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跟著 氣候變異走?

THE MERIT TIMES
文/露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圖/BOB
文/露

「滴滴…答答…淅淅…瀝瀝…」前一陣子,大家是否有聽到久違的落雨聲?是否有聞到雨水衝擊泥土的芬芳?是否有看到戶外鳥兒吱吱喳喳地玩水洗澡呢?中央氣象局前些日子指出:今年的春雨不但來的比往年晚,降雨量也創下近20年來的新低紀錄,而梅雨季更等到六月才紓解旱象。愈來愈溫暖的冬天、愈來愈炎熱的春天、愈來愈難耐的夏天……厚重的羽絨衣與雪靴已塵封在衣櫃裡幾年了呢!

花卉蔬果 調整步調



植物界裡,日本的吉野櫻今年春天提前開花了,一年比一年提早盛開的初櫻,讓專家們不排除與地球暖化相關,而80年後九州的櫻花更可能不再開花!除此之外,開花、結果深受降雨與氣溫影響的龍眼、荔枝、芒果等經濟果樹,因為不正常的氣象而亂了步調,除了改良更能適應氣候的品種外,農友們也只能望天興嘆。這是生物藉著改變自己的生理時鐘,尋求生存或繁衍的希望。

顯而易見的,是影響著我們日常的氣候變異,然而,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在我們沒有察覺的野外,生物們是怎麼面對這些困境?抑或做了什麼改變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牠(它)們發展、演化出因應的對策,更仔細的說,是生物透過基因的多樣性或突變、重組,來適應環境的變化。

最顯見的例子,是某些物種變「輕盈」了!包含北美州阿帕拉契山脈發現的幾種林地下的蠑螈、北美候鳥以及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鳥類(白冠侏儒鳥)、大西洋捕撈到的多種魚類(當然,商業濫補也是造成牠們縮水的因素之一)等……相較於體重愈來愈增加的人類,在近4、50年來,牠們反而為了因應氣候異常而變小隻,這有助於增加身體表面積、增加散熱,以及減輕身體負擔。

物種分布 空間壓縮



氣候變異也造成物種分布的變化,往高緯度或高海拔移動,這可是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生態系的平衡!最明顯的例子是季節遷徙的候鳥。氣候變暖,使南下避冬的候鳥提早北返繁殖,可能會與牠們需求的食物來源搭不上,造成「糧食危機」,進而影響繁衍育雛。既然沒那麼冷了,牠們也可能不遷徙到那麼南端,甚至不遷徙了!畢竟長途旅行是很耗費體力的。科學家就發現,熱帶地區的的候鳥有逐年減少的趨勢呢!另外,台灣的玉山國家公園研究員也發現,脆弱的高山鳥類,包括台灣朱雀、深山鶯……等草原鳥,分布海拔逐漸上升,範圍當然也逐漸狹窄。我們開著冷氣的同時,是不是也壓縮著野外生物們的生存空間呢?

這些氣候上的變異,每年都上演著與傳統節氣相違背的戲碼!世界上已經有許多脆弱的生命無法抵過殘酷的考驗,面臨滅絕的危機!短時間內,人類或許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長久以後,人是否還能勝天呢?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