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印象旅人】追雪的心情

文/徐夢陽 「台灣下雪了?」曾遠赴日本的戀人透過Line問著我。我鎮定地回答說:「是的。」 好不容易抽到便宜機票的戀人,本欲邀我一同赴日遊玩,可惜我工作繁忙,又再一次讓她希望落空,愧疚之餘,還是每天與她約定報告雙方行程。有趣的是我們都從台灣南部出身,幾乎沒看過下雪,卻分別在兩地看著雪花隨風緩緩降下。 那年,我在台北,遇上了難得一見的霸王級寒流,離居家處一百多公尺的小坡上,就能看到飄雪。初次訪雪,又在熟悉的土地,有說不出的感觸。 於是我拍了幾十張照片傳給赴日旅遊的戀人,傳給南部的家人,甚至還錄影留念。 戀人也從遠方的日光市,傳來了下雪的照片,她說拖著厚重的行李走了好幾公里,才到郊外的民宿,一路上,除了靄靄白雪厚厚堆積,還有碎冰影響下的溼滑路面。我們幾乎在同一個時間看見下雪,卻在不同緯度、地方,但懷著相同心情的面對雪景。 「可惜你沒在台灣。」我擤著鼻涕對戀人說。她在暖氣28度的民宿房間,也說著:「可惜你沒跟我來日本。」我們相視而笑,分享著我們初次看到雪的喜悅,還有以前對雪的刻板印象,還相約下一次在同一個地方賞雪。 雪花墜落在異地,卻落在我倆的心,我們好像回到的兒時,幻想著在雪地裡堆著雪人,或是做雪球互扔,最後是能坐上耶誕老人的雪橇在雪地奔走,讓激起的雪花成為冬夜的美景。 有趣的是,我們的共同朋友跑到陽明山,完成了許多人的願望,還用手機拍下影片,這讓我們意會到,世間還真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然後,我們將一張雙手捧著雪花的照片合併,就像在同一個地方看見了雪。 成為步上紅毯那一端的夫妻後,我們蜜月到英國踏上追雪之路,一起觸碰雪,在倫敦街道,在渥維克城堡、溫莎古堡,以及英國古堡飯店等地方,雪的堆積,就像我們感情的堆疊,回憶也如同雪一般,這一次,我們沒有誰落單在台灣,而是一起抵達英國賞雪、玩雪,也相約未來的每一次雪地行,我們都要一起走過。

MORE

【印象旅人】 西班牙 令人寧靜的鐘聲

文/洪金鳳 從另一國度西班牙回到台灣已半個月了,不管是騎車還是走在車水馬龍的高雄市區,腦海裡還是不時會浮現「走在狹小安靜的巷道裡,時常聽到鐘聲」的西班牙情境中,頓時感覺煩擾的心情變得平靜,出走的靈魂有了安放之處。 西班牙這個歐洲國家的每個城市裡,每走幾步路就會有大小不一的教堂,就像我的老家澎湖,每個村落都有供奉不同神明的廟宇一樣,教堂的外觀宏偉高聳天際,仰望彌高,內部富麗堂皇,處處令人驚豔。我雖非天主教或基督教徒,但不管身處於教堂裡還是教堂外,都會滋生起溫馨安定的感覺。 在西班牙旅遊期間,我尤其喜愛傍晚時分,走在蜿蜒彎曲的巷道中,看著深具特色的每一棟老房子、路上悠閒的貓、腳步輕盈的路人,以及販賣各式伴手禮的小店…… 我的心深深地被吸引著,深陷在「看每樣東西都無限美好」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直到來自不遠處的教堂,悠揚響起清亮的敲鐘聲,才讓我的理智線回歸,只入手一些該買的東西,而不是隨心所欲,因一時情緒而胡亂購買。 在那短暫停留的數天中,徜徉在處處是捲舌音的熱情國度中,幾乎每隔半小時,就能聆聽到教堂響起的鐘聲,不但身心完全放鬆,也把出國前遇到的一些煩擾事,在美景和鐘聲中化解一空,心靈獲得前所未有的寧靜。

MORE

台南.七股 漁舟晚唱驚飛雁 落霞孤鶩水連天

文/人間社記者陳芷芸 七股位於台南市最西端,台灣最大的潟湖、最大的鹽山、本島極西點都在這裡。360多年前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時,現今的台南仍在汪洋一片的「台江內海」內,後因堆積作用形成陸地,而今七股潟湖則為「台江內海」最大的遺跡。 七股區舊稱「七股寮」,相傳最初有7人合股在此開墾築寮而得名,後來人口增加,居民以養殖、耕種及晒鹽為生。七股地處濱海,有漁塭、沙洲、灘地、紅樹林(海茄苳)等景觀;曾文溪出海口的溼地,生態豐富,渡冬候鳥群聚,其中以國際保育鳥類黑面琵鷺最為知名。 七股鹽山 雙雕地景藝術 台灣晒鹽有338年歷史,七股鹽場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晒鹽場,後來因晒鹽成本偏高,無法與進口鹽競爭,台鹽公司於是從2002年5月全面關閉晒鹽場。原本堆置在七股鹽場的「末代鹽堆」,經長年置放後,自然結塊,成為質地堅硬的「鹽山」。 七股鹽山約有6層樓高,鹽堆總重約3.9萬公噸,市值約1.4億元,白皚皚的鹽山,頗具雪國風味。園區內還有傳統的土盤鹽田、瓦盤鹽田、鹽雕展示區等設施;不遠處的台灣鹽博物館,為兩座白色金字塔造型,是台灣唯一的鹽業主題博物館。 台灣鹽博物館與鹽山之間的七股遊客中心,以幾何造型、純白外牆,搭配水上步道、天空階梯等設施,在藍天的襯托下,潔白閃耀,充滿設計感。景觀池內的「六號小島」,80年前是七股南鹽區的第六生產區,經打造為地景藝術後,榮獲2022年美國繆斯國際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雕塑設計銀獎。 每年在七股鹽山舉辦的「一見雙雕藝術季」,除了鹽雕、光雕之外,還以海洋廢棄物、竹蚵架、漂流木等打造海廢雕塑藝術。今年的大型鹽雕〈台南400.古往今來〉,以及矗立在鹽山頂的〈安平古堡〉鹽雕,都吸引大批遊客拍照打卡。 台灣極西 鄭成功登陸處 位於七股潟湖南端的「頂頭額汕」上,有一座「國聖港燈塔」,是台灣本島極西點。相傳國聖港是鄭成功最初登陸台灣的地點,原地名為「國姓」,後因地政人員誤登為諧音的「國聖」,延用至今。 日據時代,頂頭額汕建有「曾文燈塔」,但二戰時期被盟軍炸毀。1957年在國聖港網子寮沙洲上再建燈塔,但因沙洲地質不穩定,造成燈塔傾斜,1969年被「衛歐拉」颱風摧毀,整座燈塔沒入海中,1970年移至附近的頂頭額汕重建。 欣賞黑琵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是台灣首座都市型國家公園,有2處國際級溼地、2處國家級溼地,其中曾文溪口溼地是野鳥的天堂,國際瀕危的黑面琵鷺每年有2/3在此度冬。黑面琵鷺俗稱「飯匙鳥」、「黑面鴨」,因姿態優雅而有「黑面舞者」之稱。 七股區設有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園區有2座黑面琵鷺賞鳥亭及賞鳥棧道,黑面琵鷺來台的季節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賞鳥亭內提供有高倍望遠鏡及攝影機供民眾欣賞,並有義工駐點定時解說。 七股龍山宮被當地人稱為「王宮」,廟宇比鄰龍山漁港水道,形成廟宇、漁港、漁船相互輝映的漁村風光。廟前牌樓上有黑面琵鷺剪黏,展現七股特有的「黑琵」生態元素。 潟湖沙洲 台江內海遺跡 七股潟湖是古「台江內海」的遺跡,也是台灣最大的潟湖,當地人稱為「內海仔」。由於沙洲阻隔外海風浪,因此潟湖內風浪相對平靜,漁民在此養蚵、捕魚,並發展膠筏遊潟湖觀光旅遊業。 當地居民稱沙洲為「汕」,七股潟湖外有青山港汕、網仔寮汕、頂頭額汕等3個濱外沙洲,遊客搭乘觀光膠筏可欣賞潟湖、鸕鶿在蚵架上晒太陽等風光,亦可登上「網仔寮汕」,在無人沙洲的木麻黃林欣賞白鷺鷥等野鳥,或在木棧道上近距離觀賞沙灘上的彈塗魚、招潮蟹等生物。 位於七股鹽場邊緣的「觀海樓」,周圍有木棧道觀海平台、木造涼亭等設施,可遠眺七股潟湖的濱外沙洲「網仔寮汕」與「青山港汕」。登上觀海樓可欣賞潟湖的夕陽餘暉,台江國家公園規畫有「漁鹽白金之旅」自行車道,這裡是「白金夕道」的精華段。

MORE

【海闊天空】家庭式度假 隨興又優閒

文/陳招池 兒子一家人受疫情影響,滯留國外兩年餘,好不容易終於返家,便安排一次家庭旅遊。埔里是雀屏中選的景點,我們入住網路好評的民宿,空間寬敞幽靜,庭園造景優雅,綠草如茵,兩隻溫馴的大狗見客心喜,挨過來磨蹭,倍覺溫馨。 民宿女老闆的外婆是通霄人,有如他鄉遇故知般親切,介紹我去附近走走,尤其是附近宮廟周邊,有一條哲學步道,依著水道而行,是許多退休人員流連忘返的休憩區。 哲學步道招呼打不停 我跟老公起得忒早,迎著曉霧清風,踏著輕快步伐走出民宿,沿著山腳下迤邐前行,經過一座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來到一座建築雄偉的寶湖宮,果然如民宿老闆娘所介紹,其右側出現一塊閃亮亮的金字招牌,寫著:「哲學之路」。 走在哲學步道上,迎面遇到許多晨運人士,彼此親切打招呼:「敖早!」不絕於耳,我也應接不暇,十足感受到埔里鄉親的熱情,有人還會主動跟我攀談,介紹這條步道跟水道是同時整治而成,大概有40年的歷史…… 因為沿途依山傍水,綠蔭遮天,整天都晒不到太陽,特別涼爽,是紛擾之外的清靜,在這裡可以沉思,可以吟唱……不受世俗干擾,故被命名為「哲學之路」。 多元樣貌中體悟人生 步道一邊緊鄰水道,潺潺流水聲,像低音胡琴演奏曲,使旅人心情沉澱;另一邊種植茭白筍,筍葉綠得發亮,述說著埔里天賜好水質;埔里市容也在晨曦中慢慢甦醒,隨著驕陽展歡顏,擁抱美好一日的開始。 此路步行約3000步,兩旁物種繁多,自在飛花,瓜果懸掛在圍籬上,似乎不必刻意去照料,天生地養,就能長出最好的樣子;有些不知名的植物,會有解說牌貼心說明,反正不趕時間,姑且走走停停,因此,認識很多植物,思想人生樣態,算是此行另一種收穫。 山水畫為背景留倩影 日月潭距離埔里很近,雖曾多次造訪,對我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此趟非去不可。由於夏日午後天空常撐起大黑傘,不時會有雨神降臨,因此,大家很有默契起得早,由民宿主人為我們準備豐盛早餐,搶在風和日麗時,輕車上路。 來到向山服務中心,這裡有一座造型特殊的建築,留下一個大大的拱門,從拱門望出去,粼粼潭水一望無際,像一幅雲霧飄渺的山水畫,遊客都以這裡為背景,留下美麗的倩影。還聽說所長的茶葉蛋很有名,我們當然不會錯過,蛋黃軟嫩,的確滋味不凡,其他遊客也跟我們一樣,好像經歷「吃一顆茶葉蛋」的儀式,就完整了此次旅遊。 水波灩灩搭船賞風景 次日,孫女突然想再到日月潭坐船,年輕人徵求我們的意見,我想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隨興,反正就是陪伴家人罷了。 乘一趟船可以轉換3個碼頭,我們在水社碼頭上船,選個通風的船艙坐下,船身平穩舒適,移動中清風拂面,沿途解說員像念經似的介紹景點,但以前教科書裡也都詳細介紹過,了無新意,似多此一舉,甚至形同噪音。 伊達邵碼頭遊人如織 幸好,很快就到第2站玄光寺碼頭,上岸後,女兒行禮如儀,跟著遊客排隊買阿婆的蛋,大家品嘗後,一致認為阿婆滷的比較到位,到此一遊好像專程來當茶葉蛋的評審呢! 休息片刻,又隨著遊客魚貫上船,來到第3個伊達邵碼頭,居民多半是邵族人,因當初興建水力發電之故,被迫遷徙而來,現在此處成為商場雲集的集散地,販賣各種商品,遊客絡繹於途,滿足購買紀念品的欲望,年輕人徘徊於烤香腸店門口,我則到處覓食,最後滿載而歸。 尋覓餐廳靠網路口碑 這幾天,為了解決民生問題,可是煞費苦心,還好年輕人一機在手,美食餐廳跟著我們走;但第一天晚餐,出點狀況,因視線不佳開車前往預定的餐廳時,車子被導航帶到山裡面,足足繞了一座山頭才找到目的地,這餐飯,得來真是辛苦。 餐餐靠外食,都是油膩食物,肚子早就唱反調,真的很想吃點清粥小菜,但人生地不熟,也不知何處可安慰腸胃;幸好,民宿老闆娘獻計,建議我們可以考慮去某知名餐廳,全家人終於得以吃一餐很道地的客家菜,還點了在地的茭白筍,心滿意足下,結束了這一趟家族旅遊。

MORE

苗栗.南庄 賽夏原鄉向天湖 夢幻祕境神仙谷

文/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苗栗縣南庄鄉是台灣5座「國際慢城」之一,靜謐悠閒的山城,全鄉幾乎被山林圍繞,主要族群有客家人、賽夏族、泰雅族;賽夏族「矮靈祭」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透過儀式表達對傳說中「矮黑人」的虔敬與祝福,充滿神祕色彩。 南庄鄉的開發可追溯至清嘉慶21年(1816年),當年廣東人黃祈英入山,娶當地原住民為妻,成為最早入墾的漢人。後來,黃祈英繼承頭目地位,甚至當到賽夏族總頭目,傳說當時漢人要入山,必須由黃祈英發給「腰牌」才得保安全。 同治13年(1874年)台灣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採「開山撫番」政策,首任巡撫劉銘傳派員進駐田尾庄(現田美村)招撫,並以墾首的「田尾公館」作為官府進駐的第一站,此後向南次第開發,「南庄」因位於田尾庄之南而得名。 巴斯達隘 向天湖矮靈祭 賽夏族矮靈祭稱為「巴斯達隘」(pasta'ay),所謂「達隘」就是身高不到90公分的矮黑人族,兩族比鄰而居。相傳矮黑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臂力驚人,且擅長農耕,並將農耕技術傳授給賽夏族,但因矮黑人喜歡作弄人,賽夏族人不堪其擾,在一次慶祝豐收時,用計報復,矮黑人竟遭滅族之禍。 傳說那次報復行動,有兩個矮黑人倖免於難,並向賽夏族下咒;賽夏族人後來自覺犯了大錯,請求倖存的矮黑人原諒,倖存的矮黑人因而傳授祭歌、祭儀,並期勉人努力、勤奮、公平、誠信,最後向東方離去,不知所終。 賽夏族為紀念矮黑人,每兩年舉辦一次矮靈祭,每十年舉辦一次大祭,因時空因素,發展為南北兩大祭團,南祭團祭場在南庄向天湖,主要有招靈、娛靈、送靈等儀式。娛靈時,族人將臀鈴繫在腰部,手牽手起舞,娛靈只有歌舞,而無儀式。 向天湖海拔約738公尺,相傳以前是一處廣達十餘公頃的湖泊,客家人稱為「仰天湖」,湖面倒映山光水色,環境清幽;湖畔設有「賽夏族民俗文物館」,蒐藏賽夏族竹編、苧麻織品、生活器具等,是認識賽夏族的好地方。 獅山朝聖 名山古剎悠情 根據史載,清道光6年(1862年)淡水同知李慎彝為拓墾中港溪山區,前往三灣祭山湖(今頂寮村)祭祀山靈,當時眺望東邊山峰酷似獅頭,因此命名「獅頭山」。山中多天然岩洞,光緒年間,不少修道之士利用此一特性建築寺廟,使獅頭山成為北台灣佛教、道教名山,1927年名列台灣十二大勝景。 「獅山古道」南前山(獅頭)起於南庄鄉,北後山(獅尾)終於峨眉鄉。前山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並稱三大聖剎。勸化堂建於明治34年(1901年),廟身嵌入山洞,遠眺深藏樹蔭竹林中,遠離塵囂,清靜幽深。 開善寺為前山最大岩洞,主祀西方三聖,2003年清明節清晨,從山上滾落兩顆巨石,一顆落在阿彌陀佛前方,距大殿僅約7公尺,而殿宇毫髮無傷,令人嘖嘖稱奇。 鬼斧神工 神仙谷瀑布群 「神仙谷」是泰雅族祖靈聖地,也是電影《賽德克.巴萊》拍攝場地之一。神仙谷舊名「死亡谷」,前苗栗縣長謝金汀於1983年前往參觀時,讚歎「如神仙美境」,因而改名「神仙谷」。山谷內的峭壁、峽谷,以及多道奔騰的瀑布,令人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懷舊山城 老街百年郵局 南庄老街除了「桂花巷」、「洗衫坑」之外,創建於1900年的「百年老郵局」,雖經幾次重建修繕,仍保存日式和風檜木建築樣貌。這間百年老郵局最大的特色,是將側面設成正門使用,2003年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更名「南庄文化會館」。 南庄「十三間老街」過去是運送木材、煤礦的唯一道路,1954年當地第一座鋼筋水泥造「康濟吊橋」啟用後,人口聚集在十三間街上,形成一條熱鬧街市。 老街附近的「蓬萊溪自然生態園區」,過去因濫捕嚴重,溪中魚種幾近滅絕,為喚醒民眾尊重自然生態,當地於2001年封溪護魚,如今水清見底,動植物豐富,為生態保育寫下一頁篇章。

MORE

基隆市.安樂區 環湖步道景色優 雨港山海浪漫遊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琴、張麗鳳 基隆是台灣最北端的都市,也是一個天然良港,因終年多雨,因此有「雨港」之稱;全市人口最多的安樂區,區內有新山水庫、大武崙砲台、情人湖等名勝,更有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開鑿的「獅球嶺隧道」,又稱「劉銘傳隧道」。 基隆舊稱「雞籠」,早期是原住民巴塞族的領地,1626年被西班牙人占領,建立「聖薩爾瓦多城」;1642年城堡被荷蘭軍隊攻占,改名「北荷蘭城」;1668年明鄭王朝鄭經派人攻打,荷蘭兵敗,離去前曾在社寮島的岩洞內刻字,此即「番字洞」。 曠宇天開 光緒年間隧道 清光緒13年(1887年)台灣設省,由首任巡撫劉銘傳籌建鐵路,初期興建自基隆港經台北到新竹路段。其中位於基隆的「獅球嶺隧道」,1888年動工至1890年完工,耗時30個月才鑿通,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 這座距今有133年歷史的隧道,全長235公尺,南口有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4字,並有一副氣勢磅礴的對聯,除了說明當年以人力人開鑿的壯舉外,也展現劉銘傳建設台灣「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的雄心壯志。 1895年日人領台後,著手基隆──台北鐵路改良工程,另鑿竹仔嶺隧道。1989年竹仔嶺隧道完工,獅球嶺隧道僅通車7年即遭廢棄。台灣光復後,獅球嶺隧道被列為軍事管制區,1985年公告為三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個被列入古蹟的鐵路建築物。 濱海大道 彎月型金沙灘 「外木山濱海大道」是基隆僅存最長的天然海岸,屬於海蝕平台地形,自外木山漁港至澳底,全長約5公里,一側為開闊的海岸,另一側為高聳的懸崖,景色宜人。大武崙漁港旁,有一個小而美金黃色沙灘,呈現彎月形狀,是基隆唯一的沙岸。 國定古蹟 見證鴉片戰爭 基隆的砲台大多於日據時期興建或整建,分為防衛港區的「港灣砲台」,以及為防禦基隆河流域安全的「內陸砲台」。國定古蹟「大武崙砲台」位於大武崙山上,標高231公尺,過去是控制基隆、淡水間的水路與陸路孔道,兼具海防、陸防雙重功能。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期間,台灣曾發生「雞籠之役」,台灣兵備道姚瑩即派兵駐紮大武崙;1884年發生清法戰爭,劉銘傳也在大武崙設防以堵法軍入侵,並以誘敵深入方式,大敗法軍,因此大武崙砲台見證鴉片戰爭、清法戰爭歷史。 現今的「大武崙砲台」是由日本築城部於1902年設計建築完成,原名「大武崙山堡壘」,是基隆地區日據時期留存最完整的砲台之一。 老大公廟 基隆中元祭典 「雞籠中元祭」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主普在「老大公廟」舉行。原因是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基隆發生大規模漳泉械鬥,死傷無數,後來地方為化解紛爭,收埋在械鬥中罹難的義民,並自1855年輪流由11姓氏祭祀。 老大公廟農曆7月1日「開龕門」,歷經主普壇開燈放彩、迎斗燈遶境祈福、放水燈遊行等祭儀及各種公普、私普,到農曆8月1日跳鍾馗(押孤)後「關龕門」,才結束長達一個月的祭典活動。 高地湖泊 巨岩俯瞰海景 「情人湖」是基隆的後花園,原名「五叉埤」,因為形狀像五叉的龍爪而得名,是基隆僅有的天然高地湖泊。「情人湖」水源來自大武崙山的6條小溪,匯集成2個大小相連的湖泊,猶如情人互相依偎,因此而得名。 情人湖公園入口有一輛台鐵CT-271蒸汽火車頭,是1942年日據時代末期由日立製作所製造,1983年退役後,原陳列於嘉義扇形車庫,但1991年嘉義扇形車庫拆除,由基隆市政府向台鐵申請,運送到情人湖公園展示。 情人湖環湖步道有情人吊橋、情人塔等設施,站在老鷹岩觀景台,可飽覽大武崙澳底漁港、基隆嶼、野柳海岬等風光。 國寶植物 隱身新山水庫 台灣光復後,有鑑於日據時期興建的西勢水庫,儲水量已漸無法供應基隆地區,於是闢建「新山水庫」為第二水源,主要供應基隆市、部分供新北汐止區及瑞芳區瑞濱一帶用水。 新山水庫附近有個「鐘萼木生態公園」,鐘萼木是「活化石」,為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國寶植物,因花型像倒吊鐘而得名,又稱「伯樂樹」或「鐘古樹」,這種瀕絕樹種,僅見於北部山區,中南部沒有生長。

MORE

【海闊天空】 宿霧輕旅行

文/吳明 疫情三年令人沉悶,小女相約出國散心,順便慶祝老伴生日,小女曾在菲律賓宿霧全英遊學,熟悉當地的風情民俗,就由她安排行程和導覽。 車輛種類繁複多元 提早一天從嘉義搭高鐵到桃園,隔天約莫五點半到達宿霧機場。機場腹地不大,有些地方還在建設。走出機場,透過東南亞通用叫車平台Grab找車,車行約一小時抵達市區。 印象最深的是,車輛型式和數量超多,有白色計程車、機車式計程車、嘟嘟車(三輪車)、吉普尼 Jeepney(由貨車改裝的交通工具),汽機車混雜,路面坑洞不平,交通狀況欠佳,卻又亂中有序,駕駛會禮讓行人,加油站到處林立,建築略顯老舊,路燈黯淡不夠明亮,像似台灣以前的市鎮。 菲式按摩物超所值 住宿的商旅是棟新建築,卸下行李,到IT PARK商圈逛夜市,出入口處皆有警衛,周末人潮洶湧,食物以烤物居多,到處煙霧瀰漫;公園內有綠地可供休憩,還有駐唱歌手和餐廳,算是蠻有特色的市集。 隨後去一個由韓國人經營的菲式按摩館放鬆筋骨,60分鐘600披索,先洗腳,接著推拿。結束後喝茶,杯盤上有個小皮包,原以為是禮物,經過解釋才知道是放小費用的,入境隨俗給了100披索。但不論如何,價錢比泰國和台灣便宜,CP值高,莫怪隨處可見SPA的招牌。 下海浮潛眾魚環繞 隔天搭船到娜魯萱島,那是個水上度假村,面積很小,幾分鐘就逛完。接著前往娜魯蘇安島,走過蜿蜒著名的景點「海中木棧道」,接著便體驗下海浮潛,感受清澈透明的海水。 下海前,買了一包魚飼料40披索,邊游邊餵魚,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圍繞身旁,「我來魚不避,魚信我無求」,感受令人畢生難忘。隨後在船上用餐,駕小舢舨的漁人推銷海產和飲料,捧個場買了椰子和果汁。 跳島旅遊各具特色 續訪資生堂島Caohagan Island,此地為日本資生堂廣告拍攝地,又名那魯遜島、漁夫島,也被譽為「忘憂島」,以藍天碧海、純白沙灘的絕美景致聞名,是宿霧一帶熱門的島嶼之一。據知,此島是日人崎山客彥花了1000萬日圓買下後,打算在此度過餘生,其後出版一本書《我買下一座島》,讓此島聲名大噪,近年來更是受到全球遊客歡迎。 踏上島後,踩在柔軟的沙灘,漫步體驗純樸悠閒的生活,還看到一隻公雞站在木棍上啼叫(宿霧一帶有鬥雞的習俗),建築物則是圓頂茅草屋矗立,非常具有原始風味。 觀眾叫好卻不打賞 路過一間酒吧正在表演節目,演藝者以紅頂藝人裝扮載歌載舞,還有噴火特技吸引目光,觀光客在一旁的餐桌吃喝,本來大聲叫好隨之舞動,不料演出者轉身向他們要小費,霎時,圍觀的遊客一哄而散,太不夠意思了。 夜晚到Ayala malls廣場購物,那是菲律賓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販賣各式百貨精品,也有各國料理餐廳。我們到頂樓大華中式餐廳用餐,口味道地,5道菜1400披索,價錢蠻實惠的。品嘗著名的芒果奶昔,飯後到大賣場採購香蕉和芒果加工食品當伴手禮。 教堂神婆為眾祈福 隔天至聖嬰大教堂參觀,那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天主教堂,適逢星期假日,信徒之多超乎想像。入內聆聽神父傳教,參觀著名文物「宿霧的聖嬰」和聖者塑像。緊鄰著是古蹟麥哲倫十字架,六角亭的天花板有著彩色壁畫,賣蠟燭的小販遊走其中,穿黃衣的「神婆」幫人祝禱,口中念著聽不懂的經文,作用頗似行天宮的收驚儀式。 步行幾分鐘,就看到聖佩德羅堡,那是一個軍事防禦建築,入內有盲者街頭藝人演奏,幾座炮台安裝牆頭,碉堡和炮架保存良好。在戶外的公園中,幾位小孩子跑來行乞,黝黑乾瘦光著腳丫,看了於心不忍,卻被告知千萬不能施捨,因為只要一出手,立刻會有一堆人圍過來,想來真是無奈。 致敬抗暴原民英雄 搭車前往吉他工廠,此處位於偏僻鄉間,專門生產吉他和烏克麗麗,全都是手工製作,進門就可看到半成品、成品,上漆前後等作品,還有工匠現場製作,拿起吉他試彈,音質清脆悠揚,價錢適中,但因語言不通,加上考量到無法售後服務,因而作罷。 續訪麥克坦聖殿,最顯著的地標,是一座披著長髮的強壯男人,手持長刀和盾牌的雕像,名為拉普拉普(Lapu-Lapu),據說這位英雄率軍隊在麥克坦戰役中,擊敗了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被公認是第一位反抗殖民統治的菲律賓原住民。 公園內有幅大壁畫,描繪海上的戰爭故事;壁畫前有座大理石,銘文闡述拉普拉普的英雄史蹟,四周圍欄掛著他的雕像,非常具有教育意味和歷史感。 亂流搖晃中抵國門 午後得知有颱風侵襲台灣,本來憂心不能回國,機長仍決定準時起飛。飛行途中遇到亂流,有點搖晃震盪,鄰座年輕人一路上驚恐不已,我找空服員拿毛毯和抱枕給他,並告知飛機新穎沒問題,也要信任機長的技術,建議他看影片、聽音樂,藉此舒緩緊張情緒,果然行程後半平靜許多。 飛機抵達台灣時風勢蠻大,在桃園機場上空盤旋了20幾分鐘才降落,雖然比預定時間晚了些,但總算順利返國,趕搭最後一班高鐵回嘉義,結束3天2夜的宿霧輕旅行。

MORE

【印象旅人】霧台賞花健康走

文/洪金鳳 每年3月春暖花開時節,各地百花齊放,尤其南台灣陽光燦爛、萬里晴空,是和親朋好友相偕出遊最好時機,我和家人常選在這個時節,一起上山下海賞風景,左顧右盼看美花,滿足視覺與心靈,心花朵朵開。 去屏東霧台鄉看櫻花王,曾是我們歷年春天的行事曆。從高雄到霧台的車程約兩個小時,循三地門路標行駛,會行經霧台山區管制站,接著是一連串彎曲蜿蜒的山路,當車子隨著山路上上下下彎來彎去時,我的心也跟著忐忑不已,直到抵達目的地。 其實這個季節到山上賞花的人潮相當多,但大家最為爭相觀賞的,就是1株抵5株的「櫻花王」。可惜2021年櫻花王乾枯而亡,因此後來遊客就改去觀賞當地5000多株八重櫻、吉野櫻、山櫻花,及分枝接班的櫻花王子、櫻花公主……花期可持續到3月中下旬。 我和家人慢行在這個離天空最近、飄滿自然花香的小鎮,享受舒心慢活的健康生活步調,在石板屋與紅藜原住民特色村落裡,找到單純的喜悅與幸福。 山谷幽靜、空氣清新,白雲點綴山巔,鳥鳴顯現自由聲,櫻花、杜鵑爭相鬥豔,在陽光照耀中展現生命力與美麗,路邊的原住民料理飄香,五官深邃的原住民店家,都向來客展現親切與和善,畢竟一年才締造的一次緣分,怎能不好好把握與珍惜。 「霧台山上看櫻花,我來看花花看我,若問此行何感想?唯有櫻花知我心」春天賞花,賞出了我的青春少女心。

MORE

花蓮.瑞穗 秀姑巒溪泛舟趣 蜜香紅茶滌塵慮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花蓮瑞穗舊稱「水尾」,意為秀姑巒溪之尾。日據時代,日本總督府以當地稻米結穗纍纍,頗似《日本書紀》傳說中的「豐葦原之瑞穗國」,因而改名「瑞穗」。瑞穗是台灣的泛舟聖地,也是知名的紅茶產地、溫泉鄉,酪農業發達。 瑞穗鄉位於北緯23.5度的北回歸線上,居民以閩、客及原住民為主,而原住民又以阿美族居多。阿美族稱瑞穗為「扣扣」(kohkoh),是形容溪中石頭滾動碰撞的聲音;當地人慣稱「水尾」,台鐵瑞穗站的閩南語廣播就稱呼為「水尾站」。 掃叭石柱 考古難解謎題 舞鶴台地上的「北回歸線」座標塔,以及舞鶴遺址的「掃叭石柱」,是瑞穗鄉的兩個重要地標。其中「掃叭石柱」又稱「舞鶴石柱」,為3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物,為台灣東部巨石文化的代表,也是目前東部地區所存最大的遺石。 「掃叭」是阿美族語「木板」的意思。根據阿美族傳說,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前往舞鶴台地開墾,突然遇到暴風雨,於是趕緊撿拾附近的木板遮雨,後來就將當地命名為「掃叭」。 「掃叭石柱」有兩根,高度分別為575公分及339公分,分別重達12.3公噸、10.6公噸。原本一根橫躺,另一根豎立,後來兩根都呈豎立狀態,因原貌已失,難以提供考古學必要的研究脈絡,形成一道難解的謎題。 銅佛竹籠 青蓮寺添傳奇 相傳清光緒3年(1892年),有一名老翁肩挑竹籠,寄放在水尾一名善士家裡,表示探親後即取回;然而經過數日,卻未見老翁蹤影。善士於是邀請村民打開竹籠,只見內有二尊銅佛及字條,指定一尊放在水尾、一尊放在馬太鞍(光復鄉)。居民認為老翁是佛祖化身,於是發動建寺,即為青蓮寺。 青蓮寺除了供奉當年的銅鑄釋迦牟尼佛像之外,也供奉關帝聖君、媽祖等神像,還保存當年裝著銅佛的竹籠。每年佛誕節前夕,除了舉辦浴佛儀式外,青蓮寺神轎班也會抬著佛像、神像全鄉大遶境,是瑞穗鄉一大宗教盛事。 酪農發達 飼牛毋驚風颱 瑞穗土壤多元,適合各種作物生長。日據時代,日本政府鼓勵財團到瑞穗開發,帶來菸葉、甘蔗、咖啡等作物,目前舞鶴還有當時種植的咖啡老樹。1973年政府輔導哉培青心大冇茶種,奠定舞鶴茶的基礎,後來受到進口茶的壓力,茶農研發帶有果香的「蜜香紅茶」,獲2006年世界冠軍,舞鶴茶業再創新契機。 「鶴岡紅茶」曾是瑞穗的出口大宗,曾獲哥倫比亞紅茶金牌獎,「煎茶」也曾獲日本天皇「金杯獎」;早期台鐵「光華號」車廂玻璃杯內即放置鶴岡紅茶。然而鶴岡紅茶因敵不過他國競爭而沒落,農民紛紛改種文旦,「鶴岡文旦」因而闖出名號。每年春天柚花盛開,香味撲鼻,「柚花路跑」也是瑞穗鄉的重要活動。 瑞穗鄉有許多農民原本栽植木瓜,但因木瓜怕颱風,許多瓜農因多次颱風侵襲而血本無歸,經過一番苦思,得出「飼牛毋驚風颱」的結論。因為養牛和種植牧草都不怕颱風,因此瓜農變成酪農,如今「瑞穗鮮奶」已成為品牌,牧場則成為民眾休閒去處。 秀姑泛舟 國際鐵人三項 瑞穗大橋至長虹橋之間的秀姑巒溪,長約25公里,溪水長年沖刷白石,是花蓮八景之一「秀姑漱玉」所在。這段溪谷切穿海岸山脈,蜿蜓曲折,水勢湍急且多激流,成為泛舟的好所在。1970年代瑞穗興起泛舟熱潮,持續多年,如今泛舟熱潮稍退,但近年來舉辦國際泛舟鐵人三項、泛舟成年禮,也樹立起口碑。 日本昭和7年(1932年),《東台灣新報》編輯毛利之俊與攝影師沿著東海岸採訪,出版《東台灣の展望》一書,留下許多珍貴鏡頭。位於秀姑巒溪中段的奇美部落,早期靠船伕拉船到瑞穗,將貨物載運上船,再順溪而下的畫面,就保存在《東台灣の展望》一書中。

MORE

【海闊天空】五峰鄉的美麗和哀愁

文/陳金鳳 新竹竹東原鄉五峰鄉,原住民占居民一半以上。也有閩客人士上山向原民租地開墾出賞花勝地。在盛開的粉櫻中,來到張學良將軍人生最後隱居之處,回想歷史人物一生滄桑,映照921後重新冒出的溫泉,內心興起一分美麗與哀愁…… 春節過後,避開假日,幾位好友相約去竹東五峰鄉一日遊。結果發現:五峰鄉有一分美,也有一分淡淡的滄桑。 旅遊最常搭的交通工具是遊覽車,郵輪式的火車之旅也嘗試過一次,搭九人小巴出遊這還是第一回,沒想到有這麼多人熱中搭小巴出遊,一口氣竟有8台車同時出遊,而且全都是賓士小巴喔,所以同行的8位好友,全都開心坐上同一部車。 積極奮起的竹東鎮 一早7點出發,早餐是一份燒餅夾荷包蛋,邊吃邊聽第一台車領隊,從無線對講機中放送出來的「出遊提示」。 進入竹東外環道後,領隊開始大略的介紹竹東鎮的人文地理及城市故事。竹東托竹北中科院設廠之福,各項經濟、建設都在蓬勃發展中,生活水平也跟著提升不少,台北榮總也在竹東鎮設立分院。 竹東鎮大部分為客家鄉親,小部分為原民;五峰鄉原民人口則占了一半以上,在行政區域上即可規畫為「鄉」,所以五峰鄉又稱為原民鄉,五峰鄉泰雅族人占大多數,少數為賽夏族,榮總分院便是為客家鄉親及偏遠高山的原民服務的醫療院所。 領隊司機狂講密語 進入五峰鄉山區彎路之後,一路上,領隊忽然自言自語起來。一下子說哪裡有「頑皮豹」;哪個內側或外彎有「小龜」、「藍寶堅尼」、「風火輪」、「三太子」……聽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後來眾人才搞清楚,原來「頑皮豹」是指徒步的路人,「小龜」是指私家轎車,「藍寶堅尼」是藍色小貨車,「風火輪」是摩托車,「三太子」是腳踏車……目的是為了提醒車隊司機大哥們注意路況…… 了解這是領隊和司機之間通報路況的「密語」之後,覺得用這麼詼諧的密語提醒隨後車隊的司機要注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太有趣了。 青山中的繽紛粉櫻 終於來到海拔1200公尺的目的地──山上人家。大家都以為這裡是一個原民部落,結果竟然不是,而是一位客家鄉親向原民租地開墾的賞櫻景點。台灣光復後,政府將高山土地還於原民,平地人要到高山開墾,就得向原民租地。 沒想到非假日,賞櫻人潮還是絡繹不絕,這天雖然沒下雨,但不知為何地上泥濘難行,可人人並未減少興致;中餐是一個飯糰和一瓶燕麥奶及一個烤地瓜,雖然清淡卻很健康,話說回來,愛玩的朋友到了山地原鄉,誰會在乎一定要吃得多豐盛呢! 山櫻、八重櫻花期已過,剩下的全是日本品種的粉櫻,喜氣的粉色把青山妝點得美輪美奐,洋溢著一片新春氣息。 清泉溫泉曾經枯竭 來到五峰鄉,當然不能錯過近代歷史人物張學良居住了13年的故居。故居背山面霞喀羅溪,視野開闊,溪上有4座長度超過100公尺的吊橋,是五峰鄉境內現存最古老及最完好的吊橋。 「清泉溫泉」舊稱「井上溫泉」,因水質清澈,無色無臭,水量豐沛,故稱清泉,日治時期是新竹地區日本貴族的最愛。後因山洪暴發地層變動,泉水枯竭消失了好幾年,之後因921地震,上坪溪又湧出了大量溫泉。 原民感念的將軍湯 張學良故居位在清泉主要的溫泉區內,在隱居期間曾教原民們飼養家禽種菜,原民也會回饋獵物,為了感念將軍,清泉溫泉亦稱「將軍湯」,不少人乘機在此泡湯賞櫻。 五峰鄉意外成為張學良歷史後段滄桑的見證者,這一段理不清的歷史是非、隱居的滄桑,為這個景點增添了歷史厚度,也讓四周盛開的粉櫻,多了幾分淡淡的無奈和憂傷。

MORE
/2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