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護幼惜老 愛的雙重奏

THE MERIT TIMES
文/賴麗榕(任林教育基金會《幸福觀點》主編)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圖/123RF
文/賴麗榕(任林教育基金會《幸福觀點》主編)

每當家族中有孩子誕生,總是歡喜洋溢,甚至大肆慶祝!的確,小小孩為家中帶來新生活力與歡笑,一顰一笑都是全家焦點,家人都心甘情願為他付出與照護。相對的,家中長者呢?當他一天天老邁,甚至逐漸失能時,也能否得到相同的關注與愛?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家人對孩子的愛,是無話可說的,若能延伸到學校教育,孩子的人格素養將會打下更美善的基礎。有位朋友在小學教書,極富愛心的她幾乎都是帶一、二年級,每當提起學生,她總說「我的小可愛們……」。除正規課程外,她還會教小朋友靜心打坐,更會多為小可愛們準備一些備品,例如一套運動服,學生不小心弄溼衣服可替換;或有人送她點心,她就與小朋友分享,即使是一人一口,小可愛們都很開心,甚至有些挑食的孩子,也能興奮分享……用心的事件不勝枚舉。

由於她真誠的愛,學生真的都變成貼心的小可愛!每次看她臉書分享,不是學生趣事,就是溫馨小故事。我相信在這樣氛圍成長的孩子,必定善良可愛。事實也的確如此,即使學生上高中、大學了,仍常回來看這位老師。

現今社會,除了家庭教育外,若能多一些良師,願意對一年級的孩子,種下愛與善良的種子,給予正向的引導,就能長成美善的大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另有位朋友,幾個月前將自己行動不便的父親接回家照顧。這是出嫁女兒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通常會有來自雙方家庭各種不同的阻力,然而她做到了。她分享:「現在我跟長輩日日相隨,這兩個半月,我的生活裡只有他,這麼貼近的相處,更讓我重溫世俗親情與依附。」

朋友是幸運的,當孩子自立之際,得以有機會陪伴自己的父親走人生最後一里路。她甚至想到,除帶孩子「親子共學」,也可發展出帶著退休父母一起「親老共學」的團體。

我們都以為,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孩子愛爸媽也是無可取代。然而這樣的愛往往隨著孩子長大、成家(孩子又忙著照顧第三代)而有所質變,有的甚至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許,孩子並非忘了父母的愛,只是無暇顧及。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當抵達一個節點,是要一路往前?還是放慢腳步,陪父母一段?一個體貼父母的人,必定也能同理他人之心,來關心其他長輩。或許只是在車上讓座、協助老人過馬路,都是社會一片美好風景。這也是面臨老年化社會的現在,一種必須的珍貴素養。

和諧的樂章

因孩子會一天天長大,老者會愈老愈弱。所以一般以為,照顧小寶貝比較心甘情願,也較容易;照顧大寶貝(長輩)比較辛苦,因而需要更多的學習。長者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醫療藥物,而是被用心陪伴的幸福感、更多的家庭社會參與和連結,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生命意義。

「護幼惜老」是愛的雙重奏,所謂「雙重奏」是指兩者同樣重要!是否能奏出優美和諧的樂章?則是我們許多社福團體、教育基金會努力的目標,也期待更多社會大眾的關注、一起投入。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