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衣廬山真面目

THE MERIT TIMES
文/瑢瑢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圖/123RF
文/瑢瑢 

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進行一項野心勃勃的「阿提米絲太空計畫」,要在2025年重返月球,進一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最終實現登陸和移民火星的夢想。與此同時,民營機構SPACE X的商業航天探索也已起步,眼見太空時代就在轉角,研發更輕便、好用的太空衣絕對是首要之務。

相信大家都看過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身穿白色太空衣、頭戴氧氣面罩的模樣。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這件太空衣的內部縫製了包括光纖、不鏽鋼纖維在內的21層高科技布料,要能承受高溫與嚴寒、隔絕太空輻射、提供氧氣和壓力,一件在地球上的重量超過100公斤。是的,超過100公斤,我可沒有多寫一個零。

時尚設計 引人注目



事實上,太空衣又分為艙內和艙外太空衣。艙內太空衣是太空人在火箭和太空站內活動時穿著,由於航空器中都有一定的供氧和壓力保護,艙內太空衣可以較為輕便。2020年,太空總署和SPACE X合作進行的龍飛船載人任務中,兩名太空人身上的太空服,很快引起眾人注意。這套太空衣有兩大亮點:第一,它是出自為美國隊長、蝙蝠俠等角色設計服飾的好萊塢知名設計師費爾南德斯(Bill Fernandez),外觀充滿時尚感;第二,太空衣的頭盔是以3D列印的方式製作,手套還有螢幕觸控功能,可以更方便地操作各項電子系統。不過,這套太空衣只能在龍飛船內部使用。

出艙任務 難度更高



艙外太空衣是太空人出艙進行任務時所穿。外太空不僅幾乎沒有空氣、沒有氣壓、太陽輻射極強,高低溫差超過300℃,還四散著高速衝撞的隕石和太空垃圾,是極為凶險的環境。

因此,艙外太空衣至少有十幾層布料嚴密地縫製在一起,每層都有獨特的功能。例如,最裡層的貼身內衣布滿循環的水流管,可以為太空人調節體溫,並具備高容量吸水性的貼身短褲,類似尿布的功能。艙外太空服的胸前,通常有顯示面板,以及可控制供氧和氣壓的按鈕,等於是一艘小型的太空船,全世界僅美、俄、中三國有能力製造艙外太空衣。

現役的俄式太空服是在1977年啟用,出入口在後背包上,可以像冰箱門一樣打開,讓宇航員鑽進衣服內;美式太空衣則是在1981年啟用,分成上下兩個部分,先套入下半身的褲子和靴子,再將連成一體的上衣、手套和頭盔蓋上,當時做了18套太空服,經過任務中的磨耗毀損,目前只剩下4套。

為了阿提米絲計畫,美國已投入超過10億美元研發新式太空衣。2023年3月,一款NASA與Axiom Space公司共同研發的新式太空衣在德州亮相。這款太空衣的開口在後背包上,可以讓太空人更靈活自如地活動,同一件太空衣也能更換零件,適應不同體型需要。不過,當時亮相的太空衣顏色是黑色,Axiom Space公司表示基於隔熱的原因,未來正式在登月計畫上場的太空衣,仍會以白色為主。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