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麗江棒棒節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17觀看次
文/出谷司馬

過完了農曆年,一轉眼就要鬧元宵了。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居住在雲南麗江的納西族人會舉辦一個很有趣的農具交易集會,稱為「棒棒節」。這個光聽名字就「很棒」的集會又稱做「棒棒會」,顧名思義,是一個跟棒子有關的節日。

位在麗江的玉皇閣,是最早舉行棒棒節的場所。以往元宵節這一天,玉皇閣內都會有喇嘛誦經、村民進香祭拜彌勒佛,而在地的人也會帶著許多新農具的木把,像是鋤頭把、斧頭把、鎚子把等等的木頭棒子在這裡兜售,漸漸地就形成了一個依歲時而舉辦的市集。由於這是祭祀彌勒佛的日子,因此棒棒節也被當地人稱為「彌勒會」。

傳統的農業社會裡,農具是耕作不可或缺的生財器具,雖然金屬製的犁頭或鋤頭可以用很久,但是作為把柄的木頭卻會隨著時間而朽爛。節儉的農民們,往往會利用春耕之前的農閒期間,替家中的農具換上新的把柄,以迎接即將來到的農事。也因此,這個以「棒棒」為主要交易物品的節慶,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不過,關於棒棒節的由來還有另一個傳說。早先的麗江納西族歸屬於木氏土司統治,後來因為木氏土司有意進行土地改革造成民眾反感,最後釀成武裝反抗。而普遍都是農民的納西族人想要反抗統治者,也只能拿著農具類的鋤頭或竹竿、木棍,因此這個「揭『棒』而起」的農民抗爭,就變成了棒棒節的由來。

然而,不管是農具的交易或是農民起事,我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棒棒節的由來皆與「土地」、「農事」有關。到了近代,棒棒節的交易商品已不僅有木頭棒子而已,自製的弓箭、掃帚簸箕、用籐條編成的籐篾籮筐等等,這些農村的手工製品也都是棒棒節市集上的常見商品。

後來,棒棒節的會場從玉皇閣漸漸轉移到了古城的四方街,但因近年來四方街已經成了旅遊的熱門景點,而又被移到了麗江新城區內的幾個市場。此外,隨著社會結構的轉型,從事農活的人漸漸變少了,如今的棒棒節反倒成了怡情養性的花木植栽會場,當然不可少的,還有許多民俗活動與歡慶的歌舞表演可以欣賞。

簡單來說,麗江棒棒節就是一個即將開始春耕勞作的歲時祭儀,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漸漸替換成不同的商品。就像這次農曆年過後,各級學校都得準備著開學,若是換做台灣版的棒棒節,那麼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各式各樣的文具用品、書包、便當盒,乃至於新學期要用的電腦設備,早已在各個大型賣場型錄中熱鬧登場。

由此可見,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歲時祭儀與定期的商業貿易,只是隨著時代與社會結構而有不同的販售商品而已。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