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知】 蒙古包(下)

THE MERIT TIMES
文/陌上君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圖/Ming
文/陌上君 

蒙古包除了易組裝、拆卸外,拆卸後的各組件全部都可化為搬遷工具,物盡其用,無一浪費。例如烏尼(木杆)綑綁好後,就成為托架,可放置各種物品;哈那(圍壁)收攏後,是鋪車板放在勒勒車上(中國北方草原民族的古老交通工具);苫氈則用來包裹物品,防震防碎。而這些只要幾隻駱駝或幾輛勒勒車就能帶著走,令全世界的房屋望塵莫及。而且牛羊走到哪兒,房子就落腳在哪兒。霍爾的移動城堡還需要蒸汽動力移動,但蒙古包完全不需要。蒙古包的圓形結構發揮了諸多優點:

1.以數學角度看,相同周長的四方形和圓形,圓形的面積較大,形成最大使用空間,節省建築材料。

2.大雪紛飛時,掉落在頂棚的雪能迅速滑落,避免壓垮蒙古包。

3.狂風大作時,可降低哈那高度,減少風阻;大雨來襲時,可升高哈那高度,雨水順勢滑下,不會積水。

4.蒙古包頂部為半球體,無論風從哪裡吹來,都能減少風阻。

5.可作日晷使用。由於每扇哈那有14根烏尼,4扇共計56根,加上門有4根,總計有60個,而圓形為360度,每一個間距角度為6度,草原民族便是以此觀察陽光落到不同位子,表示不同時間。

一個地方的建築往往反映出當地的生活狀態、生產方式。從古籍中了解到,蒙古包建築材料不用一磚一瓦或泥水、土坯,只利用草原地區自然環境中現有的柳木、榆木和羊毛、馬鬃等,工序上只有整形、剝皮等簡單加工,稱得上是綠色建築的環保標竿了。

蒙古地區每年1、2月平均溫度是零下20度,夏季溫度則高達將近40度,有霜凍、暴雪肆虐,春季又有沙塵暴,對人類和牲畜的生存構成了嚴峻的挑戰。蒙古包的整體設計可說是為了對抗惡劣氣候專用,北方遊牧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可見一斑!也難怪成吉思汗曾開創世界最強大的草原帝國,一路西征,所向無敵,令歐洲聞風喪膽。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