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大陸經濟的挑戰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中國大陸為挽救經濟免於崩潰,上個月初倉促宣布放棄清零,但因未做好解封準備,導致全國爆發海嘯式感染潮,反而對經濟造成更大衝擊。 

日前公布的兩項大陸去年十二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顯示,由於染疫人口激增,干擾工廠生產,也衝擊國內需求,已連續第五個月來到五十榮枯線以下。「資本經濟」最新預測,大陸去年第四季的增長,可能比第二季的增長零點四更差。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直言,中國大陸將出現四十年來首度相當於、甚至低於全球經濟成長的情況。換言之,大陸有可能會拖累而非帶動全球經濟成長。 

展望今年,有鑑於新冠疫情的不確定走向和持續的房地產危機,世界銀行日前將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預測從百分之八點一大幅下調至百分之四點三;亞洲開發銀行也從百分之四點五下調至百分之四點三,都不及大陸官方訂出的百分之五以上目標。 

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靠內需(消費)、投資(國內外)以及進出口。但這三大經濟成長來源,大陸目前都面臨很大挑戰。

就內需消費來說,疫情封控三年對大陸經濟造成巨大傷害,加上國進民退政策,使得私有企業發展愈來愈困難,連帶造成大量失業潮湧現,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不能穩定增長,消費能力就無法提升。

進出口部分也不樂觀。歐美各國通貨膨脹正熱火朝天,嚴重影響大陸出口成長;大陸居民消費能力變差,美國又祭出晶片法,這些都制約大陸的進口表現。在進出口形勢愈來愈嚴峻、內需又不可能快速提振下,大陸經濟發展於是又回到以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路。 

近日大陸多地政府提出今年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預期目標,最低百分之六點五、最高甚至達到百分之十五,預計第一季基建投資將出現兩位數的高成長。但透過基建來拉抬疫情下的經濟,持續以「城投債」方式舉債,也埋下財政隱憂。 

城投債指「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債務」,是由政府設立的「城投公司」作為發債人,並非政府直接借取,但由地方政府提供十足擔保,被視為「隱性地方債務」。據統計,大陸全國城投債在二○一八年達到人民幣六點八兆元,去年中增加到人民幣十四點七兆元,即過去三、四年暴增超過一倍,其中不少款項估計是用於核酸檢測、僱用大白等抗疫支出。由於債額龐大,中央政府已經表明「愛莫能助」,各地方只能自尋出路。 

最近貴州遵義旗下的遵義道橋建設有限公司一批人民幣一百五十六億元債務到期,由於公司無力償債,遂由遵義市政府出面與債權銀行達成協議,讓債務展延二十年,還把利息減半,債權銀行形同被政府「變相賴帳」。 

遵義並不是單獨個案,據統計,今年全中國大陸將有約人民幣四點六兆元城投債到期。有此前例,相信會有更多地方政府援引,甘冒拖垮財政與金融的風險,無論如何也要把經濟數字做上去。大陸今年經濟挑戰有多大,由此不難想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