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一堂愛與尊重的課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社論

在性騷擾風波持續延燒的氛圍裡,每一個為人父母者最憂心的,毋寧是在這個當下,如何給孩子一次適當的愛與尊重的教育,並學會在未來保護自己、尊重別人,在人際間得到應有的敬重。

從俗世角度看,世間不可能沒有喜怒哀樂愛惡欲,沒有這些俗世的情感,便沒有了文學作品裡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離魂歷劫的生離死別。西廂記、紅樓夢、金瓶梅等,哪一部不是如此?

一如在紅樓夢、金瓶梅裡,有人看見愛情,有人看見權力;在愛情與欲望之間,總存在著人世的諸種現實,諸如權力、階級、利益、支配、控制等諸種牽連。甚至在尋常的交際場合,諸如飯局的歡唱、職場的同樂、年節的聚餐等,也難免碰上各種喜歡示愛,或厭惡抗拒的表達,但這其間該如何分際呢?

在性平三法裡,對性騷擾有較為明確的定義。它包含動作、言語、行動等對他人身體、精神的侵犯、騷擾。有關性的言行是明確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並不容易如此分際。

這固然是由於每個個體能接受的表達方式,與其成長經歷有關,更重要的是某一種人際文化,隨著時代不同,並無固定模式。

舉例言,如在一九八○年代卡拉OK剛剛興起時,往往有職場同仁相約飲酒歡唱,酒後男女勾肩搭背,一起男女對唱,這要如何加以分際?即使如今的KTV文化裡也一樣。而在這樣的場合裡,該如何自處才是最佳的分際呢?

坦然言之,要有一個清楚的界限,真的很難。但無論如何,表達方式有多少差異,尊重他人的意願,仍是最重要的原則。當有人對某一種表達,例如對朋友表現得過於親慝,超出對方所可以接受的程度,不管是男或女,就應該適可而止。絕不能自認為是表達善意,而強迫他人接受。

而在對異性的表達上,更應該有尊重的態度。特別是在肢體碰觸上,更宜謹慎,不宜去碰觸重要的敏感部位。每一個女性的成長環境不同,有人保守,有人開放,有人分際嚴格,有人性態度開放,因而可接受的表達方式自然不同。某一些普通人習以為常的拍肩、握手等,對某些人會變得難以承受。尊重當事人,維持一種禮貌的態度,絕對是必要的。

表達方式固然重要,但「度」的拿捏也很重要。舉例言,本來尋常的握手,是基於朋友的禮貌,但如果握著一個異性(或同性)的手久久不放,那就可能引起別人異樣的感覺。如果讓人感到不舒服,便是逾越了應有的「度」。禮節上應有「節度」,這已是國際共認的原則。如果「度」的掌握不當,就有可能造成被侵犯的不快,或肢體上的誤解。

更何況現在有更多LGBTQ的多元性別選擇,他人有什麼性傾向不易判斷,更要小心。對父母而言,如此複雜的性別認知,進行性平教育實在是很不容易的,更不必說「度」的把握,更加微妙而困難。以往或許會特別警告弱勢的女性要小心,但現在連年輕男性也要有所警覺。現代父母教小孩子的時候,真是煞費苦心。

無論如何,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他人,人與人的相處,一定要有適度的尊重。在人際交往中,發乎情,止乎禮,適度的尊重,合宜的儀節,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