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兩岸 | 人間福報

全球

陸4月工業增加值年增6.7%超預期 消費零售年增2.3%意外減速

【本報綜合報導】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隨著製造業復甦步伐加快,大陸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6.7%,較上月增加2.2個百分點,超乎市場預期。不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3%,較上月下跌0.8個百分點,意外減速,劣於預期;今年前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4.2%,略遜於預期。整體來看,大陸4月經濟數據好壞參半。 大陸國新辦17日上午召開4月國民經濟運作舉行發表會。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劉愛華指出,4月受惠於宏觀政策持續協同發力,加上出口加速拉動,工業生產成長已加快。大陸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6.7%,比上個月加快了2.2個百分點;月增率0.97%,是近年來月月成長率的一個高點。 劉愛華指出,4月有超過八成產業和近六成產品增速回升。在一系列穩外貿政策作用下,工業出口交貨值持續回升,帶動電子、紡織等出口佔比較高的產業恢復向好,是工業生產加快的重要原因。 劉愛華續指,4月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價值年增9.9%,較上個月加快3.9個百分點,回升幅度較大。其中,汽車製造業年增16.3%,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年增15.6%。相關產品中成長比較快的,比如說動車組產量年增212.5%;新能源汽車成長39.2%,5G智慧型手機成長18.7%。 劉愛華表示,下階段,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釋放更大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助力新動能加速培育成長,增強工業發展動力。同時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連續兩個月處於擴張區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利年增率已連續三季成長,這些因素將會對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形成強力支撐。 不過,大陸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3%,創2023年2月以來新低。其中,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成長3.2%。今年前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4.1%。 劉愛華指出,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比較上月回落,是受到假日錯月帶來的較高基數影響。去年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高達18.4%,較上季成長1.06%,不管是年比增速還是月比增速都是全年各月的高點。 劉愛華表示,經初步測算,假日錯月帶來的高基數因素,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個百分點。從具體消費類型來看,糧油食品等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消費持續穩定成長。 另外,大陸今年前4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4.2%,成長速度比第一季回落0.3個百分點。劉愛華指出,原因與南方部分地區雨澇災害影響了工程進度有關,但整體來看,今年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相關政策帶動下,固定資產投資整體維持穩定成長。 分領域來看,基礎建設投資年增6%,製造業投資成長9.7%,而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年增1.9%,第二產業投資成長13.0%,第三產業投資成長0.3%。按登記註冊類型看,大陸內資企業投資年增4.2%,港澳台企業投資成長6.4%,外商企業投資下降15.2%。 劉愛華指出,下階段,隨著政府投資的帶動和放大作用不斷顯現、市場信心和預期不斷增強、民間投資積極性逐步恢復以及項目要素保障的不斷強化,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有望得到進一步發揮。

MORE

大陸紅十字會:捐花蓮災區100套組合屋

【中央社/北京專電】中國紅十字會今天在官方網站宣布,願意向台灣紅十字會組織捐贈一批組合屋,首批為100套,用於花蓮災區居民的人道救助。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之際,大陸國台辦昨天表示,陸方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花蓮外海在4月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是1999年921地震後最大規模,全台皆能感受明顯搖晃,花蓮地區出現多處災情。

MORE

【微文創大翻轉】東平大宋不夜城 帶著遊客穿越宋朝

文/記者邱犇 「今年大宋不夜城可真是火了!」從山東濟南自駕而來的遊客王學峰感歎道。一場人間驚鴻宴,一睹大宋盛世顏,從今年初,山東省東平縣大宋不夜城盛大開園,便在網路平台上迅速走紅。 夜幕降臨,華燈亮起。轉眼間,東平大宋不夜城讓人彷彿置身於宋代繁華市井中,儼然一幅「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生動景象。 宋朝,可以說是中國夜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北宋建立後,國都開封的坊市制度徹底打破,居民面街開肆。當時的夜市上,人員往來,叫賣聲綿延不絕。在《東京夢華錄》中,「一天燈霧照彤雲,九百遊人起暗塵」的描繪,既籠罩著迷離詩情,又襯托出「車馬闐擁」的景象。作為鄆州和京東西路治所的東平府,也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蘇軾詩中「名都信繁會,千指調笙簧」描繪的就是東平府。 「大宋不夜城的建造,是依據張擇端筆下的汴梁盛景所設計的。」大宋不夜城工作人員劉陽表示,「景區依託原本的水滸影視城,占地四百畝,升級改造面積二萬五千平方公尺,按照一街兩巷多點的不夜城模式,打造集演繹、美食、娛樂、科技、文化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 大宋不夜城的主街道「華燈錦里」,總長五百公尺,寬十一公尺,沿街兩側的府邸建築、商鋪和夜市攤位燈火輝煌,展現出繁華熱鬧的場景。在這條長街上有十八幕傳統藝術演繹,每天晚上,演員們身著宋制漢服,有的和著歌樂敲起宋代街鼓;有的彩袖翩躚,跳起一支優雅的宮廷舞;有的化身「聖手書生」,伴著音樂筆走龍蛇……「這些表演都是以宋代傳統文化為底色,再進行現代改編,讓遊客更能夠接受、欣賞。」劉陽說。 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最喜愛的還得是不倒翁表演。」王學峰道出了不少遊客的心聲。衣裙輕舞,巧笑倩兮,「不倒翁小姐姐」燕孜婷和往常一樣,經過一個小時的化妝,用布帶將雙腿固定在半圓形金屬道具的支撐鐵架上,站上舞台進行表演。 音樂聲起,燕孜婷隨著節奏起舞,一顰一笑將宋朝佳人的神韻演繹得淋灕盡致,時不時還給觀眾發去棒棒糖、玫瑰花,台下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平常表演的時候,舞台下面可以說是裡三層、外三層,大傢伙都非常熱情。」燕孜婷說,可能因為自己在短視頻平台有一定流量,不少遊客專程從外省來看她。 一九九八年出生的燕孜婷,原本在西安「跑活兒」,接各類漢服、不倒翁的表演。大宋不夜城爆火後,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哥哥」便推薦她來了這兒。「當時在西安四處奔波,收入也不穩定。我對『好客山東』的人文底蘊印象特別好,聽說這個工作機會是來東平,毫無猶豫就答應了。」 燕孜婷白天排練,晚上演出,由於不倒翁對腰腹用力要求很高,一場二十分鐘的演出下來,她總是累得汗流浹背。「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在盡我自己的努力把大宋不夜城推介出去,更是在傳播中華傳統歷史文化。」 當傳統文化底蘊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時代化表達讓大宋不夜城這個IP迸發出了新活力。數據顯示,截至十一月十九日,大宋不夜城已累計接待遊客二百七十五點二萬人次。 催生夜間經濟新業態 大宋不夜城的火爆也帶動了景區內各種業態。今年中秋開業的大宋民宿,根據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描述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而建,主要結構取材於茅草、木料、泥土,頗有古代民間及鄉村的味道。「房間也採用宋詞中的詞牌來命名,來住宿的人都覺得很有特色。」大宋民宿負責人欒明明感歎道,「之前遊客可能玩到晚上就走了,現在有了民宿,可以吸引他們在這兒過夜。」 「今年過年,狀元糕日營業額最多的時候能超過一萬元(人民幣︶。」「狀元糕」攤位,攤主趙海濤一邊敲打著木板,一邊高興地說。模具上是糯香四溢的東平特色美食「狀元糕」,攤位前排滿期待品嘗美食的遊客。 極具特色的「御花園東平魚火鍋」,包廂都圍湖而建,遊客在吃火鍋的同時,還能透過玻璃欣賞水上的表演。岸邊紅油沸騰、熱氣滾滾,湖上表演者駕著船,表演著變臉、噴火等節目。店長張大偉說,假期的時候一天大概能接待五、六百人,人多的時候甚至在路邊都擺滿了臨時的火鍋桌。 「大宋不夜城的前身是水滸影視城,裡面沒有更多可玩可感的內容,旅遊停留在觀光上。」謝興慶回憶道,「去年,集團投資二億多元(人民幣),結合宋代文化對這裡進行優化。如今,不夜城的出現,催生了夜間經濟新業態,豐富了夜間生活潮流。」 從「網紅」到「長紅」 將「流量」轉化為「留量」 「做『網紅』容易,變『長紅』難。」東平縣委書記馬煥軍表示,關注度高了,遊客的預期也會變高,因此要更加注重旅遊產品的體驗。如何從「網紅」走向「長紅」,讓「關注紅利」化為文旅競爭力,東平在不斷探索與創新中。 「遇見羅貫中」吸人氣 下午二點,一場沉浸式劇場「遇見羅貫中」在羅貫中紀念館舉行。來自河南濮陽的王子沐身著古裝,與父母一同參與這場集密室逃脫、劇本殺(實況劇場遊戲︶等於一體的「歷史穿越之旅」。 「遇見羅貫中」整場演出以明代羅貫中的經歷為主線,層層遞進,中間加入了不少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任務。「在一樓做任務的時候,當鋪的叔叔給了我一張線索條,上面寫著『故人西辭黃鶴樓』,我需要拿著這張紙條,去二樓找到貼著下半句詩的寶箱。」王子沐說。 王子沐的母親沈女士對這樣的娛樂形式很贊同:「我們昨天去了東平湖和大宋不夜城玩,然後偶然間看到這裡有這樣一個寓教於樂的互動劇場,就帶她來玩了。」 「遇見羅貫中」於今年九月二十九日開演,僅十月就吸引了一千八百人左右遊玩。「今年大宋不夜城走紅,遊客量也更多了,因此我們對紀念館做了這樣的活化與轉型,以吸引更多遊客。」「遇見羅貫中」劇場負責人章方圓說。 如果說「遇見羅貫中」演出的打造是讓遊客有更多的遊玩選擇,那麼邀請外國友人走進各景區,則進一步擴大了東平的「國際朋友圈」。 十一月初,「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外國友人感知體驗泰安行來到東平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十幾名外國友人親身體驗端鼓腔、火筆烙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此前,他們還走進了戴村壩博物館、大宋不夜城等多個景區。「我被這裡燦爛的歷史文明和濃厚的遺址魅力深深吸引,以後有機會要帶我更多朋友來。」來自阿富汗的留學生阿塞姆.沙赫扎德說。 每月更新品牌活動 東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便寧表示,為了把「流量」轉化為「留量」,東平在基礎設施完善、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方式創新等多個方面下足了功夫。 為把配套設施做好,東平打造了重點旅遊道路,建設遊客集散中心四處、碼頭十四個、大型停車場八處,設置了自行車賽道、木棧道等慢行系統,形成了「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暢、慢行交通豐富」的旅遊交通網絡。 此外,東平街道塘坊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一排排石砌民房、一頂頂星空帳篷組成的露營基地,吸引遊客近萬人次。目前,東平打造了史樓、塘坊等二十六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為給遊客不一樣的旅遊體驗,大宋不夜城每月舉辦不同的品牌特色活動,「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進黃河文化、運河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將景點『串珠成鏈』,持續做優公共服務,讓遊客玩得安心、舒心,讓東平的文旅之歌唱得更加悠揚。」馬煥軍表示。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MORE

王毅提出3個「一以貫之」 敦促美尊重中國核心利益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6日於北京會談,根據資深政經記者「玉淵譚天」微博發文,王毅提出3個「一以貫之」,其中第三個一以貫之,王毅要求美方不要干涉中國大陸內政,不要打壓中國大陸發展,不要在涉及中國大陸主權和發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紅線。 王毅指出,在兩國元首的掌舵領航下,中美關係整體止跌企穩,雙方各領域的對話增多、合作增加、積極面增多,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都對此表示歡迎。但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的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面臨各種干擾破壞,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遭到無理打壓,中方的核心利益不斷受到挑戰。 王毅接著強調,中美堅守穩定向前的正道,還是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轍,是擺在兩國面前的重大問題,考驗雙方的誠意與能力。雙方是引領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性議題,實現雙贏多贏,還是彼此對立對抗甚至爆發衝突,導致雙輸多輸,國際社會都拭目以待。 接著,王毅提出三個一以貫之,首先他強調,中方的態度一以貫之,始終從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情懷出發看待和發展中美關係,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對未來負責。 其次,他說,中方的立場一以貫之,始終堅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致力於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永續發展。 王毅最後表示,中方的要求一以貫之,始終主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美方不要干涉中國大陸內政,不要打壓中國大陸發展,不要在涉及中國大陸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紅線。

MORE

「五一」黃金周將至 陸官方預測出入境人次成長40.5%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一年一度的「五一」黃金周假期將至,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將達17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40.5%。 根據大陸國務院辦公廳通知,今年2024年五一勞動節連假為5月1日(周三)至5月5日(周日)放假調休,共5天;而4月28日(周日)、5月11日(周六)改為上班上課。 央視報導,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表示,上海浦東、廣州白雲、北京首都、成都天府、杭州蕭山等大型國際機場口岸出入境客流穩定成長,預計日均出入境人員分別為8.8萬、4.1萬、4萬、1.7萬、1.3萬人次。 此外,隨著港澳居民與大陸居民「北上南下」的「雙向奔赴熱潮」持續,加之「五一」期間港澳地區將舉辦多場大型演藝活動和煙火表演,預期港澳陸路口岸通關流量將明顯增加。 其中,深圳羅湖、福田、深圳灣口岸預計將達19.4萬、19.1萬、13萬人次,珠海拱北、青茂、港珠澳大橋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預計將達32萬、11萬、11萬人次。 為了因應龐大的出入境旅客人潮,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要求邊檢機關,加強出入境流量及口岸運轉監測、及時發布本口岸出入境客流情況,並加強勤務組織,配置充足警力,確保中國公民出入境通關排隊「不超過30分鐘」。 另外,「五一」假期的火車票也在本月17日起開售,又再度出現「開售即秒殺」的情況,旅客出行需求旺盛。 為此,大陸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表示,將在每日安排開行旅客列車1萬1,000列左右的基礎上,採取增開臨時旅客列車、動車組重聯運行、普速旅客列車加挂車廂等方式,最大限度增加旅客座席,「千方百計挖掘運輸潛力」。

MORE

中國簡體中文網路資訊驟減 網頁數量10年少70%

【中央社台北訊】中國網路最近熱議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斷崖式銳減,有網友發現在搜尋引擎巨頭百度搜索「馬雲」,時間設定1998年至2005年,結果顯示訊息僅有1則;分析指原因是傳統文字內容網站迅速減少,並逐步消亡。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24日報導,近日一篇探討中國「中文互聯網正在加速崩塌」的文章熱傳,文章作者指出,在百度上搜索「馬雲」,時間設定1998年到2005年,搜出來的訊息,令人意外的不是1000萬則也不是100萬則,竟是1則。 換言之,如果網友想獲取2000年前後關於馬雲的經歷、報導、談話及馬雲的發展史等原始訊息,幾乎不可能,且不僅馬雲,搜尋馬化騰、雷軍、任正非等知名企業家結果也都一樣。 文章指出,幾乎所有在那個年代曾經紅火過的簡體中文網站,如網易、搜狐、校園BBS、西祠胡同、凱迪貓眼、天涯論壇、校內網(人人網)、新浪博客、百度貼吧以及大量的個人網站等,在一定年份之前訊息都已經完全消失。 唯一例外的是新浪網,還能找到一些十幾年前的訊息,但也是極少數的寥寥幾條,其他99.9999%以上的內容全都消失。 圖/美聯社 文章認為,中文互聯網正在迅速崩塌,這2年來,網上能找到的原始資料,每年都以斷崖式的速度在銳減。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表示,此現象讓人感到驚悚、恐怖,原因在於制度,無論是出於經濟還是政治方面的考量。 他表示,若從政治考量,過去的灰色現在變成黑色,現在多了監控,反間諜法等,讓網站營運商們不堪重負,將訊息毀滅掉。 討論科技的微信公眾號「月光博客」25日發文進一步分析,據Web Techmology Surveys網站,統計自2013年到2024年,主要網站網頁內容語言使用趨勢,中文網頁的數量從4.3%降到1.3%,10年間下降70%。 另據中國互聯網路訊息中心資訊,自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中國的網站數量從544萬下降到388萬,5年時間內下降近30%,反映出網頁數量減少的嚴峻形勢。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文章指中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網路普及率達76.4%,網民數占全球的19%,但網頁的數量卻在10年間下降70%,網站數量在5年間下降30%,這的確說明,中國內容網站正在迅速減少,並逐步消亡。 文章認為,這樣現象的原因與中國網路市場被少數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壟斷,不僅限制內容的多樣性,還進行內容控制,小型網站除難以競爭退出,中型網站也因廣告收益下降而難以為繼關站。 此外,新型態的內容網站興起,市場轉向影音及直播等型態,也造成傳統網頁內容的創作和發布趨於減少。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MORE

地震災情不斷 陸國台辦:捐組合屋給花蓮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花蓮縣地震災情不斷,而國民黨17位立委到訪大陸後,大陸國台辦表明花蓮災區民眾需要方便舒適的組合屋,大陸將通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希望相關物資儘快順利入島送給災區民眾」。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7日表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一家人,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兩岸同胞歷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她指出,4月3日台灣花蓮海域發生 7.3級地震後,大陸方面第一時間表達高度關切和深切慰問,表示願意向受災同胞提供救災援助。「經了解,花蓮災區民眾希望儘快有較為安定、相對方便舒適的活動板房(大陸用語,即組合屋)住所。大陸方面願意提供說明,將通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希望相關物資儘快順利入島送給災區民眾」。 這是地震後大陸官方首度明確表態要捐贈實物給災區。 此前,根據新華社通稿,在10日的馬習二會中,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還就花蓮地震「對遇難同胞表示哀悼,對災區民眾表示慰問」。 而前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時,包含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中共政治局委員間北京市委書記尹力都曾向馬英九一行就地震災情表示慰問,尹力特別提到「北京市願意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協助」。 花蓮地震4月3日發生後,大陸曾第一時間表示願意協助,不過陸委會予以婉拒,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0日曾指出,「希望台灣有關方面不要進行政治操弄,不要阻擋兩岸同胞親情相助」。

MORE

【大陸產業發展】京津中關村 科技城 文化、科技相融的新城崛起

文/記者邵香雲、黃江林、王寧 二○二二年,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相繼被評為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政策輻射區、天津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園區,一座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清新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社會秩序良好的科技新城正在崛起。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一棟棟挺拔矗立的辦公樓,瀰漫著香氣的咖啡小屋,精彩的周末小劇場,公園小溪點綴其中……漫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濃厚的生活人文氣息撲面而來。「早晨起來沿著生態廊道跑跑步,到公園裡健健身,然後步行十多分鐘去公司吃早飯,一天都神清氣爽。」今年六十五歲的林順正發現,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不僅僅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園區,更是文化生活氛圍濃厚的宜居之地。 「建設之初,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就提出『產、城、人、景、文』融合的建設理念,打造優美的宜居環境。目前,我們已累計開工建設二十餘公里市政道路、三座街區公園和約三公里的城市濱水公園,近四公里的濱水生態廊道。」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國慶說。 二○二二年,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相繼被評為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政策輻射區、天津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園區,一座設施完善、環境清新、文化氛圍濃郁的科技新城正在崛起。 見證新城誕生 幾十台自動焊接機器人揮舞著手臂,工人們有條不紊地裁剪、組裝,一塊塊銀色汽車鈑金部件整裝待發……新年伊始,聯恆工業(天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七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不停運轉。 「二○二○年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現在我們已實現年產一千五百萬件零部件的目標,公司年產值達到三點五億元(人民幣)。」公司總經理林順正卯足了幹勁。 「累計註冊一千零三十一家市場主體,產業用地型項目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近八成,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稅收超過人民幣十點五億元,帶動上萬人就業……」談起現在的成果,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主任王浩充滿了成就感。 二○一二年從北京大學來天津寶坻區掛職鍛鍊的王浩,全程參與並見證了這座現代化科技新城的誕生和發展。 共下一盤棋 時間回到二○一三年,天津市寶坻區與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牽手」合作,共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次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經過前期醖釀磋商,二○一七年初,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正式破土動工。 作為大陸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一直走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的前沿,成為深化改革的「探路者」。「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也致力於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分期進行開發,高水平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平台和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基地。」王浩說。 「打破一畝三分地,共下一盤棋,統籌開發運營。」王浩一語中的,北京中關村帶資金、帶品牌、帶項目、帶團隊重倉寶坻,共同成立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公司,負責園區運營開發。 闖出新路子 作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引入的首個中關村專業園區,天津中關村高端醫療產業園不久前竣工,近四萬平方公尺的廠房,正等待企業入駐。「我們已經洽談了二十三家意向企業。」為了新年「開門紅」,天津中關村醫療器械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鍾航林忙得不可開交。 在京外建分園,為何選擇天津?「既要看產業帳本,又要看經濟帳本。」鍾航林給出了答案,「正值京津冀掀起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浪潮,公司急需向外擴展,跑了周邊幾個省市,反覆考量後發現天津的政策、交通、成本較優,尤其是政府幫助解決了工業廠房分割銷售問題,大大節約了企業成本。」 不僅如此,點對點、一企一策,「店小二」式的貼心服務也給更多企業吃了「定心丸」。二○二一年,德國波森商用車項目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面對企業因廠房再擴大、審批手續要全部推倒重來的難題,當地政府建立「二十一人對一人」的微信服務群,各部門拿出最優方案,幫助企業僅用八個工作日就辦齊了手續。 對此,中冶邁克(天津)液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宋大維也深有感觸,剛來天津時,他因擔心工期延誤一度愁得睡不著覺。「這是我們公司第一次在天津拿地建廠,生怕辦不好耽誤進度,給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產業服務部打了個電話,很快便收到了一份專屬落地方案,真正實現了拿地即開工,項目建設一分鐘也沒耽誤!」宋大維至今都很感動。 半小時生活圈 吸引懂技術又敢拚的年輕人 脫胎於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博宇(天津)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二○二○年十二月正式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投產,次年便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談起當初的選擇,博宇(天津)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何軍舫直言來對了:「我們當時收到了好幾個城市的邀請,權衡之後選擇了天津。一方面,交通太便利了,我們從北京通州公司總部到這裡比去中關村還要快;另一方面,很多高科技企業在這落戶,產業集群效應非常明顯。二○二二年,我們企業生產的半導體材料產值快速增長,產品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 選對路子找準方子 「一企一案」場景應用,國家級高新區相關政策兌現……近年來,天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政策、土地、入駐等方面給予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支持,助力壯大產業集群。 作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機器人研發製造領域的代表企業,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著春節前的生產「衝刺」。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關騰騰說:「在天津,我們不僅能享受中關村的科技資源,又能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還得到了本地製造業產業鏈的配套支持,可謂是一舉三得。」 成立以來,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最初的八名員工發展到近百人,研發人員占比一半以上,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機器人製造與應用領域已占據一席之地。 選對路子,找準方子,發展就能邁開步子。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新材料、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四大產業集群。二○二二年,又有十八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十一家認定為雛鷹企業。 去年八月,于麗新一家結束了十年的「北漂」生活。作為萊伯泰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專員,隨著公司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她也得以在寶坻安定下來。 「以前在北京一直沒落戶,買房壓力很大。」于麗新回憶說,「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為產業人才提供了便利的落戶政策和住房條件,公司負責人把各類人才政策告訴我時,多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 如今,于麗新十二歲的大女兒在寶坻初中就讀,四歲小女兒也順利上了幼兒園。「大女兒學校離家幾百公尺遠,不用再接送,省了不少事兒。」談到現在的生活,于麗新感到很滿足。 併發人才的新活力 「目前,企業的求職者中,高學歷人才愈來愈多。天津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夢想、有情懷、懂技術、敢拚搏的年輕人從各地聚集於此。」關騰騰說。 「周一早上六點半從北京出發,七點四十分我就能坐在科技城辦公室上班了。」從北京大學青年教師到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建設管理者,家住北京的王浩早已習慣了「雙城」生活,這一切都要得益於「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隨著京唐、京濱城際鐵路開通,寶坻加入京津冀「半小時生活圈」。工作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既可以享受寶坻的各種便利,又可以融入北京的都市生活。風馳電掣的高鐵,不僅跑出百姓出行的新速度,也迸發出區域協同新動力。

MORE

五一假期成績單出爐!咖啡、綠色消費等主題盡出 上海共攬金逾2,200億

【本報上海訊】五一假期收官,上海通過「五五購物節」等各式主題造節活動促消費,成績單5日出爐,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數據,節日期間(4月30日—5月4日),上海全市線上線下共計消費人民幣530.3億元(約新台幣2,266億元)。 數據還顯示,線上消費235.4億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8.3%。監測的35個商圈進店客流總量2569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5.4%。境外遊客客流超10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62.2%。 另據銀聯商務大數據監測數據,上海五一期間全市線下消費人民幣308.1億元。其中,外來消費149.0億元,佔上海全市線下消費比重近半,較2023年同期增長0.7%;消費人次1448.6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9.1%。從遊客來源觀察,江蘇遊客消費人次佔比最高,達到20.2%,與浙江、安徽、山東和北京排名外來消費佔比的前5位。 此外,根據抽樣調查200家零售和餐飲企業數據,長寧龍之夢購物中心、虹橋天地、靜安大悅城、蟠龍天地、松江印象城、LCM置匯旭輝廣場、凱德虹口商業中心、世紀匯廣場、上海環球港、恒隆廣場、復地活力城、松江萬達廣場等樣本銷售額增速在五一期間均超10%。 五一期間,各商圈分別以各種主題,比如咖啡、烘焙與二次元等主題來吸引不同消費取向的遊客:比如「2024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在徐匯濱江開幕,日均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徐家匯商圈聯動米哈游、騰訊等推出「星夢偕游」、「夏日熱戀·愛在徐匯」主題展,節日累計客流超215萬人次,年增超17%;虹口區結合蘇州河夜遊項目,打造北蘇州路商旅文IP市集活動,北外灘商圈節日期間銷售額大漲53.7%。 另外,上海也推出綠色消費,上觀新聞引述數據指出,五一期間綠色智慧家電補貼商品交易量1.6萬單,銷售額人民幣1.3億元,比平時周末增長40%。

MORE

福建踩線團遊馬祖宣布延期 行程喊卡原因是這個

【本報綜合報導】原本6月10日要到馬祖「踩線」的福州旅遊協會,今(30)日晚上發函決定延後。據悉,我方業者原來傳出賴政府上台後會宣布6月1日解除禁團令,馬祖業者和觀光署馬祖管理處當時曾表達歡迎之意。 蔡政府3月初宣布,6月1日起恢復對大陸的禁團令,賴清德總統5月20日就職時曾表示兩岸交流可從重啟觀光開始。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認為,新政府是否會在6月1日前解除禁團令,會是一個觀察點;交通部表示,6月1日後仍禁止旅行團攬客,禁令形同未解除。 福州旅遊協會於30日晚間發函給馬祖觀光協會,來函全文:「我協會原計畫組織由韓鳴會長率領的福州赴馬祖旅遊考察團,共計28人,於2024年6月10日至6月12日富貴地開展文化旅遊交流活動。此計畫已得到貴方的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對此,我們深表感謝。 然而,鑑於今年福州市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端午節期間將舉辦重要的節慶活動,該活動日期以考察團的原計畫形成相衝突。為確保雙方活動的均能順利進行,避免給貴方與我方帶來不便,我們決定將原計畫的赴馬祖活動延期舉行。 圖/資料照片 關於延期後的具體日期,我們將盡快與對方協商,並在確定後及時告知。對於此次調整給貴方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並懇請貴方予以理解和支持。再次感謝貴方對我協會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與貴方在馬祖共襄盛舉。此致。」 大陸文旅部4月28日表示,將率先開放福建民眾到馬祖旅遊。大陸國台辦近日又表示,福建省將適時組織旅行社踩線團赴馬祖考察。外傳福建福州的旅遊業者預計6月赴馬祖踩線。時任觀光署長的周永暉表示,陸委會已核准6月10日的福建踩線團。 馬祖業者接獲福州旅遊協會的來函後表示,很遺憾,這次福州市旅遊協會緊急喊停,「彼此毫無信任可言、最後苦了還是業者」。 李孟諺提及6月1日後會「適度開放」,視對岸開放的程度而定。對下半年若開放,是否有設定陸客目標?李孟諺說,要看對岸開放的程度而定,目前大陸都還沒開放自由行,台人赴陸數量多於陸客來台,以今年1到4月來說,陸客只有約12萬人,台人赴陸則有80多萬,希望雙方一步一步、循序對等的開放,讓兩岸人民有更多觀光交流。 原本六月初要到馬祖「踩線」的福州旅遊協會,緊急喊停。圖/福州市旅遊協會

MORE
/1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