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雙溪溼地公園

THE MERIT TIMES
文/丹青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具備生態教育功能的雙溪溼地公園。圖/丹青
高架木棧道可從高處觀賞全園景觀。圖/丹青
文/丹青

位於台北市承德路五段的雙溪溼地公園,已於去年底完工。雖然只是占地二‧三公頃的小型公園,但透過微地形及植栽配置,將士林抽水站的汙水轉成清水,打造成具教育意義的生態環境。且因位於雙溪河與基隆河匯聚之處,也成為市民休閒打卡、觀看夕照的好地方。

如此兼具生態教育的景觀公園,你可能不相信,十幾年前還是臨時停車場呢!後來為配合教育部「台北科學藝術園區整體發展計畫」,改善科學教育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周邊景觀,北市府乃提出興建美崙公園及雙溪溼地公園,作為台北科學藝術園區的一部分。

溼地公園的設計理念,是透過引導旁邊士林抽水站的前池水源,經過多樣的水利單元配置(包括設置沉澱池、第一密植區、開放水域、第二密植區及生態池),再輔以周邊水生植物及喬、灌木(包括楓香、樟樹、九芎、落羽松及醉蝶花、鳶尾花)等植栽配置。如此不但可吸引生物棲息,復育自然環境,還可淨化水質,降低水源中氮、磷及懸浮固體等汙染物,並作為汙水淨化之環境教育場域。

目前設施除上述水利單元外,公園裡還配置有教育廣場、活動草坪、觀景平台、水中步道、瞭望平台與落羽松廊道等。其中觀景平台為高架木棧道,可從各角度欣賞全園景觀;而水中步道設計與池水同高,可近距離觀察生態池的動植物,為此公園的特色之一;瞭望平台則位公園邊緣處,為基隆河右岸與雙溪河匯合處,除可觀看兩河交會的壯闊景觀及落日餘暉之美,不遠處亦有雙溪遊艇碼頭的槳聲帆影。

溼地除了豐富的生態之外,因其特殊的地形環境,還可減緩水的流速,沉澱水中雜質,達到淨化水質的功效,故被稱為「大自然之腎」。雙溪溼地公園便是具備了這樣的生態教育功能,同時因地利之便,也有賞河、觀景的休閒功能。等過一段時間落羽松長成後,台北人又多了一處寓教於樂的賞景好去處。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