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全球化與逆民主化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社論

由於美國強力反撲,企圖扭轉全球化的方向,在產業鏈上尋求友岸外包與近岸外包,導致全球化的頓挫。在此同時,美國的民主隨著貧富差距擴大,根基受到嚴重侵蝕,金錢政治凌駕民主政治,但仍找不到導正的處方。我們看到全球化的衰頹,同時明顯的看到民主的衰退,世界的美好前景漸趨黯淡。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化對改善人類生活發揮重大作用,在比較利益原則的運用下,全球經濟先進國家富者愈富;落後國家則取得發展機會,擺脫貧窮困境。然而,近年風向轉變,許多人不再為全球化歡呼,反而斷言全球化必須遏制,至少要修正,否則即將消亡。至於民主政治,經濟先進國家的民主病症愈來愈嚴重,其中肇因有一部分來自全球化,但未隨全球化放緩與修正而重歸良善。

美國原本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其富豪與財團從中獲益最多,他們從全球化中攫取了鉅額的財富,而部分中產階級與底層民眾卻遭受損害,許多人失去工作機會,或者所生產的產品失去競爭力,被生產成本較低的舶來品取代。面對這個偏倚發展,政府機構與政治精英階層袖手旁觀,未適時尋求補救與導正。民主政治也變質了,美國占有財富最多的百分之一的人口權力膨脹,在國內形成了實際上的金錢政治。

在一個民主政治國家,政府應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但這個理想愈飄愈遠,民主政治更像是金權政治,民主政治質變成為「由極少數人擁有,被極少數人統治,為極少數人服務」的政府。大多數美國人懷疑美國已經成為一個由富豪統治的國家。

在民主正常運行的偽裝下,在儀式性投票的背後,美國成了一個被權貴階層統治的國家,用金錢來決定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決策。權貴階層從而更能實現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轉移。社會思想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曾警告過:「如果那些擁有更多私人收入的人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掌控公共辯論的進程,參與原則所保護的自由就失去了大部分價值。」確實如此。

近年來有關的各種研究證明,代表商業利益的經濟精英和團體對美國政府的政策有實質性的影響,而普通人和群眾性利益集團的影響力則很小甚至沒有。美國實際上並不是由多數人統治,至少在實際政策的制定上不是這樣。美國人確實享有民主治理的許多特徵,如定期選舉、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但是,政策的制定已由強大的商業組織和少數富人主導,由而,所謂的民主就受到嚴重威脅,名與實並不一致。

美國廣大的中產階級原本在決定社會的基本發展方向上有很大話語權,如今失去了影響力,美國國會的決定不是由選民說了算,而是由資助者定奪。因此,美國的政治體制在功能上變得愈來愈不民主。在一個民主社會中,所有公民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而美國正相反,它愈來愈像一個由富豪統治的國家,少數富人擁有超過其人口比例的權力。

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全球化被「去風險化」修正了,可惜受全球化侵蝕的民主政治並沒有導正的驅動力,所以只會繼續逆轉下去。民主以往被神聖化了,經過折騰之後,真實面貌愈發顯明,我們現在可以更實事求是地理解民主的真諦及其敵人。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