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菩提】八大菩薩曼荼羅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地藏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殊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彌勒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虛空藏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除蓋障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普賢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金剛手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觀世音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是唐代不空三藏法師所譯,經文記述觀世音菩薩等八大菩薩曼荼羅的供養觀行法,內容說佛在補怛洛伽山觀世音菩薩宮殿時,眾中有寶藏月光菩薩向佛請問八曼荼羅的建立法,及依何法門令修行者速證菩提。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的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佛教菩薩造像多依此經。據經中所言,依此八大菩薩觀修,所有五逆十惡,甚至誹謗方等經的重罪也可以消滅,一切所求的殊勝願望皆可以實現,一切的業障皆可消滅,急速證得無上菩提。

觀世音菩薩

中國南北朝時代,此菩薩稱為觀音、光世音、觀世音等,唐代玄奘曾將其音譯為「阿縛盧枳低溼伐羅菩薩」,亦即阿縛盧枳低譯為「觀」,而溼伐羅則譯為「自在」。故觀自在之謂,即在於「觀察一切眾生,自在救度」,或「觀察一切諸法,無礙自在」。

觀音之為中土人士所信仰、喜愛,實因於慈悲濟苦及救苦救難之心,故在唐代有直稱以「救苦觀音」的造像之名。在《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道盡觀世音救濟世間一切苦難,滅除一切煩惱等,上契佛心、下悲眾苦的描述,成為中土人士千年不變的信仰心。

彌勒菩薩

慈氏菩薩,即是彌勒菩薩。關於彌勒菩薩在劉宋居士沮渠京聲所譯《佛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以及西晉竺法護、後秦鳩摩羅什所譯《佛說彌勒下生經》和《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中,有極詳盡的描述。至於彌勒為何稱「慈氏」,在《心地觀經》有云,因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心,便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事實上,其梵文名稱Maitreya,即是「因慈而生」之意。

虛空藏菩薩

此菩薩在《大日經疏》云:如虛空不可破壞,一切能勝者,故名虛空等力。藏者,如人有大寶藏施所欲者,自在取之不貧乏。如來虛空之藏亦復如是,一切利樂眾生事,皆從中出無量法寶,自在受用而無窮竭相,故名虛空藏。換言之,虛空藏是指廣大無邊,無境虛空功法者之謂,得此功德者,其法遍及一切虛空,普施眾生。

普賢菩薩

無量行願,普示一切佛利,為諸菩薩所敬歎,故名遍吉菩薩。隋代嘉祥吉藏大師《法華義疏》第十二云:普賢,外國云三曼多跋陀羅,三曼多為「普」,跋陀羅為「賢」。此士亦名遍吉,吉亦賢。普賢因於《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使普賢菩薩造像大量出現。普賢所顯的「理、定、行」三德與文殊所顯的「智、慧、證」三美,合表佛果圓融,行證相應之效。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亦稱金剛薩埵,與普賢菩薩同體。然而在密教裡,被視為金剛部諸尊之母,因而受到極大的尊崇,故在《大日經疏》中,有不少著墨。在此經疏卷一中即云,金剛喻實相智,過一切語言,心行其道,適無所依,不示諸法,無國中後,不盡不壞,離諸過罪,不可變易,不可破毀,故名金剛。

文殊菩薩

曼殊師利菩薩,就是文殊菩薩,此菩薩在《大日經疏》亦名妙吉祥菩薩、妙音菩薩、妙德菩薩,是一尊與普賢菩薩齊名,直追觀世音菩薩,獲中土廣大信眾供奉的重要菩薩。此菩薩生於印度,修菩薩道,與釋迦十大弟子往返問答,故與初期佛典的集結有著密切關係。特別是在《維摩經‧問疾品》中與維摩居士之間的探病尋解,以及不二法門之義的對答,使其成為智慧第一的菩薩。

除蓋障菩薩

此菩薩又名除一切蓋障,或止諸障菩薩。煩惱如蓋,遮蔽眾生智慧心眼,令人無法清淨。若能去除一切障蔽,覺性清淨,便能自在無礙,進達菩提心境。《大日經疏》云:除一切蓋障菩薩者,障謂為眾生種種心垢,能翳如來淨眼,不能開明。若以無分別法,滅諸戲論,如雲霧消除,日輪顯照,故曰除蓋障。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華人極熟悉的修行者,在中國乃至東亞,只要有佛堂寺院,就有大悲殿與地藏殿。地藏菩薩一句名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中土人士烙於心中最為刻骨銘心之句。地藏菩薩早已證得如來智地,然為了救濟六道眾生,善七方便,仍以菩薩身行之,故眾生只要於佛法中一念恭敬,地藏便以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且於生死中速得解脫。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