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麥、稻米 糧價波動全亮紅燈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極端天氣、本國優先的出口政策等因素,導致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加大。

美國智庫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一套監測糧食價格過度波動的預警系統,把2005年至今的世界主要糧食價格的每日變動按大小順序,分為「紅、橙、綠」,顯示糧食危機發生的危險程度。

2023年6月以後,玉米、小麥、大豆、稻米等5種主食與油料產品,全部亮起價格過度波動的「紅燈」,時間超過俄烏衝突爆發不久的2022年3~5月,刷新歷史最長紀錄。

價格波動擴大的背後因素,包括: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東南亞、非洲等地受聖嬰現象影響,長期的乾旱有可能加劇農作物歉收,導致稻米、砂糖等商品價格上漲;此外,極端天氣也影響物流,巴拿馬運河因缺水實施限航措施,導致東亞進口美國玉米、大豆等農產的進口成本上升。

另外,為了控制食品通膨,許多國家地區紛紛限制出口糧食,俄烏戰爭之前,僅3個國家地區對糧食實施出口限制,目前增加到19個。

出口限制會加劇糧食問題,如果縮減出口量導致市場供應停滯,將導致國際糧食價格上漲,推高本國以外國家地區採購糧食的價格,甚至有可能導致供給進一步減少、價格加速上漲的惡性循環。

例如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7月宣布禁止「非巴斯馬蒂白米」(non-basmati white rice)出口,以抑制國內高漲的米價,導致全球米價8月達到15年新高。

事實上,印度先前為了控制國內米價,去年9月曾禁止出口為非洲部分地區主食的碎米(broken rice),並對其他稻米施加關稅。

稻米是全球重要主食,印度占全球稻米貿易量的40%,非巴斯馬蒂白米又占其稻米總出口的25%。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表示,儘管全球主要糧食價格在8月走跌,米價卻上漲9.8%,反映出在印度的禁令後,全球稻米貿易所受到的干擾。

另外,印尼稻米產量因乾旱而下降,今年前8個月稻米進口量是去年同期逾6倍,印尼總統佐科威15日指出,包括印度在內等多個國家地區都限制糧食出口,因此政府找尋稻米進口面臨困難,糧食危機是挑戰之一。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