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特色 學檔適性探索恐成空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學習歷程檔案是新課綱重頭戲,也是大學個人申請必採資料之一,首屆學生茫然中找方向,卻接連爆出軍備競賽爭議,又受分發入學「低分高就」影響,導致第二屆新課綱學生趨向分發入學。今年分科測驗剛落幕,報考人數較去年大增一萬三千人,少子化讓不少校系個申一階放榜形同完全放榜,二階學習歷程檔案重要性可有可無,不少高中教師憂心,未來將更難推動學檔,適性探索恐成空,新課綱恐再失一特色,也有學生團體建議,若真要適性揚才,應降低分發入學名額,並增加特殊選才、個人申請名額。

大學多元入學分為特殊選才、繁星推薦、個人申請以及考試分發。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應用在大學個人申請,今年邁入第二年,可取代舊課綱時代以PDF檔案製作的備審資料,但新課綱後連續二年大學個人申請,皆有超過一萬三千名考生,一階因成績未達門檻,沒能闖進第二階段,只好選擇當分科戰士,學檔也無用武之地。

本想選定個申 學測仍是門檻

竹圍高中應屆畢業生李澄然個人申請「差一級分」達理想校系,他表示,高中認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也積極參與十八歲公民權倡議,原選定個人申請作為升學管道,卻因成績沒達標而用不上,他雖不認為做白工,但若學習歷程審查、評分方式難以預測,學測成績仍是第一門檻,學檔制度恐難翻轉成興趣或專業導向的升學。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陳勇延也說,學檔本來就有雙重用途,一是升學,二是適性探索,卻有很多學生認為,個人申請校系備取也能上,一階放榜形同全部放榜,大部分的師生仍認為學檔是升學工具,與適性探索理念背道而馳。

多元管道精神 保障升學權益

教育部強調,高中生入學後便開始累積檔案,作為其探索自我、進行課程學習反思的重要經歷,又因學測考試期程安排在分科測驗之前,大多數高中生皆會報考學測,再依學測成績及累積學習歷程的經驗,適性選擇適合的升學管道,將持續鼓勵高中學生累積學習歷程檔案,落實適性揚才的理想。

EdYouth發起人、首屆新課綱學生李瑞霖目前就讀台大政治系,他認為,若真要適性揚才,應降低分發入學名額,並增加特殊選才、個人申請名額,儘管特選管道要重新製作PDF檔案,學生往往會以學檔作為基礎,不用再花很多時間想曾經做過什麼。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祕書長許麗吉指出,多元升學管道的精神,就是要保障不同屬性孩子的升學權益,本就該平常心看待學生發展多元能力,每種升學管道都有各自適合的學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