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雙胞胎媽媽 辦學助貧童40年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61觀看次
印尼雅加達一對73歲的雙胞胎姐妹,為了翻轉貧童人生,開設慈善學校提供教育與食物,被學生稱為「雙胞胎媽媽」。圖/取自網路
印尼雅加達一對73歲的雙胞胎姐妹,為了翻轉貧童人生,開設慈善學校提供教育與食物,被學生稱為「雙胞胎媽媽」。圖/取自網路
印尼雅加達一對73歲的雙胞胎姐妹,為了翻轉貧童人生,開設慈善學校提供教育與食物,被學生稱為「雙胞胎媽媽」。圖/取自網路
印尼雅加達一對73歲的雙胞胎姐妹,為了翻轉貧童人生,開設慈善學校提供教育與食物,被學生稱為「雙胞胎媽媽」。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尼失學兒童數量眾多,為了讓貧童接受教育,首都雅加達一對73歲的雙胞胎姐妹羅莎蒂(Sri Rossyati)跟伊利雅寧希(Sri Irianingsih),在40年前創辦一所慈善學校,讓6~17歲的弱勢學童能夠接受教育。除了讀書寫字,她們也指導學生烹飪、插花等一技之長;由於她們對孩子們視如己出、全心全力的照顧栽培,被當地人稱為「雙胞胎媽媽」。

1990年代以來,羅莎蒂與雅寧希,一直是讓印尼貧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推手。她們不僅致力教育貧童,還制定針對女性的培訓與賦權計畫。姐妹倆在雅加達北部收費公路下方的失落空間,建立了第一所「卡蒂尼緊急救援學校(Kartini Emergency School)」。

從書籍到膳食 她們自掏腰包

妹妹羅莎蒂說:「在卡拉巴加丁,這個精英住宅區中,窮人們靠拾荒維生,那他們的孩子去哪裡上學呢,他們沒有錢。」她指出,印尼公立小學從2008年起取消學費,但低收入戶家庭依然無法負擔,制服、書籍等,將近約新台幣1萬元的費用,因此她們挺身開辦慈善學校,「在我們這裡,一切以品格優先,從禮貌、道德、誠實開始教起」。

她們也會帶孩子到各地校外教學,讓慈善學校的孩子們,也能和其他小孩一樣探索這個世界。卡蒂尼學校的學生說:「在雅加達看不到水田,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所以雙胞胎媽媽們,會帶我們到戶外。」也有畢業校友,托兩姐妹的福,現在在印尼最高學府印度尼西亞大學攻讀碩士班。

每個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都是免費,從書籍、設備、製服及每日膳食,一切都由姐妹們自掏腰包支付——她們將一筆可觀的家產,回饋給這個社會。

除了基礎教育,雙胞胎姐妹也會教學生烹飪、插花、手工藝等實用技能,確保他們未來能夠走出去謀生,不需上街乞討過日子。

學校曾遭驅逐 師生齊心重建

卡蒂尼學校創辦姐妹說:「我們不是要賺錢,我們的錢是為了這所學校,而且我們也感受到幸福,和平還有滿足。」

羅莎蒂與雅寧希曾在收費公路下經營4所學校,但最後一所學校在2007年9月搬遷,當時城市當局發布一項驅逐令,清理道路下方的貧民窟住宅及其他建築物,並堅稱它們存在火災隱患。但這對雙胞胎與他們的學生並沒有被嚇倒,而是將學校一塊一塊地移動,最後在附近的一塊空地上重建它。

如今,她們的理念,讓印尼各地開設64所類似的學校,讓這份無私的愛無遠弗屆。卡蒂尼學校一名年輕教師阿南 (Muhamad Anang)說:「我從這所學校畢業,然後回來教書,以表達我對雙胞胎媽媽的感激之情。」附近一名婦女馬爾萬蒂 (Sri Marwanti)則說,如果沒有卡蒂尼學校,她4歲的兒子就無法接受教育,「其他學校的書很貴,但在這所學校,甚至會給我兒子喝牛奶,讓他長得更強壯。」

羅莎蒂指出,即使她們現在已經73歲,對國家的服務仍未結束,「因為有很多孩子不能上學、沒有技能,只要有需要教育的貧童,卡蒂尼急救學校就會一直存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