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養生 | 人間福報

醫藥

【營養專欄】 落實「五要」原則 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文/柯曉彤營養師 近日食安風波不斷,人心惶惶,而即將進入夏季,台灣氣候溼熱,不利食物保存,是食物中毒發生高峰期。這次就來分享常見食物中毒原因及預防方法,讓我們一起落實「五要」,安心飲食! 食物中毒定義為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即可稱之。然而,若因肉毒桿菌毒素而引起中毒症狀,且自人體檢體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或由可疑的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或因攝食食品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物中毒案件。或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為攝食食品所造成,也視為食物中毒案件。 常見的食物中毒症狀為: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每次症狀不一定相同,患者年齡、健康狀況、致病原因及被汙染食品攝食量等因素,都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嚴重程度。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因物質有:細菌性(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性(如:諾羅病毒等)、天然毒素(如:植物性毒素、河豚毒等)、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其中以下四種細菌性中毒最常見: 1.腸炎弧菌中毒:多發生於生鮮海產。 2.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多發生於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 3.仙人掌桿菌中毒:多發生於米飯、澱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 4.沙門氏桿菌中毒:多發生於受汙染的禽畜、鮮蛋、乳品及豆製品等。 食物中毒嚴重恐致命,想要降低中毒風險,平時請落實食藥署公告之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一、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洗淨,有傷口需完整包紮。 二、要新鮮:食材應新鮮衛生,水源需乾淨無虞。 三、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分區保存,處理器具以不同顏色或形狀區分,避免交叉汙染。 四、要徹底加熱:中心溫度至少超過七十度,細菌才容易被消滅,適當的加熱可殺死活的細菌,亦可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如:肉毒桿菌的毒素在溫度一百度加熱十分鐘後會失去活性。但也有部分細菌毒素耐高溫,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在高溫烹煮過後仍不會被破壞,因此應同時遵守其他四點原則,加強預防。 五、要注意保存溫度:溫度介於七至六十度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能快速生長繁殖。一般而言,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七十度,細菌才易被消滅。保存溫度方面,冷藏溫度需低於七度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其中已烹調食品,或是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建議於溫度五度以下保存;熱藏溫度則需高於六十度保存。為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而產生毒素,建議食品製成後請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兩小時,夏天勿超過一小時。 另外,外食時應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避免來路不明的食品;如要申訴或陳情食品衛生相關案件,可提供詳確事證(包括時間、地點、違規情節,以照片等方式舉證),向當地衛生局反映。

MORE

慢慢瘦才是硬道理

文/陳立哲醫師(澤予堂成祐中醫診所院長) 「治標」,就是先透過藥物讓代謝增加、改變飲食方式;「治本」,則是維持減重的效果。 「來到減重門診,是不是可以瘦很快呢?」如果你對中醫減重這件事期待很高,我只能誠實地說:「很抱歉,我可能無法符合你的期待!」 我認為減肥就像是《龜兔賽跑》的故事,目標訂在誰能達到終點,如果一輩子只想要減重一次,花上三個月、六個月跟花上一年減重成功,中間有多大的差異? 我想,最大的差異在於,減重後誰能維持三個月、六個月還是一年,甚至十年以上都不復胖? 就像想要讓代謝、循環、消化變好,絕對不是三個月、六個月就可以改變的事情,可是在這六個月裡,你有可能因此而瘦十公斤,這就是治標的概念。「治標」就是先透過藥物讓代謝增加,並改變飲食方式;「治本」則是維持減重的效果。 很多人會尋求中醫調理體質,我常常會畫一個圓餅圖,一半是「調體質」,方法有藥物、埋線等,另外一半就是睡眠、運動型態、生活習慣、飲食模式。你會發現,到最後還是要找到一個能長期維持的生活習慣,無論從治標或治本的角度,其實都做同一件事情。 不用花大錢也能減重 「陳醫師,我在這邊看診十年了,也認識你十年了,這幾年來你的體重都沒有變,是不是都有自己在吃藥控制體重?」說實話,我只有吃中藥調理身體,從來沒有吃過任何減重藥。 我在這十年來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飲食。身為醫師,天天需要坐在診間看診,沒有時間吃很健康的食品,也沒有辦法吃低油低鹽的食物,我所能做到的就是長期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認為控制體重跟控制飲食是一體兩面,只要各位了解之後,甚至都不需要依靠藥物,也能做得到,所以才會花很多心思跟患者溝通及討論,因為我相信不用在減重上花大錢,都能做到飲食控制。 慢慢瘦就是懶人減肥法! 有沒有「最強懶人減肥法」? 「你就放心吃吧!不用刻意去想該怎麼做、如何準備、吃什麼、不吃什麼,只要記得選擇一些低GI的食物。」我通常對患者這麼說。正因為太複雜和過度刻意的飲食方式,根本做不到! 我自己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在任何方面,包括對患者都能提供簡單可執行的建議,否則難以持之以恆。 「慢慢瘦」正是一種健康減重的概念,想要多懶,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透過觀念的導正,把握住大方向,不需要為了減重而刻意做出改變。做自己平常會做的事情,就可以慢慢地瘦下來,才是最好的狀態。這才是懶人減肥法的重點。 因為無法完美複製營養師或醫師交代的飲食建議,或是覺得一個月要瘦十公斤根本難如登天,但是如果調整成一年瘦十公斤,等於一個月只要瘦一公斤,好像就沒那麼困難了,接下來只需要跑到終點即可。 因此,懶人減肥法不需要極端的改變,只要將飲食做出合理且適合自己的調整,便能順利讓體重下降,維持一副好體態。減重這件事就是這麼簡單! 慢慢瘦,是我希望大家在減重中具有的心態,也是送給每位減重者的終極目標。 良好的睡眠也可以減重? 良好的睡眠,也是懶人減肥法的一種! 睡覺時分泌出的兩種激素,有助我們在睡眠中慢慢瘦,分別是瘦體素(Leptin)、飢餓素(Ghrelin)。飢餓素分泌多,會讓人感到飢餓;瘦體素分泌多,飽足感就會上升。 當我們睡覺的時候,飢餓素就會大幅下降,瘦體素就會上升,自然比較不會產生飢餓感,就不會想要吃東西。當長期睡眠不足的時候,兩種激素的比例就會失衡,讓人愈來愈容易感到飢餓,也會愈來愈想吃東西,於是就容易變胖。 睡眠也會影響生長激素,進而影響代謝速率。因此,只要開始合理化睡眠時間,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自然起到一個加分的作用! 什麼又是「充足的睡眠」?一天睡上六到八個小時最好。曾做過研究,一天睡六點五個小時以下,跟睡眠超過六點五個小時以上的人相比,會非常顯著地產生肥胖的狀態。 後來也發現,那些多睡一個小時的人,平均一天可以少攝取兩百七十大卡的熱量,少吃兩百七十大卡,等於多消耗兩百七十大卡,對於減重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就是回歸並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嗎?而「慢慢瘦」就是讓人維持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摘自《慢慢「瘦」才最快:減重不是數學題,讓中醫師用最簡單的方式,陪您走到目的地》,博思智庫出版)

MORE

保健食品變冰淇淋 全台最美藥局吃得到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以顛覆產業面貌、打造非典型風格空間為核心,有「全台最美藥局」之譽的「分子藥局」,時隔七年,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分子藥局NORTH HUB」;創辦人特別將優質保健原料與飲食結合,打造「Future Bar未來吧」,讓人們可以在藥局裡品嘗兼具「美學」與「食療」效果的冰淇淋,享受愜意、吃出健康。 第三代的感性視角 出身在地藥局第三代,擁有科班藥師專業背景的劉彥伯Tony Liu,2017年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前打造出顛覆產業傳統印象的「分子藥局(Molecure Pharmacy)」,以健康選物概念出發,讓顧客推門而入不僅聞不到藥水味,還飄散著陣陣咖啡香;更以絕美設計空間、獨具美感與實用的選品成為人潮聚集地,吸引大量都會時尚男女爭相到訪拍照打卡,也成為國際媒體報導話題,甚至躍升外籍旅客到台中旅遊必訪之地。 歷經七年來的市場觀察,劉彥伯探索了藥局與生活融合的各種可能性,作為當代藥局的先行者,他期望打造更著重在個人化、精緻化的連鎖照護系統,「讓人不是只在生病時才想到藥局,而是在日常需要身心保養時,就會自然地聯想到分子藥局。」 作為連鎖藥局的首站,他選擇以台北繁榮的信義區百貨作為起點,以「分子藥局NORTH HUB」開啟都市藥局的感性視角,以「尋求健康也能成為美的途徑」為題,打造分子藥局的2.0版本。也藉由顛覆藥局的空間意義與行為脈絡,掀起一場新產業型態的革命。 年輕藥師劉彥伯,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置身都市叢林的現代人,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圖/記者陳玲芳 美學食療新主張 劉彥伯說,有感於人們在後疫情時代對健康與保健的關注度提升,遂聯手功能醫學醫師共同研發自有品牌「studio GLOW」,引進國外優質保健原料,重新定義保健品市場,同時通過獨特的視覺設計語彙與創新功能理念,重塑人們對保健品的認知,協助人們找回內在健康的自然平衡。 除了「實用」之外,連「食用」上的考量也一併注意到了,如人們在服用一般保健品過程中,往往因為其特殊氣味而難以下嚥,於是他發揮自身飲食品味解決大眾痛點,與studio GLOW合作推出「多重高效B群」即無常見B群酵母異味,取而代之的是舒適的穀麥香氣。 圖/分子藥局提供 他也透過自身對於機能性食材的深度研究,聯手台中「JLI lab」研發出無麩質、無蛋奶的「Future Vegan Gelato未來冰淇淋」,跨界推出6款讓現代人有感的「美學食療」新主張。 未來,他也將帶領團隊持續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置身都市叢林的現代人,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 時隔七年,分子藥局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圖/分子藥局提供

MORE

7縣市步入超高齡社會 長者肌少失能風險增

【本報台北訊】我國已經有7個縣市進入超高齡社會門檻,然而,長壽並不代表健康。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健康餘命跟平均壽命仍有差距,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會愈來愈快,有高達三之一長者有肌肉流失的風險,一旦有肌少症,可能會有糖尿病、營養不良、憂鬱纏身等風險。 年齡越高肌肉流失速度愈快,比較國人平均壽命及健康餘命分別為79.84歲及72.43歲,相當於,臨終前國人恐長達7.4年處於失能、長期臥床疾病纏身的狀態。亞培總經理黎亞諾表示,台灣老人平均臥床人數長達8年,比世界平均5年還多,相關數據也顯示老年生活照顧上,行動力跟自我照顧有高度相關。 肌肉是健康的根基,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恐伴隨而來。彭莉甯指出,肌肉流失是導致體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更會衝擊民眾的生活,如糖尿病風險增加5成、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2成,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會持續攀升。40至80歲之間恐流失4成肌肉,因此若放任肌肉減少,會有「百病纏身」的可能。 彭莉甯表示,以往僅能鼓勵多補充蛋白質、多運動,解方有效,但研究發現「HMB」可以維持肌肉穩定、減少蛋白質分解、促進蛋白質合成。HMB由必需胺基酸白胺酸而來,但是轉換率僅有5%。依據《HMB肌少治療白皮書》建議,以一般肌肉健康者,每天至少約需要0.75克HMB來維持肌肉狀態,相當於25顆雞蛋、14盒豆腐;若是肌少症則需要更多每天約3克。 藝人任賢齊擔任肌肉健康衛教大使,現年58的他分享,自己熱衷極限運動,持續挑戰越野摩托車、腳踏車、滑板等活動,但是為避免肌肉流失速度過快,會搭配營養品維持體力,並建議民眾擺脫自身「肌」太軟的困境。 《HMB肌少治療白皮書》由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召集人陳亮恭等11位肌少權威組成專家小組,提出HMB的每日建議攝取量,說明要維持肌肉健康的建議攝取量。然而,HMB難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量,民眾可選擇具科學實證營養成分HMB與多重蛋白質的均衡營養補充品,多管齊下促進肌肉健康。

MORE

高齡者慢性病纏身 粒線體惹的禍?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後疫情時代,長新冠的後遺症,就是讓新冠肺炎病毒破壞細胞的粒線體,讓粒線體無法產出能量;因此,新冠造成器官的細胞粒線體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各器官產生不同症狀。 德國尼德邁爾博士藥廠自然療法首席顧問 Dr. Sacha Müller博士,近日來台灣演講,分享國際最新粒線體與慢性疾病間的關聯研究,呼籲國人重視「預防養生」的重要性,高齡者想要避免慢性病纏身,就應從粒線體的保健醫學做起。 粒線體疾病4症狀 Sacha Müller博士表示,粒線體疾病是一種由一種或多種β-氧化蛋白、檸檬酸循環或呼吸鏈的變化所引起的疾病。粒線體膜變化和粒線體 DNA 改變,也發揮了作用。 原發性粒線體疾病(遺傳性)和繼發性粒線體疾病(由 mtDNA 突變引起並獲得)之間存在區別。繼發性粒線體疾病通常由藥物、氧化和亞硝化壓力以及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因素引發。此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影響所有器官,特別是能量和氧代謝較高的器官,如心、腦、內分泌器官、肝、腎、肌肉等。 他指出,粒線體疾病的症狀差異很大,但受影響的人通常出現以下 4 種症狀:疲倦/缺乏活力、腸道不適、代謝失調、免疫系統較弱。 觸發粒線體產生負面變化的因素,可能是藥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真菌、工業毒素、奈米顆粒、電磁場(WiFi、手機等)、塑膠和增塑劑、慢性心理和身體壓力。 長壽更需預防養生 德風健康館創辦人伍慶雲藥師表示,根據行政院內政部統計,台灣滿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18 年達 331 萬人, 占總人口 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推估至 2026 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德風健康館創辦人伍慶雲藥師強調,健康需要超前部署,無論幾歲,都要過著有尊嚴的生活。圖/記者陳玲芳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健康生命與不健康生命平均差距將近8年,代表這8年臥床失能,需仰賴家人,這說明國人雖愈來愈長壽,但由於臥床時間太長,「長壽並未帶來更多的快樂,反而造成了許多家庭沉重的負擔。」 尤其後疫情時代,更造成許多長新冠染病後的後遺症,包括肺炎、疲倦、咳嗽、呼吸困難、心悸、頭痛、腦霧、失眠、掉髮、 肌肉痠痛與味覺障礙等。 這次邀請德國大廠來台灣推廣「提升粒線體健康的保健醫學」,因為「預防勝於治療」,希望國人不要等生病了才開始保養,人人都能重視「預防養生」,期能擺脫高齡者多重慢性病纏身,導致太長時間臥病在床的機率。伍慶雲強調,健康需要超前部署,無論幾歲,都要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MORE

腦中風9成可預防 8大危險因子看這裡

【本報台北訊】高達9成的中風是可以預防的,不過腦中風卻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因之一。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111年腦血管疾病共計奪走1.2萬人生命,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換言之,在台灣每42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腦中風有8大危險因子,只要有3項就屬於高風險族群,務必加強自我健康監測。 腦中風除了致死率之外,中風所引起的失能及後遺症,更是不容輕忽,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沉重的負擔,亦嚴重影響餘生的生活品質。世界中風組織(WSO)呼籲,高達90%的中風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民眾掌握對腦中風危險因子及健康行為的認知,並積極採取行動,都可以預防腦中風及降低風險。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腦中風有常見8大危險因子,民眾可以檢視自己及家人,如有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上述8項之中有任3個,就屬於腦中風高危險群,更應特別注意。 依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為國人自述曾經醫師診斷罹患最常見慢性疾病或病症之一,而民眾到底要如何控制三高,建議遵守以下4要點: 安排定期健檢:民眾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及35歲以上且罹患小兒麻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或學生健檢、勞工健檢、軍人體檢,定期健檢掌握自身的健康數據。 1.自我掌握數據:如何判斷三高數據是否異常呢?血壓部分,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建議平均血壓值≦120/80 mmHg。血糖部分,需定期抽血檢驗血糖,確保血糖在正常範圍內,空腹血糖標準值為70-99 mg/dL。血脂部分,俗稱壞膽固醇的「(LDL-C)」,無併發症的一般民眾應<130 mg/dl。 2.評估罹病風險:民眾亦可透過國民健康署建置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健檢報告數據,掌握未來10年內罹患5種慢性疾病(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3.維持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調整個人作息、保持情緒穩定及遵循「三低一高」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持續監控三高數值,若數值超過建議標準值持續監控而未改善,可進一步諮詢醫療人員。 國健署提醒,腦中風救治成功的關鍵在於即早發現,民眾可透過臉部、手臂、說話等三方面辨認自己或身旁的人是否有中風的跡象,「微笑」的時候,臉部兩邊不對稱;「舉手」雙手伸直時,有一隻手會垂下來;「說你好」沒辦法講得很清楚。若發現有相關中風跡象,務必立即撥打119及時就醫,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調整個人作息、保持情緒穩定及遵循「三低一高」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持續監控三高數值;示意圖。圖/unsplash 血壓部分,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示意圖。圖/unsplash

MORE

7成青少年從小胖到大 三撇步可避免

【本報台北訊】全球兒童肥胖問題持續加劇,而台灣兒童的肥胖問題同樣亟需關心,「小時候的胖恐怕是真的胖」。根據國外研究,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暑假將至,別忘記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及原型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及減少久坐等,避免小時肥胖造成日後身體健康的危害。 小時候胖真的不是胖嗎?國外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仍然會是肥胖,更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且增加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22年全球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中,超過3.9億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已成為當前最需被重視的健康問題之一。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別忘記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及原型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及減少久坐等,才能元氣滿滿、體位健康不超標。 吳昭軍表示,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過重和肥胖的原因之一。據國民健康署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7至12歲、13至15歲及16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平均約每3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一位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 國健署參考WHO提出「終結兒童肥胖」報告,從媽媽懷孕開始提供產前檢查和衛教手冊等服務,並結合幼兒園、學校等跨單位資源推動飲食營養及身體活動,同時依照實證經驗,訂定「全民身體活動指引」、「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讓專業人員也能參與協助推廣健康體位,建構友善環境。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麗娟表示,研究顯示,學生在暑假期間生活型態會改變,包括每日久坐時間增加約5%、螢幕使用時間≥2小時者增加約6%、蔬菜及水果攝取量分別減少0.6份及1.1份、糖攝取增加約10克等,且BMI也有上升趨勢。 陳麗娟建議,家長可善用三撇步,讓孩子的暑假健康不打烊,培養及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打造健康體位,輕鬆快樂的度過暑假。 撇步一:「天然又美味,原型少加工」 善用「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多選擇天然、原型、少加工食材,如全穀及未精緻雜糧、南瓜、深綠色蔬果等。 撇步二:「多補充水分,減糖少負擔」 炎炎夏日,大家喜歡喝一杯冰涼的含糖飲料,然而含糖飲料喝越多,身體負擔越大。「白開水」是最好的水分來源,可以加入少許檸檬片等水果,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讓白開水不只是白開水,又可以增加水分的攝取量。 撇步三:「快樂活動,減少久坐」 WHO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累積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並減少久坐時間及降低每日應少於2小時的觀看螢幕時間。有空不妨與家人、朋友相約公園打籃球、快步走或騎乘自行車。

MORE

食物過敏逐年增加「這2類」過敏原為大宗

【本報台北訊】台灣食物過敏逐年增加,根據統計,兒童與成人盛行率分別增加約1.3至2倍,且不論哪個年齡層,蝦、蟹等「有殼海鮮」都是過敏原冠軍,醫師指出,花生在國小學童中,屬於第二多的過敏原,家長須特別留意。整體而言,帶殼類海鮮及花生過敏者,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約5分之1的花生過敏者,會產生耐受性。 衛福部食藥署今(29日)公布,「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主任蘇冠文說,國際上約每10年進行調查,並設定抽樣範圍與形式等,這份調查是在2017年10月至11月間進行的問卷調查,抽樣1萬6800份中,成人約佔9000份,國中和國小學童則各有3900份左右,國中生自行填寫,其餘則由成人填寫。 蘇冠文指出,不論在哪個年齡層,過敏原第一名都是「有殼海鮮」,國小學童第二名至第五名為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生第二到五名為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第二到五名則為魚、花生、水果、牛奶,水果未在國中學生族群上榜,可能因為學生在填寫時,忘了自己對其過敏或漏填。 台灣食物過敏逐年增加,且生活影響巨大,在4至18歲族群,從2006年的7.7%增至10.4%、19歲以上則從6.4%增為12.5%。蘇冠文表示,食物過敏的小朋友,可能因此產生厭食,導致營養不足、體重不足等狀況;對於心裡層面也會導致焦慮,食物果敏族群會不敢在外用餐,除了覺得告知過敏原很麻煩,也擔心引發過敏需要就醫。 過去花生、堅果過敏,多發生於出生在國外的台灣小孩,但近年發現,本土出生的小孩也有增加趨勢,蘇冠文說,過去30年間,這個情形在各國增加2至5倍,目前全球都在研究,但究竟是哪個環境因素導致食物過敏增加,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答案。 蘇冠文表示,牛奶與雞蛋的過敏反應會隨著年齡降低,有2分之1的過敏者,在5至7歲後會產生耐受性,食用後產生過敏症狀的機會減少;帶殼類海鮮及花生過敏者,則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約5分之1的花生過敏者,會產生耐受性。 有些準媽媽避免孩子成為「食物過敏兒」,從懷孕期間避開吃可能會誘發過敏的食物,盼能養出「無過敏體質」的孩子。蘇冠文表示,各國皆建議除非嬰幼兒在被哺餵母乳的期間出現過敏症狀,否則媽媽不需要額外避開任何過敏原,媽媽僅需要避開自己會過敏的食物,避免自己出現過敏症狀即可,如果媽媽為了預防孩子過敏,未均衡飲食,反而會讓母奶營養不足。 避免孩童過敏,不少人會認為「只要少量接觸」就能讓身體出現耐受度,達到對過敏物質的免疫力,蘇冠文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沒辦法都採取「神農嚐百草」方式改善過敏,需由醫師評估。 至於部分市售益生菌標榜可改善過敏體質,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健康產品可宣稱的功效中,通過功效試驗取得「小綠人標章」,則可以宣稱降低過敏原。 有殼海鮮在各年齡層均為過敏原冠軍。圖/食藥署提供 台灣食物過敏逐年增加。圖/食藥署提供

MORE

爺奶「肌」不可失 老中青幼四代健走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昨(25)日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辦理「2024爺奶Color Walk-肌不可失 逐夢踏實」台北場, 活動參與者從3歲到104歲,橫跨老中青幼四代,顯示健走已經成為老少都能參與的活動,也藉此增進青銀之間的互動及世代之間的交流。 邁入第十一年的爺奶Color Walk,今年共有2300位民眾參與,90歲以上的長輩有110位,其中有5位100歲以上的長輩。健走大使「阿亮」卜學亮也帶著輕鬆的心情來到現場,看見許多銀髮長輩帶著笑容來參加活動,讓阿亮心中醞釀許久的運動魂開始燃燒。90歲的長輩代表黃嫊好阿嬤也跟著弘道松山據點的同學們,早早就到現場準備,笑容滿滿的她希望能在大家的陪伴下,累積自己的健走里程數。 推動友善環境的健走活動,除了邀請社區中健康長輩參與外,今年活動也持續補助14間老人長期照顧機構、134位輪椅長輩的交通費、共221位機構參與者的活動報名費,在青年志工的陪伴下,讓失能長輩也能不受行動的限制,共同參與銀髮界的運動盛會。 保持積極正向的態度,迎接「老」的世代來臨的阿亮,在工作的空檔都會安排和太太一起運動,或是用一些零碎時間做一點可以訓練肌力的動作,最簡單的像是「深蹲」。 阿亮表示,爺奶Color Walk真的就如同弘道說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銀髮盛會」,讓他見識到長輩的有健康活力的一面,看見很多白髮、灰白髮的長輩參加健走,但是他們的外表完全看不出已經是7、80歲的阿公阿嬤,甚至還認識了幾位超過百歲的長輩,「他們的精神和體力,超乎我對『老』的印象,我想運動真的讓他們『逆齡』了,我也真的要多多和這群長輩們學習。」

MORE

百歲老媽樂做飯 十指勤勞人不老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不小心」活到一百歲,會是什麼樣子?很多人對於「變老」充滿恐懼和擔憂,害怕失去青春活力,害怕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更害怕老後無人照顧。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在《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中,提出另一種可能性:你或許到了百歲高齡,依然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甚至照顧他人,只要「十指勤勞」人就不老。 「與其為衰老而憂慮,不如從現在開始,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為迎接美好的晚年生活,做好準備。」洛桑醫師說,有些人瑞即使年事已高,仍然腿腳有力、精神飽滿,甚至照顧罹癌的子女。這樣的例子雖然不多,但給了我們啟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並採取適當的身心靈預防措施,晚年也能過得健康幸福。 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圖/時報出版提供 利他者VS.未付出者 「天佑勤勞人。如果你願意勤快動手,為他人做些事,你在病痛中辭世的機率,會下降一半。」洛桑醫師引用美國學者長期追蹤「利他者」與「未付出者」的身體狀態後發現,利他者在各方面的健康上占有優勢,更有機會健康衰老,意即離世前的身心靈狀態都很理想、快樂,不需插管或臥床。 「施比受有福」這句老話一點也沒錯。從醫學角度解釋,首先,手指靈活常用,能激活大腦多個區域,對預防腦功能衰退,特別有幫助。其次,幫人幫得好,自己心情也愉快,這種愉快感,能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適合的荷爾蒙。 「有一位年近百歲的老母親,每天最開心的事,是為七十多歲的女兒做飯。每天做,做習慣了,連自己變老都沒發現。」洛桑醫師說,人家活到快一百歲都不怕,我們又有什麼好怕的? 圖/pexels 老了玩不動?不玩才變老! 不論你想慢活品味人生,還是快活自在,洛桑醫師分享三個心靈處方如下: 處方一「可以退位,但不能退休」 沒有名片、沒有頭銜,都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有事做。這件事可大可小,只要對兩個人以上有利,就可以去做。如果自己有本事,最好不藏私,儘量教出去。「我認識一個七十歲的老師,每周幫人上課兩、三天,課餘還能下田,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至少二十歲。腦有動、手有動,歲月就不動,這是最好的凍齡術。」洛桑醫師如此深信不疑。 圖/pexels 處方二「不是因為老了玩不動,而是因為不玩所以老了」 為了預防快速老化,開始嘗試做一些需要創造力的事情,如修繕、著色、園藝或自助旅行。也可以學習新事物,例如下載某個應用程式、拉二胡或破解魔術方塊。「重啟大腦裡的快樂迴路,不想做的事不要忍,想做的事不要等;今天,就是你最好的一天。」 處方三「誰身上沒有一些毛病,但它們都不礙事」 目前的醫療科技、營養取得,甚至保健知識,都比上一代進步許多。看新聞時,有記者稱五、六十歲的人為老翁、老嫗,洛桑醫師心想:「他們哪裡老了?搞不好跑起來,身手比你還矯健!」洛桑醫師說,長壽時代已來臨,現在可以把健保卡上的年齡打八折,當成自己的實際年齡,「就這樣,高高興興地活著就對了。」 圖/pexels

MORE
/1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