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元宵的文化底蘊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2024新北燈會以「龍騰新北、福曜雲霄」為主題,在主題燈區「龍光煥發」有近千顆具備龍年及新北意象的手繪燈籠,點燈後格外吸睛。圖/中央社

傳統農曆年總是從除夕開始,圍爐、家人團聚,再到大年初一拜年、參加廟會、年初二回娘家、初五開工、初九拜天公,再到元宵節,彷彿要看過了花團錦簇的花燈,整個年節才算是圓滿的畫上句點。這整個節慶般的儀式,帶著濃濃的中華文化底蘊。

在工商業社會,年輕人因為工作關係,分散各地,為了過年團聚,大家南北奔波,就為了在這個年節的日子,回到老家和父母親族團聚。這使得台灣中南部充滿了家族歡聚的氣氛。甚至小學同學、中學同學也趁機舉辦同學會。濃濃的人文傳統,讓台灣有著不同於世界各地的民間文化。而年節中的每一個日子,也都有著它的意義。像除夕開廟門,彷彿新的一年來臨。像年初一至寺廟祈福,也象徵人們願意從善念開始,祝福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閤家安康。而長長的冬日年節,彷彿要直到元宵節,人們提著燈籠走過街道,欣賞花燈,才宣告結束。元宵不僅是農業時代開啟新一年的大地春耕,更重要的是,對天地的一種感念。

在元宵節的傳說裡,傳說天帝有一隻神鳥,羽毛美麗如翡翠,叫聲清脆如歌,天帝特別喜愛。不料有一天,神鳥來到人間,被獵人看見,不小心獵殺了。天帝非常生氣,決定懲罰人間,要在人間造一場毀滅性的大火。可是天帝的女兒心生慈悲,不忍心看到人間慘劇,因此悄悄地告訴了人間,在元宵節這一天,也就是天帝要來懲罰的日子,要舉起火把燈籠,燃放鞭炮,讓天帝以為人間已發生了火光之災,從而躲過了一場劫難。

神話中隱含著慈悲心,卻也警示人們小心火燭,愛惜天地鳥獸萬物的心意。

在農業社會,元宵節提燈籠在街頭遊玩,對小孩子來講,具有儀式性的意義。尤其在農業時代,並無現代的燈光照明,一個小孩如果學會用竹子和紙張,結構出一個小燈籠,那不僅是一種手工藝,也代表著一個人都能夠藉由燈籠的製作,自造一個提燈,學會在黑暗中走路。以後如果出門遠行,或者要夜間行路,會運用提燈,就不怕被風吹襲。

燈籠,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慶的藝術,也是一個工藝的、美感的傳承。在中國民間,從燈籠發展出的工藝太精美豐富了。僅僅是竹子與紙為材料的燈籠,就可以製做出各種各樣的創新。舉凡《山海經》神話、《三國演義》英雄、春秋戰國人物,八仙過海等等,都可以變成燈籠的故事。而為了呈現這些美感,工匠們爭奇鬥豔,做了許許多多巧妙的吊飾。能用最簡單的素材,組建成雕梁畫棟的的燈籠。這是多麼令人讚歎的美術工藝。文化,就是靠著民間的這些傳統的工藝匠人傳承下來。

當然,燈籠的敘事,本身也是一個文明與思想的結晶。想想《三國演義》、《封神榜》等故事,背後又豈只是忠孝節義而己,那是一種人物典範與價值觀的傳承。關公所代表的忠義,包公所代表的公正廉明,哪吒所代表的勇敢創新等,都是一種文化和思想的傳承。

在元宵節這薄海同歡節慶的日子,當我們帶著孩子走過燈會,一面欣賞漂亮的花燈設計,一面為孩子訴說歷史人物或傳說故事,那便是最好的文化傳承。

元宵的燈,不只是燈會,而是在內心點上一盞文化的傳承之燈。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