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如哲學家 沉思蘭嶼文化衝擊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島上》導演曹文傑發現,蘭嶼的羊很像哲學家,會盯著海看很久,蘭嶼住民也一樣。圖/中央社
導演林琬玉費時兩年完成紀錄片《島上》,呈現蘭嶼的美麗。圖/中央社
紀錄片《島上》展現蘭嶼達悟族人,面對傳統與現代各種衝擊與心路歷程。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離島蘭嶼保留達悟族文化的精髓,卻面臨外來文化的衝擊,由曹文傑、林琬玉執導的紀錄片《島上》,原本要拍攝傳統古謠的復振歷程,卻意外發現族人的生活,會碰到物資、垃圾、遊客等問題,便以此片呈現達悟族人面對傳統與現代的衝擊,也學習族人對萬事萬物皆有靈的敬畏之心。

該片以一百多年前,日本學者北里闌採集到珍貴的達悟族人吟唱音檔揭開序幕,畫面搭配蘭嶼的大自然風貌,讓觀眾沉浸體驗山嵐及海景;為呈現新舊交替,除了記錄蘭嶼古謠傳唱、古老傳說、傳統高屋,也對照居民的觀光經營、農作耕墾,鄉長選舉過程、復振傳統文化的努力。

物資卸貨就掃光

還得自己做桌子

達悟族古謠〈拍手歌〉,讓《島上》團隊十分感興趣,因此踏上蘭嶼,追尋達悟族人的千年歷史。

全片歷經兩年拍攝、製作,導演更六度造訪蘭嶼,曹文傑、林琬玉分享,原本想以達悟古謠〈拍手歌〉為主軸,卻發現相關耆老幾乎都已凋零,且初次造訪時正逢夏季觀光忙期,族人無暇受訪或排練傳統歌謠,反而讓她們慢下來觀察蘭嶼人事物,「做為紀錄片工作者不可能對當地無感,在與大家頻繁互動、成為朋友後,更會關心他們的處境」。

林琬玉坦言,氣候影響與交通不易是最大的挑戰,「這是拍片二十幾年來,碰到最多挑戰的一部作品」,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讓大家認識這座美麗的島嶼及島上人民的生活處境。

即便是二○二二年,蘭嶼仍對物資不足有感,曹文傑回想,多數蔬果、糧食與燃料等民生物資,得透過港口運輸,貨物幾乎一卸貨就會被掃空;東西壞掉也得自己想辦法,車窗破掉時,得用塑膠布擋住應急,若是家中想添張桌子,就拆解舊木頭物件,DIY做一張桌子。

跟花椒樹當朋友

時時保有敬畏心

面對社會快速變遷,為維繫生計,有人離島工作、有人留在島上迎接遊客,多數族人在漢人教育體系取得學歷,卻對農耕等傳統技能感到陌生,要轉向觀光增添收入,卻得承受不熟悉在地文化者侵犯生活領域、文化禁忌。

經營民宿的謝姓老闆坦言,「蘭嶼一定會走向觀光,有遊客來才有收入,但這也侵犯我們的生活和文化禁忌,應該由主人來設置防線與禁區,彼此尊重,也藉此推廣我們的文化」。

曹文傑與林琬玉曾問到本島念書的年輕族人,怎麼看家鄉現狀,孩子們回應:「蘭嶼雖有不方便,但已經夠了,不要再更便利、破壞得更多」「看看山,看看海,人生還有什麼可求的呢?」在兩個導演心中留下無限震撼。

「蘭嶼的羊很像哲學家,吃一吃草就會停下來看海,蘭嶼人也一樣,無論年紀大小,都會看海」,曹文傑有天就在民宿,看到一個年輕族人靜靜望著蔚藍的海,聽浪潮聲很久很久;還有一回,受訪者邀她去山上見個老朋友,走了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朋友」是棵花椒樹。

曹文傑分享,達悟族人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靈,對天地得有敬畏,「用漢人的眼光或許難以理解,但我覺得那是很迷人且當代的,到此時此刻,要是沒好好敬畏它、保護它,災難就會來,真的是切身感受」。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