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建物成新地標 獲建築諾貝爾獎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69歲的英國建築師暨城市規畫師奇柏菲爾德,將可持續性並直視氣候問題視為建築師使命,獲202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圖/美聯社、取自網路
大陸 良渚文化博物館 圖/美聯社、取自網路
美國 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圖/美聯社、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創辦於1979年,由美國普立茲克家族贊助的凱悅基金會(Hyatt Foundation)每年評選及頒發,授予一位或多位有傑出貢獻的建築師。凱悅基金會7日宣布,69歲的英國建築師暨城市規畫師奇柏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榮獲202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原因是他「永恆的現代設計正視了氣候急迫性、改變社會關係並且重振城市」。

法新社報導,奇柏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表示,成為第52位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令他「欣喜若狂」。柏菲爾德表示:「我把這個獎項視為一種鼓勵,不僅讓我持續關注建築本質及其意義,同時也關注我們身為建築師,為因應氣候變遷與社會不平等生存挑戰所做貢獻。」

良渚文化博物館 與大自然結合

奇柏菲爾德以舊建築翻修與重建聞名,翻新這些建築以適應現代,同時尊重它們的歷史、文化並保護自然環境;這些空間不僅美麗,也為使用者提供高品質的生活體驗。

在建築業40多年的他,完成超過100多件作品,涵蓋都市、文化、學術建築領域,還包括各類住宅及城市規畫等,遍及亞洲、歐洲與北美。他將可持續性並直面環境問題視為建築師使命,不僅特地挑選環保建材,還把各國知名的舊建築物重建成新地標,發展出因地制宜的奇普菲爾德風格建築。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重建德國柏林的「新博物館」(Neues Museum),這座興建於19世紀的博物館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大肆破壞;此外,奇柏菲爾德也重建16世紀的威尼斯地標「舊行政官邸大樓」(Procuratie Vecchie)。

奇柏菲爾德也設計中國大陸杭州的良渚文化博物館,外觀4個長方體,以寬度相同18公尺,但高度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些量體之間的區域,由大小不一、氣氛各異的寬敞庭院強調。有些保持原始的迴廊庭院,圍繞中間的花園或水池。主入口的庭院則是硬質地面,點綴著落葉樹,整體巧妙將建築與周圍自然環境融合。

英國現代美術館 融入平靜水域

2006年落成的西班牙瓦倫西亞美洲盃建築大樓「Veles e Vents」,主要作為海上團隊及贊助商的臨時接待所;橫向的4層混凝土量體,互相重疊且大小不一,每一層都可俯瞰新挖掘的運河。奇柏菲爾德在1樓零售空間設計無障礙甲板,讓民眾可從購物中心,一路向外走到甲板,欣賞運河及城市景觀,並延伸出一條通往北面公園的捷徑。

美國的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Saint Louis Art Museum)最初建於1904年,奇柏菲爾德在2013年建造現在的東樓及建築周圍的花園,大玻璃窗讓自然光進入房間和建築內部,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另外,他在2011年設計英國美術館「赫普沃斯韋克菲爾德」(The Hepworth Wakefield),以灰色調及幾何形狀,將建築融入在周圍平靜的水域中,令人得以在夢幻的空間欣賞藝術。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