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孟柔 創野灣守護野生動物

THE MERIT TIMES
文/木木田木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越南懶猴被送到救援中心急救。圖/綦孟柔提供
親手養大的非洲獅小白。圖/綦孟柔提供
野灣救援的長鬃山羊。圖/綦孟柔提供
圖/綦孟柔提供
耐心處理骨折的黑冠麻鷲。圖/綦孟柔提供
能救治野生動物,最開心。圖/綦孟柔提供
成員與和泰汽車捐贈行動醫療車合照。圖/綦孟柔提供
得到第一筆百萬贊助,對後續野灣的成立有極大的幫助。圖/綦孟柔提供
文/木木田木

在東台灣從事野生動物救傷及保育工作多年的獸醫師綦孟柔,曾在母校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六福村擔任獸醫,累積大型動物照顧經驗……然而她坦言,作為一名野生動物醫生,喜歡和救治是兩回事,因此經常面對「生死兩難」的課題……



在東台灣從事野生動物救傷及保育工作多年的獸醫師綦孟柔,從小喜歡動物,迪士尼《獅子王》是她最喜愛的電影之一,成長後也如願考進屏科大獸醫系,一圓兒時夢想,餵養照顧10隻小獅子,救治老鷹、水鹿、羌、獼猴……

在六福村工作期間,經歷一次鳳頭蒼鷹安樂死過程,當下深受衝擊,也知曉原來還有專門的「野生動物救援」領域。

美國經驗的震撼教育

在獲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NGO組織──由大量志願者組成的野生動物復健中心(WRC),一年可救治高達1萬隻野生動物,決定申請前往實習、汲取經驗,沒想到一開始就面對連串震撼教育。

「一隻野生動物進到醫院3分鐘,獸醫就會決定是否要安樂死,震撼之餘不免思考:「難道不再試試看嗎?」但由於需要搶救的野動數量實在太多,同樣資源下,必須審慎考量:只救助1隻重傷動物?還是救助10隻野放率更高動物?

這是野生動物救傷人員每天必須面對的無奈抉擇;當無法救治時,堅定給予安樂死,縮短動物持續痛苦時間,可說是另一種生命的承擔,亦是取和捨的學習。

全民都是野動保育人

在美實習期間,綦孟柔觀察到:組織中只有3位正職獸醫,其他皆是志願工作者,在醫生人力有限情況下,除了專業手術之外,後續的照顧、野放、教育、宣導等,全由非醫護人員完成。

整個流程制定了專業完善的救治SOP,成為該組織運作順暢的關鍵。手術完的動物,如何歸類、安置?幾點餵食、餵藥?必須待在何種規格籠子?裡面該有什麼布置?皆規範得一清二楚;病歷、照護全程公開,排班人員只需確認編號無誤,依據SOP,就能進行專業又準確的照護。就連野放都可公開媒合,讓順路的志願者,帶回家找合適地點野放,減少人力和交通時間成本。

此外,當民眾將受傷動物送到醫院時,WRC的工作人員,大多會主動詢問救傷者是否能為野生動物支付醫療費用,或提供其他幫助……綦孟柔曾好奇詢問「為什麼」,結果得到的回答是:「保育這件事,在這裡沒有人會問為什麼。」綦孟柔心想,或許這正是台灣在環境和生命教育層面需要多努力之處。

後山奇缺野動醫療網

回國後,綦孟柔先回母校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擔任獸醫,卻發現台灣東部有著最廣闊的山林地、最豐富的野生動物生態,相應的野動醫療資源卻是「零」。

當時,台灣本島共有3家野生動物救傷單位,全部位於台灣西部,儘管東部野生動物受傷事件頻傳,卻都需花費4到5小時路程,才能到達救傷中心,也因此經常錯失一條生命救治的黃金時間。

2016年,一隻被流浪狗咬至重傷的山羌,再度因為來不及而成遺憾,促使綦孟柔決定,發起台灣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同時成立第一間「野生動物救傷中心」。

募款演講全台走透透

為了有效救傷,綦孟柔率領7位女性野生動物工作者,花了1年時間準備文書、走完行政流程,又花了2年時間找尋適合的場地,綦孟柔自嘲:「我們只會做跟動物有關的事情,其他事情好像都不太會。」儘管要做許多不擅長的事,但8個女生沒有人想放棄。

綦孟柔笑說:「可能有人曾懷疑這事最終會不會成功,卻從來沒人喊停,所以一起走到了今天。」為了籌措資金,她們自掏腰包到處宣傳、累積至少40場講座,受邀上TED演講、向民間募款,除了正職工作,幾乎投入所有私人時間……

籌備將近4年,終於等來了關鍵一桶金──獲得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贊助,得到百萬獎金支持,加上當地公部門的大力支持,「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終於在2020年8月正式於台東池上成立,而在此之前,團隊早已展開多年野動救傷工作。

願景與目標亟待支持

「野生動物會受傷,大多肇因於人類的行為。」氣候變遷、棲地開發、非法使用捕獸夾、玻璃窗殺、中毒、車禍、陷阱、盜獵……因此,野灣除了站在救傷第一線,更積極推動全民參與,透過教育讓民眾了解野生動物知識,培養保育意識,避免因知識不足造成遺憾。

除了野動教育及救傷,野灣也開放民眾預約參觀,不定期招募志願工作者、訓練專業人員,同時在臉書上以幽默圖文,分享救傷過程,傳播動保相關訊息。

由於有野灣的加入,東台灣的野生動物醫療資源,已發生改善,但要讓野灣持續守護東部數量龐大的野生動物,亟需民眾踴躍參與和捐款支持,畢竟,醫護人員不可能一邊救傷又同時大力募款,「真心期待國人把野生動物視為家族成員,不用問理由,就樂意共同守護並支持野動救傷行動。」



嚴謹面對

每個生命

綦孟柔第一個執行安樂死的對象,竟是親手奶大的一頭獅子。

「當我看到牠眼裡已經沒有『神』了,即便心中再不好受,也知道無法再治療了,只能從專業和理性的角度,結束牠的痛苦和折磨。」

直到現在,每次打完藥劑,綦孟柔都會用聽診器聽靜靜聆聽動物的心跳,從漸慢直到停止。「那是我對牠們的一點尊重,也是給自己警惕,不能因為常常面對死亡,而讓心變得麻木。」綦孟柔說,正因為要野生動物死亡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事前評估要更加謹慎。

此外,綦孟柔不願讓死亡成為生命的終點,持續透過病理研究分析原因,希望為下次救治做更好準備。「畢竟野動救傷領域,目前還有太多的未知。」

在籌備野灣期間,綦孟柔同時歷經懷孕、生子的過程,面對生命的來與去,綦孟柔變得看淡不執著,不計較,生活隨興,飲食簡單,連帶育兒觀念也受到影響。她笑說孩子採放養模式,未來會尊重孩子自己想要及想做的事。

她舉例說,曾救助過多隻鳳頭蒼鷹,同一物種卻每隻吃飯習慣都不一樣,「或許大自然和物種之間,自有一套生存的平衡法則吧。有時候人類真的不要想太多,只要把最嚴謹的醫療態度留給動物,其他的,就隨緣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