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不可一起吃 聽醫囑防交互作用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51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台灣就醫方便,醫院、診所、藥妝店、中藥材行,都是民眾易取得藥物或保健食品的地方,卻也造就許多用藥危機。中醫師和藥師都提醒,很多人都誤以為中藥是「吃保養的」,擅自和西藥一起吃、看心情挑著吃,結果面臨爆肝、大出血等更嚴重的後果。

中藥、西藥都是藥

切勿擅自加服

中醫師彭溫雅表示,病人吃藥都期待有效,有些人以為中藥、西藥一起吃,效果會更好,其實不然,因為中藥、西藥都是藥,一定會有交互作用。如果中、西藥作用機轉相同,加上中藥後,西藥又沒有減量,可能會因劑量過高而中毒;如果中、西藥合併服用後,加速西藥的代謝,反而會影響藥效。以心血管疾病患者或三高病人最常用的三種藥為例,若擅自加服中藥,不見得是加分,反而會產生問題。

一、抗凝血劑

用藥對象:裝心臟支架或有心血管疾病史者

NG用藥行為:已服用抗凝血劑,又想用中藥加強「保養血管、通血路」,併服活血化瘀中藥,例如丹參、川七、紅花等。

結果:抗凝血效果太強,可能導致傷口不易止血、不明原因瘀青、腸胃道出血等。

二、降血脂藥

用藥對象:高血脂、三高患者

NG用藥行為:已使用降血脂藥,認為血脂愈低愈好,再加上含有紅麴成分的中藥或保健食品混著吃。

結果:肝臟負擔過大,排毒功能受損,易引起黃疸,甚至導致猛爆性肝炎。

三、降血壓藥

用藥對象:高血壓患者

NG用藥行為:已使用降血壓藥,但覺得中藥很溫和,常買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藥材回家燉藥膳補身。

結果:出現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等血壓過高或血壓不穩症狀。

「我會要求病人把正在吃的西藥全部帶來。」彭溫雅表示,很多病人拿了藥回去,服用時又自行改變劑量、挑著吃,所以她都會請病人把正在吃的藥都帶來,如此才能根據病人正在服用的藥物、身體狀況、希望達成的目的,去決定最適當的中藥處方,同時也要幫助病人釐清哪些保健食品可以繼續吃、哪些則必須先停止。

先讓專家看過

兼顧治療與安全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藥事管理部組長、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祕書長陳玉瑩說,一般民眾認為中藥是保養用,西藥是治病用,可以雙管齊下,但專業人員都知道,中藥藥效也是很強的,不是保養用。

為避免中、西藥交互作用,長庚醫院的中醫部門已在院內電腦系統建立自動警示系統,提醒醫師開藥前注意,領藥窗口旁也有獨立空間的藥物諮詢室,可提供病人充足而且正確的用藥資訊。問題是,在健保的雲端藥歷上,只查得到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民眾在外面買的濃縮中藥、中藥材、水藥是查不到的,有些東西甚至是來路不明、成分不清。陳玉瑩表示,這些如果病人不說,誰都不知道,通常都要等到身體吃出問題、住院了,病人才會誠實回答。

陳玉瑩說,中藥、西藥、維生素,沒有絕對可以或不可以一起吃,但是重點是要讓專業人員看過、確認它們之間會不會有交互作用,才能確保病人達成治療目標,同時兼顧用藥安全。彭溫雅表示,如果確認可以吃,中藥和西藥的服用時間要間隔一小時,兩種藥品比較能夠分別吸收,避免彼此產生交互作用。



3觀念 聰明使用中、西藥

❶中藥藥效不輸西藥,不能當作保養用。

❷原本在吃哪些成藥、處方藥、藥材、保健食品,都要讓中醫師和西醫師知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去給醫師看。

❸經專業確認可併服的中藥和西藥,服用時間建議間隔1小時。

資料來源/彭溫雅、陳玉瑩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