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逛京都老香舖—松榮堂

THE MERIT TIMES
文/葉含氤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日本京都老香舖——松榮堂。圖/葉含氤
京都老香舖松榮堂門口的迎賓香,陶瓷燃香器型貌是一位老先生,模樣樸拙討喜。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京都是一座香的城市。我喜歡逛這裡的老香鋪。

香在京都發展得非常蓬勃,著名香鋪也頗多。這並非偶然,而是有它悠長的沿革,得從唐朝鑑真和尚東渡日本說起。

學者普遍認定,鑑真和尚開創了日本使用香料配製合香,並開始薰香的歷史。經歷十年,五次失敗,第六次東渡才抵達日本的鑑真大師,不僅為日本僧人講律傳戒,也傳授香料知識與用香法度。鑑真大師親自興建的(奈良)唐招提寺,除了是日本律宗的總寺院之外,更是當地製香人心目中的聖地。

平安時期的用香,流傳於寺廟與貴族之間,此時京都也成了薰香之都。到了幕府時代,武士階級開始主導政治,於是香從貴族轉向武士和平民階層傳播,也是在幕府時代,薰香文化演化為香道,讓品香一事走向禮儀,走向雅致。然而到了近代,歷經明治維新西化過程,導致香文化一度勢微,此時一群目光卓越的人士意識到不應盲目學習西方,認為傳統是民族底蘊,是獨特的光譜,含藏著無窮的生命力,於是力挽狂瀾,才又漸漸復興起來。

而與日本平安朝,貴族寺院香發展的同一時期,中國的文人香也呈鼎盛之勢。例如,宋代蘇東坡與黃庭堅除了是著名文學家之外,他們兩人也是彼此惺惺相惜的香道大家。兩人皆曾自製香品,常常焚香拾趣,同時作詩唱和。這也表現出,在十一世紀的中國與日本,香文化可說是草木敷榮,百花齊放。

京都,做為一座堅守傳統文化的城市——不論是有形的古老建築,或是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它在風起雲湧的全球化過程中,仍以保存自己文化為榮,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我愛香,所以會找各地香品,舉凡中國、日本、台灣、西藏、尼泊爾的香品都曾買過。這裡說的香,指的是常民使用的生活線香,或是寺院線香,而不是殷實人家收藏的昂貴香木。

在找到的香品中,我最愛日本香,那是最典雅,最幽曖,也最細緻的香氣,就連燃盡後的殘香也讓人回顧流連。哪怕只是塵裡偷閒,也能有天水浩渺般的靈台湛明。因此,只要到京都,總要空出一天的時間尋香買香。

京都的老香舖,我常去的有三家,分別為松榮堂、三田松香木、豐田愛山堂。

其中松榮堂是最被廣為熟知的。這是一家已歷經三百多年的老舖,走過日本傳統文化的興盛與衰微,如今依然致力於香文化的推廣。我常去位於烏丸二条的本店,本店門口玄關處時時燃著迎賓香,燃香的器具是陶瓷製的,型貌則是一位持香老先生,模樣拙樸可愛,很討喜。這位老先生站在門口好幾年了,每回去都會遇見他。門口點的香,是芳輪系列的「白川」或「堀川」,這兩種香的香氣很類似,得仔細品賞才能分別差異。兩者皆以白檀為基底,再佐以其他香料。它們不燦亮,不絢麗,卻都柔美有韻,裊娜生姿。「白川」也是我多年前第一次走進松榮堂買的香,它開啟了我後來的尋香之路。此外它也是我寫作的序章,二○一五年我向報刊投稿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白川之香〉,所以這款香對我來說,是帶著情感的。雖然我後來又聞過不少曼妙的香,但依舊記得與它初遇時的怦然心動。

松榮堂本店有一面牆,掛滿了各大寺院委託製作專用香的木製牌匾──金閣寺、銀閣寺、永觀堂、南禪寺、三千院、東福寺、天龍寺、神護寺……都是京都地區的古寺名剎,可說涵蓋了這座千寺之都的半壁江山,如此成就也昭顯出這家老舖沉穩深厚的歲月積累。這些寺院香,是各門派的專屬限定版,在松榮堂是買不到的,所以每當我去廟裡參拜,只要看到寺院版的香品,都會請回來。這些寺院的線香,層次豐富各有千秋,清麗閒遠古雅端莊,能遠離塵囂,能怡悅性靈,皆是上品。

我愛香,有時會覺得是否愛得太過,太執著了?但每每想起明朝張岱曾說:「人如果沒有癖好,那麼這個人是沒有什麼真情的。」癖好是什麼?就好像羲之愛鵝、淵明愛菊、米芾愛石、和靖愛梅。如此想來,也對自己愛香一事釋懷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