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醫藥 | 人間福報

醫藥

調整情緒擺脫失眠 吃對食物幫助入睡

【本報台北訊】根據睡眠醫學期刊曾發布的文章,指出台灣失眠盛行率約為17%,推估台灣約有391萬的失眠人口。面對睡眠障礙除了可以尋求西醫協助,也建議可尋求中醫處方,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馬維玉表示,多數失眠患者有情緒議題,中醫可從調理情緒角度下手,幫助改善患者失眠。 失眠的型態多元,第1種是入睡容易,但睡不到4小時就醒來,睡醒後就再也睡不著;第2種是入睡困難,翻來覆去都難以入眠;第3種是淺眠,容易醒,睡眠高度片段化;第4種是入睡後多夢,愈睡愈累,即使睡滿8小時,醒來後也感到疲憊。 白天小睡 勿超過半小時 馬維玉表示,不同的失眠類型,基本上都藏有「焦慮」的議題。中醫從很早就知道,改善失眠,得先處理情緒議題,因此治療睡眠問題的處方,都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中醫治療失眠,除了給予藥物外,患者還需要願意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長久改善睡眠問題。中醫的角度會針對3大習慣調整: 1.睡眠習慣: 光線與褪黑激素的分泌有關,天然的陽光可幫助調節生理時鐘,早晨受到陽光照射有助於清醒,而晚上接受太多光刺激,尤其是藍光,睡前玩手機、窗簾遮光不足、開燈睡覺、鄰居螢光燈招牌光害等,都有可能影響睡眠,須先盤點患者生活習慣,協助調整改善。 白天適當的小睡可以提振精神,但不要睡超過半小時,因白天睡太多會降低晚上睡眠的驅動力,容易失眠的人就會更難睡著。同時,協助調整成固定睡眠時間,有助維持生理時鐘,即使偶爾熬夜,也要有意識地快速恢復原本入睡及睡眠時間。 2.飲食習慣: 睡眠障礙者應避免咖啡因含量高的飲食,如茶、咖啡,建議易失眠者中午過後不要喝茶或咖啡。另外,避免睡前飲用過多水分或利尿的飲品。 平時可以攝取幫助睡眠的食物,如含有色胺酸、維生素B、葉酸的食物。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原料,存在於香蕉、牛奶、堅果、蛋、豆類及全榖雜糧中,血清素可調節情緒讓人放鬆,它又是褪黑激素的原料能幫助睡眠。 維生素B群則存在於蛋、豆、五穀根莖類及深綠色蔬菜中;葉酸大多則存在於核果、牛奶、蛋、深色葉類蔬菜、柑橘類、全榖雜糧、花豆、蠶豆等食物內。 睡前提前準備 降低焦慮 3.改善焦慮: 不少因焦慮而失眠的患者,會逼自己躺著入睡,反而增加焦慮感,建議可以起床做輕鬆的事情轉移注意力,但不建議運動或是玩遊戲,會增加焦慮的程度。 睡前若容易胡思亂想,擔心事情沒做完,則可以藉由提前準備好隔天要用的東西,或是將容易忘記的代辦事項記錄在筆記本或手機裡,來降低焦慮感。建立白天的運動習慣不但能減緩焦慮,也能改善睡眠品質。 馬維玉表示,除了中醫介入,若失眠嚴重,也不要害怕尋求西醫的幫助。西藥的優點是效果好且快速,短期內藉由西藥打破惡性循環,再加上中藥調整身體狀態,並開始建立正確的習慣,情況較穩定後西藥與中藥就可以陸續減藥到停藥,逐步擺脫藥物以及失眠的困擾。

MORE

關節保養之道 多潤滑少磨損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一成五,全台約有三百五十萬人正飽受行動力退化與疼痛之苦,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部分患者年齡甚至低至四十出頭。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發布最新調查,顯示四十歲以上壯世代族群中,近七成會針對關節或骨骼健康,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其中卻有近九成壯世代族群,仍不知「關節」與「骨骼」,需要雙管齊下的保養。 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現為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主因大多是隨著年紀增長而導致關節潤滑液的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嚴重時會導致疼痛發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他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從六十至七十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四十多歲的患者,顯示行動力的「保養」需求日趨重要。 盡早做好日常保養,遠勝於關節磨損後往返醫院就診,尤其要注重同時進行關節滋潤跟骨骼補鈣。 陳建宏說,對抗行動力衰退的關鍵在於「關骨合一保養」觀念,關節潤滑可讓行動更靈活、精準補鈣則能幫助骨骼穩固,缺一不可。四十歲後發生行動力減損,或是關節衰退問題,應盡早就醫諮詢,目前市面上也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做為關節日常保養。

MORE

遠離腸胃型病毒 切記這些事

【本報綜合報導】近期不少人中鏢「病毒性腸胃炎」,持續發生嘔吐、腹瀉等症狀。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就提醒,最近腸胃型病毒真的很多,出門吃飯一定要徹底洗手。 林智葳近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上吐下瀉的人非常多,「腸胃炎衛教單」都快發完了。他分享,近日有一位阿嬤上吐下瀉來看診,他正準備要把衛教單拿給阿嬤時,對方竟告訴他,「我們家已經有兩張了,孫子、孫女前幾天又吐又拉,都來這邊看過了」。 林智葳指出,雖然腸胃炎依照病毒類型不同,上吐下瀉的時間不一,但通常會持續5至7天,他也提醒,「最近腸胃型病毒真的很多,出門吃飯一定要徹底洗手」。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腸胃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會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前兩者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腺病毒則是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圖/123RF 根據疾管署資料,輪狀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且諾羅病毒容易爆發於學校、醫院、軍營等人口密集機構,也常發生在餐廳、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若要避免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疾管署提醒務必做好下列3項重點: 1.經常洗手以降低感染機會,飯前、便後、烹調食物前,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2.避免生食生飲,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3.為預防疾病傳播,應徹底消毒被汙染物體的表面、清洗被汙染的衣物及床單、小心處理病患的糞便及嘔吐物,並避免食用可能被汙染的食物或飲水。

MORE

小孩感冒變氣喘?家長掌握3要點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孩子開學後一直感冒,咳嗽都沒好?小心,可能是氣喘發作!依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未滿12歲兒童,氣喘盛行率為5.6%,而一年內因為氣喘發作,至急診就醫有9.2%.。醫師提醒,因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若控制不佳,易反覆發作,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生命健康。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呼籲家長,應注意及遠離誘發氣喘發作的前五大過敏原及刺激物,包括病毒感染、塵蟎、氣溫急遽變化、空氣汙染及冰冷食物等,並遵守醫師提出的「棄喘」三要點。 感冒久不癒可能是氣喘 「感冒」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導致,又以鼻病毒(Rhinovirus)最為常見,初期症狀以喉部及鼻部症狀為主,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而「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主要會反覆咳嗽,呼吸時會發出「咻咻」的喘鳴聲,嚴重時就造成胸悶、呼吸困難。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高羽璇表示,以氣喘初期症狀來看,的確與感冒非常相似,但仔細觀察,仍有些許差別,如感冒大多會於一至兩周內緩解;而氣喘往往在凌晨或夜晚特別明顯,整體來說,持續時間也比較久,長至數周、數月都有可能。 因此,如果感冒超過兩周仍然未痊癒,建議盡早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及早診斷且持續接受治療,並掌握氣喘控制三要點,包括「留意症狀與發生頻率」、「定期回診規律用藥」、「遠離過敏原」,大多可獲得良好控制。 依據「台灣兒童嚴重氣喘診療指引」指出,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氣喘若反覆發生惡化,會增加長大後罹患成人型氣喘的機率,要避免氣喘反覆發作,唯有遵照醫囑及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讓病情獲得最好的控制。 應避開過敏原與刺激物 引發氣喘之過敏原及刺激物前五名,依序為病毒感染 、塵蟎、氣溫急遽變化、空氣汙染、冰冷食物;此外,常見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二手菸及三手菸等。寵物示意圖。圖/pexels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引發氣喘之過敏原及刺激物前五名,依序為病毒感染 (56.7%)、塵蟎(44.5%)、氣溫急遽變化(42.7%)、空氣汙染(24.6%)、冰冷食物(21.6%);此外,常見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二手菸及三手菸等。 氣喘患者平時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碰觸環境隱藏感染、刺激物或過敏原等,便可能誘發嚴重的急性發作,因此,平時應多注意並遠離環境中隱藏的誘發因子。 相關兒童氣喘照護資訊,可至台北市衛生局PODCAST─來點健康事,收聽「這不是感冒!寶貝三大氣喘特徵別忽略!」,或至衛生局網站/主題專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查詢。

MORE

保健食品變冰淇淋 全台最美藥局吃得到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以顛覆產業面貌、打造非典型風格空間為核心,有「全台最美藥局」之譽的「分子藥局」,時隔七年,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分子藥局NORTH HUB」;創辦人特別將優質保健原料與飲食結合,打造「Future Bar未來吧」,讓人們可以在藥局裡品嘗兼具「美學」與「食療」效果的冰淇淋,享受愜意、吃出健康。 第三代的感性視角 出身在地藥局第三代,擁有科班藥師專業背景的劉彥伯Tony Liu,2017年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前打造出顛覆產業傳統印象的「分子藥局(Molecure Pharmacy)」,以健康選物概念出發,讓顧客推門而入不僅聞不到藥水味,還飄散著陣陣咖啡香;更以絕美設計空間、獨具美感與實用的選品成為人潮聚集地,吸引大量都會時尚男女爭相到訪拍照打卡,也成為國際媒體報導話題,甚至躍升外籍旅客到台中旅遊必訪之地。 歷經七年來的市場觀察,劉彥伯探索了藥局與生活融合的各種可能性,作為當代藥局的先行者,他期望打造更著重在個人化、精緻化的連鎖照護系統,「讓人不是只在生病時才想到藥局,而是在日常需要身心保養時,就會自然地聯想到分子藥局。」 作為連鎖藥局的首站,他選擇以台北繁榮的信義區百貨作為起點,以「分子藥局NORTH HUB」開啟都市藥局的感性視角,以「尋求健康也能成為美的途徑」為題,打造分子藥局的2.0版本。也藉由顛覆藥局的空間意義與行為脈絡,掀起一場新產業型態的革命。 年輕藥師劉彥伯,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置身都市叢林的現代人,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圖/記者陳玲芳 美學食療新主張 劉彥伯說,有感於人們在後疫情時代對健康與保健的關注度提升,遂聯手功能醫學醫師共同研發自有品牌「studio GLOW」,引進國外優質保健原料,重新定義保健品市場,同時通過獨特的視覺設計語彙與創新功能理念,重塑人們對保健品的認知,協助人們找回內在健康的自然平衡。 除了「實用」之外,連「食用」上的考量也一併注意到了,如人們在服用一般保健品過程中,往往因為其特殊氣味而難以下嚥,於是他發揮自身飲食品味解決大眾痛點,與studio GLOW合作推出「多重高效B群」即無常見B群酵母異味,取而代之的是舒適的穀麥香氣。 圖/分子藥局提供 他也透過自身對於機能性食材的深度研究,聯手台中「JLI lab」研發出無麩質、無蛋奶的「Future Vegan Gelato未來冰淇淋」,跨界推出6款讓現代人有感的「美學食療」新主張。 未來,他也將帶領團隊持續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置身都市叢林的現代人,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 時隔七年,分子藥局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圖/分子藥局提供

MORE

【中醫專欄】強健體魄 順利出遊去

文/吳建東中醫師 我們常說,年輕時有閒沒錢,年長時有錢沒閒,因此都沒辦法出去旅遊,如今年老了,錢與閒兩者都有,但是卻沒健康沒體力可以旅遊了。中醫古書《黃帝內經》說「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在兩千年前的先人,就有觀察到五十歲動作皆衰退的現象。這當然跟骨骼關節的退化有關,活動度及耐用度都大不如前,而比這兩者更早衰退的,就是肌肉了,也就是肌少症。再加上氣血不足,循環不佳,神經對於身體的控制也變差,因此衰退也就發作了。 當然,書中也有提到如何避免動作皆衰,歸納出五個要點,即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其中,法於陰陽是指要效法四季寒暑以及日升月落的規律;和於術數則是要了解人體的年齡變化,依照階段的不同來養生;食飲有節則是食飲內容要適當,攝食時間也要規律;起居有常是指生活作息要有常規,而且要依照四時不同而進行調整;不妄作勞則是要了解自己身體的限度,不要過於使用身體而超出極限,如過度工作或過度運動等等。 後世的中醫學者依照此要點,再以中醫學說加以擴充,對於動作衰退的症狀有更具體的理論。既然動作衰退與氣血不足、循環不良有關,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補足氣血與暢通循環。而動作的衰退又主要表現在肌肉筋骨上;肌肉是由脾臟來主管,筋則是肝臟,骨則是腎臟,因此與肝脾腎三臟息息相關。 如果要治療筋的問題,那就需要柔肝,常用到的藥材如當歸、芍藥等;要治療肌肉的問題,則需要健脾,常用的藥材如黃耆、山藥等等;要治療骨的疾病,則首先重腎,像地黃、牛膝,就是常用的藥材。若從穴位治療角度,則可按壓足三里穴以強健肌肉,陽陵泉穴以養筋,絕骨穴以壯骨。肝脾腎三者常會互相影響,臨床上也會三者同時調理。 就如同《黃帝內經》的要點,現代中醫對於動作衰退的調養,也是要注意生活起居、食飲內容及適當的鍛鍊。食飲部分,必須確保能量充足,特別是蛋白質攝取不可過少。如果納少食呆,吃不下的話,則應考慮調理脾胃。運動鍛鍊方面,中醫的養生導引,包括八段錦、太極拳、五禽之戲,都對強健筋骨有幫助,而這些功法,也都強調鍛鍊下盤,有助於改善腰腿無力的問題。 如果沒時間練這些複雜的功法,不妨就先從練習馬步吧。所謂馬步,就像是騎馬,或坐馬桶的姿勢,以臀部往下坐,坐到大腿水平就好,要注意膝蓋勿超出腳尖,兩膝勿內夾,臀部勿翹起。如果下盤無力,無法蹲過久的話,那麼先別蹲太低,可以先從強度較低的高馬步開始。或是,考慮下面兩者:一是蹲到標準就可站起,如此重複練習即可;二是搬張椅子,坐下再站起。這兩者可作為初階的簡易練習方式。

MORE

頻繁染髮 當心頭皮過敏易掉髮

【本報台北訊】剛踏進六十歲大關的陳姓男子,近期參與親友聚會,一頭白髮嚇壞眾人,他笑稱,頭髮早就白了,一直都是靠染髮維持黑髮,最近可能是年紀大了,染髮後頭皮嚴重過敏,癢到他把頭皮都抓紅,導致前陣子落髮嚴重,最後索性不再染髮。 皮膚科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三大原因會增加頭皮敏感的機率,分別是年紀、溫溼度變化、過度染髮或清潔。頭皮的角質抵抗力會隨年紀增長而降低,容易受到刺激,溫溼度以及季節交替期間,頭皮也會相對於其他時刻敏感,而過度染髮,因染髮劑的化學物質,不斷接觸頭皮,增加頭皮刺激,過度清潔則是過度搓揉頭皮所致。 頭皮敏感的症狀,包含頭皮刺痛、搔癢感、疼痛、燒灼感等,當頭皮失去保護屏障,容易讓頭皮的表皮水分喪失,進而導致頭皮不舒服、頭皮敏感的情形出現。 醫師表示,頭皮過敏容易引起掉髮,他於臨床上最常見的頭皮敏感的原因,多因過度染髮而起。染髮劑分為永久、半永久,頭髮主要分為三層,角質層或表皮層、皮質層、髮髓,永久性染劑為了要讓染劑附著到髮髓,會使用較為刺激的化學藥劑,如氧化染料、過氧化氫等;半永久的染劑主要是附著在表皮層,最多到皮質層,多會使用苯甲醇等化學溶劑。 依食藥署建議,染髮的頻率應該為間隔三個月染一次。

MORE

連14周無本土M痘病例 達WHO疫情消除條件

【本報台北訊】疾病管制署今(20)日說明,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2024年2月19日累計確診360例病例(340例本土及20例境外移入),而國內自2023年11月13日出現最後一例本土M痘個案後,已連續14周無新增本土M痘確診個案,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在完善診斷與監測通報下,3個月內未出現病例」的疫情消除條件。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近期仍有1例境外移入之M痘確診個案,為20多歲未接種M痘疫苗之本國籍男性,1月底自中國大陸入境,2月初因身體出現潰瘍及水泡就醫後通報確診,為今年首例境外移入M痘個案。 羅一鈞指出,M痘境外移入風險持續,尤其西太平洋及東南亞區去年下半年疫情明顯上升,12月後始趨緩;歐洲區去年10月起疫情上升,持續至今;美洲區疫情則持續流行,提醒民眾及醫界仍不可掉以輕心。 疾管署表示,我國自2023年2月26日出現首例確診本土M痘個案起,疫情在4月至6月間達高峰,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積極推展各項防治措施使疫情逐步下降,疫情已獲得有效控制。 圖/資料照片 疾管署指出,因應國際上M痘疫情仍然持續,提醒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仍應儘速完成M痘疫苗接種,尤其接種第1劑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第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 截至2月18日已有74,826人接種M痘疫苗,其中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47612人,占63.6%,仍有27214人僅打第一劑疫苗,占36.4%,疾管署呼籲儘速完成第2劑疫苗接種。 目前全國共16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M痘專區/M痘疫苗/M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資訊項中查詢,並可直接點選各合作院所之連結網址進行預約掛號。

MORE

藥物過敏速就醫 可減少後遺症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一名四十男子因咳嗽、喉嚨痛到診所就醫,服藥後症狀好轉,但卻出現會癢的疹子且不斷擴散,被診斷為藥物過敏。醫師呼籲民眾,及早就醫可避免產生嚴重後遺症。 醫師表示,藥物過敏或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和體質相關,體內免疫系統辨識藥物並產生異常活化反應,就會造成皮疹、發燒、甚至其他臟器損傷,且和藥物劑量較無關聯,通常較無法預期。 皮膚是藥物不良反應最常表現的器官,可以長得像蕁麻疹、血管炎,也可以形成許多水泡或膿皰,症狀統稱為藥物疹,輕則局部腫脹或癢,嚴重則全身破皮黏膜潰爛,若能愈早發現就醫處理,產生嚴重後遺症機率愈低。

MORE

乳癌轉移保命不必摘卵巢 醫籲年輕病友積極治療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年紀輕輕確診轉移性乳癌,只能「摘除卵巢、強迫停經」才能繼續治療嗎?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乳癌病友過去使用CDK4/6抑制劑需自費,但今年起健保新納入給付,幫助減輕抗癌負擔,希望年輕乳癌病友勇敢積極治療。 一名40歲出頭的未婚女性,就醫檢查已是第四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癌細胞嚴重轉移至全身骨頭,因希望保留卵巢,接受CDK4/6抑制劑合併抗荷爾蒙治療,幾個月後骨頭處癌細胞全部消失,迄今約2年維持病況穩定。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守棟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2021年新增1萬7432名乳癌病友,其中未滿50歲的年輕型乳癌5597人、占比約32%,為歐美國家25%的1.28倍,相當於「每3人就有1人」是停經前的年輕患者。 乳癌依據不同細胞受體表現而有不同的亞型,其中約7成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國際醫學期刊研究顯示,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年輕型乳癌的荷爾蒙受體陽性比例較高,顯示國內年輕型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友,應更積極配合醫師治療與定期追蹤。 陳守棟醫師呼籲年輕癌友,應跟醫師充分討論、規畫治療策略,追求更佳的預後。圖/台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陳守棟表示,台灣年輕型乳癌中,約17%為晚期和轉移型乳癌,針對其中人數比例較高的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病友,治療原則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再予以抗荷爾蒙治療或化療。過去臨床建議的停經辦法以停經針為主,但健保未給付,自費一年約5、6萬,許多病友難以負擔,不得已只好動手術摘掉卵巢。 適逢健保擴大給付轉移性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的停經前與正在停經期的好消息,陳守棟呼籲癌友,可以跟醫師充分討論,必要時重新規畫治療策略,追求更佳的預後。另外,罹患乳癌不要怕,特別是年輕型乳癌,只要正確治療,不迷信偏方、另類療法,醫護團隊都會陪伴妳一起面對,戰勝乳癌。

MORE
/19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