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放光

THE MERIT TIMES
(摘自星雲大師著《迷悟之間》)
字級
收藏文章
117觀看次
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放光 圖/引用自香海文化《百年仰望》,游智光(Jack Yu)繪
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放光 圖/引用自香海文化《百年仰望》,游智光(Jack Yu)繪
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放光 圖/引用自香海文化《百年仰望》,游智光(Jack Yu)繪
我們誦讀大乘經典,會發現佛陀每次講經前,必定「放光」。如《金剛經》開頭的經文:「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從這段經文裡,就可看到佛陀在放光。怎麼說呢?

「爾時世尊」,佛陀時時刻刻都在放般若之光;「著衣持鉢」,是手上放光;「入舍衛大城乞食」,說明佛陀行走時,讓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是眼中放光;「飯食訖」,是口中放光;「洗足已」,這是腳上放光;「敷座而坐」,則是通身放光。可以說,佛陀的行住坐臥,都在放真理之光。

佛世時,有一位駝驃比丘是寺院的知客師,不管清晨或深夜,他總是提著燈籠,帶領前來掛單的僧人安單,數十年如一日。因為他發心的功德,獲得手指自然放光的福報,日後指引僧眾到寮房,再也不必提燈籠了。

還有一位香口沙彌,一生從不說謊、不罵人,而且都是說好話、說善言,最後感得說話時,口中滿口芬芳,完全沒有穢濁之氣,所以大家都稱他為「香口沙彌」,這就是口中放光。

其實,佛陀有沒有放光不重要,別人有沒有放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能放光。只是大家忘失了自己真如本能的光,還一味向外追求。例如︰口說讚美人好話,就是口中放光;眼看一切人事皆善美,目中有人,即眼睛放光;耳中注意聽聞佛法,並懂得諦聽、善聽就是耳朵放光;滿臉笑容、沒有瞋怒,即臉上放光;心中擁有慈悲、智慧、清淨,就是心中放光,只要我們時時放光,人生哪裡還會有黑暗、煩惱?

佛陀也曾說過有四種方法可以放光,即:

一、布施燈燭驅逐黑暗,是一種有形的放光。若能以真理、知識、智慧等法布施供養人,讓他不會走向愚暗痴迷,就是放光。

二、佛法欲滅時,為了信仰而廣修供養、常隨佛學、懺悔業障、護持正法,讓人不受外道等怪力亂神影響,也是放光。

三、親朋好友意志消沉、行為不正時,能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走向正面、積極的道路,使他們不迷失方向,就是以光明照耀他們,也是放光。

四、用一片真誠的心與人共事,就是放光。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我們的愚痴、妄心就像是千年暗室,有了佛法的光明,就能看清實相,照亮前途。試想,一個人的心久被無明煩惱覆蓋,就如同禪宗裡講的「黑漆皮燈籠」,那還算是個人嗎?因此,我們不要只看外在的陽光、電光、燈光、火光,更不要被邪魔外道不正的暗光或假光所迷惑,重要的是,我們能找到自己的「光」在哪裡嗎?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心處處放光,當我們的心能夠「放光」,把真如自性、般若真理的心光點亮,將慈悲喜捨的燈光點亮,不但能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別人。

光明對世間何等重要。就像海洋上的燈塔,指引著遠航的船隻;暗巷的明燈,照亮夜歸的行人。我們點亮自己的心光,在人間大放光明,這樣的人生便充滿無限的價值和意義了!

放光提問

問:「放光」,原本是一件很有意義的美事,但過去台灣社會曾有不肖人士假借宗教名義「冒充放光」,讓很多人「談光色變」;講到「放光」,難免聯想到詐騙、邪法,大師如何看待這樣的事?

答:社會上若沒有了慈悲道德、智慧般若,如何還能放光?人,如果到了無光可放,心燈不亮,還算是人嗎?所以,我們不要只是注意外在有形的光源,重要的是,要找尋自己內在的「光」在哪裡。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都能放光嗎?尤其我們的「心」能夠「放光」嗎?如果能夠把心裡的燈光點亮起來,把每個人的真如自性、般若真理的心光點亮,自心能放光,才是最重要的!

問:明代憨山德清禪師有一首很有名的詩偈:「拋卻身心現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若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這段話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

答:人,可以掩飾自己的面目,但偽裝的面目必然經不起時間的試煉,惟有「本來面目」才能經得起考驗。佛教徒的修行,就是要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即「若人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的真正意涵。

歷來的禪師們,一句「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面目?」可以苦心參究數十年,只為尋找這句話的答案。

其實,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提倡環保的人士,認為綠色才是大地的本來面目,清淨的溪流才是河水的本來面目;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士,認為和諧友愛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公益道德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提倡人間教化的人,認為每個人誠實、慈悲、平和,才是人間世事的本來面目。

因此自己的人生,要交代給因果,交代給自己;不要交給神明,不要讓神明來定自己的吉凶,不要請神明來做自家的顧問。

又如靈雲志勤禪師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假如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真心,就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問:既然人人都可以放光,但是「魔」也可以放光,要如何分辨、對治?

答:魔,住在我們心裡的叫「心魔」,在外面活動的叫「外魔」,它所具有的含意是障礙、擾亂、破壞,凡能擾亂、破壞、障礙好事、斷人慧命的,皆稱之為魔。

內在的「心魔」,如貪愛、嫉妒、瞋恨、妄想、煩惱、邪念等,「外魔」就是金錢、愛情、權位、安逸等皆是。

魔,有的是可瞋的、是醜陋的,但也有可親的、可愛的、喜歡的。魔究竟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沒有般若智慧,是很難辨別!甚至它也可以放光,稱之為魔光;它也可以變為天人的樣子,叫做天魔,甚至它也可以變成佛的樣子,叫做佛魔;很多不實的境界,以及一些幻化不實的境界,就稱為魔境。

但是魔,有的時候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例如,自己懈怠懶惰、不知精進,「我」其實就是自己的魔;如果我障礙別人的善行善事,「我」也是別人的魔。

世間上,佛有一半的世界,魔也有一半的世界,我們的內心也是給佛與魔共同占領了,時而佛心,時而魔心。所謂天人交戰的內心,就是佛與魔的較量。如果我們能自己檢點、正派、向上,就是用佛心來降伏了魔;但是,如果我們懈怠、邪見、懶惰,就是被魔給降伏了。

只要吾人有正當的思想,有正派的觀念,有正見的思惟,有正命的生活,沒有無法降伏的魔,只要用佛心、佛力,有什麼魔是不能降伏的呢?

(摘自星雲大師著《迷悟之間》)

文/星雲大師

禪門語錄

譯者/滿和法師、Doris Koegel-Roth、Leon Roth

其實放光不是什麼大事,別人放不放光也與我們無關,重要的是,吾人自己也可以和佛陀一樣,每日不斷的在放光。口說善良的語言、讚美的好話,這不是口中在放光嗎?觀看人世,以慈眼垂視眾生,以慧目觀照社會,這不就是眼睛在放光嗎?耳中注意聽聞佛法、聽聞歌頌佛德,這不是耳朵在放光嗎?滿臉的笑容、滿面的慈祥,這不就是面容在放光嗎?心中的慈悲、菩提、道念,這不就是心中在放光嗎?身體的端正,行立坐臥的威儀安詳,這不就是通身在放光嗎?

It is not hard to shine like the Buddha. Speaking kind words, your mouth glows. Gazing compassionately on sentient beings, your eyes glow. Hearing the Dharma, your ears glow. Smiling softly, your face glows. Thinking Bodhi thoughts, your mind glows. Showing a peaceful demeanor, your body glows.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