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悲憐戰火下的文明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文明多麼脆弱,戰爭多麼殘酷!

歷史早已證實,文明永遠戰勝不了戰火,因為瞬間的飛彈,可以毀滅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文明。

那歷經滄桑而留存的文明的瑰寶啊,像是人類信仰與生存的見證,卻在火光中灰飛煙滅。阿富汗的大佛像、伊拉克的兩河流域博物館、敘利亞的博物館,多少人類歷史遺蹟,都瞬間被戰火焚毀了。

正是在戰爭的劫難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試圖搶救俄烏戰爭中可能被傷害的文明,因此在元月二十五日通過了緊急提案,將烏克蘭敖德薩港的歷史老城區,畫定為「瀕危世界文化遺產」。

這一畫定,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以撥款為被戰火所傷的博物館、美術館做修復的工作,也可以藉此喚起世人注意,千萬不要讓戰火波及那再也無法重現的文明。敖德薩美術博物館藏有十六世紀到現在的一萬多件藝術品,其中包括俄羅斯藝術家康定斯基的作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十一個主要成員國當然了解,以聯合國現在的力量,這只是一種道義的、慈悲的召喚。畢竟它沒有真正的實力,去阻止戰爭的發生,世界各國的態度也都非常曖昧。

因此在投票過程中,有十四票棄權,六票贊成,一票反對,最後才勉強通過。

即使是如此,俄國與烏克蘭都感受到聯合國的壓力。烏克蘭感到欣慰,希望俄國停火。

但俄國則表示,敖德薩曾是俄國領土,那些博物館中的文明,也是俄國想保護的,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應譴責烏克蘭在敖德薩港區部署和使用軍事設施及武器。

而現實的情況則是:敖德薩做為帝俄時期的一個重要港口,曾是俄國第四大城,僅次於莫斯科、聖彼德堡、華沙,它是俄國通往黑海的要道。蘇聯時期,它是俄國海軍控制黑海,面對歐洲的戰略要地,烏克蘭也曾是俄國面向歐洲的一個窗口。二戰時希特勒曾全力進攻敖德薩,俄軍與德軍大戰七十三天,挺住攻擊,重創了德軍。直到德軍攻占基輔後,敖德薩始因孤立而陷落,成為德軍在俄國戰場的補給樞紐。敖德薩的戰略位置有多重要,可以想見。

在二○二二年二月俄烏戰爭開始後,俄軍曾封鎖敖德薩港,以切斷烏克蘭物資農產品的出口與來自歐美的補給。

而烏克蘭也在港口布水雷,阻止俄軍以敖德薩做為進攻和補給的港口。敖德薩是戰爭雙方攻防的戰略要地,想避免戰火,該是多麼困難!

然而,有心人依然想方設法要保護那些文明的遺蹟。那些設立在街頭的古代雕像周邊,民眾用大量的沙包圈圍起來,希望免於爆炸的毀壞,而博物館則關閉了。

敖德薩美術館館長帶著一歲的兒子流亡到保加利亞。她在受訪時,傷心地說:「美術館像我的兒子一樣,可是我只能保住一個兒子啊!」

生命如此渺小,文明如此脆弱,在戰火之前,誰能保住文明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只能以道德的溫情,召喚被戰火所迷狂的人,重新審視文明那可貴而無法再生的瑰寶。然而,那何嘗不是一種提醒,提醒和平的可貴,而戰火之下,最先受難的正是文明,是平民百姓。唯有避免戰爭,才能保住生命和文明。

被歐美視為「亞洲烏克蘭」的台灣,還能不警醒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