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塊圖書館 藏萬年氣候史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58觀看次
科學家鑽探收集的冰芯,被放置在「冰塊圖書館」,用來解析地球過去及未來氣候。圖/取自NSF官網、網路
科學家鑽探收集的冰芯,被放置在「冰塊圖書館」,用來解析地球過去及未來氣候。圖/取自NSF官網、網路
科學家鑽探收集的冰芯,被放置在「冰塊圖書館」,用來解析地球過去及未來氣候。圖/取自NSF官網、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凱撒大帝、先知穆罕默德或哥倫布呼吸的空氣是什麼樣子?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有一座全球最大的「冰塊圖書館」,掌握著地球過去及未來氣候的關鍵;裡面的「書籍」是存放長達25公里、主要自格陵蘭取得的4萬塊冰芯(Ice Core),協助科學家了解各年代的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冰河學教授史蒂芬森(Jorgen Peder Steffensen)表示:「這個檔案館內蘊藏著史前氣候變遷資料,也就是過去1萬年的人類活動紀錄。」

這間「冰塊圖書館」的名字叫做冰芯檔案館(Ice Core Archive),史蒂芬森自1991年起,開始管理這個儲藏庫,裡面有4萬塊冰塊放在大型盒子內,擺在一長排架子上,規模為全球最大。這些冰凍樣本獨一無二,是由壓縮雪而非冰凍水組成。

百年內海平面上升 誤差值15公分

史蒂芬森解釋:「雪花之間的所有空隙,都以氣泡形式困在裡面,這些氣泡內的空氣與冰的年代相同。」這個儲藏室的前廳跟圖書館閱讀室很像:科學家可在這裡檢視他們從主要「圖書館」、也就是儲藏室取出的冰。但他們的速度必須很快,因為前廳溫度保持在-18℃,與儲藏室-30℃的溫度相比,絕對溫和得多。

1960年代,一群研究人員從美國設於格陵蘭的祕密軍事基地「世紀營」(Camp Century)帶回第一批冰芯。最新一批冰芯是取自今年夏季,是科學家從格陵蘭東部2.6公里深的岩床鑽出,蒐集到年代最久遠的冰。這些樣本內含12萬年前的萃取物,也就是最近的間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當時格陵蘭氣溫比今日高出5℃。

這個最近取得的冰芯有助科學家了解海平面上升的情況。海平面上升有一部分的解釋說法來自冰流,也就是在冰蓋上快速流動的冰,這些冰正以極快的速度融化。

史蒂芬森表示:「如果我們對冰流有更深的了解,我們對於格陵蘭與南極洲未來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多少,就會有更完整的概念。」

他希望預測100年內的海平面上升狀況,期望誤差範圍在15公分以內,與今日的70公分相比將是一大進步。冰芯是判定人造汙染前大氣狀態的唯一辦法。

史蒂芬森說:「透過冰芯,我們已繪製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與甲烷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的過程。我們也能看到現代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衝擊。」

高海拔收集冰芯 助重建氣候紀錄 

除了丹麥,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設有自己的「冰塊圖書館」,其中美國國家冰芯實驗室(NICL)設定3種目標,包含確保合格的研究人員最大限度地獲得樣本、鼓勵對廣泛的研究學科進行分析,避免不必要的重複,以及鼓勵及時發表結果。

至於加拿大冰芯實驗室 (CICL)在淺層、中層深度的冰芯研究處於領先地位,例如:冰芯恢復、冰芯成像及冰芯液體分析等。CICL表示,該設施收藏北極大片地區的冰芯。美國冰芯科學家姬絲蒂愛諾(Alison Criscitiello),是加拿大冰芯實驗室主任,她指出,從山頂鑽探及收集冰芯的任務,需要一支具備冒險精神的科學家及登山者團隊,與她攜手登上6000公尺的山峰。

姬絲蒂愛諾說,提取深層冰芯有助在長遠時間線上重建氣候紀錄,「我希望冰芯讓我獲取如今無法言明的嶄新知識」。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