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公益 | 人間福報

生活

許卉林 重現文學大師葉石濤身影

文/木木田木 2022年,一部描述台灣文學重量級大師葉石濤(1925-2008)的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在迎對阿湯哥和巴斯光年的大片夾擊中順利上檔,雖然市場形勢艱難,卻博得各種好評,讓導演許卉林,感受到猶如葉石濤當年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文學創作歷程…… 在白色恐怖時代,明知「寫作是天譴」的葉石濤,數十年來舉步維艱在稿紙上奮鬥,夜以繼日背負著無所不在的監視與壓制,甚至因芝麻小事一再被約談、關押,仍不改其志的寫小說、散文、評論、回憶,甚至還寫出了連學者都寫不出來的《台灣文學史綱》,因而博得「北鍾(鍾肇政)南葉」的文壇美名。 是值得被記住的名字 畢業於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的許卉林導演,在影像創作領域裡,具有導演、企畫、監製等多重身分,擅長劇情片,曾入圍金鐘獎,未料人生首部院線電影,卻是一部傳主已逝的文學紀錄片,是什麼原因,讓她決定接下挑戰? 在此之前,許卉林已同時身兼《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三吳晟《他還年輕》,以及《大俠胡金銓》兩部紀錄片監製,時間緊迫下再接拍葉石濤紀錄片,無疑是個巨大挑戰。 「除了想多嘗試之外,最主要是背後有一個默契團隊支撐。」至於真正的臨門一腳,是來自一篇莊紫蓉女士〈自己和自己格鬥的寂寞作家〉的訪問資料。 為揭開迷霧接下重任 「身為導演,和拍攝對象一定要有生命連結,這篇訪問有別於維基百科的生硬介紹,讓我看見立體、充滿故事的葉老,他不只飽讀詩書,連對藝術、音樂都有涉獵。」儘管受訪當時葉石濤已77歲,思考脈絡仍富有邏輯,語言節奏獨特。 「別看葉老輩分老,地位高,他可是金句王,擅於幽默自嘲。」在現代台灣文學領域裡,葉石濤無疑是扛鼎作家,談吐之間卻親切一如鄰居阿伯。 「他像一棟謎之建築,外觀雄偉,但無法想像裡面是什麼風格。」因為充滿好奇,許卉林決定接下重任,入內一探究竟。 先期作業勤讀眾作品 進入前期策畫,許卉林才發現,葉老作品集可不是1、2本,而是23本。「好在之前不知道,否則可能會打退堂鼓。」許卉林笑言,務實認真做功課的過程,讓該片監製林靖傑形容:「像在攻讀博士班,簡直到瘋狂的地步。」 生於日治晚期的葉石濤,十幾歲便以日文寫作,是天才型的少年作家,可惜在時代命運捉弄下,光復後卻淪為白色恐怖政治犯,入獄3年。加上官語從日語改為華文,當時外省作家與反共文學興起,讓所有日治晚期的作家,因文字具「日文風」而難以躋身文壇,幾乎只能封筆。 最大考驗為轉譯文字 「25至40歲是作家創作的黃金期,但葉石濤卻整整空白了15年。」許卉林感嘆,葉老在背負政治犯的汙名下,只能勉強作為一名流浪教師,想辦法在各地教書。 儘管一生坎坷,但他始終筆耕不綴,不但完成巨作《台灣文學史綱》,成為現代研究台文史的重要文獻,身後亦留下諸多創作,讓許卉林興奮得覺得頗有發揮空間。 「如何將傳主的文字轉譯為影像,是十分有趣的一環。」一向喜歡實驗性、幽默、詩意影像語言的許卉林,深信文字的背後,意謂無限可能的表現形式。 創作者們的時代交匯 「紀錄片、文學、台文都偏小眾,我希望用影像詮釋,一方面展現葉老文字親切易讀特質,一方面希望有更多人閱讀葉石濤。」歷時近8個月,許卉林看遍各種藝術表演,甚至連皮影戲都考慮過,最後在各種有限資源條件下,選擇了動畫、舞蹈、落語、舞台劇、舞蹈劇場共5種、11位藝術家,一同詮釋葉老筆下的文學世界。 但葉老創作的時代背景特殊,新生代藝術家們不曾經歷過日治、戒嚴時代,如何詮釋到位,青年藝術家們各有不同解讀妙方。 舞台劇有角色扮演,透過人物分析和生命經驗代入,並無隔閡。「雖然年代久遠,但人物的核心生命狀態是恆久性、相通的,演員曾分享說,葉老筆下角色的孤寂感,就像舞台劇演員在曲終人散時,感受到的孤寂是一樣的。」 學習跨領域創作語言 而舞蹈劇場以文本〈牆〉演譯白色恐怖坐牢,被捉弄、被限制的不自由感,讓原本不懂舞蹈劇場表演形式的許卉林,從頻頻發問到最後接受舞蹈演員們提議的「與其用頭腦分析,不如用身體思考」。 「過程中,我學到了各種藝術創作語言的運用。」許卉林開心說,各領域的當代藝術家,進入葉石濤的文學世界,重新解讀、詮釋、演譯,最後藉由電影為載體紀錄,成就一場作家、導演、藝術家的超時空對話。 許卉林深信,雖然葉石濤曾說「寫作是天譴」,但或許「寫作也是天選」,身為創作者最大的幸福就是,只要還有人閱讀、討論,作品便能重生,作家亦是永恆。 時代之聲 還原真實語言 電影中的另一大亮點,在於語言和聲音的轉譯與還原。 「葉老文字平易近人,或許是因其年少時,慣以日語寫作有關。」其實葉石濤的母語為台語,但也擅以日文寫作,國民政府來台後,禁用日文改為華文,葉石濤以自身天賦,成功轉換成中文創作,但許卉林推測,或許葉老腦中乃以台語或日語構思,最終再轉中文…… 於是她在片中大膽設計,以台語朗讀作品,搭配中文字幕,可能更貼近作者當下創作狀態。「雖然不知真實性幾分,但我盡力去接近、表達我所感受到的葉石濤。」 歷時三年半,《台灣男子葉石濤》終於製作完成,光是剪輯就花了一年時間,拍攝期間也曾面臨資金缺口、時間壓力。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了,至少團隊信念一致,每個人都努力跟葉老產生連結,可以說用了500分的力量做功課,最後濃縮成100分的電影。」然拍攝結束後,團隊終究逃不過解散命運,但許卉林樂觀看待,仍慶幸「曾親身參與這項奢侈的藝文創作歷程。」 葉石濤用一支筆和堅持,紀錄了一個時代。台灣電影工作者儘管資源有限,但從未輕易妥協。同為創作,同樣堅持,或許也是對葉老精神的一種致敬。

MORE

連續40天每天大笑15分 「愛笑瑜伽」有助延緩老化

【本報綜合報導】每年五月的第1個星期日是「世界愛笑日」,新北市愛笑瑜伽協會於去年舉辦盛大活動,今年大會即將移師屏東,為了預熱暖身,近日率先舉辦「愛笑春聚」大團練活動,並同步發表長輩空靈鼓隊、大笑馬拉松等多項成果,展現充沛的活力和能量。 新北市愛笑瑜伽協會指出,愛笑瑜伽(Laughter Yoga)由印度卡塔利亞(Dr. Manda Kataria)醫師創立,為一種結合瑜伽式呼吸(Pranayama)的新興減壓運動,配合大笑運動,為身體及腦部帶來更多活氧,可以幫助延緩失智、對抗老化,增強免疫系統,舒緩高血壓與心臟病、促進內在機能運作等好處。 新北市愛笑瑜伽協會會長王淑芳表示,經過七年耕耘,光在三重區就開枝散葉先後成立三個社區關懷據點與一個社區失智服務據點,呼籲民眾多多鼓勵自己家裡的「老寶貝」能走出家門,來這些據點或愛笑俱樂部跟其他長輩們互動,透過愛笑瑜伽,不但能延緩老化、對抗失智,也可維持身體健康。 新北市愛笑瑜伽協會發起「愛笑春聚」大團練活動,活動由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愛笑空靈鼓隊」彈奏多首台灣經典民謠,這支堪稱全台最高齡的「愛笑空靈鼓隊」成軍兩年,最高齡的團員今年77歲。 負責訓練的李麥可老師表示,音樂本身就能陶冶性情及撫慰人心,而練習空靈鼓還可訓練手部肌肉和肌力,並讓腦部活化,對於預防失智也有正面效果。 另外「大笑馬拉松」也在本次活動進行成果驗收及表揚,「大笑馬拉松」必須連續40天每天不間斷大笑15分鐘,這規定看似簡單,但要持之以恆,只要一天中斷就必須重來,最後也有多位長輩笑友成功達標,還有人堅持超過250天,甚至最高紀錄已經突破287天。 王淑芳表示,「大笑馬拉松」是協會為了培訓「愛笑力」種子講師而推出的項目,目前完成愛笑力培訓的講師已經有一百多位,「愛笑寶貝志工團」也跑遍新北、台北眾多機構,服務場次正式突破七百場,一步一腳印,用身體力行來實現老老互助、共好共老。  

MORE

高雄旗山、三民區明天停水 影響逾2萬戶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旗山區13里、三民區8里因工程施工,明(5/8)日上午9時起停水8到14小時,共有約2萬1500戶會受到影響,水公司提醒民眾預做儲水準備。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官網發布停水通知,旗山區因辦理今年旗山水源地及手巾寮淨水場高低壓配電設備檢驗暨供水設備檢修,5月8日上午9時起至下午5時止停水。 停水區域包括旗山區竹峰里、大德里、大林里、湄州里、瑞吉里、廣福里、中正里、圓富里、永和里、東昌里、東平里、太平里、三協里旗楠一路及三桃巷部分,影響戶數共1萬1900戶。 三民區因辦理民族一路與雨水下水道牴觸改遷工程,5月8日上午9時起至晚上11時停水,停水區域包括同德里、安吉里、安生里、安發里、德仁里、德智里、正興里、灣興里,影響戶數9600戶。 市府也提前預告用戶儲水準備,並建議提早於停水前6小時完成儲水,以避免集中儲水而造成管線末端用戶無水可用的情形。

MORE

羅介鴻 傳唱清境山中傳奇

文/曾石南 世居埔里的羅介鴻,從小就夢想著在繽紛多彩的花園裏,建造一座城堡莊園,園中四季開著美麗的花卉,空間充滿幽揚古典樂,夜間綻放典雅富麗的燈光,隱在林間的莊園璀璨迷人又夢幻…… 如今,在海拔1700公尺一帶的清境,歐風民宿群集成為當地特色,但真正帶動這股風潮的,就是羅介鴻和弟弟羅元宏,在1996年推出義大利建材的美式大木屋民宿「空中花園」(又名香格里拉空中花園)。 建築門外漢打造夢想 其實兩兄弟在參與興建這棟大木屋前,不曾有過建築的背景和經驗,羅介鴻甚至當年因為家貧,棄讀東海大學園藝系,改讀中正理工學院化工系,專長是研究槍砲及彈藥製造。 但因為從未放棄「自力造屋」的夢想,29歲那年好不容易湊錢買下一塊地,延請工班師傅啟建大木屋,兄弟倆就深度參與學習蓋屋,並屢次前往歐洲收集各式建築風格的資料,並在後來興建第二座旅館時,前往歐洲採買各式石塊建材及雕像、雕花,逐步打造自己的夢幻城堡。 古典音樂為山林加分 羅介鴻和弟弟憑著對建築的熱情,陸續打造以古典音樂為主題的「霞飛音樂城堡(2004)」,與都鐸式建築的「老英格蘭莊園(2010 )」,受到許多國內外遊客高度評價(國際平台得分都在9.3分以上),更帶動清境地區歐式建築民宿風潮。 「清境沒有墾丁的海,也沒有日月潭的湖,若有音樂就會加分!」羅介鴻深知清境的優勢,在於緩慢的生活情趣,放鬆心情享受生活。熱愛聽音樂及音響的他,後來陸續斥資在3間小型豪華旅館的每間客房內,放置專業級法國高級音響配備,提供音樂聆賞,深獲愛樂人士肯定。 高規格城堡前進藍海 其中的都鐸風莊園「老英格蘭莊園」尤為古典氣派,豪華壯麗、細膩講究的程度,讓所有到訪的人都讚不絕口。「隨著清境一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歐風民宿,各家競爭激烈卻差別不大,我多年鑽研歐洲建築,最希望能蓋一座英國都鐸王朝的城堡莊園……」 羅介鴻出人意料的投入十餘億鉅資,希望能夠走出紅海,擺脫後起追兵,卻也毫無意外的,決定親身參與莊園的建造,沒想到一蓋就耗掉長達9年多的時間,直到2010年才終於落成啟用。 打造足以傳世的莊園 「我曾看過張耀寫的《百年夕陽紅》一書,介紹歐洲10大經典飯店,所以是以打造足以傳世的Grand Hotel等級飯店,做為我一生追求的目標。」歷經9年多的工地生活,羅介鴻投注全部心血和每一分資源親身監造,看著夢想的城堡逐漸成型,只有開心,沒有疲憊。 「其實我最愛的是中式建築,但深怕會像泡沫紅茶店,掀起一窩蜂熱潮……」羅介鴻誓言要建構能夠傳承百年的建築,從構想設計、建材採購、家具挑選、細項擺設、 與周遭環境相融、樹種及植栽挑選……林林總總事項,均不假他人之手。 鐘塔為主體的建築群 這座無處不優雅的歐式建築,遵循16世紀前後英國都鐸式風格設計,以尖頂高聳的鐘塔為主體,周邊包圍著風格爾雅的建築、雕像、噴泉庭園…… 更讓人訝異的是,這座英國式鐘塔城堡建築,從構思、繪圖、整地、綁鋼筋、內部雕刻、木作施工,也是羅介鴻親自至歐洲實地考察、翻閱書籍,手繪多達兩千多張圖稿,最後帶領工人一步步完成…… 設計家徽盼代代相傳 這棟老派建築也隱藏著羅介鴻的私人趣味──家徽。「歐洲傳承百年以上的家族,必定有象徵家族精神的『家徽』。」羅介鴻秉持著家族源遠流長永續經營的理念,希望能代代相傳,成為百年飯店,因此,特別在鐘樓上鑴刻著象徵家族的徽章。 羅家的家徽,鐫刻著莊園主人姓氏「LO」,兩個捧著徽飾的小天使,象徵莊園主人「大羅」 、「小羅」兩兄弟,也代表百年傳承的信心與用心。期許經過數百年後依然歷久彌新,羅家家徽則化身美麗風雅的裝飾藝術,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民宿並非真實破壞者 當2013年《看見台灣》紀錄片,空拍清境一帶滿目瘡痍的山坡,引來各界嚴詞議論,羅介鴻忍不住站出來,替民宿業者喊冤。 「寫實不等於真實,表象不等於真相!」時任清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的羅介鴻無奈說,片中拍攝到的「清境」,其中民宿群所在的緩坡平台,所占面積不到10%,其他超過9成的開發土地,皆是國有地、原住民保留地、台大山地實驗農場、林班地…… 而淤積的萬大水庫,上游是塔羅灣溪與馬海僕溪,淤積土石來自於廬山、屯原山區,與清境根本是不同的水系,但畫面卻誤導淤積與清境有關,讓居民承受「破壞山林水土」的汙名。 走過風波有信心傳承 當時清境觀光協會理事長魏振宇曾拿出一張「清境農場古今對照圖」,指出1962年的見晴農場(清境農場)道路沿線幾乎沒有什麼樹木,但發展觀光民宿業後,2010年已可見成片的森林,業者種樹造林超過10萬棵,盡力做好水土保持,這樣努力,卻被誤導成濫墾濫伐…… 所幸風波過後,坐擁清境地區的藍天綠地與新鮮空氣的老英格蘭莊園,不論建築外觀或內部裝潢,依然深受遊客信賴支持,也被列名「全球頂級豪華酒店之一」,讓羅介鴻對於百年傳承莊園,增加了許多信心。 小百科 都鐸式建築 都鐸式(Tudor)建築風格優雅穩重,都鐸式拱和凸肚窗是其建築特徵。 這類建築一般坐落歐洲鄉間,整個建築主要為黑、白兩色,有白色的牆壁,結實的原木,鏤空雕花窗,急斜式屋頂與尖塔,遠眺像似高山森林中的城堡,內裝則如豪華的歐洲宮廷,一般做為貴族休閒度假的莊園。 此建築風格盛行於15世紀末、16世紀前葉的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七世、愛德華六世在位期間),又稱為「半木式」或「木骨屋」。 都鐸式建築形體複雜起伏,它保留著歌德式建築的塔樓,但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又兼具文藝復興建築特點。此外,都鐸時期出現許多露木結構的民間住宅,這種建築深色的外露木構架和白色的牆壁,形成鮮明的對比,極具民族特色。

MORE

以色列之友聯盟在台成立 5/18音樂會傳遞愛與和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年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晦暗不明,戰爭衝突成為許多國家突破桎梏或自保的手段,台灣身處亞洲中心同樣面對諸多國際挑戰,以色列之友聯盟在台灣秉持「愛沒有仇恨,和平不恐怖/The Hope is Real, for Love is Real」理念,由台灣發起、國際響應,邀請兩位現任聯合國協會/NGO 大使與現任德州共和黨執行委員會委員來台響應串聯,讓愛與和平的火焰永不熄滅。為倡導愛與和平的精神,由以色列之友聯盟在台灣主辦的「愛以真Love isReal 音樂會」將於5月18日在大安森林公園音樂露台舉行。 以色列之友聯盟在台灣今(16)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盛大舉行「愛與和平 台灣發起國際響應記者會」,吸引國際媒體爭相採訪,其中現任聯合國協會美國橙縣科技大使Peter Kuo,聯合國NGO 分會跨宗教建設和平倡議金律親善大使 MinaHolmes 與現任德州共和黨執行委員會委員 Ed Zenner 不遠千里來台出席活動,親自為支持愛與和平發聲,讓現場氣氛來到最高點,也創下台灣首次同時 2 位聯合國協會/NGO 大使訪台新紀錄。 以色列之友聯盟台灣總召黃宇涵表示,台灣重視人權自由,多年來人民經歷過數次政黨和平輪替,在尊重社會、接納不同聲音打下扎實基礎;而以色列作為中東唯一民主國家,勇於包容不同種族、宗教,並尊重其差異性,兩者皆享有同等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這正是「以色列之友聯盟在台灣」的創立宗旨。 為倡導愛與和平的精神,由以色列之友聯盟在台灣主辦的「愛以真Love isReal 音樂會」5月18 日將在大安森林公園音樂露台舉行,演出分為民俗文化篇、流行文化篇、以色列篇等,其中民俗文化篇由台東布農族合唱團的八部合音領銜主演,傳遞「愛與和平」的精神。

MORE

高齡獨居遭火吻 陽光成第二個家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單身、無子女,靠自己獨自生活的年長者,遭逢火吻意外燒傷後,是否還能重返生活常軌?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加上不婚、晚婚、少子化等社會現象,導致高齡獨居人口大幅成長;根據陽光基金會2023服務統計顯示,55歲以上的燒傷者中,未婚、離婚喪偶者占4成。 「我只有自己一個人,姊姊年紀也大了,誰能照顧我?」單身未婚、63歲林大姐,因家庭意外致雙手及下肢燒傷,出院時依靠7旬老姐姐辛苦照顧,為讓自己盡早恢復健康,即便每次往返需要2小時,她仍堅持不懈,從台南前往高雄陽光基金會南區中心復健,「我要讓自己趕快功能恢復!」在強烈企圖心驅動下,林大姐的復健進度也明顯加快。 「一開始陽光社工、治療師推輪椅來火車站接我,慢慢進步就改帶板凳來接我,現在我自己走路只要10分鐘就可以到陽光。」雖然,復健常痛到流淚、哀叫,林大姐也哭著堅持忍耐度過,歷經近一年的復健,她已開始嘗試為自己料理簡單三餐。 「陽光就像我的第二個家,我很感謝陽光治療師和社工盡心盡力協助、督促我復健,現在才能愈來愈好。」林大姐心懷感激。 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高齡獨居者一旦發生嚴重燒傷意外,導致生活無法自理時,隨即陷入無人照顧的窘境,更缺乏家庭系統支持,面對後續漫長的身心重建之路,亟需社福資源幫助,因此,陽光積極助燒傷患者把握復健黃金期、以期能儘早恢復生活品質。 邀請大家捐款支持「燒傷生心理重建服務計畫」,幫助獨居長者的燒傷重生之路不孤單。愛心捐款支持,請上陽光基金會官網。

MORE

健力Q嬤李彩薇 苦練3年成英雄

文/派翠西亞 現代人只要沒有罹患重病,輕易就能活到「古來稀」的年紀,然而,卻不是人人到了接近古來稀的年紀,還能像外號「健力Q嬤」的李彩薇般,輕鬆舉重上百公斤,還成為國手出國比賽,手到擒來奪得無數獎牌,成為同級選手心目中的Hero(英雄)…… 堪稱「台灣最強阿嬤」的「健力Q嬤」李彩薇,在重訓3年後,不但取得國家選手的資格,還一舉於2022年12月,在杜拜舉辦的亞洲健力錦標賽中,刷新4項紀錄,榮獲4面金牌,成為M3 69公斤級的硬舉、蹲舉、臥舉及前3項總合(265公斤)的亞洲紀錄保持人。 現年62歲的李彩薇,今年6月更上一層樓,在亞太盃經典健力錦標賽順利完賽,在M3 69公斤級同樣獲得4面金牌(3項冠軍及總合冠軍),打破自己在去年底創下的4項亞洲紀錄,總合達267公斤(蹲舉100.5kg、臥舉50.5kg、硬舉116kg)。 嘗試各種運動卻失敗 李彩薇任教於嘉義大學中文系所,在長達30多年的教學歲月中,主要教授公共政策、憲法、公民與人權課程,去年她在杜拜一「舉」奪下4面金牌後,十多年前教過的學生,特別到她臉書留言,對當年老師在「憲法與立國精神」課堂講述的內容,至今仍記憶猶新…… 然而身高僅148.8公分的李彩薇,卻長年為高血壓、「大腹婆」所苦。有趣的是,她當初踏上健力之路,其實全是無心插柳。因為在此之前,她嘗試過多種運動,練瑜伽,發現自己筋骨不夠軟Q,做不來大量折疊伸展的動作;練肚皮舞,只學會甩腰,卻找不到甩肚皮的訣竅,只得打退堂鼓…… 堅持游泳超過20年 堅持最久的游泳,是因為嘉義大學有校內游泳池,但游泳池規定150公分以下的「兒童」需大人陪同,所以一開始,教職員工同仁常打趣她:「怎麼家長沒陪著一起來?」 好在李彩薇認定:運動就是要練到一定程度才會有功效,便配合作息,在住家附近找到一處泳池,堅持每天早上游90分鐘,直到20多年後泳池關閉為止…… 為享美食展開健力路 「其實我也很苦惱,每天游泳運動量也不小,為何體重都沒變輕?」後來,平時練重訓,還取得美國運動委員會(ACE)專業私人教練證照的兒子楊孟穎告訴她,光游泳並不會瘦,必須搭配節食才能維持體態,但若是能勤於健身,每餐就可以吃多一點。 李彩薇一聽,馬上「有點心動」,畢竟,她最愛吃嘉義有名的雞肉飯,為了能繼續享用,她頗樂意接受兒子半哄半騙,放下游泳,踏上重訓之路。 曾是健身房魯肉咖 在兒子的指導下,李彩薇先從比較不容易受傷的機械器材練起,努力打好基礎。她把過去堅持游泳的好習慣運用在重訓上,一個動作連續練90分鐘,每天挑一兩樣來做,並不覺得枯燥。 雖然自己練得很起勁,但這種練習方式,在健身房卻容易遭人白眼,覺得這位阿嬤很「占位」,恐怕是來亂的吧。「不能怪他們啦,一開始看我年紀大、器械重量設定又輕,難免覺得我只是來玩的……」 一些「正義魔人」就會以「器材應輪流使用」為由,要李彩薇讓出器材;態度好一點的,就說「大家一起練啦,互相一下」。李彩薇不生氣也不爭辯,就在一旁等他們練完,「因為我知道,年輕人一般都練不久」。 堅持終換得他人敬重 李彩薇大笑說,據她觀察,很多年輕人到健身房,是因為時尚風潮、休閒娛樂,同一個器材頂多練半小時,更多時候是偷懶、滑手機或聽音樂,簡單做兩下就去泡澡了…… 李彩薇則依著教練兒子訂定的課表,一周練習3天,持之以恆,愈練愈重。練到後來,健身房原本看輕她的人,態度都變了,不但不再跟她搶器材,還主動讓給她練,而李彩薇也開始挑戰難度更高的自由槓與健力。 練3年保持無傷紀錄 由於兒子一再提醒「練健力,最怕的是忘記動作,做錯之後讓自己受傷。」兒子經常糾正李彩薇的動作,要求她一定要動作精準。「我們不會吵架,都是我被兒子罵。」李彩薇承認「術業有專攻」,健力一途,她謹遵兒子的教導,也常錄下自己重訓過程讓兒子確認。 因為這份堅持,3年期間她寫下難得的無傷紀錄,甚至獲得健身房業主認同,同意免費提供場地,鼓勵李彩薇參加國內外健力比賽。 征戰國內外一路長紅 「一開始,我半信半疑,覺得自己真的行嗎?」但陸續在台南市長盃、全國青年盃……奪下佳績,還分別創下大會紀錄與全國紀錄,李彩薇終於有信心進一步挑戰國際賽。 在兒子與親友鼓勵下,李彩薇順利通過選拔成為國手,去年底赴杜拜參加亞洲健力錦標賽,跌破周遭親友的眼鏡,一口氣拿下4面金牌,還成為亞洲紀錄保持人,連同級選手都稱讚她「You are my hero」。 「不算是圓夢啦,畢竟過去想都不敢想。」但當站在頒獎台上,聽著國旗歌迴盪在整個會場,回想起訓練的艱辛,看到同行隊友激動為自己喝采,彩薇還是不禁熱淚盈眶。 改善宿疾 逆轉傷痛 不論競賽再怎麼緊張、嚴酷,李彩薇在賽場上,隨時綻放著開朗笑容。而重訓3年有成,除了讓她在61歲還能為國爭光,替自己的人生寫下美麗篇章,重訓與健力也為李彩薇的健康帶來不少好處,不僅健檢報告紅字變少,人也變得更有精神。 「如今骨密度回到標準值以內,肌肉量提升、關節也很靈活,骨質疏鬆不再是問題。」此外,4歲那年從2樓摔下,撞破頭後留下長年困擾她的偏頭痛,以及連續3年懷孕,加上長期站著教課,導致嚴重的下肢靜脈曲張,也都在健身後逐漸好轉。 李彩薇坦言,每次面對比自己身高還長、還重的長槓橫亙眼前,起槓時都覺得是在挑戰自己,逆轉傷痛。「重訓真的會讓血管彈性變好,如今我血壓不高了,動作很靈活,真的好開心。」她也希望能有更多和她同齡的人,能循序漸進培養運動好習慣。 「其實我平日練習時早就可以做到268公斤,兒子也覺得我的紀錄還有突破空間,所以我會繼續努力。」李彩薇希望未來能在世界最大的健力世界盃錦標賽中,和全球高手同台競技,並且拿到好成績。「未來是未知的,只要還活著,做就對了。」李彩薇說。

MORE

台糖提供社會住宅土地逾萬戶 以租代售配合政府需求

【本報台北訊】台糖公司15日表示,台糖所屬大面積土地,即建地1,650平方公尺(500坪)、農業用地5,000平方公尺以上土地,以租代售之政策不變,政府各項重大建設所需用地,亦洽請需地機關優先以租用或合作開發等方式辦理。 台糖表示,歷年來積極配合政府社會住宅政策,已累計提供59處、面積計65.32公頃土地,供內政部及行政法人住都中心勘選,目前已確定17處、面積計16.01公頃土地,由主管機關或住都中心辦理租用、規劃9,152戶社會住宅。 此外,台糖所屬六處台糖學苑,亦配合政府「公私有房舍轉型社會住宅」專案計畫,提供1,598間套房轉作社會住宅,符合社宅入住身分之承租人,除享有社宅租金補助外,台糖並加碼祭出為期1年的租金打折措施,自2024年7月1日起,現有社宅住戶以及在6月30日前完成簽約的社宅承租戶,租金再享9折優惠,承租人實際負擔每月每坪租金最低只要450元。台糖溫馨降租,協助減輕租屋族壓力,誠摯歡迎符合資格的民眾洽詢入住。 台糖強調,除已獲主管機關選定之社宅用地規劃9,152戶、以及台糖學苑1,598戶,合計達10,750之社宅戶數以外,目前尚有42處、面積49.31公頃土地,持續配合主管機關勘選規劃社會住宅使用。此外,台糖已進一步規劃未來招標合建之土地,依權利比例所分回之建物,屆時亦可配合社會住宅之實際需求提供。台糖定將持續全力配合政府社會住宅政策,實現居住正義之政策方向。

MORE

邱翊 藉旅行守護在地美好

文/木木田木 「島內散步」作為台灣倡導「永續旅行」的領導品牌,創辦人邱翊自政大商學院畢業後,不選擇進入金融界而是進入旅遊業,原因並非喜歡旅行,而是考量自己能在推廣在地美好之餘,還能看到整個產業框架,符合他善於幕後整合的人格特質,也為日後創立旅行品牌埋下種子…… 雖然深耕旅遊業,但沒帶過一次團出遊的邱翊,不到30歲,即成為業界最年輕的經理。但傳統旅遊的低價產品營銷策略,讓邱翊不禁自問:「為什麼要賣一個自己都不會買的產品?」 雖然深知改變傳統旅遊業頗具難度,但為了尋求新的旅行價值,他勇敢在眾人訝異下離職創業,希望能走出一條新路。「離開是為了做更有價值的事,找出認同價值的人。」 萬事起頭難土法煉鋼 創業之初,邱翊坦承心情忐忑,好幾個月無事可做,每天東想西想……當他發現台灣沒有專業做步行導覽的團隊,憑藉著在旅遊業的經驗,加上老婆從事外語行業,他思考是否能從在地青年觀點,用「地方視角介紹地方」,首選之地,就是他的老家:台北大稻埕。 準備期間,受到「水瓶子」老師的協助,也參與許多資深文史老師的導覽活動,勤作功課,查資料、訪談、田野調查,從零開始,一步一步慢慢練習。2012年5月舉辦創業後第一場大稻埕中日文雙語導覽,期望向國際旅客介紹台灣、介紹家鄉。 主力客群和預想不同 經過3年摸索,邱翊發現:無論遊台北、遊台灣的導覽路線,參加者都和他原先設想的不一樣,大多數都不是外國人,而是以台北人居多。「雖然我們想做深度導覽,但外國旅客根本不知道,台灣有這麼多有深度的地方故事。」 透過這些「品牌粉絲」的熱情反饋,他觀察到許多台灣人,其實渴望從生活或歷史中,去找到一些生命的答案。「想要認識城市,其實是為了要認識自己。」 重新定位品牌再出發 以自身為例,邱翊說,小時候就知道大稻埕很多商家在賣茶,卻從不了解箇中意義,經過調查梳理後才知道,由於當時全世界的洋人,幾乎都來大稻埕進行茶葉貿易,因此全台的經濟重心,漸漸從台南轉移至台北。 對台灣來說,「茶葉」不僅僅是一項產品,更是改寫台灣經濟史的重要脈絡。「但是課本從來不寫這些,每個人對自己,要先有認識,才會有認同,進而才能談保存文化,才能找回文化自信。」2015年,邱翊重新定位品牌主客群,從外國觀光客,轉以台灣人為主的文化導覽。 旅行應尊重在地永續 「我從來不把我們做的事,定義為旅遊業,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創造價值。」身處旅遊業多年,邱翊看過太多觀光旅遊產業的服務或產品,為了迎合觀光客的想像,反而造成地方文化及環境的破壞,因此他遵行「負責任的旅行」概念,以「尊重」為前提,不侵擾在地居民生活及原有環境生態,帶著「拜訪認識」的態度,理解土地的生命故事,進而探索地方、認識何為台灣文化。 邱翊認為,導覽不只是分享歷史故事,文化是人類過去到現在的生活經驗累積,但唯有發現文化的「當代價值」,並將之融入現代生活中,才是最好的文化資產保存方式。所以他奉行:不只是吃喝玩樂、拍照打卡,而是透過有意識的選擇、消費與行動,進而保存活絡地方文化,促進地方發展,「島內散步想帶給台灣這片土地『永續式』的旅行」。 旅行也可以很有態度 島內散步成立十多年以來,累積導覽路線400多條,參加付費導覽人數累積超過8萬人次以上,邱翊強調,旅行除了可以認識地方文化、人文脈絡,也可以是一種「社會參與」。 在島內散步規畫下,十多年來設計多條與社會議題相關的城市導覽,提供民眾多元價值觀的思考視角。例如:228事件導覽、傳統戲劇導覽、同志議題導覽;配合台北霞海城隍祭典,舉辦霞海城隍暗訪遶境導覽;亦有酒店文化、幫派角頭、殯葬業等敏感社會議題行程,帶領民眾一窺隱藏在城市角落的神祕面紗…… 2016年,島內散步以「去OO,不去老街」,探討台灣老街夜市化、千篇一律的商業攤販現象,進而拋出應「讓在地回歸生活樣貌」等議題。 2017年,更以「燃燒吧!台北」為主題,碰觸台灣敏感的「古蹟自燃」現象,以行動帶領民眾認識、參與文化保存。「我希望旅行也可以成為一種有價值、有態度的選擇。」 除了台北,島內散步也將觸角延伸至基隆、宜蘭、新竹、嘉義等地,除了徒步導覽,更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合作,訓練導覽員,培力地方創生團隊。直至2021年,與島內散步合作的地方團隊數量已有23個,範圍含蓋全台北中南,導覽員培訓人數超過400人,成為導覽員超過100位。 10周年慶 推「竹筍說」 2022年島內散步創立10周年,邱翊提出「竹筍說」地方創生策略。有別於大企業「大樹模式」,樹蔭底下植物容易照不到陽光,較難共生,邱翊認為地方創生團隊應該要像竹子一樣,從根部不斷冒出竹筍、不斷增生,長出自己獨有的模樣。 因此島內散步不但與地方團隊合作,更鼓勵社內工作夥伴回鄉,找出家鄉特色,發現地方優勢,而島內散步作為輔助,是地方團隊的最佳後援夥伴,將多年摸索出的成功經驗、管理工具分享共同獲益。「我們相信,當地方團隊成長,島內散步也會一起成長。」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2021年島內散步成立了第一個台北以外新據點:新竹辦公室,緊接著在2022年,與嘉義市府新二通計畫合作,打造嘉義據點「環時好室」,首度嘗試實體「空間經營」,透過共享空間、場地租借、介紹在地優質物產,串連起人與城市的連結,將在地故事與產業傳承下去。 「要地方創生,不要地方創傷。最深層的改變,來自人的思維。」旅行不只是旅行,從旅行中發現生活,發現文化、產生意識、進而產生行為改變,人們可以選擇更永續的生活、旅行模式,這或許是旅行為我們的生活和土地,帶來的最美好的影響力。

MORE

台中小學生「一班一撲滿」 助花蓮災民度難關

【本報台中訊】為協助花蓮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台中市葳格國際學校小學部北屯與西屯兩個校區攜手響應「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計畫」,短短三天內,超過千名學生積極參與,許多老師和家長也自掏腰包支持,共募集到49萬餘元,將全數捐贈給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盼為災區注入一股溫暖的力量。 北屯校區發起「一班一撲滿」銅板集愛活動,鼓勵孩子分配一部分的積蓄投入撲滿,從中學習財務管理,並學習付出與感恩。 四年級的學生黃宥嘉、黃宥愷兄弟檔分享,因看到很多花蓮的房子倒塌,兩人決定從自己擊劍比賽的獲獎獎金,各自拿出100元參與這次活動,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人。 北屯校區校長蕭國倉說,放置各班的小撲滿,一點一滴積成大愛,讓學生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價值,也體現葳格對於品德教育的重視。 北屯校區家長會長黃至聖則深感救災人員的辛勞,同時也被孩子們無私的奉獻打動,熱心響應,北屯校區的募款金額最終達到20萬元。 西屯校區則舉辦愛心義演,由弦樂團、擊劍隊和街舞校隊的學生聯合展現才華,發揮慈善精神。校長沈月清和家長會長洪義凱率先捐款,沈月清強調,期許學生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學習發揮自身力量,為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台中市葳格小學西屯校區愛心義演,弦樂隊用音樂帶給現場觀眾溫暖。圖/葳格小學提供

MORE
/1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