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觀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文/星雲大師

宋朝黃庭堅被列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古人對學問的看法如此,一般人對學問抱持的態度,又是如何呢?大略分為四種:

第一、投機的人,忽略學問:「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做學問,也要付出耐心、毅力始能有成。但是有些人,略有聰明,即心高氣傲,以為憑著機巧應對進退,就可以「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需按部就班,而忽略累積學問的功夫。其結果,猶如建屋卻欠缺厚實的地基,高樓必垮。

第二、淺薄的人,輕視學問:有很多的人,由於自己受教育很少,自己沒有接觸到高深的學問,就輕視自己。但也有很多人自覺淺薄,因此對專家、學者、博士、教授等每個人,可以獲得佩服和讚歎,而覺得慚愧不如。這樣的人也不必太過自卑,有時候,學問是從別人講說、從書本、從自己做事的經驗裡獲得,更可從自己的悟性裡獲得。因此,淺陋的人,不要輕視學問,更不要自卑。

第三、聰明的人,善用學問:有的人一輩子孜孜矻矻埋首經卷裡面,卻不懂得善用書中的知識,縱使書讀得再多,也僅落得「兩腳書櫥」名號。真正聰明的人,除了善讀書,還要消化吸收別人的經驗知識,轉化、充實自己的學問內涵,如此才稱得上有智慧之人。

第四、踏實的人,精研學問:「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人在短暫的一生當中,要獲得紮實的學問,就不能只侷限在年少求學時期。精研學問,必須終其一生,念茲在茲的「學」與「問」。賢如孔子,「入太廟」猶「每事問」;東漢著名學者賈逵,亦有「問事不休」的雅號。他們「問學」的積極態度,所以能奠定豐富的「學問」修養。

人的資質雖有賢愚平庸之別,但是對於問學的態度,可以自己決定其內涵。求機巧而忽略學問,即使成功,也只是一時僥倖;輕視學問,只有越顯自己淺薄;善用學問,足以培養聰明智慧;逐步踏實累積學問,假以時日,必能嚐到豐盛甜美的果實。所謂「氣度決定高度」,面對學問的態度此有四種:

第一、投機的人,忽略學問;

第二、淺薄的人,輕視學問;

第三、聰明的人,善用學問;

第四、踏實的人,精研學問。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