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與絲瓜

THE MERIT TIMES
文/Sven
字級
收藏文章
149觀看次
圖/123RF
文/Sven

為什麼胡瓜與絲瓜能在謎語裡稱斤論重?看來二者都不可小覷,現在就來看看它們的區別吧!不過話要從小黃瓜說起!小黃瓜不就明明是細細長長的綠色瓜,為什麼叫黃瓜?該不會是胖胖大黃瓜的寶寶吧?當然不是!

大小黃瓜 都屬胡瓜

小黃瓜並不是大黃瓜的寶寶!小黃瓜如果沒有在合適的採摘時間點採收,也能長到接近大黃瓜的大小,但那只是大尺寸的小黃瓜,而不是大黃瓜喔,因為它們雖然都屬於葫蘆科「胡瓜」屬,但卻是不同品種!

大黃瓜一般俗稱胡瓜,閩南語叫刺瓜仔;小黃瓜俗稱花瓜,因為在它在幼嫩時採收,採收時多半還有花附在底部。

胡瓜原產於喜瑪拉雅山南麓,種類甚多,栽培歷史悠久,據說是從「西域」傳入中國,因此被冠上「胡」字,表示是從外族或異域引進的。

胡瓜葫瓜 分不清楚

至於為什麼又叫做黃瓜,可能是它們在果實完全成熟時是黃色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國有位皇帝忌諱胡人,所以把「胡」字改為「黃」。

另外呢,胡瓜不等於草字頭的「葫瓜」。葫瓜在植物學上屬於葫蘆科葫蘆屬,又叫蒲瓜、葫蘆、葫蘆瓜、瓠瓜、匏瓜、扁蒲,閩南語也叫「蒲仔」,主要是以果實的形狀來命名。例如:「扁蒲」是扁圓形的、「瓠瓜」是長條形,「匏瓜」是圓形,「葫蘆」則是上下膨大,中間細腰。蒲瓜原產自印度、非洲,幼嫩生鮮時可以做菜,木質化後可當容器,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

那麼,同屬於葫蘆科,也是許多家庭餐桌上的菜餚的絲瓜呢?絲瓜又稱吊瓜、蠻瓜、布瓜、角瓜,原產於印度,之後引入到世界各地,廣泛種植於東亞地區,台灣則俗稱菜瓜。

絲瓜含有95%的水分及維生素B、C,可去斑,防止皮膚老化,讓肌膚亮白細嫩,它含有鉀離子,可利尿消水腫,它豐富的纖維質能緩解便秘,有助於體重控制,絲瓜汁液自古就有「美容水」之稱,常被用來敷臉,能補水護膚,因此,絲瓜可說是天然的美容超級食材。

雖然胡瓜或絲瓜都是春夏季節所播種的常見食材,不僅營養豐富,煮法多樣,價格親民,但兩者都屬涼性,至於它們誰算大哥呢?您也來評評理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