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盼與渡邊晴夫先生見面

THE MERIT TIMES
文/孫博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文/孫博

第一次聽說日本著名漢學家渡邊晴夫的大名,是在二○一五年。那年底,時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郟宗培先生,推薦我擔任第三屆「武陵國際微小說節」的嘉賓。那時,我已出版了十多部長篇小說、散文集、紀實文學集等,也獲了一些文學獎,但從未涉足微型小說。

十二月中旬,我從加拿大飛到上海,然後再與郟總一起去湖南省常德市,約在虹橋機場相見。在候機室裡,郟總興致勃勃地與我聊起微型小說,他說「微閱讀」時代生活節奏加快,微小說可以「短平快」地反映現實,已成為海內外讀者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

他知道我近年忙於網絡電視台的創業,沒有時間從事大部頭的創作,所以希望我能抽出零星時間寫微型小說,並強調方寸之間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他擔任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會長多年,並且是著名的小說編輯,他的話不無道理。我當場答應,可以考慮試寫一些微型小說。

那次促膝談心,郟總還鄭重提及日本的渡邊晴夫教授,說他是「中國通」,十分熱愛中國和中國文學。渡邊認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對孕育日本文化起了巨大作用,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讓日本人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學。

渡邊還是小學四年級時,一本《三國演義》讓他迷上了中國文學,從此逐步成為漢學家。渡邊非常喜歡魯迅(一八八一-一九三六)先生的作品,他說魯迅的作品寓意深刻,但比較難讀,他是在上大學時靠著查字典才讀完《狂人日記》。渡邊還十分喜歡「荷花淀派」創始人孫犁(一九一三-二○○二)先生的作品,並對此作了大量研究。《孫犁與魯迅》、《孫犁與古典》等在日本文壇影響深遠的「論孫犁」,均出自渡邊之手。

郟總還說,渡邊最近十多年來發現中國微型小說異軍突起,又致力於向日本人介紹中國的微型小說,渡邊也是中日微型小說最早的研究者、推動者,研究成果纍纍。

二○一六和二○一七年是我從事微型小說創作的「玩票」階段,只寫了有限的兩篇──〈歸去來兮〉、〈並不平靜的平安夜〉,均有幸獲得大型徵文獎。二○一八年起我正兒八經地進入了微型小說創作階段,從此一發不可收,在多份著名報刊上發表了十多篇微型小說,還獲得了好幾個獎項。在多項徵文比賽評委名單中,總可以見到渡邊晴夫。那時,心中萌發了一個念頭,希望有朝一日能當面求教這位遊走於中日文壇的老人。

二○一八年底,從印尼傳來喜訊,我首發在《香港文學》上的〈蹭飯王〉,獲得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雙年獎二等獎。我因故未能去雅加達領獎,文友傳來現場大屏幕照片上顯示,給我頒獎的嘉賓正是渡邊晴夫先生。頓時,我如魚鯁在喉,與先生失之交臂,實在感到惋惜。

誰知到了二○一九年底,我的微小說處女作〈歸去來兮〉(中文首發於二○一七年),突然登上了日本的《蓮霧》文學雜誌,令我喜出望外!這也是我的第一篇日文版作品,頗有紀念意義。《蓮霧》由日本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創辦於二○○五年,每年一期。翌年底,我的微小說〈肥仔明雙喜臨門〉再次登上了《蓮霧》。

渡邊長期擔任日本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長,該會專門研究、翻譯各國華文微小說,成員都來自日本各大學的教師,其中不乏著名的漢學家。像渡邊高齡還在堅持翻譯,令人欽佩。更難得的是,他把兩個女兒渡邊奈津子、渡邊明子也培養成漢學家。《蓮霧》成了日本讀者了解中國微型小說作品的一個最好的窗口,渡邊也曾任《蓮霧》主編多年,由此看來,我與先生還真有緣分。與他老人家見面的願望又加深了一步,也迫使我全方位關注他。

先生的一生與中國文學有緣。他於一九三六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科畢業,東京大學文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畢業。先後於名古屋外國語大學、長崎大學、東京大學等校任教授,致力於中日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直到七十歲才退休。爾後,再到國學院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書三年,二○○九年退職後又到多所大學做短期教學或開設講座,內容包括中日文學、中日比較文學、中日比較文化。

在微型小說研究方面,渡邊先生撰寫了多部有影響的專著,如《日中微型小說比較研究論集》、《微型小說:發展與交流》等。而先生的《超短篇小說序論》,被學術界稱為「中日微型小說研究的里程碑」,填補了中外關於微型小說演變發展史,尤其是中國的微型小說、日本的超短篇小說文體發展史的空白。一部著作可以同時填補兩國文學學術史各自的空白,既需要作者的獨具慧眼,也需要長期不懈的研究。

近聞八十七歲高齡的渡邊晴夫先生抱恙靜養,我在遙遠的加拿大祝福先生早日康復!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的研究實在離不開先生,還有不少課題值得先生指導後生開拓。我與先生有一個美好的約定──我們一定會見面!屆時,當面向先生表達多年的謝意,也許在中國、日本,或在第三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