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運動預防肌少症 吃毛豆黑豆助長肌肉

THE MERIT TIMES
文/洪友仕(澳洲執業中醫師)游群翔(胸腔內科專科醫師)羅慶徽(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毛豆是優質蛋白質,每天3餐適量攝取並搭配運動,可預防肌少症。圖/123RF
文/洪友仕(澳洲執業中醫師)游群翔(胸腔內科專科醫師)羅慶徽(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芒種是5月的第2個節氣,是指在黃河流域的稻麥此時皆已吐穗結實,長出細芒,所以叫「芒種」。

此時天氣已熱,令人昏沉,有諺「有好食,就懶去」,形容人們懶得活動,即使美食當前,也不為所動。「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則是指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

現代生活型態改變,不當節食、久坐少動,甚至各種標榜輕鬆省力的生活小物,大幅降低肌肉的使用率,讓向來被視為老年人專利的「肌少症」,近年出現年輕化趨勢,一起認識肌少症成因和預防。

根據統計,肌肉質量在30歲後逐漸減少,30歲後每年流失1%的肌肉量;40歲後,每10年減少8%;70歲後,每10年更減少15%,一不注意,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

所謂的肌少症,是肌力下降合併肌肉質量減少,若又合併影響體能表現,則為嚴重肌少症。肌少症不只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跌倒風險、骨折、認知功能障礙、代謝症候群、心血管風險、失能及死亡率。

除了隨著年紀增長本身就會造成肌肉流失外,其他尚包括老化造成的神經肌肉變化、老化相關的荷爾蒙濃度及敏感度的改變等。另外,次發性肌少症的特定原因則包括活動力下降(例如:長期臥床、失能)、疾病(例如:嚴重器官衰竭、癌症、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含蛋白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等。

留意5癥兆

自我檢測肌少症

肌少症患者因肌肉量、肌肉強度下降,可能影響日常生活,需特別留意是否出現以下情形:

行動吃力:難從座椅起身、爬樓梯中途頻繁休息。

走路遲緩:平地行走困難、室內平地行走困難(6公尺內行走,每秒速度少於0.8公尺)。

提重物困難:提不動5公斤物品、握力下降、毛巾擰不乾。

反覆跌倒:一年中曾跌倒超過2次。

體重下降:非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例如,原本體重60公斤的長者,半年內無緣由地減少了3公斤,就應小心。

若出現肌少症相關症狀,可至老年醫學科、復健科或醫院高齡醫學中心就醫。

肌少症不像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可透過保健食品從旁輔助。加上目前沒有特效藥,臨床上以疾病評估、補充營養及協助培養運動習慣為主要治療方式。

適度晒太陽

攝取足夠蛋白質

每天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黃豆、毛豆、黑豆)等,並平均分配至3餐,避免一次吃太多造成負擔。

蛋白質的份量計算方式,以體重1至1.5倍公克數為參考值,例如60公斤的男士,一天需攝取60至90公克的蛋白質。

維生素D可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增加神經肌肉功能。可補充黑木耳、乾香菇(日晒過),加上每日適度日晒10至15分鐘的太陽,有助於體內的維生素D合成。

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理想運動頻率以每周達到150分鐘為目標,每次30分鐘,建議選擇有氧運動、負重或阻力訓練,才能達到強化肌力效果。每次運動前,記得先暖身5至10分鐘,避免運動傷害。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