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公共場合吵鬧 父母應先理解原因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管教在公共場合吵鬧小孩,專家不建議父母出現喝斥、動粗的行為。圖/陳正興
【本報台北訊】你是否也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的狀況呢?兒童福利聯盟昨發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問卷》調查報告,發現有九成民眾曾看過類似情境,因此呼籲各界一同重視暴力管教行為。兒少精神科醫師則表示,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有兩種可能,建議父母先行理解其中原因,並「先忽略問題行為,鼓勵好的行為」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界線。

三軍總醫院兒少精神科醫師、研究副院長葉啟斌表示,兒童本身就會活潑好動,當他不斷發出噪音時,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本身體質是沒有辦法一個人安靜玩耍的個性;第二種則是因為「情緒」所致,無法處理某些挫折的情況,因此在壓力之下產生情緒問題。

葉啟斌建議,父母或是其他陪伴者可以先行了解小孩的情況,若小孩子過分吵鬧時,父母有沒有能力進行限制,或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若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可以「先忽略問題行為,鼓勵好的行為」,以此來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自我概念。

至於目睹的民眾該如何協助?葉啟斌表示,可透過「三步驟」協助──了解情況、視狀況處置、必要時離開現場。

對於父母因為孩子吵鬧而在公共場合吼小孩,甚至動粗,葉啟斌表示,父母通常是想要糾正小孩不好的行為,但出言喝斥、暴力行為其實都不太建議,其實孩子不是故意要搗亂,可能只是壓力問題無法處理,若父母無法評估孩子的狀況,可以尋求專家協助。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