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傳統美學 北歐下架醜建築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挪威南部里瑟爾一座小島的住宅區建案設計圖,原本採現代風(上),後來改為傳統的沿岸風格(下)。圖/取自網路
北歐極簡的現代化風格享譽全球,卻被在地人嫌醜,圖為瑞典哥特堡的公寓社區,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一例。圖/取自網路
有人認為,傳統設計的美學與技術原則更符合環境和居民的福祉。圖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市舊城區中心廣場。圖/123R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北歐極簡的設計風格享譽全球,卻被當地人嫌醜!當地民眾近年在網路組成社群,一同聲討他們眼中「醜化街景」的建案;這些建築特色就是走現代風,簡約而大膽,卻跟周遭環境格格不入。

這股民間發起「自己的市容自己救」獲得廣大回響,甚至讓官方與開發商向民意低頭,大幅修改原先設計,讓外界見識到北歐人對於城市美學的堅持。

前衛風格 與街景格格不入

彭博資訊報導,挪威建築事務所「MAD Arkitektur」2014年為首都奧斯陸一處多功能空間的改建案,提出前衛、具玻璃質感的現代設計,卻遭該市文化遺產管理辦公室和規畫與建築服務委員會,以建築太高、與周圍傳統建築格格不入等為由,否決提案。

時隔9年,MAD今年初再度提出設計圖,刪除原本的突兀感,更融入周圍風格,大幅翻轉美學;這對於社群媒體運動「建築起義」(Architectural Uprising)挪威分支來說,這次修改是他們又一次的勝利。

成立於瑞典的「建築起義」,2014年以臉書公開團體的形式,主張反對北歐城市「持續醜化」,推動設計回歸傳統經典,目前在社群媒體上有40多個分支、10萬多名追隨者,成為一個重要民意平台。

挪威的「建築起義」創於2016年,目前在北歐規模最大;受這股浪潮影響的建案還包括在挪威南部里瑟爾(Risør)一座小島的住宅區,原本棱角分明的現代設計,後來改為傳統的紅白色沿岸風格。

該社群2016年來,便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運作,由志願者管理網友提交的照片素材,發文常比較一些北歐歷史建築改建前後的模樣,或拿其他國家地區的古建築改建與本國相比,成員們認為,這證明「有礙觀瞻」的建築不是必然的。

建築起義 歐美也刮起旋風

瑞典社群的共同創辦人迪亞曼特(Michael Diamant)說:「人們有權憤怒,因為他們看到的所有醜陋都是刻意為之。我們必須大力發聲,否則一切都不會改變。」

另外,挪威、瑞典和芬蘭的分支每年還會舉行網路投票,選出各自國家地區最醜的建築;在一萬多名投票者參與下,挪威奧斯陸這一、兩年完工的孟克美術館與國家博物館,分別奪得這項「殊榮」。

某種程度上,該運動是對斯堪的那維亞主要城市快速發展時期的回應;成員表示,他們並非守舊或貴古賤今,而是那些像「巨大鞋盒、玩具或很有事」的建築,被錯誤定位成一種永續、經濟實惠的解方,能滿足迫切的住房需求,相反的,傳統設計的美學與技術原則,不僅享有多數民眾的支持,也較符合環境和居民的福祉。

無論如何,「建築起義」可能象徵北歐正發生的美學典範轉移,其規模與持續性都為自己贏得影響力,德國、愛沙尼亞、波蘭、荷蘭,甚至美國都興起這股運動。奧斯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哈蘭德(Ingrid Halland)表示:「談起這些年的建築,該運動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