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介選與反介選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今年的總統大選,「介選」是熱度最高的關鍵詞。全國的檢調機關卯勁以《反滲透法》偵辦里長或民間團體幹部赴陸旅遊案件,連新住民也被貼上「新興介選」標籤。執政黨以反介選之名,全面動員國家機器偵查、抹紅,其實也是高度的「介選」行為。

四年前,民進黨以全面執政之姿,在立法院強勢通過《反滲透法》,就被在野黨批評為「選舉工具」。果不其然,四年多來,依《反滲透法》被起訴的案件僅四件;但今年的總統大選,檢調機關以《反滲透法》偵辦的案件一下子就到達高峰。

自選前倒數兩個月,檢調開始嚴查「境外勢力」介選案件,離選舉愈近,動作愈大。這次是總統大選首次適用《反滲透法》,最高檢察署統計,依《反滲透法》偵辦的案件,到去年底止已多達八十五件。檢調鋪天蓋地的約談、搜索赴陸旅遊的基層里長和民間團體幹部,甚至祭出收押禁見的殺雞儆猴手段,意圖製造寒蟬效應。

除了帶頭招攬民眾赴中國大陸旅遊的里長、民間團體幹部遭受偵查外,連在台定居的大陸配偶,也無端被捲入。法務部日前在行政院院會報告「境外勢力介選態樣及因應策略」,原本毫不遮掩的將「新住民」列為首位,直指境外勢力會藉由在台新住民發展組織從事介選犯罪;後經在場的地方首長提醒,不宜汙名化所有新住民,法務部才修改簡報改稱「在地協力」。

同樣是「新住民」族群,在民進黨口中,在不同場合、不同期間,竟像是兩種不同的名詞。副總統賴清德在擔任民進黨主席期間,設立了「新住民事務部」,曾說「新住民朋友是很重要的家人」。但當他代表民進黨參選下屆總統、競選活動進入最後階段時,為了營造中國介選的嚴重問題,此時「新住民」又成為五大境外勢力介選之首。

移民署最近聲稱,要「在重點對象布雷」,關注新住民及其團體是否在台發展組織從事介選,或選舉期間是否有參加餐會、赴陸接受招待等行為。這樣一來,新住民的在台聯誼會、民間參與的兩岸交流活動,都可能因為被扣上「介選嫌疑」,而遭情治機關檢調機關「介入」,勢必將形成另一種「綠色恐怖」。

更恐怖的是,檢察總長邢泰釗大言不慚的說,「境外勢力介選,偵查難度最高,因為什麼資料都沒有、資訊流沒有、金流沒有,檢察官等於是瞎眼在辦案」。然而,民主國家的司法機關身配國家公權力,偵辦違法案件時必須要有明顯的證據;如果「什麼資料都沒有」,卻要「假設」新住民的聯誼團體、兩岸民間交流活動都是中國勢力要介入選舉,乃是先畫靶再射箭,推論有罪後再找證據,這算哪門子的民主法治,人民又有什麼法律保障可言!

上屆總統大選前,檢調單位僅憑一位人士在海外的烏龍爆料,就大動作偵辦中國創新投資公司主席向心、龔青夫婦,結果幾年後法院才判決無罪。這不也是民進黨利用國家機器的一種「介選」?

檢察總長刑泰釗以《聖經》「大衛王與巨人歌利亞的戰鬥」,形容司法機關在查緝「介選」時,境外勢力龐大,敵我實力相差懸殊;但換個角度來看,執政黨全面動員國家機器競選、介選,與在野候選人相比,本身不正是「巨人歌利亞」?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