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俠客‧傳奇一生4-3

THE MERIT TIMES
文/依空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香海文化於十月底結集出版 ──《菩提伽耶那一夜》
文/依空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文/依空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父親對於子孫的平等慈愛,不管男女,不分內外,一視同仁。他雖然深諳中醫,主張孩子轉成大人的青春期,藥補不如食補。家中經濟尚稱小康,他總是買最新鮮、質地最好的水果、菜餚給我們食用。他因為有陳年的胃疾,只能少量多餐,並且以花生湯為主食。兒孫兵團只要有一人打探到他在攤販市集上用餐,就會互相通風報信,成群結隊跑去大快朵頤。父親不會限制孩兒們的點餐,甜鹹冷熱吃到飽為止。有些手推車的小販,推到我們家門口就停止下來,面朝我們家門內使勁叫賣,只要有一人出來開始食用,小販一鍋的東西就賣了一半,最後都是父親付錢買單。這些趣事成為張家子孫輩們童年的一道美麗彩虹,至今依然津津樂道的快樂往事。

我們和父親有很深厚的情緣,他常笑說:知道的人,了解我們是親子關係;不知道的人,以為我們是朋友。他開明通達,教育我們要明理,懂得感恩,平等心對待別人,有家庭責任,他樂於布施,明明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了,還把全家最後的稻糧捐給別人。他的理論:別人會來向我們借貸一定比我們困難。欠別人的錢要趕快還清,別人欠我們的錢,不要急著催討,不還你錢表示對方目前沒有能力還債。

小時候我們常對父親說:「我們以出生成為您的孩子為光榮,未來您也會因為有我們這些孩子而感到光榮。」我對父親說:下輩子還要再當您的孩子。父親哂然一笑說:「萬一我當了乞丐呢?」我竟然說也要當他的乞丐孩子。我當時太小,這些事是五姊轉訴給我的對話,可見父親的身教對我們人格塑造的深刻影響。

父親擅吹簫,會唱北管劇曲,曾經出演過隋唐演義中的胡國公秦瓊角色。他喜歡看京劇,當時台視、中視、華視三台在星期六、日播出京劇的時候,父親和我兩人一定會坐在電視機前面觀賞,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引為知音。我會詳細地介紹劇情給他聽,有時他也會拍板拊掌吟唱起來。

父親喜歡看電影,有一次我和高中同學臨時起意去觀賞《阿拉伯勞倫斯》,由於片子長達三小時,回到家時已經凌晨一點多,只見門戶洞開,而全家人都已安睡,當時台灣的治安真已達到「夜不閉戶」的大同世界。第二天一早,父親坐在我的床沿,問我昨夜遲歸是不是去看電影了?我大力推薦他也看最後一場。翌日我們就熱烈討論電影的內容,分享彼此的心得,展開一場小小的電影讀書會。父親的開明,他信任自己的子女,行於所當行,不會逾距非為。

父親喜歡旅行,我大學畢業典禮時,家族來了父親、姊姊、姪甥們,一共七位大人、八個小孩,在校園成為一道醒目的風光。我帶著家人一路「畢業旅行」,彰化八卦山大佛、溪頭、日月潭、佛光山都留下祖孫三代的歡樂笑聲。父親喜歡看海的日子,我特地帶他去野柳看女王頭,到基隆看船艦。我在佛光山,他特地南下來看我,我帶他去墾丁鵝鑾鼻看蔚藍的海天一色。回宜蘭時,師父建議給老人家坐飛機到台北,當天恰逢農曆十五,他靠窗看著一輪皓月,興奮的像個小孩,回到老家雀躍地對孫子們說:「阿公手一伸出去,就托住那個圓圓的月亮。」原來父親也懂得文學的誇飾修辭。我最引以為憾的是,我在日本留學期間,沒有因緣帶他出國去看看世界,以父親好奇、活躍、開朗的性格,一定會有別具風趣的旅遊經驗。

父親對我們的教育開明、信任,給我們充分的獨立自主性。我大學畢業在彰化商職教了一年書,累積一點社會經驗,然後就獨斷辭去教職,上了佛光山出家了。當時大學生出家的風氣未開,家人聽說我出家的消息,彷彿炸開了鍋般沸騰激動。當我拎著大蛋糕準備回宜蘭為母親慶生時,踏進家門看到的是已經錄好遺囑,因為我的出家而病得氣息奄奄的父親。在我的輕聲呼喚中,他悠悠醒來,「你這個孩子……」哽咽聲裡,滂沱的淚水如決堤的洪流,自始至終沒有責備,只有不捨的舐犢親情。

後來在我和信仰老莊思想的兄長,一連串激烈的反對抗爭中,初瘥的父親默默倚在我的臥房門口,不發一語,用迷濛的淚眼癡癡地看著我,最後拍板決定成全我出家的願望。他說我是個成年人,受過高等教育,當過老師,滿心歡喜出家學佛,今後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完美走好成佛之道。他認為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僅僅是占有執取,而是放飛成就對方。

在父親的無言默許下,我如願地踏上真理之旅,所有來自於出家的考驗和障礙,都成為我日後幫助後學度過同樣關隘的增上緣,對於這一切的逆境和成就我逆緣的家人,我滿心感激,那讓我對「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自我信心,有深一層的體認。

(本文將由香海文化於十月底結集出版 ──《菩提伽耶那一夜》)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