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教詩偈】(2)-1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教詩偈】(2)-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16觀看次
俗云:「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凡事都知道,自有知道的樂趣;有時候不知道,也會有不知道的快樂。圖/趙天傑
莫惱歌1
莫要惱,莫要惱,煩惱之人容易老。世間萬事怎能全,可歎痴人愁不了。
任您富貴與王侯,年年處處埋荒草。放著快樂不會享,何苦自己等煩惱。──清‧石天基


【作者】


清代石成金(一六五九─?),字天基,號醒庵愚人,江蘇揚州人。出身揚州望族,天資聰穎,自小飽讀詩書,然因體弱多病,父親就教他讀醫書和養生的著作,奠定其養生基礎。為清代著名之醫家、養生家、作家,著有《養生鏡》、《長生秘訣》、《石成金醫書六種》,並編有笑話集《笑得好》,編著之《傳家寶》為其代表作。


不知道的快樂

文/星雲大師


俗云:「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凡事都知道,自有知道的樂趣;有時候不知道,也會有不知道的快樂。
人家背後批評我,我不知道,也就隨他去了;有一些憂煩的事,我已記不得,那就任他去吧!假如有人想算計我,有人討了我的便宜,因為我不知道,心裡就不會有掛礙。親朋好友,有一些不順利的事,我不知道,就不會為他憂煩;家人骨肉,發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我不知道,也不會為他著急。
不知道,自有不知道的無限妙趣。你背著我偷吃東西,我不知道,我就不會想吃;你瞞著我擁有很多東西,因為我不知道,我就不會嫉妒你而放不下。
明天有一些不好的事,我今天不知道,我今天就能過得很快樂;明年我有一些災厄危難,因為不知道,我今年就會活得很安然。
人都希望要知道很多;其實知道得越多,煩惱也越多。知識不但是煩惱的根源,知識有時也會生病;知識生病了,就成為「痴」。社會上所謂「智慧型的犯罪」,這不就是因為知道得太多,知識太豐富了,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嗎?
甚至今日科技發達,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更大的痛苦。例如發明槍炮子彈、原子核能等武器,結果其殺傷力愈大,人類的苦難也就愈多。乃至汽車、飛機的發明,造成今日交通事故不斷,空難頻傳。尤其現代最新科技DNA的基因比對,使得一些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發現相愛的夫妻原來是兄妹,原本疼愛的兒女竟是妻子外遇的結果,如此「知道」,教人情何以堪!
人都有「知」的權利,所謂「先睹為快」;凡事是我第一個知道的,就會感到洋洋自得。然而,對於血淋淋的兇殺案,你看了獨家報導,聽了第一手資料採訪,目睹電視上播出的最早畫面,難道這些都會讓你感到快意嗎?
社會上有許多專家學者,他們知道天下國家大事,甚至知道古往今來,試問:他們真的很快樂嗎?
所以,當知道的時候應該知道,因為太過無知,就會給人批評為愚蠢;不應該知道的,也不必要知道,所謂「大智若愚」,如此才不會失去原有的自在。
世間上的事,都是從分別而認識、而知道;既然是分別意識中的知見,就會計較,就會患得患失。所以,僧肇大師喊出《般若無知論》,以般若智慧的最高極限乃是「無明而知」;也就是要從大圓鏡智不分別而能全部現前,這才是圓滿的真知,否則所謂「難得糊塗」,面對世事紛紜,不知道也自有不知道的快樂啊!
──摘自《迷悟之間》第二冊 頁三○七


【生活佛法】


●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甚至我與人的不協調,都會產生身心的各種苦,由苦而衍生出種種的煩惱。例如:聽不順別人的一句話,看不慣別人的一個作風,就覺得很難忍受。其實面對各種不順己意的境界,要能容他、化他,而不要有怨。因為愈是怨恨,只有苦上加苦,所以忍難忍之苦,要有容無怨。


●現在社會大眾普遍有個共識,就是懂得美化的重要。不僅語言要美化,容貌要美化,環境要美化,我們的心更要美化。心靈的美化要靠慈悲,假如社會上每個人心中充滿慈悲,那麼殺、盜、淫、妄等事情,自然會減少,社會自然呈現出祥和、溫馨的風氣。


●人與人之間應該以和為貴,尤其國家和國家之間,和平更是可貴。從歷史的教訓中,可以看出多少殘酷的戰爭所造成的悲劇。如果大家都能提倡和平,就能化悲為喜,造福社會大眾。


●給人歡喜,就是給自己歡喜。有時候嘴上說兩句好話,是隨口的歡喜;幫別人做一點事,指點一條路,是隨手的歡喜;別人做好事,做功德,我沒有力量做,沒有關係,用微笑來隨喜。甚至口不會說,臉不會笑,但是看到你做好事,我打心底喜歡,都是隨喜的歡喜!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語錄》中冊,〈處世觀〉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