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延安醫院醫師 光雪峰 雲南名醫 40年護心之路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王長山、丁怡全 
字級
收藏文章
72觀看次

文/記者王長山、丁怡全 

雖然已退休,但在雲南昆明市延安醫院,依然能看到光雪峰醫生忙碌的身影,他仍每周定期坐診,奔忙於病房和手術室之間,同心血管內科團隊的醫生一起救治患者。

「心臟上的病無小事,我們就是要用心呵護。」四十多年來,光雪峰和同事一起幫助大量患者擺脫病痛折磨,成為患者信任的「護心人」。

易懂語言解釋病情

一九八二年,從醫學院畢業後,光雪峰開始從事心血管病內科、介入心臟病學臨床工作。

看到患者康復,光雪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遇到疑難病症時,又會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兩種情緒不斷交替,堅定了他的從醫之路,更堅定他要將雲南心血管治療事業發展起來,讓更多雲南老百姓受益的信念。而這也成為他從醫初心。

每次診療時,光雪峰總是仔細地詢問病人,從患者的回答中了解病症細節,對症下藥。同時,為讓患者更清楚地理解病情,光雪峰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

和光雪峰共事近三十年的左明鮮醫生說,光雪峰會在紙上畫一個心臟,把心臟比喻成發電站,把血管比喻成電線,告訴病人哪部分的「電線」損壞,需要修復。

患者對光雪峰最多的評價之一就是「耐心」,這種「耐心」也為他贏得了「好大夫」的稱號,慕名前來問診的患者愈來愈多。

如今,昆明市延安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天最多要完成百餘台手術,最少要完成四十多台手術,忙碌成為了每個醫生的常態。「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著在和時間賽跑。病魔不分白天黑夜,我們每多努力一點,就是在為生命贏得更多機會。」光雪峰說。

心臟問題不容懈怠

二○一七年,光雪峰獲得「白求恩獎章」。從北京領獎回來後,他就把獎章收起來,繼續跟過去一樣,穿梭於手術室和病房之間。

二○二三年二月,光雪峰退休了。他還牽掛著病人,依舊會到醫院坐診。每周三上午八點前,光雪峰就會來到診室等待患者。多年來,他已經養成習慣,在門診看病時關閉手機。「這樣就不受打擾,可以安心給患者看病。」光雪峰說。

二○○九年,光雪峰執筆撰寫了《昆明市延安醫院心內科工作手冊》,包括制度要求、職位分工、人員安排、對科室發展的思考等內容,每年年初都會修訂。

「醫者仁心、醫者人生,健康所繫、性命相託。當我們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言行舉止及我們的一舉一動已經不再是隨意、任性。我們是一個整體團隊,這個平台需要我們無私地去建設和發展壯大。我們的職責擔負了患者的生命和家屬的囑託,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整體團隊平台下平等協作、互幫共進,以我們不斷提煉的醫德和技能去完成好我們的各項工作。」工作手冊裡的這段話,是光雪峰一直以來的堅守。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