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諾貝爾獎 剖析東亞肺癌成因 陳玉如獲傑出獎

THE MERIT TIME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第十六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由左至右為新秀獎胡璧合、傑出獎陳玉如、新秀獎林俐暉。圖/吳健雄學術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被譽為台灣「女性諾貝爾獎」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年邁入第十六屆,本屆由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博士,獲得最高榮譽「傑出獎」殊榮。為釐清不吸菸肺癌患者可能的致病機轉,二○一七年陳玉如主持推動與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學腫瘤分析聯盟(CPTAC)合作的「台灣癌症登月計畫」,讓台灣成為該計畫首度國際合作國家之一。

在中研院化學所任職,專長儀器設計、質譜分析的陳玉如,因深受蛋白質體學奧祕吸引,跨領域由生物分子分析,轉換跑道、長期投入蛋白質體的探索;其研究成果,不僅創造領先國際之分析技術,在台灣建立世界級的蛋白質體研究技術,也提供生醫研究全新的研究路徑及轉譯經驗,進而獲得重大疾病關鍵突破。

「我不抽菸,為什麼也會得肺癌?」這是許多亞洲國家肺癌患者共同的疑問。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因,即使藥物治療近年有長足的進展,存活率仍低,長期為我國癌症死亡的頭號殺手。肺癌傳統上被認為與吸菸畫上等號,但在東亞地區,不吸菸者患病的比率卻遠高於吸菸者。

陳玉如認為,癌症研究的跨國分享非常重要,因為即使是同一種癌症,也會因為地域、人種及生活型態而有所差異,因此預防、檢測、治癌和預後方式可能不同。

陳玉如建立東亞第一個肺癌之蛋白基因體大數據,解析亞洲不吸菸肺癌患者的致病機制,開發新穎癌症精準醫療策略。計畫利用深度蛋白質基因體技術和多體學數據整合分析,解析台灣不吸菸病人與西方不同的基因突變特徵、尋找內生性與外在環境致病機轉,並發現癌症早期出現的「類晚期蛋白質分子」特徵,為全球第一個完整剖析東亞肺癌研究。論文已發表於頂尖期刊《細胞》(Cell),並榮登當期封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