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斷營運15年 阿里山林鐵小火車「7月1日」全線通車

【本報嘉義訊】聞名國際的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鐵路小火車,先後遭2009年莫拉克、2015年杜鵑颱風重創,經中央投入經費、阿里山林鐵文資處修復,中斷營運15年的阿里山車站,日前終於迎來山下小火車,啟動全線通車前的試車運轉程序,列車從北門站行經新建42號隧道,抵達阿里山車站,測試結果正常,行駛時間4小時,預計7月1日全線通車。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說,阿里山林鐵4月29日起開始進行路線試運轉測試,阿里山號柴油機關車聯結4個車廂,上午8點30分從北門車站出發前往阿里山車站,停靠沿線各車站,行駛時間約4小時,目前測試結果正常。 參與列車試運轉人員,包括司機員、列車長、車輛檢修及路線養護等相關員工約10人。預定5月底前,完成12日的試運轉作業,報請交通部檢查,以7月1日全線通車為目標。 中斷15年的阿里山林鐵小火車全線通車前首次試車結果正常。圖/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提供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將消息貼臉書,八八風災後中斷營運15年阿里山站終於迎接來自山下的火車,通車最後一哩路「42號隧道」,去年12月完工後,趕工接續進行軌道鋪設,今年3月底完成,路線檢查後,4月29日由車次編號231次的阿里山號列車,自北門站開出,並順利抵達阿里山站。 「搭火車去阿里山」,曾是充滿回憶卻難以達成的理想,成功試車,代表許多人的期盼不再是遙不可及。林鐵人將把握時間,預計在6月前完成所有測試任務,並且以7月1日全線通車為目標,載著盼望已久的林鐵迷們,從嘉義前往阿里山。 網友紛紛祝福加油,有鐵道迷網友說,「電氣化,油電混合動力車,氫氣燃料車,全新設計車箱,名車站更新升級,排除公務機關官僚氣息,或許可以為百年林鐵帶來完全不同感受,帶動林鐵沿線經濟,大阿里山觀光旅遊農業發展脫胎換骨。」 圖/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提供

MORE

高雄.旗津 椰影搖曳聽潮音 萬頃碧波揚海韻

文/人間社記者洪佩蓮 旗津是高雄港外一個狹長形的沙洲島,清雍正年間,荷蘭傳教士編纂台灣地圖時,稱旗津為「漢德那斯島」(Handelarrs Eylandt)。旗津也是高雄最早開發之處,有高雄最古老的天后宮、長老教會,更是台灣第一個設置西醫館的地方。 旗津全島長約8.5公里,平均寬度僅約400公尺,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猶如一條巨龍蜷臥在高雄港外,成為高雄港的天然屏障,因此即使是颱風天,港內的風浪仍比外海小許多。 看盡千帆 港都百年燈塔 位於旗津區最高點的「高雄燈塔」,又名「旗後燈塔」,清光緒9年(1883年)由英國燈塔設計專家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所建造,當時為磚造的方形塔,所有的儀器設備均購自英國。 日本明治41年(1908年),台灣總督府啟動高雄港「築港計畫」,大正5年(1916年)重建燈塔,完工後的旗後燈塔,塔身為八角形,塔頂的風向儀刻寫有漢字「東、西、南、北」4字,造形極為少見。 「高雄燈塔」是全台唯一與礮台共構的燈塔,可眺望高雄港與市區美景,2022年完成整修後,開放夜間參觀,成為全台首座夜間開放的燈塔,傍晚時分前往,可從夕陽一路欣賞到夜景。 漁民遇險 返鄉迎奉媽祖 旗津天后宮是高雄最古老的廟宇,根據文獻記載,清康熙12年(1673年),福建漁民徐阿華在海上遭遇颱風,漂流到旗津落戶,後來返鄉迎奉湄洲媽祖來台供奉,成為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 旗津天后宮有清咸豐9年(1859年)所立的「船戶公約碑」,因當時港內多淺灘、暗礁,無法讓太多船隻一起進出港,因此各船戶立下相互協助的公約碑。另有同治6年(1867年)官設的「汎口私抽勒銀示禁碑」,告誡駐防官員勿藉機索賄。 旗後教會 第一座西醫館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後,打狗港(高雄港)開放通商,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馬雅各醫生於清同治4年(1865年)來台,從打狗港上岸,在旗津成立打狗禮拜堂,並為民眾治病,成為台灣最早的基督教長老教會。 1866年,馬雅各在旗後的山腰購地蓋醫館,成為台灣第一座西醫館,並推薦英國醫師萬巴德來台協助醫務。1869年後,馬雅各前往台南府城傳道行醫,醫館便由萬巴德接手,後人為紀念「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遂取名「慕德醫館」,早年醫館還兼負氣象觀測工作,到了1880年之後,甚至有發布颱風警報的能力。 海水浴場 聆聽藝術潮音 「旗津海水浴場」與「旗津海岸公園」相鄰,綿延的弧形海岸線,沙質細軟,海水清澈,又有椰子樹隨風搖曳,令人彷彿置身南國,尤其夕陽斜照時,海面波光粼粼,因此不論海水浴場是否關閉,一年四季都有遊人來此觀光、看夕陽。 旗津海水浴場及週邊,有用馬賽克拼貼的裝置藝術,其中〈聆聽〉系列作品就有6座;站在每座作品中央,可以「聆聽」猶如海風或海潮般的聲音。 位於豐收廣場的裝置藝術〈風收.豐收〉,是一件可以隨風轉動360度的作品,每當海風一吹,猶如「大海之母」隨風舞動雙臂,也像「海洋女神」將狂風收納起來,或像漁民豐收時的歡呼。 風車公園 親水休閒環保 旗津擁有豐沛的風力資源,面積廣達7公頃的風車公園,以「海、風、光」為創意來源,設置有7座三葉式大型風車,每天透過風力發電,可儲存7萬9000瓦電力,供應風車公園夜間照明之用,是全國首座結合觀光、休閒、環保的風力發電公園。 風車公園內有造型獨特可愛的海螺、貝殼、彈塗魚等海洋生物公共藝術,以及海岸步道、自行車道、親子草坪、熱舞雙廣場、浪漫咖啡座等,民眾可以在大草坪上玩飛盤、放風箏,吹著徐徐海風,欣賞台灣海峽落日美景,享受港都的親水人文環境。

MORE

趁著海流 尋鯨趣

文/彌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賞鯨季節了!春夏季是鯨豚的求偶期,每年4月到10月底,在台灣東海岸的宜蘭、花蓮、台東三個縣市,可以看到大量的鯨豚出沒,加上東部夏季的氣候穩定,適合出海,因此不管是早上或下午出海賞鯨,都有高達95%的機率可以看見成群結隊出沒的鯨豚喔! 鯤島周邊鯨豚種類多 台灣為四面環海的島嶼,在幾百年前的地圖上,台灣被畫成一個橫臥的島嶼,形似一條大鯨魚,古時稱大魚為「鯤」,歷史上也多以「鯤島」稱呼台灣。 除了地形狀似鯨魚外,在一些台灣原民神話裡,也有許多跟鯨魚相關的故事。以海洋環境來說,流經台灣的黑潮,帶來相當豐富的海洋資源,其中也包含眾多的鯨魚種類;加上台灣沿海常有鯨豚擱淺,各地地底也發現有許多鯨魚化石,可以想見台灣從幾萬年前起,就與鯨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時移事易捕鯨變賞鯨 在亞洲近代史中,由於日本一直有捕鯨傳統,因此日據時期,台灣也曾有一段捕鯨的歷史記憶。當時,捕鯨漁民常從屏東恆春半島出海,原因即是恆春半島的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交會海域,經常有鯨魚洄游出沒。現今恆春半島知名的墾丁「南灣」(舊名「大坂埒」),也是當時台灣唯一的捕鯨基地。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捕鯨業一度發達,但作業港口移至比墾丁南灣更南端的香蕉灣漁港,一直到1981年,因時代變遷全球興起保護鯨豚風潮,台灣也正式立法禁止捕獵,捕鯨作業畫下句點走入歷史,其後便興起「賞鯨」活動。 9成5機率出海遇見鯨 台灣目前有4大賞鯨出發港口,幾乎都位於黑潮洋流經過的東海岸宜、花、東,只有少數鯨豚會游入台灣海峽。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鯨豚就是追著隨黑潮而來的豐富魚蝦而上,因此此時節搭船出海,只要天氣不是太差,幾乎有9成5以上機率能看到海豚,幸運者,看到不同種類鯨魚的機率也很高。 台灣四周海域其實住著許多鯨豚,有的是過客、有的是住民。根據紀錄,有多達30幾種鯨豚曾在台灣四周海域出沒,占全球鯨豚種類約1/3。其中,又以東部海域海岸有最穩定的鯨豚族群,也因此當地賞鯨活動蓬勃發展。 宜蘭發展晚後來居上 台灣賞鯨業最早起源於花蓮的石梯漁港。1997年,國內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在石梯漁港正式啟航,開啟了台灣賞鯨業的序幕。台灣賞鯨的蹤跡,北起宜蘭烏石港,沿途有花蓮港、石梯港,南至台東成功港,都有美麗的海上之旅在等待遊客到訪。 宜蘭的賞鯨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僅鄰台北一小時的車程、加上地貌多樣的龜山島,讓遊客成長相當快速。龜山島周圍海域約有十多種鯨豚出沒,其中以長吻飛旋海豚最為常見。 花蓮、台東可見的鯨豚則超過20種,常見的包含瑞氏海豚、飛旋海豚、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瓶鼻海豚等,甚至有機會看到大型鯨類,如抹香鯨、領航鯨及偽虎鯨等。 悄悄遠離鯨豚好朋友 一趟賞鯨行程,遊客總是滿心期待看到鯨豚,船家自然為了回應遊客的期待,拼命尋找鯨豚的蹤影。然而根據船家長期觀察鯨豚的經驗,以及中華鯨豚協會連續多年的彙整資料,發現鯨豚有逐年往外海移動的趨勢。 至於讓這些鯨豚漸漸遠離台灣沿岸的原因,主要和鯨豚感受到船隻和人類迫近的壓力有關。 根據科學研究,船隻長時間的接近,即便關掉引擎,靜靜在海上浮沉,也會讓海洋動物感到緊迫,而動力引擎的噪音,更會帶來明顯的干擾和刺激。一旦這樣的情況頻繁而長期發生,勢必對動物種群帶來不好的影響:例如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病徵;也會改變野生鯨豚的自然行為。 因此除非人類遵循「友善賞鯨」的原則自我克制約束,嚴禁漁船迫於遊客要求追趕或迫近鯨豚,否則鯨豚群勢將會離台灣愈來愈遠。 畢竟,這些鯨豚是自然生活在海中,並非由人類飼養,牠們只會遵循「趨吉避兇」的天性求存及繁衍,一旦人類不夠友善,鯨豚自然選擇與人類保持安全距離。

MORE

沉澱心靈淨心漫遊 茂林風景區推宗教靜心遊程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茂林國家風景區宛如高雄市的後花園,從國道10號銜接美濃,沿台28線進入六龜區,沿路雲霧繚繞,十八羅漢山的特殊景觀美不勝收。群山環抱的六龜區擁有豐富的人文及宗教文化氣息,茂管處推4梯次遊程,是適合遠離塵囂沉澱心靈的好去處。 穿越六龜,位於老街旁的諦願寺有結合敦煌石雕和韓國傳統彩繪藝術工法繪製而成的佛像,樑坊上有仿唐銅雕精緻細膩的筆法繪製,色彩斑斕莊嚴,恭敬之心油然而生。沿台27線往寶來方向,依山而建的清涼山護國妙崇寺,山霧裊裊環繞的寺院,有如世外桃源,另外,一貫道神威天台山也有美麗的風光。 交通部觀光署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柯建興今(3/27)日表示,推廣六龜在地人文宗教特色以及結合在地產業,首推六龜「宗教靜心之旅」,並以親民的價格,就能遠離俗世紅塵,靜心欣賞及體會佛教藝術之美。 六龜「宗教靜心之旅」4月3日出發,將開放4月3日、4月10日、4月17日、4月24日共4梯次,優惠價499元,還能享用美味齋食、酸甜愛玉、舒心山茶及手作麵包。相關訊息請上茂管處官網查詢。  

MORE

【海闊天空】家庭式度假 隨興又優閒

文/陳招池 兒子一家人受疫情影響,滯留國外兩年餘,好不容易終於返家,便安排一次家庭旅遊。埔里是雀屏中選的景點,我們入住網路好評的民宿,空間寬敞幽靜,庭園造景優雅,綠草如茵,兩隻溫馴的大狗見客心喜,挨過來磨蹭,倍覺溫馨。 民宿女老闆的外婆是通霄人,有如他鄉遇故知般親切,介紹我去附近走走,尤其是附近宮廟周邊,有一條哲學步道,依著水道而行,是許多退休人員流連忘返的休憩區。 哲學步道招呼打不停 我跟老公起得忒早,迎著曉霧清風,踏著輕快步伐走出民宿,沿著山腳下迤邐前行,經過一座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來到一座建築雄偉的寶湖宮,果然如民宿老闆娘所介紹,其右側出現一塊閃亮亮的金字招牌,寫著:「哲學之路」。 走在哲學步道上,迎面遇到許多晨運人士,彼此親切打招呼:「敖早!」不絕於耳,我也應接不暇,十足感受到埔里鄉親的熱情,有人還會主動跟我攀談,介紹這條步道跟水道是同時整治而成,大概有40年的歷史…… 因為沿途依山傍水,綠蔭遮天,整天都晒不到太陽,特別涼爽,是紛擾之外的清靜,在這裡可以沉思,可以吟唱……不受世俗干擾,故被命名為「哲學之路」。 多元樣貌中體悟人生 步道一邊緊鄰水道,潺潺流水聲,像低音胡琴演奏曲,使旅人心情沉澱;另一邊種植茭白筍,筍葉綠得發亮,述說著埔里天賜好水質;埔里市容也在晨曦中慢慢甦醒,隨著驕陽展歡顏,擁抱美好一日的開始。 此路步行約3000步,兩旁物種繁多,自在飛花,瓜果懸掛在圍籬上,似乎不必刻意去照料,天生地養,就能長出最好的樣子;有些不知名的植物,會有解說牌貼心說明,反正不趕時間,姑且走走停停,因此,認識很多植物,思想人生樣態,算是此行另一種收穫。 山水畫為背景留倩影 日月潭距離埔里很近,雖曾多次造訪,對我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此趟非去不可。由於夏日午後天空常撐起大黑傘,不時會有雨神降臨,因此,大家很有默契起得早,由民宿主人為我們準備豐盛早餐,搶在風和日麗時,輕車上路。 來到向山服務中心,這裡有一座造型特殊的建築,留下一個大大的拱門,從拱門望出去,粼粼潭水一望無際,像一幅雲霧飄渺的山水畫,遊客都以這裡為背景,留下美麗的倩影。還聽說所長的茶葉蛋很有名,我們當然不會錯過,蛋黃軟嫩,的確滋味不凡,其他遊客也跟我們一樣,好像經歷「吃一顆茶葉蛋」的儀式,就完整了此次旅遊。 水波灩灩搭船賞風景 次日,孫女突然想再到日月潭坐船,年輕人徵求我們的意見,我想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隨興,反正就是陪伴家人罷了。 乘一趟船可以轉換3個碼頭,我們在水社碼頭上船,選個通風的船艙坐下,船身平穩舒適,移動中清風拂面,沿途解說員像念經似的介紹景點,但以前教科書裡也都詳細介紹過,了無新意,似多此一舉,甚至形同噪音。 伊達邵碼頭遊人如織 幸好,很快就到第2站玄光寺碼頭,上岸後,女兒行禮如儀,跟著遊客排隊買阿婆的蛋,大家品嘗後,一致認為阿婆滷的比較到位,到此一遊好像專程來當茶葉蛋的評審呢! 休息片刻,又隨著遊客魚貫上船,來到第3個伊達邵碼頭,居民多半是邵族人,因當初興建水力發電之故,被迫遷徙而來,現在此處成為商場雲集的集散地,販賣各種商品,遊客絡繹於途,滿足購買紀念品的欲望,年輕人徘徊於烤香腸店門口,我則到處覓食,最後滿載而歸。 尋覓餐廳靠網路口碑 這幾天,為了解決民生問題,可是煞費苦心,還好年輕人一機在手,美食餐廳跟著我們走;但第一天晚餐,出點狀況,因視線不佳開車前往預定的餐廳時,車子被導航帶到山裡面,足足繞了一座山頭才找到目的地,這餐飯,得來真是辛苦。 餐餐靠外食,都是油膩食物,肚子早就唱反調,真的很想吃點清粥小菜,但人生地不熟,也不知何處可安慰腸胃;幸好,民宿老闆娘獻計,建議我們可以考慮去某知名餐廳,全家人終於得以吃一餐很道地的客家菜,還點了在地的茭白筍,心滿意足下,結束了這一趟家族旅遊。

MORE

豐富人文科學藝術 走訪佛陀紀念館等知性遊程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繼六龜宗教靜心之旅,茂林國家風景區於5月以套裝遊程「微笑南灣知性之旅」,推薦具有科普、人文知性的10處展館,包括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等,從敦煌石窟的人文藝術看起,體驗博物館的魅力。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柯建興今(4/28)日指出,「微笑南灣-高雄仲夏知性之旅」是交通部觀光署2024台灣仲夏節的重點活動,攜手佛陀紀念館等展館共同打造藝術、人文、科學的知性旅程,要讓民眾在旅遊中融入生活、藝術、科技與文化,提升生活境界。 高雄市的遊程特別推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特別是佛陀紀念館「敦煌石窟藝術特展」,讓民眾不用出國就能一窺古絲路的奧祕,也欣賞佛教的心靈藝術及寶藏。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的展出重現敦煌莫高窟三座石窟及七座藻井等實體,還包括經敦煌研究院3D打磨的「中心柱窟」,連同百餘件真跡或臨摹等珍貴文物;跨越了4400公里,首度在台灣現身,精彩的敦煌特展不能錯過。 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將科技融入生活,讓民眾瞭解生活與科學的緊密,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讓藝術文化貼近民眾生活,3展館帶給大眾和諧、知性的心靈飽足,茂管處建議民眾安排時間體現博物館的獨特魅力,也豐富心靈。 圖/茂林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微笑南灣-高雄仲夏知性之旅」5月8日首發,另有5月15日、5月22日、5月29日共4梯次,優惠價499元。

MORE

台北.南港 台北最東邊祕境 淡蘭古道桂花香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南港是昔日「淡蘭古道」的中繼站,也是「台灣包種茶」的發源地。二戰結束後,南港被劃入工業區,由於工廠排放濃密的黑煙,一度使南港成為「黑鄉」,後來重工廠遷離,南港逐漸轉型為商業區,如今是充滿活力、多元文化的城區。 雙北交界 浪漫茶山風情 南港因位於基隆河南岸而得名,清代移民以福建安溪人居多,其中又以茶農占多數。 相傳清光緒11年(1885年),安溪人王水錦、魏靜時來台,發現南港舊庄一帶適合茶樹生長,於是引進茶樹栽種,使南港成為台灣包種茶的原鄉。 除了包種茶之外,南港也是全台第二大的桂花產地。桂花被喻為謙沖君子,也是南港區的「區花」。南港栽植桂花,主要是因茶農為使包種茶更加香郁,於是以桂花燻茶葉,成為當時新興的製茶技術。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茶製場)海拔高約380公尺,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初夏夜晚,螢光點點,非常浪漫。當地栽植的桂花屬於「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因此也叫「月桂」。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台北101大樓。 走進茶製場,可認識台北的茶葉風華史,當地茶農也會輪流在茶製場「說茶」、「奉茶」,甚至「唱茶」(製茶打油詩)。茶製場周邊有環山步道群,步道上有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的「界碑」,被譽為「台北最東邊祕境」。 東區門戶 流行音樂中心 日據末期,南港包種茶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煤礦與磚瓦業。二戰結束之後,因重工業進駐,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直到1980年代,工廠逐漸撤出,南港才擺脫「黑鄉」惡名,重見藍天。 1990年代以後,南港開始變身,包括基隆河截彎取直、鐵路地下化、興建展覽館、引進產業聚落、三鐵共構等,將南港規畫為「台灣智埠中心」,打造軟體、會展、車站、文創、生技等5大中心的東區門戶,讓「黑鄉」變「黃金」。 其中,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就是重要文創建設之一。2020年9月開幕的北流,由「表演廳」、「文化館」、「產業區」等3棟外型獨特的建築體與腹地廣大的戶外表演空間組成,建築體之間以空橋作為連結。 「表演廳」以台灣山巒意象為外型,喻意華語流行音樂綿延不絕,再創高峰。「文化館」外觀有如音樂寶盒,牆面呈現聲波的律動感,內部展示台灣流行音樂重要故事與史料。「產業區」以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為目標,建築外觀猶如寶石,希望激盪出寶石般的光芒。 瓶蓋工廠 文創產業基地 二戰期間,歐亞海運中斷,當時台灣總督府推動「南進政策」,確立「工業台灣,農業南洋」,並在台成立「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生產軟木塞、金屬瓶蓋和碳化板,其中碳化板因具有隔熱與絕緣效果,提供海軍作為保修軍艦的材料。 二戰結束後,工廠由台灣省專賣局接管,1958年改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俗稱「南港瓶蓋工廠」,營運至2004年停產。工廠經過整修後,2020年以「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面貌問世,園區保留6棟歷史建築,並導入文創產業。 胡適公園 緬懷自由哲人 胡適(1891-1962)是近代自由主義的先驅,畢生倡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等治學方法,他擁有34個博士學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博士學位的人之一。1962年在中研院開會時,因心臟病發過世。 胡適身故後,安葬在中研院對面,後來擴大闢建為「胡適公園」,胡適在中研院旁的故宅也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公園內有噴泉池、水景花園、箴言牆、涼亭等設施,其中涼亭為北京大學同學會募資興建。 胡適的墓誌銘則是由北京大學教授毛子水所寫,文中寫道:「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MORE

拉拉山入園半價優惠期滿 明起恢復全票150元入園

【本報桃園訊】桃園市復興區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開園迄今,採取入園半價100元優惠一年今天期滿,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決定明天(5月1日)起恢復入園全票收費,該分署今天上午表示,拉拉山遊樂區原定全票200元、半票100元,為尊重在地人及遊客意見,明天起恢復入園門票,全票150元、半票75元,希望更多民眾遊客來拉拉山探索體驗山林之美。 復興區市議員陳瑛、簡志偉認為,花蓮強震後餘震不斷,許多遊客不敢上山旅遊,為發展復興觀光旅遊,鼓勵遊客上山遊玩意願,全票150元稍嫌貴一點,建議調降門票。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明天起恢復全票收費,圖為園區入口。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台灣中海拔霧林帶,終年雲霧繚繞,佔地約81.6公頃,保留紅檜、臺灣扁柏形成的巨木群原始林相,動、植物生態豐富,是北台灣近距觀賞神木群新景點,去年4月18日開園後,採付費遊樂方式,原定全票200元、半票100元,林業署為吸引遊客,優惠入園全票100元半價優惠至今天期滿。 新竹分署副分署長劉忠憲表示,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整修開園一年來,原定全票200元採取半價優惠至今,經一年的觀察檢討,遊客人數達19萬人次,與過去免費入園遊客人數差不多,考量園區支出面、地方和遊意見綜合評估下,最後決定入園門票調降為全票150元,半票同步調降為75元,希望吸引更多遊客來探索原始林相巨木群旅遊。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明天起恢復全票收費,拉拉山神木群最受歡迎。圖/曾增勳 多次前往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陳姓市民說,該園區整修後步道設施不錯,山上空氣清新,他喜歡前往步道健行、看看神木群,如果是200元有點貴,150元可以接受,他還是會去。 復興區長蘇佐璽表示,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明天起恢復門票收費,新竹分署溝通說明評估以全票調降為150元收費入園,對今後的復興整體的觀光旅遊發展是否影響,還要持續觀察。 陳瑛表示,拉拉山遊樂區從免收費到開園100元優惠價到明天起全票收費150元,對遊客稍嫌貴了一點,影響遊客上山意願和復興觀光發展,希望園區全票在100至120元之間較合適;簡志偉表示,0403花蓮強震之後,許多遊客不敢上山,假日遊客人潮少,這時候不適合調高門票,地方希望維持全票100元,目前無團體票入園,建議林業署規畫增加團體票價,提升遊客意願。

MORE

強震衝擊觀光 太魯閣「山月村」旅館宣布停業

【本報花蓮訊】「非常抱歉!山月村將結束經營!」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台地的山月村,是以太魯閣族文化為主的旅館,也提供在地族人工作機會,屹立園區20年卻被強震擊倒,負責人「村長」鄭明岡昨(9日)深夜在臉書發文,表示因為園區可能無限期封閉,合約也快到期,忍痛作出停業決定,後續將依法規辦理資遣。 「山月村」飯店位於峽谷環抱的翠綠台地上,整排小木屋環境清幽,整體風格極具原民風味。目前正職42人,還有幾位工讀生,除了鄭明岡和財務長,其餘全數進用太魯閣族人,每天中午、晚上的表演,有原民歌舞、口簧琴、街舞等,都由員工及其子女擔綱,就連鄭明岡也要拿起麥克風主持,就像一個迷你小部落。 3日發生大地震,靠山的山月村有大小石塊滾下,其中兩顆巨石幾乎和小木屋一般高,樂觀的鄭明岡原本還想請來太魯閣族藝術家,在大石頭刻上山豬等意象,做成裝置藝術,但後續聽到專家學者評估重新開園至少1、2年,他心都涼了。 鄭明岡說,3日上午大地震,上班的10名員工有1人受困,1人被落石砸中手臂骨折,目前還在醫院治療。其餘8人都平安上山,照顧80幾個國內外客人。 大震過後還有大小餘震,住房客很害怕,全部擠在大廳,也沒水沒電。他和員工從客房拖出床墊鋪在大廳,也安撫客人,幸好隔天下午特搜隊員就到來,將人帶出去。 鄭明岡說,自己已經68歲,原本培養6位主管,每天安排一人「代理村長」,希望員工入股接班,自己可以退居幕後,但滿心夢想全被大震毀了。 他表示,園區最怕颱風、地震,一旦天災交通中斷就會受困,11年前曾因颱風造成園區內白沙橋路段嚴重崩塌,當時受困28天,這次園區幾乎柔腸寸斷,短期難復原。 鄭明岡說,山月村和國家公園管理處簽OT案,10+10年的合約將在今年9月23日走完,原本他想續約,但大震過後山月村小木屋、公共衛浴、客房等都須修繕,還有幾顆超級大石頭要處理,等這些完成也半年過去、合約也已結束 ,園區至少要1、2年後才可能開放,這段期間沒有遊客,「村長的夢想被強震打破」。 他說,會按合約規定點交,並依法規辦理資遣,期許未來重新開園再辦理招標,山月村原本的員工能夠爭取經營,如果他到時候還活著、還能走,一定會協助。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表示,尚未收到山月村提出的大量解雇申請,若收到會給予協助。

MORE

浪漫桐花雨 漫步白雪地毯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因氣候因素,全台桐花季已從5月雪往前推到4月綻放,近期雪白的油桐花掉落在道路上,如同鋪上一層浪漫的白色地毯,不僅妝點翠綠的台灣山巒,更吸引許多遊客爭相前往,拍下一年一度的「雪景」風光。苗栗是國內賞桐花重要地區,其他縣市政府也推出夢幻的賞桐景點,例如:新北、基隆、桃園等,讓民眾除了拍照打卡,還可以透過參加活動行程,走讀當地生態之美與文化。 「苗栗桐花祭」近日在大湖薑麻園休閒園區展開「藝起桐樂 美好薑來」活動,5個鄉鎮市公所的桐花小旅行活動從4月14日至5月5日,透過桐花遊程及體驗活動等小旅行,邀全國民眾共下來苗栗漫步山林遶山花,體驗客庄風情。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副局長黃智群表示,活動結合綠樹、山巒與客家桐花,規畫有「祈花」重現伯公祭儀;「尋花」讓遊客一邊賞桐一邊聆聽悅耳歌聲;「花聚」可駐足品嚐在地特產薑黃茶、欣賞客家藝文展演;「花果」結合嚴選小農、文創業者展售商品。其中南庄鄉4月20日至5月5日辦理「南庄桐樂會」。 新北桐花季 品味在地好茶 新北市今年桐花季以「桐樹下食∞茶當鬧熱」為主軸,現場設置茶席,讓民眾品味在地好茶,以土城在地客屬社團帶來獨特的樹葉吹奏、二胡及客家歌謠演唱揭開活動序幕;民眾也可走訪多條桐花小旅行路線認識客家文化,還有機會客家特色商品,促進文化觀光,透過桐花祭了解客家人文歷史。 土城區公所表示,民眾除了到土城欣賞桐花,即日起至5月5日,只要在土城清溪步道、土城賞螢步道、土城桐花公園和桐花祭限定裝置藝術拍照,上傳「新北市土城區公所」臉書,就有機會獲得7-11電子禮券。 2024基隆桐花祭以「敬伯公」祭儀及客家鄉土文化為主軸,推出「桐聚漫遊~港都祕境」賞桐活動,邀民眾走踏基隆美麗祕境──瑪陵坑,隨著當地社區的導覽講師步行其中,感受瑪陵坑的生態之美與豐厚文化,活動4月20日至5月11日。 新竹桐聚時光村 推4大主題 桃園市推出9大桐花祕境及精選龍潭三坑大平水圳步道、楊梅保甲挑擔古道、大溪永福龍山寺步道、蘆竹羊稠森林步道、龜山長庚養生文化村步道共5大示範賞桐花路線,讓民眾品嘗客家菜美食,賞桐活動4月20日至5月10日。 新竹縣則在峨眉鄉十二寮休閒農業區,舉辦「新竹遶桐花──桐聚時光村」活動,由藝文表演與在地體驗當亮點,邀民眾在5月5日前探索在地人文與桐花。 其中5月4日至5日以迎花、尋花、花聚及花果4大主題,規畫「新竹遶桐花──桐聚時光村」體驗套票,讓民眾親子參與藝文活動及體驗特色農事。 今年南投縣桐花祭系列活動由文化局及南投市、國姓鄉、水里鄉、埔里鎮共同辦理,其中規畫有國姓鄉的「桐伴.桐學.桐遊.國姓客家庄」、水里鄉的「踏雪觀發電.藝桐來走鹿」、埔里鎮的「埔里桐遊客庄桃米趣」等3條遊程,以及南投市的「2024桐花祭──桐遊南投139」活動,邀民眾到南投縣,感受獨特的客家文化風情。

MORE
/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