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俞大維的生命典範 | 人間福報

社論 俞大維的生命典範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53觀看次
隨著八二三砲戰六十五周年紀念日逐漸接近,各界對它的關注度超過以往。顯然是由於兩岸關係緊張,曾發生過的兩岸戰事或有可參考之處。但在這關鍵時刻,有一個值得矚目的活動卻被忽略了。那就是正在台灣大學總圖書館展出的〈俞大維展〉。

對現在年輕人來說,俞大維或許已成了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如果你想到八二三,就不能不想到俞大維。正是他,在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前夕,當蔣介石下令海軍部隊的艦艇開往馬祖之際,他識破了中共故意用飛機空襲馬祖的陰謀,知道那是聲東擊西的詭計,因此下令海軍的船開出去之後,轉向金門。他判斷中共真正的目標是金門。

俞大維是當時的國防部長,蔣介石是總統兼三軍統帥,他直接下的指令,誰敢不從呢!但俞大維為什麼敢這麼做?他難道不怕共軍如果攻打馬祖,而海軍竟然抗令,開去金門,到時蔣介石追究戰爭責任,誰要被殺頭?更何況,戰事在即,遵命行事是最安全、最沒有責任的。但俞大維卻做這種大膽的決策。而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俞大維是蔣介石任命的國防部長之中,第一個文人國防部長,而且沒有加入國民黨,更不是黃埔軍校出身。他竟敢如此決斷,所持者何?

原來當時俞大維已經多次去過金門,為了看清楚共軍的海陸砲兵布署,他搭飛機去前線海上視察。大膽、二膽、小金門熟得如家門,馬祖也視察過好幾次。他是目睹著現場共軍的國防部長,連開飛機的駕駛都求他說:部長,不能飛得更低了,海水都濺上來了。那種站在最前線和官兵一起冒險的精神,讓他帶兵也帶心,上下齊心作戰。

然而,他真的不是作戰出身的國防部長。他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二十一歲時到哈佛大學攻讀數理邏輯,拿到博士學位後又到德國大學攻讀數學及德國哲學,取得第二個博士學位後,留在德國進行兵器及戰略研究,是一位深富造詣的兵器彈道專家。他婉言謝絕美、德等國的高薪聘用,毅然回國,要為中華民族效力。

抗戰時,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一九三七年中日大戰爆發,俞氏奉命將全國二十多個兵工廠遷移到大後方,抗戰八年期間,國軍作戰所需輕兵器和彈藥不曾短缺,有「兵工之父」的美譽。俞大維與陳寅恪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連續同學七年。他的學問完全有資格做為學問大家,一生也不斷閱讀,從哲學到兵學,甚至《紅樓夢》都是專家,卻樸素得像個赤子,只問能為國家做什麼奉獻。即使他自購的英、德原版藏書,生前就捐給了台大,死後更全數捐出。

他的一生,為國家做了無數的事,八二三砲戰開打的第一瞬間,他是站在金門,承受第一擊的人。砲彈射入他的後腦部,留下米粒般的彈片,他一生沒有取出,直到死後燒成灰,才找到殘留的顆粒。那彷彿是他一生光榮的徽章。

對比之下,看到今日那些斤斤計較民調、口水、貪汙、搶拿標案的小政客,太讓人感嘆了。讓年輕人去看看真正的生命典範,或許,人生觀與價值觀會有所不同,生命境界也會有所改變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