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家庭 | 人間福報

閱讀

【生活快門】寶藏般美景

文/王錫璋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內,有一棟提供住宿的青年會所。走入會所,發現接待大廳窗戶旁,能看到一幅美麗窗景:一樹綠葉當前,搭上近處跨過新店溪的福和橋,大橋和橋墩倒影,齊整相連如一體;遠際天空和山巒如潑墨畫;如此窗景,豈是都會中大馬路旁的飯店,所易見到的? 其實這一窗景,四、五年前有慢跑習慣時,還每星期跑過,自平面路過,未見其美,如今從半山腰窗戶望去,似才見其幽靜之處;故登高,當是剪輯大自然景色之最好方式;而別忘了,還有那夕照的薰染,更能添景吧!

MORE

【為人子女】傾聽媽媽心聲

文/小愛 「喂!我跟你說喔……」拿著話筒的老媽,臉上神采飛揚又帶著神祕,用了八十五年的耳力其實已嚴重受損,平時連電話鈴聲都聽不到,讓人懷疑她能跟對方對上話。真實的狀況是,她根本不管那端有沒有人在聽,一按完電話鍵就自顧自地「演說」起來。 這具十多年前跟電信業者租用的電話機,外觀早已褪色,一看就知道已上了年紀,也只有撥接電話的簡單功能,按鍵的數字已模糊得難以辨識,奇妙的是,不識字又視茫茫的老媽,竟然可以解碼,還會一邊按一邊唸:0、8、7…… 十多年前因爸過世而獨居的媽媽,不喜歡和鄰居相處,除轉遙控器看電視,只能將電話機當成玩具,還背得出她自己八個兄弟姐妹的號碼。因多數手足都上了天堂,聊天對象總是其中兩位阿姨,這不妨礙訊息流通,她們雖不會上網,但人際傳播的網絡很強,已逝舅舅和阿姨們家中的兒孫輩狀況,透過口耳相傳都能略知一二。 這幾年,接老媽過來一起住就近照顧,她將老話機也帶來,原本早將家中的室內電話退租,沒想到引起老人家的大反彈,她堅持要傳統話機,拗不過她的念舊,只好將話機留在原處。 有次提早回家,發現她對著角落,將已被我拔掉線路的話筒緊緊握在手中,不知在跟誰告狀:「我跟你說,我女兒很奇怪捏,都不給我喝飲料,一直叫我要運動,還帶我去台北玩,住那麼貴,天氣很熱啊,我只想要在家裡吹冷氣……」 原來,老話筒不僅是老媽的記憶體和抒發情緒的神器,也是為人子女者可以反省的載具,不要自以為是地對他好,而是要因應高齡者的需要,陪伴他們的孤單寂寞,先順了他們的心、再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意,傾聽他們願意說出的小祕密。

MORE

【往日情懷】我的專校同學們

文/劉妍伶 農曆年前著手進行斷捨離,驀地,自書櫃間發現一張二十多年前就讀專科學校的班級通訊錄,已泛黃的紙上,羅列同學們的全名、學號、生日、電話、地址、e-mail。我見獵心喜,彷彿尋寶般,根據名字細細究想他們的臉孔、長相特徵;回憶當年學校生活點點滴滴,沉浸於無限懷想中。 接著,我又從櫃中翻找當年畢業團體照,不禁想著大家是否別來無恙?由於是進修專校,同學們平日都在職場各自努力,唯有假日回校學習才能暫且卸下重擔。我們將一本本厚重的書裝入背袋,把工作壓力吐納於青青校樹、萋萋芳草之中。也因為是假日進修,多半為文憑而來,故而畢業後,除了幾位交心同學彼此仍有交流,其餘的再也沒見過了。 時光推移,現今人人注重隱私,加上詐騙層出不窮,在個資法規定下,許多通訊資料都已無法像當年如實呈現,然而透過臉書社群,竟也能覓到失聯已久的朋友。 人生是條單行道,聚散無常,望著這張無言的「回憶藏寶圖」,除了湧起綿綿的思念,不免興嘆,人生過客,何年何月再相逢?

MORE

【女子生活學】小美滿

文/曾箏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太太。 那位先生責備太太的話在很多家庭裡可見,是讓我反感的。先生自己不一定有什麼大成就,卻整日拿著如何成功說事,數落太太與小孩,套句年輕同事說的話:「我的白眼都要翻到後腦勺了。」 想起周深的歌曲〈小美滿〉:「沒什麼大願望,沒有什麼事要趕,看見路口紅燈一直閃,它像眨眼的小太陽。」、「笑一笑就燦爛,唱一句歌就舒展,收集一點一滴小美滿,都是幸福的花樣。」、「沒道理的開朗,打扮平凡的日常,找到自己最合身的衣裳,只要自己夠喜歡。」人為什麼一定要成功?出類拔萃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果人人都爭強好勝要當人上人,國家社會會比較好嗎?想出頭的人自去爭,想安穩過日的,就抱著自己的小美滿開心度日,各有所好不是過錯。 人間三月天,一會兒冷一會兒熱,四月初竟已熱得不像話,帶著綠茶、小茶杯,抱著《巨流河》一書,在大學校園的涼亭裡翻看,小口小口喝著茉莉綠茶,偶而抬頭望望白色流蘇,又或是蔚為風潮多年的櫻花,木棉也不寂寞,紅艷枝頭聲勢驚人,不花一文錢,賞了花景美了心意,既滿足也安寧。 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也知道不少人瞧不起小確幸,不去揣測別人的想法,過好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了,就像電影《熱辣滾燙》想要表達的觀點,學會愛自己,學會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那便是美滿。

MORE

【轉換念頭】何必覺得委屈

文/陳宏煇 脫下戎裝後,回歸到社會,先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學習製作麵包,但因為身體不適合久站,便放棄了原本想要「興趣與工作相結合」的念頭,在住家附近找了一份與退伍前性質相仿的職務。只是再次回到學校工作,身分已經轉變成勞工,而部分的工作內容也不相同。 退伍前還是教官的身分時,或許是軍人的性格使然,對於長官所交付的任務,我總會盡全力去完成。然而轉換身分後,因為缺少了「使命必達」的信念,再加上會用過往的經驗來衡量現今的業務性質與內容,一旦在工作上遇到瓶頸,更容易導致心態不健康。 剛接手時,有一項業務與學校環境及個人健康有關,按自己過往擔任教官的經驗,以及其他學校的業務畫分,明顯屬於校內另一個單位,因此我在執行這項業務時,總覺得這不是我的工作,便在心裡產生抗拒,一旦又遇到與他們業務協調溝通碰壁時,便會覺得無奈與委屈,只能在辦公室內與同仁抱怨,或是在網路社群上大吐苦水。 網路社群上支持我的人相當多,讓我倍覺溫暖,但卻有一好友持不同看法,留言「長官怎麼說就怎麼做啊!何必覺得委屈。」初看時覺得很刺眼,但仔細思考,「現在的身分已經不同,長官分配給你的業務,就應該要盡力把它做好,怎麼還推三阻四,還在想著怎麼把工作推給別人。」 原本還在想著業務應該是別的單位的,並不斷抱怨的我,在心態轉念後,不但努力把這項業務做到最好,還把業務績效給了他們,原本兩個水火不容的單位,也因為這個轉變,因而能夠彼此協助、互相共好,業務推展也更為順利。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成功不必在我」,與其整天哭喪著臉,不停地抱怨,還不如把自己份內事做好,讓自己能夠快樂過每一天,這樣工作才有意義。

MORE

【悅讀人生】我不要當網紅

文/邱海靖 當大家羨慕網紅不用上班受氣,日子過得亮麗風光,卻沒有意識到,自媒體是競爭劇烈的「紅海」,闖出名堂比想像中困難,嶄露頭角者很多,載浮載沉者更多。 最近,一些知名網紅接連人設崩壞,讓熱愛寫作的我猛然省悟:「我不要當網紅!」 當自媒體成為生財工具,很多人把目標放在「衝流量」──創作出吸晴的「爆文」或「短影音」,刺激大家按讚和轉發,在一夜之間吸納大量粉絲。除了網上發文,得力於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拍片、剪片、上字幕、加音效的便利,讓不少年輕人夢想以YouTuber為職業。 新潮流興起,如何利用自媒體捧紅自己,打造討好粉絲的「網紅人設」,成為一門顯學,狀況外的人似乎就要被時代淘汰。大勢所趨,我曾以為:經營「自媒體」是現代文青必修課,因投稿報刊被編輯相中、投文學獎入圍均不易,網路發文不失為一個「被看見」的渠道。 但在網上發文者何其多,似乎唯有晉身粉絲萬千的網紅,才會吸引出版社的青睞。「你的自媒體有多少粉絲?你估計當中多少人會買書?」在出版社的強勢迫問下,我發現網紅自帶流量一切好談,素人投稿多是白忙一場。 我先得把自媒體經營得有聲有色,準備有說服力的數據。這意味,網上發文要迎合臉書和Google演算法:標題要譁眾取寵,內容要布滿各種「關鍵字」。對我來說,這種刻意算計就是壓力,讓人言不由衷。為了保持創作樂趣,不受任何限制,我決定不為衝流量而寫。 很多網紅手機成癮,無時無刻拍片「分享生活」,為的是讓臉容曝光以維持知名度,一方面是自媒體需要每天更新「餵養」粉絲,另一方面是性格外向。歲月沉澱,我意識且接受自己性格內向──我獨處我快樂,不想走在路上被人認出,更不想私生活見報;我自信我快樂,心情不受貼文按讚多寡影響。 網紅的一言一行都攤在陽光下,易招是非,而我的心臟不夠強大,不想捲進各種爭議。何況,我沒有力氣一邊旅行一邊拿著自拍神器直播,回到飯店後仍不得入睡,必須熬夜剪輯影片。原來,這種錢我是沒有本事賺的。 當大家羨慕網紅不用上班受氣,日子過得亮麗風光,卻沒有意識到,自媒體是競爭劇烈的「紅海」,闖出名堂比想像中困難,嶄露頭角者很多,載浮載沉者更多。花無百日紅,如果沒有定期更新內容或更搶眼球的題材,粉絲很快變心,轉看別人。為了衝流量和保持曝光率,一些患得患失的網紅容易走向極端,無所不用其極,走火入魔。 說到底,一切都是為了討生活,如果本身擁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或其他專長,那便不必倚賴自媒體賺錢而跌進衝流量的陷阱了。 人各有志,我已活到五字頭,來日苦短,餘生有比成名或賺錢更重要的事。不是自命清高,也不是否定其他用心耕耘的自媒體經營者,而是了解網紅生態後,明白吃不到的葡萄仍是甜的,但採摘不易,代價不輕。我清楚不需掉入跟風的陷阱,我不要當網紅。(本文由「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s://www.facebook.com/TWLA2010)

MORE

【生活快門】2024平安

文/宋玉澄 今年,油桐花較往年提早開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落滿了白花,有人以一期一會的精神,以油桐落花,鋪畫了平安兩字。我問為什麼不像往年寫快樂呢?她說,今年地震,希望大家平安。

MORE

【以身作則】跟媽媽學習

文/洪雅君 記得小時候,和媽媽一起走在路上時,如果路上有香蕉皮或保特瓶等等,媽媽會彎腰撿起來,告訴我,這東西在路上很危險,可能會讓人跌倒,以後在路上如果看到也要撿起來。 因為家裡在菜市場賣麵,若看到衣衫襤褸的遊民,媽媽會煮麵請遊民吃,有需要捐款的地方,媽媽更是不遺餘力,雖不是很大的金額,可是也盡了份心力。有句話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母親用日常的所做所為,教育了我「善良」這二個字。 媽媽現在快八十歲了,坐公車、坐捷運,都會需要有人幫忙指引或讓位,幸運的她,常常會遇到好心的路人幫忙,她都會很開心的跟我說:「今天搭捷運一路都遇到好心人,都是因為我是好人才都會遇到好人。」然後跟我說,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人來幫她,在媽媽身上我也學到感恩的心。 善良及凡事知足感恩這兩點,讓媽媽成為可愛的老人家,我要給媽媽按個大大的讚。

MORE

【城市行旅】邂逅月亮公車

文/潘憲榮 假日,偕內人至台北一○一附近逛街,在街道上看到一輛靜止的公車,車頭上方的路線標示牌寫著「遺忘100記住」,側面寫著「月亮公車」。有趣的是,車頂上站著一位穿著藍色衣服的小朋友,他雙手高舉一輪微笑的月亮,用友善、溫暖的光芒放送美麗風采,撫慰人心。 這輛公車的緣起,係台北市政府數年前推展「世界設計之都」活動,獲各界熱烈回響,有業者與繪本作家幾米合作,以《月亮忘記了》為主題,設計出融入繪本意象的大型公共裝置藝術,供民眾免費搭乘遊賞。 隨緣上車,「幾米月亮公車」由可愛的熊熊司機帶領,準備從「遺忘站」開往「記住站」,車廂裡搭載了懷抱月亮的小朋友,車廂內布置得美侖美奐,陳展繽紛亮麗的魔法書與各種生動有趣的小飾物,美不勝收。在車上,體驗一下街角美麗風情,感覺無限舒暢。 耳畔傳來一對母女有趣的對話,女兒問:「這輛車為什麼是遺忘開往記住?」媽媽笑笑地回答:「因為忘掉不開心、煩惱的事,才有更多的空間去收納開心的事呀!」母親簡單明瞭的回答頗為貼切;的確,遺忘就像心靈環保,如果任由抱怨與煩惱充斥心靈,如何能引進更多的幸福與喜樂。只有清除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物,才能帶來滿滿樂活能量,有時遺忘比記住更需要勇氣與智慧。 「月亮公車」從遺忘站開往記住站,這處街角美麗的風景,不但美觀、療癒,更隱約散發一分人生的禪意,頗耐人尋味。

MORE

【文靜媽咪過動兒】資源班風波的意義

文/沈勤筆 網紅「林叨囝仔The Lins'Kids」七寶媽在今年四月直播時,以訕笑語氣否認自家小孩是資源班學生的事件,引起各方撻伐聲浪,導致七寶媽關閉臉書粉專,多間廠商合作終止,整件事看似是一件網紅迴力鏢反彈打到自己的負面事件,但其實也不無正面意義,最主要的是大眾更加理解什麼是資源班。 由於我家三個小孩,從小被鑑定屬於特殊生身分,雖就讀於普通班,但身心特質的差異不適合在大團體中學習,所以抽出部分時間前往學校的學習中心,接受彈性化、個別化及功能性教學,屬於分散式資源班,因此我對於資源班的功能與意義能充分理解。但藉著此次風波才發現,原來許多人對資源班有所誤解,給資源班貼了各種錯誤的標籤,像是「給智能不足的人去唸的」、「資源班大概就是以前的放牛班吧?」甚至戲謔地說是「智障班、資源回收班」。 其實資源班就是一種特殊教育,像是大眾熟悉的「資優班」,也因為智力發展程度格外優異,所以亦屬於特教的一種。而資源班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及特殊狀況,如單耳失聰、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選擇性緘默、閱讀障礙、情緒障礙等個人化特質提出的個別化教育方案,讓學生可以接觸普通班的團體生活,也可以在部分課程移至資源班,獲得適當的輔導與專業師資的協助。 網紅七寶媽失言事件發生後,有人問我這個特殊生媽媽,看到直播中七寶媽母子訕笑和嬉鬧態度,會不會很生氣或受傷?老實說,心情頗平靜,所有關於孩子是特殊生的波濤洶湧,都在鑑定確認的那一刻達到高峰,白話文就是當場在診間哭得半死,但隨之而來的是理解事實與接受這就是我孩子的先天狀況。 七寶媽的影片,對從孩子五歲開始,就頻繁出入早療診間的資深媽咪來說,已經不會產生什麼情緒上的殺傷力,反而覺得這次事件最大的意義,就是讓部分圈外人理解資源班是什麼,以及認知到各種歧視實在是無所不在,包含不必要的優越感也是一種歧視。 期許自己能做個溫暖的大人,孩子成長過程可以不懂事,但不要缺乏善良和謙遜的心。「引領孩子前進,培養出具有同理心與社會關懷的下一代。」是為人父母的我自訂的「阿母KPI(關鍵績效指標)」,一種無法數據度量但意義重大的KPI。

MORE
/19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