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發展】京津中關村 科技城 文化、科技相融的新城崛起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邵香雲、黃江林、王寧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D6601次列車在寶坻南站等待發車。圖/新華社
在聯恆工業(天津)有限公司車間內,企業工作人員將汽車鈑金部件打包裝箱。 圖/新華社
企業工作人員在聯恆工業(天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圖/新華社
無人機於2022年12月7日拍攝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協同發展中心。圖/新華社
汽車鈑金部件整齊碼放在聯恆工業(天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圖/新華社
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內部道路進行道路測試。圖/新華社
文/記者邵香雲、黃江林、王寧

二○二二年,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相繼被評為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政策輻射區、天津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園區,一座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清新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社會秩序良好的科技新城正在崛起。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一棟棟挺拔矗立的辦公樓,瀰漫著香氣的咖啡小屋,精彩的周末小劇場,公園小溪點綴其中……漫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濃厚的生活人文氣息撲面而來。「早晨起來沿著生態廊道跑跑步,到公園裡健健身,然後步行十多分鐘去公司吃早飯,一天都神清氣爽。」今年六十五歲的林順正發現,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不僅僅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園區,更是文化生活氛圍濃厚的宜居之地。

「建設之初,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就提出『產、城、人、景、文』融合的建設理念,打造優美的宜居環境。目前,我們已累計開工建設二十餘公里市政道路、三座街區公園和約三公里的城市濱水公園,近四公里的濱水生態廊道。」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國慶說。

二○二二年,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相繼被評為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政策輻射區、天津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園區,一座設施完善、環境清新、文化氛圍濃郁的科技新城正在崛起。

見證新城誕生

幾十台自動焊接機器人揮舞著手臂,工人們有條不紊地裁剪、組裝,一塊塊銀色汽車鈑金部件整裝待發……新年伊始,聯恆工業(天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七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不停運轉。

「二○二○年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現在我們已實現年產一千五百萬件零部件的目標,公司年產值達到三點五億元(人民幣)。」公司總經理林順正卯足了幹勁。

「累計註冊一千零三十一家市場主體,產業用地型項目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近八成,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稅收超過人民幣十點五億元,帶動上萬人就業……」談起現在的成果,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主任王浩充滿了成就感。

二○一二年從北京大學來天津寶坻區掛職鍛鍊的王浩,全程參與並見證了這座現代化科技新城的誕生和發展。

共下一盤棋

時間回到二○一三年,天津市寶坻區與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牽手」合作,共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次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經過前期醖釀磋商,二○一七年初,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正式破土動工。

作為大陸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一直走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的前沿,成為深化改革的「探路者」。「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也致力於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分期進行開發,高水平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平台和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基地。」王浩說。

「打破一畝三分地,共下一盤棋,統籌開發運營。」王浩一語中的,北京中關村帶資金、帶品牌、帶項目、帶團隊重倉寶坻,共同成立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公司,負責園區運營開發。

闖出新路子

作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引入的首個中關村專業園區,天津中關村高端醫療產業園不久前竣工,近四萬平方公尺的廠房,正等待企業入駐。「我們已經洽談了二十三家意向企業。」為了新年「開門紅」,天津中關村醫療器械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鍾航林忙得不可開交。

在京外建分園,為何選擇天津?「既要看產業帳本,又要看經濟帳本。」鍾航林給出了答案,「正值京津冀掀起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浪潮,公司急需向外擴展,跑了周邊幾個省市,反覆考量後發現天津的政策、交通、成本較優,尤其是政府幫助解決了工業廠房分割銷售問題,大大節約了企業成本。」

不僅如此,點對點、一企一策,「店小二」式的貼心服務也給更多企業吃了「定心丸」。二○二一年,德國波森商用車項目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面對企業因廠房再擴大、審批手續要全部推倒重來的難題,當地政府建立「二十一人對一人」的微信服務群,各部門拿出最優方案,幫助企業僅用八個工作日就辦齊了手續。

對此,中冶邁克(天津)液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宋大維也深有感觸,剛來天津時,他因擔心工期延誤一度愁得睡不著覺。「這是我們公司第一次在天津拿地建廠,生怕辦不好耽誤進度,給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產業服務部打了個電話,很快便收到了一份專屬落地方案,真正實現了拿地即開工,項目建設一分鐘也沒耽誤!」宋大維至今都很感動。



半小時生活圈

吸引懂技術又敢拚的年輕人

脫胎於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博宇(天津)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二○二○年十二月正式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投產,次年便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談起當初的選擇,博宇(天津)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何軍舫直言來對了:「我們當時收到了好幾個城市的邀請,權衡之後選擇了天津。一方面,交通太便利了,我們從北京通州公司總部到這裡比去中關村還要快;另一方面,很多高科技企業在這落戶,產業集群效應非常明顯。二○二二年,我們企業生產的半導體材料產值快速增長,產品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

選對路子找準方子

「一企一案」場景應用,國家級高新區相關政策兌現……近年來,天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政策、土地、入駐等方面給予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支持,助力壯大產業集群。

作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機器人研發製造領域的代表企業,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著春節前的生產「衝刺」。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關騰騰說:「在天津,我們不僅能享受中關村的科技資源,又能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還得到了本地製造業產業鏈的配套支持,可謂是一舉三得。」

成立以來,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最初的八名員工發展到近百人,研發人員占比一半以上,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機器人製造與應用領域已占據一席之地。

選對路子,找準方子,發展就能邁開步子。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新材料、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四大產業集群。二○二二年,又有十八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十一家認定為雛鷹企業。

去年八月,于麗新一家結束了十年的「北漂」生活。作為萊伯泰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專員,隨著公司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她也得以在寶坻安定下來。

「以前在北京一直沒落戶,買房壓力很大。」于麗新回憶說,「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為產業人才提供了便利的落戶政策和住房條件,公司負責人把各類人才政策告訴我時,多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

如今,于麗新十二歲的大女兒在寶坻初中就讀,四歲小女兒也順利上了幼兒園。「大女兒學校離家幾百公尺遠,不用再接送,省了不少事兒。」談到現在的生活,于麗新感到很滿足。

併發人才的新活力

「目前,企業的求職者中,高學歷人才愈來愈多。天津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夢想、有情懷、懂技術、敢拚搏的年輕人從各地聚集於此。」關騰騰說。

「周一早上六點半從北京出發,七點四十分我就能坐在科技城辦公室上班了。」從北京大學青年教師到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建設管理者,家住北京的王浩早已習慣了「雙城」生活,這一切都要得益於「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隨著京唐、京濱城際鐵路開通,寶坻加入京津冀「半小時生活圈」。工作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既可以享受寶坻的各種便利,又可以融入北京的都市生活。風馳電掣的高鐵,不僅跑出百姓出行的新速度,也迸發出區域協同新動力。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