優勢,必可逐日成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