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善用LinkedIn 開啟國際職涯

文/S風格社群工作室 最近有位同事和我分享很想出國工作的念頭,還順便向我詢問關於第一步該怎麼開始?我問他:「你有沒有去LinkedIn(領英)看看?上面有很多海外的工作機會喔。」 同事滿臉疑惑的問我:「什麼是LinkedIn?」 我才驚覺:原來鮮少有台灣人在使用這個平台,所以我一定要寫一篇文章,來說說這個職場曝光平台有多好用啊! 平心而論,不論哪一國人,想到海外工作,最好要會用LinkedIn!原因是:全球國際化的公司,90%都在用LinkedIn。 在此,先不贅述平台的由來,簡單來說,你可以把LinkedIn想成是「擁有104功能的FB」!在上面,你可以搜尋全球5700萬家公司透明化的關係鏈,甚至能讓你看見在裡面工作的有誰,或是裡頭工作的人是否有你朋友,或是校友? 你可以關注這些公司,隨時注意它是否有徵才活動,而想當然爾,身為工作版的FB也能追蹤朋友的個人檔案,只不過在LinkedIn上的個人檔案,都是以「履歷」的呈現為主! 國際公司到底有多重視LinkedIn呢? 以目前來說,全球最大的Google、Amazon等公司,幾乎都在LinkedIn上面公開徵才,連歐語系國家都使用非常熱絡,名人中比爾蓋茲在LinkedIn上活躍異常,在國際企業面試時的電子履歷,幾乎大公司都會要求放上LinkedIn的連結,所以想到海外工作的你,怎麼可以放過這麼好用的管道呢? 這裡先省略從註冊、填寫履歷等從頭教起的加入會員步驟,因為Google上就查得到很多教學文章,至於本文的重點,我要給有志前進國際職場的初學者,3個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的眉角和技巧,讓你不是寫完履歷就放著,而是了解外國人或外國公司,他們究竟想在LinkedIn上看到些什麼?在意些什麼? 1. 履歷表的完整度 完成註冊後可別只是更新個人資料就這樣放著,在填寫英文履歷時,請一定要記住一個要點,使用「條列式」以及「簡潔扼要」的說明,才是最重要的!外國公司與台灣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完全不能接受落落長的自傳或是自我介紹,以下是顯示你履歷完整度的幾個要點: ・個人介紹(About) 這個欄位請簡短描述個人目前職位、專長、興趣,甚至是個人理念等等,建議不超過兩段英文敘述,並且善用這個欄位可以上傳「多媒體檔案」的功能,若你的工作是需要作品集的,請直接上傳到這個地方,例如像我之前是學設計的,我會自己設計特別一份有個人風格的履歷表,也把過去的作品集整理成PDF檔,再放到這個欄位中。 ・工作經歷(Job Description) 此處請務必正確填寫每個工作的年月份!並且使用「條列式」,在說明欄位寫上你在這個職責最主要負責的task是什麼,建議最多列出5~10項即可,過多或過少,都會看起來很扣分。 ・教育背景(Education) 此處只要寫出最高學歷即可,並在說明欄位,用條列式點出你主修的科目,此處也能上傳多媒體檔案,若你是新鮮人還沒有什麼工作經歷,可以將學校的作品集附錄於此。 ・技能和肯定(Skills & Endorse) 此處不管是語言、技術、工具、人際交往的技能,看到符合的,就請填上去吧!並請朋友按「+」肯定。 2. 建立職場人脈關係 LinkedIn的存在,可不是讓你寫好履歷就等機會找上門,一定要善用這個平台的特點,主動出擊去建立職場人脈,國外的人資在看你檔案時,判斷你在上面活躍程度的指標,一定會先看你的好友數(connections)有多少人? 總之切勿低於20人以下,因為那會給人感覺你不夠積極,當你決定要出國了,就請不要害臊怕別人看你的履歷,身邊有哪些親近的朋友或校友,有在使用就給他加下去! 例如,我先在搜尋器職缺打「LOEWE(西班牙精品品牌)」,國家搜尋「西班牙」,便會跳出一些職缺,在右下角聯絡人那邊,則會看見有一位老同事,還有14位校友目前在這裡工作,那麼如果再點下去「14位校友」看看會出現什麼呢…… see~立刻就跑出15筆結果,這些都是在馬德里LOEWE工作的校友們,接著我就會選擇建立關係,然後詢問他該工作的相關問題等等。 除此之外,「大量關注」相關產業的公司或是感興趣的公司,絕對是必要的。請多多善用LinkedIn的搜尋引擎,找到該公司的人資以及各個職位的人,並且「恥力」全開的都給他送出好友邀請! 不要以為我在開玩笑,外國人以及海外的華語人士,不論此刻有沒有轉職意願或需求,都非常積極的在做這件事,像我就很常會收到來自各地的華語人士,詢問我現任工作是否有職缺機會?向我討教面試的技巧,以及如何找到管道進來等等……大家都沒在客氣的(一直保持客氣、害羞或禮貌,大概就GG定了)! 再次強調,如果你真的很想到海外工作,這般程度的「恥力」絕對不能省。 3. 請同事或朋友背書 在努力搭建人脈網絡以後,記得請幾個較好的朋友或同事,到剛才填寫的「技能和肯定」這個欄位按下「+」號表示「肯定」,當然你也可以幫朋友們的能力打分數、做肯定,這個動作看似是很小的細節,但也是外國人資非常看重的一塊唷! 畢竟,現在社會上填寫假履歷、假專長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當你的專長有別人替你背書,即便只是好友或同事,但只要他們的學經履歷也被認可,他們的推薦便會讓你的履歷可信度瞬間加分很多喔。 好啦~希望本文對想要出國工作的人有些幫助,如果還不知道怎麼開始,就趕快先從建立你的LinkedIn人際網開始吧。祝求職順利! 小百科 LinkedIn 截至2023年底,全球有200多國的9.3億個企業及個人用戶使用此社群。平台上不但有超過5700萬家公司,也有愈來愈多的外商、跨國團隊,在此尋找合適的人才。據統計,平均每分鐘有4人在此平台找到工作。 完成LinkedIn註冊後,會自動產生和帶入電子名片,適合商業人士或發展職涯者使用,堪稱具有社群功能的線上履歷始祖。不止求職者可在平台上更新自己的履歷,企業或雇主也能發布職位。 2016年起,LinkedIn成為Microsoft的全資子公司。該平台宣稱是「獨霸全球的專業人士社群網站」,使用者可以在其上找到合適的職缺或實習機會、建立人脈和強化專業關係,並學習在職涯獲致成功所需的技能。

MORE

AI未來終將成為職場夥伴

文/蘇林 2024年初,日本芥川文學獎得主坦言,作品中有5%內容是靠ChatGPT生成的文字加以完成的。事實上,亞馬遜技術長Werner Vogels正好也在同時間,公布「2024年及未來技術趨勢預測」,認為此後各個職場的眾多場域,將會大量應用生成式AI協助工作進行。 生成式AI應用普及 Vogels指出,人類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發明各種工具和系統,不僅增長了能力,也造就新的工作和職位;這些變革的速度在過去一年急劇加快,雲端技術、機器學習以及生成式AI變得更加普及,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人類將迎來更多產業創新,推動技術的廣泛應用,幫助人類跟上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而這一切都將源於生成式AI。而隨著生成式AI未來將更細膩地、具備跨文化能力的理解人類體驗以及複雜的社會,未來全球用戶只會更方便應用且依賴生成式AI。 有效縮短開發過程 Vogels也預測,未來AI助理將成為開發者、創新者的夥伴,產業界勢將重新定義「生產力」。事實上,在2023年Stack Overflow(一個幫助寫程式的人們解決問題的平台)進行的開發者調查中,70%的受訪者表示在開發過程中,曾經使用或計畫使用AI輔助工具。 也就是說,在開發或創新過程中,AI助理可能從基礎程式碼生成器,演變為導師和合作夥伴,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提供支援。此外,AI助理可以用通俗語言解釋複雜的系統,提出針對問題的改進建議,並處理重複性任務,讓開發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具影響力、推動創新的創意性工作上。 效率變高品質提升 Vogels表示,AI助理未來將具有高度的可訂製性,可以針對個人、團隊或企業級的需求進行客製化訂製,讓初級開發者快速熟悉不了解的基礎架構,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則可以快速理解新的專案或程式碼庫。 過去需要花費數周才能完全理解程式碼更改的影響,AI助理能立刻對變更進行評估,概述可能產生的影響,並根據需求提供改進建議。因此可預期:開發團隊將變得更加高效率,開發出更高品質的系統,並縮短軟體的發布周期。 教育體系產生變革 在此同時,教育體系也將隨之產生變革,才能緊跟上科技創新步伐。 隨著愈來愈多產業要求員工具備專業化的技能,學校教育與雇主需求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Vogels表示,對於學生而言,教育成本不斷上升,許多人對傳統大學學位的價值產生質疑,尤其現在可以透過實務培訓學習技能。對於企業而言,新員工也仍然需要在職培訓。 就像數十年前的軟體發展過程,如今的科技教育也到來到了一個關鍵點──過去為少數人量身訂製的在職培訓,逐漸演變成面向廣大人群、由產業驅動的技能教育。 產業主導教育機會 不少企業自身也開始大規模投資於技能教育,例如亞馬遜便宣布已在全球培訓了2100萬名技術學員──主要透過機械電子與機器人技術學徒計畫,以及Amazon Cloud Institute等專案。 Vogels認為,這些專案讓處於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學員,能夠獲得需要的技能,而無需承擔傳統多年制專案的承諾。不過,傳統學術學習仍然至關重要,尤其在非科技產業中,技術和產業將會帶頭主導教育機會,這種保持學習與好奇心的終身學習方式,對個人和企業而言都大有益處,將是不容忽視的潮流。

MORE

未來10年夯職:永續管理師

文/蘇林 2024轉眼將至,職場專家預測:未來兩年內,將出現超過1000個「永續管理師」、「排碳管理師」職缺,因此近期各大學、機構組織、會計師事務所、教育訓練單位……紛紛推出相關永續人才培訓課程,究竟這個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在做些什麼? 根據金管會新公布的「2023年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明文規定,2025年起,實收資本額不到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也要編製永續報告書,也就是說,未來2年內,將有超過1000家上市櫃企業,必須要延攬、招聘,或以顧問身分聘雇合格的永續管理師,進入公司任職。 綠領人才需求龐大 而緊接著上市櫃公司之後,未來各大企業,乃至於中小企業,勢必會逐漸納入規範,為地球永續盡一分心力,換言之,台灣、亞洲各地,乃至全球各國企業,都將單獨、委外或合力聘雇永續管理師,為企業完成ESG(企業社會責任)目標,相關職務場市場需求龐大。 具體而言,企業中的永續管理師,平日的工作就是依據ESG背後所代表的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3個項目進行策略規畫、推動計畫和進度掌控。 不同產業爭搶人才 人力銀行分析指出,永續管理師堪稱職場「當紅炸子雞」,不同產業都在爭搶人才,因此未來永續管理師的重要性將會逐年增加,行業薪資也將跟著水漲船高,預估一位有產業經驗的永續管理師,年薪輕鬆可達新台幣百萬元以上,初入行的新手管理師,起薪也比其他行政人員高出一兩千元。 亦即,初階永續管理部門職員,儘管工作內容大多只是從事基礎的庶務工作,薪資卻比行政人員更有商量彈性,而隨著公司的需求提升,部門員工不斷進修取得更高階證照,等到可以獨當一面完成永續告書,或取得證照有能力為企業進行碳盤查、計算碳足跡、碳權規畫……等,在薪資上將有更多向上提升的空間。 設置獨立永續部門 以往,類似的工作多半分屬企業基金會、人力資源或教育訓練部門、總務或財會等不同部門,但隨著全世界對於企業永續的重視,不同產業也有各自需要達成的ESG目標,企業開始單獨設立永續部門或永續長,其下必然需要相關的專職管理師或職員,從事相關工作的規畫及推動。 以同樣的職等來看,分屬於不同產業的永續管理師,薪資可以比同職等的同仁再高出10~20%,包括金融業、製造業的永續管理師,都有挑戰百萬年薪的可能。 各國續開徵碳關稅 另一類個和永續管理師很類似,也同樣深具潛力的職位則是「碳排管理師」、「碳審計師」、「碳足跡管理師」……年薪也可高達70~90萬元。事實上,不僅是台灣綠領人才當紅,國際能源總署預估2030年前、全球將增加1400萬個綠色職缺。 歐盟將從2026年起,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就是俗稱的「碳關稅」,也就是說,未來各國銷往歐盟27國的特定商品,包括氫氣、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產品,必須與歐盟廠商承擔同樣的減碳成本,企業必須先購足碳稅,產品才會被放行。 各國續開徵碳關稅 而美國參議院早先提出的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目前已通過二讀,若法案三讀通過,最快將於2024年開始徵收碳稅,這除了意味著減碳成為企業永續的另一種競爭力,也迫使企業必須積極正視減碳績效,如果轉型不成功,就可能萎縮退出市場! 再者,碳關稅、碳費會額外增加企業營運成本,淨零碳排絕對是高耗能產業(如鋼鐵石化業、製造營造業等)轉型當務之急,再加上台灣今年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並於本月22日啟動首筆交易,各類綠領人才稀缺的現象也快速浮現。 也因此在今年下半年,企業紛紛布局相關人才儲備,一方面找尋能依據自身產業痛點,擬定減碳策略的綠色永續尖兵,另方面積極調訓公司內部人員進修,並取得相關專業證照,在企業內具體減碳、規畫碳中和製程或積極採購碳權,以符合政府與客戶的減碳規範。 跨域人才最為吃香 這其中,具備能源轉型專業知識的「溫室氣體(碳)管理師」,工作職責包含碳足跡評估、碳減量策略擬定、碳權交易等,最受到企業青睞。整體而言,具產業實戰經驗,且能幫助企業實現碳排目標,創造實質效益者,也最具薪資競爭力優勢。 通常這類人才多半出自產業界,熟知產業鏈、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在職進修取得碳盤查師、碳規師、碳權與碳交易證照或具備碳交易實務經驗……甚至了解碳中和的國際規範與執行步驟。換言之,綠領人才需要跨領域經驗,先具備企業基本知識再搶進綠領行業,成功的勝算更大。 爭相培養永續人才 根據「2024研究所指南」調查發現,永續人才幾乎「畢業即就業」,甚至一位畢業生就有兩三個工作機會可供挑選,使得不少學校的永續相關科系成為「夯系」。 今年2月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提出於各級學校推動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氣候變遷教育,培植未來永續人才,以因應國際趨勢和企業所需。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2022年綠領工作機會數平均每月累計6305個,較5年前成長一倍,今年的趨勢更為明顯,平均每月新增2000個各類職缺,展望未來10年更預估需求將成長6.5倍。 為回應綠領人才缺口,各級學校目前在教育部帶動下,積極推動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氣候變遷教育,培育師資、研發量能與編製教材,培植未來因應氣候變遷的跨領域人才。 目前全台已有51所學校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合作備忘錄及倡議書、定期發布大學永續報告書,不過這類課程大多設於在理工學院、商管學院下,多半命名為永續淨零或永續金融等學、課程,少數學校則成立研究學程或研發中心。 台灣以科技半導體、出口導向製造業為大宗,以往綠領人才大多被科技業、環境工程、材料所網羅,但隨著各大企業對永續、綠領人才的需求大增,文法商領域的畢業生,也開始有機會跨域學習綠領專業,轉職成為綠領人才。 除了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生,目前各管理顧問公司、人資顧問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教育訓練機構、大學推廣教育單位……均推出各類永續策略、管理課程,並發給研習證書, 成為近期最熱門的在職進修學程。 甚至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還推出「碳資產管理師」課程,只要上完4天課程,研習包括企業碳盤查計算最新實務、減量額度申請最新實務、碳資產管理與交易最新實務、氣候變遷對財報之影響、能源減碳最新實務、碳中和概述與實施流程等知識,並取得法國AFNOR所頒給的「碳資產管理師」國際證書,即贈送新加坡CIX碳權交易所的碳權抵換證200kg。

MORE

【友善職場系列1】 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的1萬塊公司

文/得人資源整合 34年來,Garmin從幾個工程師的小公司,成長為全球定位和通訊產品領導者,是台灣極少數沒外移生產線,並且積極擴建新廠的公司。 Garmin推動「工作生活整合」,讓好人才在公司有好發展。「留才年輕化」跟「安心工作」是兩大重點。 留住年輕人安心工作 總經理王正偉提到,除彈性工作、在家上班、混合式上班外,為支持同仁陪伴年長父母,想搬回故鄉的,公司有轉廠機制,提供搬家費用補助。透過轉廠機制跟彈性工作,同仁不用跟另一半做遠距夫妻。多年來更為同仁辦未婚聯誼,為年輕同仁提供婚戀機會,並打造婚育環境。 當被詢及:「提供這麼多彈性,有人抱怨不公平嗎?」王正偉表示,我們是回應人的需要,不是創造特權,同仁需要這些措施來好好工作跟生活。 育兒津貼補貼無上限 有感於少子化將會動搖國本,2021年起Garmin董事長高民環決定給育有6歲以下親生子女同仁的每個孩子、每月1萬元補助。到職滿90天,不分產線或辦公室同仁都可以申請。公司內網論壇同仁紛紛留言「德政、快來去生、幸福職場」,充分感受到公司的愛跟分擔。 實施以來,育兒津貼從每月900多個孩子,到每月1200多個,前後超過1500個孩子受惠。總經理豪邁地說:這個政策預算沒有上限,我們鼓勵同仁都來生,都來申請。 產檢假嘉惠育齡員工 此外,還有「最高1萬元的自費產檢補助」、「全薪陪產檢假7天」。亞洲總管理處資深協理王林德說明:「公司發現懷孕的平均年齡逐漸升高,許多高階產檢都要自費,對同仁會是負擔,因此採取實支實付。」人力資源部經理洪崇浩很肯定給準爸爸的全薪陪產檢假:「產檢再也不用排在晚上人擠人了。」 「30歲到40歲族群是職場精英和主力,也是婚育年齡,最需要協助。」王正偉說明,友善育兒政策推出後,離職率大幅下降25%,的確有一部分原因是政策為同仁帶來實質幫助。「措施效果顯著,解決員工的問題就是解決我們的問題。」 福利措施廠區帶風向 2021年Garmin在台南設立新廠,總部主管從高鐵站坐計程車去廠區,司機說,「你要去那間1萬塊公司喔,我知道。」別家科技公司頻喊「缺工、找人難」,Garmin照顧員工的心意,卻成了吸引人才的大賣點,公司不但很快找滿人,還帶動當地企業跟進,供應鏈夥伴也加入友善育兒行列。 林口廠負責組裝測試的劉凱菱有3個小孩,肯定公司補助緩解經濟負擔,分享產後返職心路歷程。「我生產完回來工作,主管是男生,怕不方便還特地請廠護來關心我的身心靈狀況、現在工作會不會過重,會不會影響產後恢復……」 產後進行全方位關懷 劉凱菱產後因為暈眩常請假,「若在別的公司,我的出勤應該是會被約談的,但是都沒有人怪我,也沒人約談我。」她感動地表示。 34年來,Garmin用創新推動人類科技應用前沿,引領後進者。如今在社會永續的迫切需要下,呼籲企業界投入友善育兒,發揮社會影響力,期盼台灣走出少子化,迎向幸福未來。 GARMIN 創造企業永續價值 有一間美國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公司,2022年稅後純益是9.74億美金。天下雜誌2000大排名的稅後純益,比前幾名的電腦系統大廠都高,為客戶、員工及股東創造了極大價值。 這間公司的製造將近100%在台灣,共有4個工廠,在台灣聘用近一萬名員工,超過全球員工總數一半。這家名為Garmin的全球最具指標性GPS企業,官網提及:「30年前Garmin以尖端的航空 GPS導航產品進入市場,目前已是航空、航海、車用、運動健身產品等市場的領導品牌。」 這段說明其實過於謙虛,因為它不僅是「領導品牌」,實際上在各領域都是遙遙領先的「世界第一」,卻始終低調經營。 1989年,生於美國中西部的Gary Burrell博士,跟台灣南投的高民環博士,在美國創立了Garmin。總經理王正偉說,有了Garmin的航空、航海導航技術,大幅減少空難及船難等悲劇發生。 創辦人對自己很儉樸,對員工卻十分慷慨,平等文化體現在工作日常。公司裡不分職位,員工餐廳一樣的餐食補助;出差都是經濟艙;領一樣的津貼。 但在辦公室裡,最明亮、最好的景觀是員工的座位,主管使用其他空間。公司為了支持員工生養小孩,前年起發放每月高額津貼,不分辦公室或是生產線同仁,一律同樣補助。 疫情期間,公司導入遠距彈性工作,當產業因為原物料供應不穩定時,同仁跟供應鏈夥伴自願加班,一起拚換料、變更設計驗證、全力生產出貨。大家不分你我,用行動相挺公司。後疫情時代,因應同仁需求提供混合式彈性工作,擴大人才地域來源,以(非產線同仁)可全員在家上班來做環境規畫和模擬演練。 在這裡,單一專業早已無法應對高度競爭的職場與企業擴張的需求,不論員工屬T型人、π型人,公司都鼓勵每個人應將觸角延伸到本業之外,創造新的價值。 王正偉表示,Garmin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橫跨廣泛的技術領域,完全可以獨立成十幾家公司。「我們很願意提供這樣的環境,鼓勵員工培養第二專長。」公司主動協助員工發展及提升能力,並有研發部門主管跨領域成為業務副總的成功案例。 當被問到,面對AI崛起的挑戰,未來人才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王正偉表示:「未來會把人的價值提高,重複性的工作可以交給AI。人才梯隊是很大的議題,我們希望員工一起來共同參與討論,規畫Garmin未來的人才藍圖。」 Garmin詮釋了友善職場:良好的待遇、工作內容、職場關係、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工作跟家庭可以兼顧,讓人渴望在這裡發展自己的未來。

MORE

【國際職場最前線】藉由工作 不斷自我超越

文/Sunny 什麼樣的「人才」在國際職場最吃香?曾協助許多國際企業招募人才的職場專家,給年輕世代最誠心的建議便是:在工作崗位上認真努力求表現,還能夠藉工作讓自己不斷向前、超越現況的人,不但職場上最有機會不斷攀升,也將改變自己的人生! 今年過年最窩心的問候,來自一個幾年前在我協助客戶招聘案中拿到工作的Bill! Bill在信中說:「真的真的,Sunny您是我的貴人啊! 當初加入XXX到現在,我整個工作環境遇到的人完全不同層次了。」 婆媳失合內外壓力大 仔細回想起來,雖然我的確在某個關鍵時刻,為Bill開啟了一扇走向國際企業的門,但縱觀Bill整個職涯發展,其實是他一貫以來不斷自我超越,才讓他真正的改變自己的人生,得到如今令他滿意又能發揮的職位。 Bill當年原本在泰國的台商工廠當小主管,因為工作環境不好,帶著泰籍太太回台灣生小孩。生子之後,受過大學教育的泰國妻子在台灣找不到工作,婆媳之間又因語言溝通問題矛盾不斷。獨子的他承受父母壓力,帶著太太和新生兒在外面租小套房住,負擔雙倍的生活費用,整個生活壓力放大兩倍以上,便想著轉職換到薪水多一點的公司! 資源不足卻一心上進 小時候家貧,Bill很早就進入職校半工半讀念完工專,面對職場上滿滿都是大學或更高學歷的同事,他一直以來自信心很低!之前也為了多賺點錢去日本打工過一年,利用賺到的錢和工作外的時間,在當地念了日文語言課程,補足自己沒上大學的不足。 當公司計畫外移東南亞時,他自願外派到環境不如台灣的泰國工作,在泰國時發現英文溝通的重要性,所以自費參加了英文課程,加強工作上的英文溝通能力,也同步學習泰語……從旁檢視Bill的成長點滴,他本質上就是個上進的青年! 基礎日文開啟國際門 我之所以會認識Bill,是當時正為一家德商工業儀器公司招募「客戶服務工程師Service Engineer」人才,負責亞洲地區客戶的設備安裝、維護與定期服務。工作需要機電相關技能和與客戶英文溝通的能力,特別是日本客戶喜歡用日文溝通,這時他的基礎日文與在日本定居過的經驗,當然就有明顯的加分作用了! 我推薦他進入這家德商公司後,Bill拿到的待遇比之前好很多,再加上出差會有額外的津貼,對他的財務狀況有很大的幫助!外商面試一般都要經過幾關,面試過程中我不斷的鼓勵他,協助他透過這個機會為職涯發展做規畫,最終他也很爭氣的獲得這份工作! 為澳商開路赴泰定居 這家德商公司後來將台灣業務轉到大陸,所以Bill帶著這份德商公司的工作經驗,被另一家半導體設備的澳大利亞商聘用,待遇又提升到了另外一個層次!2020年Covid疫情來襲,國際旅行變得困難,他卻因禍得福的被外派到泰國成立新據點,帶著泰籍太太返鄉定居! 做為一位資深的國際人資顧問,這樣的案例總是讓我感到欣慰,我為他和他的家人感到開心!但其實,這些成就主要來自他自己的改變與努力,如果他沒有走出台灣的舒適圈,去日本做基層工作,利用所賺的錢來進修日文加強語文能力,那麼那家德商公司可能也不會給他第一次進入外商公司工作的機會。 再者,如果當初他沒有前往當時工作環境不是最好的泰國,並在當地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和學習泰文應對,當疫情來襲時,公司也不會讓他留在泰國駐點。這讓我確信,是他的認真努力,藉工作讓自己不斷向前超越現況,才徹底改變了他自己的人生! 努力向前成為好人才 當遇到有類似Bill這樣的案例,我在向外國公司主管推薦人才時,都會特別說明我推薦這些人才的原因:他們能超越自己原生家庭,在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環境中,藉由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利用機會不斷成長進步。我認為這樣的人才更值得聘用,因為他們會珍惜資源努力工作,藉由工作超越無限可能,對公司絕對是一個有力的助益。 2023年對國際職場來說,「全球裁員提前縮減人力成本」的趨勢似乎正在持續中!這是個淒涼和動蕩不安的時期,做為一位資深的國際人資顧問,我對那些受到影響的人表示同情,並提醒仍在積極尋找國際職涯發展工作的人:危機就是轉機,讓自己邊努力邊向前行,機會就在前方,啥咪攏不免驚! (本文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MORE

ChatGPT狂潮下 哪些人會失業?

文/李開復 OpenAI新近推出的ChatGPT已經爆火出圈,它對提問回答的智慧、流暢度,讓眾人驚豔。據媒體報導,ChatGPT的回答,通過了美國部分高校的法律、醫學考試,並順利通過了Google軟體工程師入職測試,得到年薪18萬美元的職位。 當全球科技圈被ChatGPT牽動後,一個巨大的焦慮浮出水面: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是否將徹底取代人類的工作?哪些工作岌岌可危?你和孩子應該怎麼「避坑」? 誠然,AI能取代相對於人類更有優勢的工作,一般都是簡單重複的流程性工作。然而,AI具備了相當的語意溝通能力,顯然比大活人更容易訓練進行反覆運算,進而在理解力和表達力上匹敵甚至超越人類。值得一提的是,「愛和同理心」以及「對人類陪伴的需求」,是冰冷的AI永遠難以取代的。 以下是我推估未來將會「名存實亡」的10種工作。 1.電話行銷員/電話銷售 電話銷售將是最快被AI取代的工作之一。與人工電話銷售員相比,AI幾乎是零成本,而且不抱怨、具分析能力、績效高、與商業邏輯高度一致,所以電話銷售類工作是沒有未來的。如果你正從事電話銷售,可以考慮換成面對面銷售或其他需要和人們打交道的工作。 2.客戶服務 客服互動會隨著AI的應用而增加。不過,鑒於這類工作的重複性(通常會有教科書式的應答方法作為參考),客服工作將在很大程度上,分階段逐步被AI取代。如果你正從事客服工作,建議從文本支援轉向語音支援、從輕度支援轉向深度支援、從電話 / 互聯網服務轉向面對面服務,同時也應該學習共情、溝通和勸說的技巧。 3.倉庫工人 XYZ等碼垛機器人已經開始替代人力進行分揀,捷象靈越、壹悟科技等無人叉車,早可以把貨品、貨架準確運送到倉庫指定位置,這些產品已經陸續開進了不少世界500強企業的內部倉庫。 4.出納、運營、資料處理員 世界500強銀行已宣布將網店運營人員的數量,從2萬名裁減至1萬名。這些都是和資料、資訊打交道的「無名」中間人,他們負責的工作包括文件存檔、處理、採購、庫存管理、錯誤勘查、銷售額估算、向管理層報告調查結果等。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銀行業,也將出現在每一個和海量資料打交道的大公司。 5.電話接線員 電話接線員是電話類工作中最不需要用到人際技巧的工作。當語音辨識愈來愈精準,電話類工作被徹底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6.出納員/收銀員 出納員和收銀員正在被ATM機和自助結帳機取代。日益激烈的競爭迫使零售商、銀行和速食公司大量精簡人工流程。無人商店早已預示了一個商店完全無人化的未來,只是在安全及隱私考量下,速度不會太快。 7.速食店員 現有的連鎖餐廳已經開始推廣自動化點餐流程,很可能不久後便會使用面部識別和語音辨識技術。下一步自然就是對食物的準備和烹飪,進行自動化了。另外,未來還將出現烹飪和上菜全自動化的全新平價連鎖餐廳。這些「機器人餐廳」將搶走傳統速食行業的生意,從而導致速食店員工數量下降。 8.洗碗工 一個超大型洗碗機,未來能直接從餐桌上撤下碗碟(當然還有食物、骨頭、餐巾和其他餐具),然後把碟碗和銀器洗得發亮。這些洗碗機價格的確比較高,但是對於大型餐廳而言,和省下來的人力成本相比,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9.生產線質檢員 隨著創新奇智等「AI+製造」公司在工業AI質檢場景方面的崛起和成熟,工作重複性高、工作環境固定的生產線將會逐漸被淘汰,整個淘汰過程有可能長達20年。但檢查手機外殼這類保證產品美觀的工作,或是檢查電路板這類保證產品功能的工作,很快就會被取代。 10.快遞員 快遞員和送貨員正在被快遞機器人、小型汽車、大型卡車以及無人機取代。最先出現的將是結構化環境中的室內配送服務(酒店客房和公寓),之後會延伸至非公共道路,最後滲透整個快遞行業。 (本文節錄自李開復FB) 危機四伏的10種工作 看似金飯碗,其實危機四伏的10種工作,則包括: 1. 銷售與市場研究 研究工作看上去相當複雜,很難被取代。不過,銷售和市場研究工作,如今更多是對大筆資料進行篩選,從中得出洞見。對人類來說,管理如此龐大、多維和複雜的資料,將會愈來愈困難。 2. 保險理賠員 保險理賠員為了妥善處理每一筆索賠,需要仔細檢查大量的資料,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有了AI,所有索賠都可比照歷史資料進行核實,這樣一來,欺詐率會大幅降低,合理計算的數值基礎也會更堅實可靠。 3. 保安人員 「安保機器人」和能將多台相機與監控AI系統相連接的感測器,已可完美檢測場所遭入侵、起火以及燃氣洩漏等情況。與其從事保安工作,不如盡快學習管理「AI系統」以保住飯碗。 4. 卡車司機 3~5年後無人駕駛技術變得成熟,卡車司機就會成為最先被取代的職業之一。 5. 消費貸款受理人 AI擅長處理海量資料、做簡單的決策以及進行精準判定。未來AI貸款審批員可以基於核查更多的資訊,來決定是否批准貸款。 6. 財經和體育記者 AI的文筆自然比不上奪得世界新聞獎的深度報導傑作。不過,卻可以如實處理一般報導(包含畫外音等多角度視頻)。另外,AI可以根據歷史點擊資料,生成吸引人的標題(當然還是要經過編輯的把關)。 7. 記帳員與財務分析師 自動資料錄入和核對功能,正在搶走記帳員的工作,因AI能夠發現規律,從而幫助企業主深入瞭解公司的業務情況。 8. 水果採摘者 農業中的許多工作都是重複性的,如拖拉機駕駛、播種、除草、監測和水果採摘。水果採摘工資低、違反人體工學,因此並不是份理想的工作。 9. 專業投資人員 很多類型的投資工作,都需要消化大量的資訊,或進行極其快速的決策,這兩項工作都適合交給AI完成。 10. 放射科醫師 AI取代的職位不僅局限於低收入工作,其技術已可通過X光、MRI或CT來診斷特定類型的癌症(黑色素瘤、肺癌),且診斷表現已能達到人工水準。儘管還需一段時間,AI才能真正取代放射科醫師的大部分工作,但醫學生最好先避開此一領域。

MORE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AI改變世界但不會讓人類工作消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輝達(Nvidia)晶片正掀起人工智慧(AI)革命。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認為,AI將改變世界,但他不認為人類的工作會因此消失。 黃仁勳在CBS的「60分鐘」訪談中表示,企業在AI協助下自然會壯大。 他說:「勞工為公司工作。因此,當公司變得更有生產力時,獲利就會增加。我從沒有見過那哪家公司獲利增加卻不增募人手的。」「我相信在這種循環中,仍會需要用人。」 黃仁勳表示,「即使有些工作會變得不符時宜,但我相信在這種循環中,仍會需要用人,因為我們人有良好的判斷力,因為有些情況是機器無法理解的。」 黃仁勳談到Nvidia最新圖形處理器(GPU)Blackwell時表示,AI的能力是無可限量。他說:「我們希望它能做令我們驚奇的事,整個重點就在這裡。像在發現藥物、設計更輕而堅固的材料等領域。我們也需要AI幫助我們探索宇宙中我們自己從來無法達到之境。」 輝達預定於5月22日公布上季財報,預料將再度繳出驚人業績,繼2月公布業績較展望超出近20億美元之後再創佳績。

MORE

勤學外語 為職場加分

文/彌生 在台灣的職場,會說英文、日文的人不在少數,但愈來愈多人發現,光會這兩種外語其實「還不夠加分」!話說回來,究竟要學會哪些國家的語言,才能具備絕對競爭力呢? 根據104人力銀行在去年底公布的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徵才最需要的5類外語人才,依序是英文、日文、越文、韓文、泰文;其中越文需求年增幅9.1%,泰文年增幅21.2%。 104人力銀行去年底公布《2022職場學習白皮書》,回收3007份有效樣本,發現疫情明顯改變職場,多元學習興起,線上學習也快速成長。至於職場人士學習的方向,一是積極取得證照或學會專業技能,另外,則是不少員工發現:受南向政策影響,企業對越文和泰文的需求轉強,因而努力進修東南亞語言。 在此同時,英國《衛報》和加拿大《金融郵報》分別指出,國際職場人士想要幫自己加薪,學習外語是個好方式。根據《金融郵報》調查:習得一門新的外語能力可以增加10%~15%的薪資。 話說回來,若想在英美歐發展更具企圖心的職涯,究竟學哪種外語的投資報酬率最高呢? 英國《經濟學人》周報表示,雖然答案會因人因地而異,也與個人的專業有關,不過根據3種第二外語和加薪的幅度做了比較,發現同樣的專業下,學習西班牙語者平均薪水增加了1.5%;以法語作為外語者,薪資漲幅為2.3%;而以德語作為外語者,薪資漲幅則為3.8%。 另以使用人口和經濟體強度來看,除了英文、中文之外,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或阿拉伯語系作為加分外語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使用人口眾多的俄羅斯語,及今年將躍升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印度(印地語),學會之後也能讓職場人士拓展無限商務機會。

MORE

職場裡的黃金溝通術

文/李忠峯 「團隊溝通好累,有沒有萬用公式?」身為管理職或小主管,在工作中不僅僅需要追求工作績效,更要顧及向上及向下溝通的技巧,究竟如何才能讓表達更有層次,有效打造出一個能良善溝通的團隊,快速擬定策略,讓整個團隊持續向前…… 上班族聚會時最常拿來抱怨及說嘴的,就是向上或是向下溝通的議題!原因無他: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裡,溝通工具雖然方便許多,但人與人之間似乎還是不容易達成工作上的共識!所以會持續不斷地發現問題,也同時被許多溝通的障礙困擾著! 以下就使用心智圖來圖解向上、向下溝通,清楚剖析溝通的途徑,讓身在職場者溝通時能釐清思緒,表達時能更有層次。 向上溝通 消除敵對不信任 與老闆的理念不相通時,很多情況是我們自己思考層面不足所導致,所以當務之急要先理解老闆過去的經歷、行為特質,以及個人性格;倘若他是位值得跟隨和學習的對象,那麼在檢討自己與老闆意見不同的立場之後,便能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設定良善溝通的解決之道 有時候是口快心直!說錯話了~那問題小!有時候是考量的角度不同,這時候用請教的方式來溝通,不僅能有效解決問題,更能避免向上衝突。有時候是自己思考時間過短,太快給出不切實際的解方,那麼就請稍微慢下來,給自己緩衝的時間想出一個通盤的解決之道。 大多數溝通不良狀況的發生,都起因於老闆有考慮全局的思維,但我們沒有,所以,向上溝通大部分良善的層面,都是以學習心態出發,朝掌握老闆的思維走向,就能一邊在老闆身邊學到經驗,一邊讓自己更接近與老闆良善溝通的目標。 重倫理、知進退、多回報 要做到尊重老闆這位值得學習的對象,但同時又能保持個人客觀的角度,其實很不容易!畢竟職場上,大多數時候要懂得權衡!所謂權衡:就是在不傷害任何關係的前提下,達到雙向溝通的結果。 請記住,是雙向溝通,而非單向。如果我們的立場是為了把事情做好,那麼就要提出一個讓老闆可以接受的論點,搜集可用的資訊、提出佐證,並且將論點規畫成執行方案,隨時回報進度,就不會老是被老闆拒絕! 雙向溝通的重點可以藉助「談判技巧」,而且要做好讓步的準備。先以尊重老闆為前提,所以在某些做法上,優先採用老闆的建議,但是實際操作的過程與結果,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若想成功說服老闆,就不要太在意執行過程,只有拿出可以服眾的成果來實證,就能達成一次良好的溝通。 無前例可循也能成功提案 倘若是創新的作法,沒有過去的案例可以佐證,那麼得要先確定你在公司裡,是否有足夠的分量來做這件事?若不確定,通常的作法是找到一位資深的主管來支持你,或者「先」得到眾多人認可,才來做提案的動作,比較有機會成功。 所以必須先確立溝通的目的是什麼?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有必要和老闆發生意見爭執嗎?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操作方式?這個目的對於公司、對於老闆本身,是否有絕對的好處? 當老闆提出不可行的方案 延續上一個議題,倘若傑出的老闆突然提了一個很難以執行的方案,讓所有人都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該怎麼辦?當然要採取私下溝通的方式,提出大多數人反對的理由,用「好好說話」的方式來交換意見! 記得要圍繞在為了公司好的大前提之下來做建議,同樣要做好先搜集有效資訊,對公司有利的作法來比對,順著老闆的個性來規諫,相信睿智的老闆,一定有時間可以坐下來好好傾聽。 當然,倘若老闆過去就是個很難溝通的對象,而你又必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那麼,換個折腰的對象,也許才是真正的好解方。 向下溝通 兼顧績效與管理 向下溝通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定義「問題」的核心非常重要),就是碰到不好溝通的對象;所以要先確定對象的性格是否與工作職掌有衝突。 意思指的是:難溝通的人是否工作能力很強,想法很好又有執行能力,但總是不容易聽令行事、我行我素?面對這樣的下屬,得要開誠布公澄清雙方的關係! 一個團隊若要運行順暢,總得上行下效!倘若雙方老是達不成共識,非但徒勞浪費時間,也會消磨團隊士氣!但若是領導方式不佳而溝通不順暢,首先得找出為何下屬不喜歡自己的領導方式?是不喜歡領導風格還是態度不對?身為一個主管,花時間和屬下相處是有絕對必要的! 尤其現在的年輕朋友,已經不像過去威權時代,能用官威辦事的氛圍。所以,要穩坐主管位子,得下一番苦心。 向下溝通的最佳方法,提供三種角度來思考: 1.動之以情: 大家都知道要跟下屬搏感情,但大家都不太會做!畢竟要花工作以外的時間來相處,即使主管願意,屬下也不見得情願。所以比較好的解方是動之以情;身先士卒,做好示範和模範,自己做不到的事少來要求屬下,讓大家都在一個可以理解的範圍內做事,靠制度和規矩來辦事。 2.誘之以利: 祭出獎勵制度,鼓勵大家來爭取!當主管者帶頭做出好成績,把利益讓出來分享給有功者,體認到在這個團隊裡不但有福利,還有榮耀可以爭取!該給的就大方給,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3.掌握民意: ˙隨時隨地善用工具或通訊軟體來與下屬溝通,也可隨時招開小組會議,或是私下單獨個人訪談也行。 ˙面對團隊可掌握有用的第三方情報,也就是安排可信的暗樁,或者是比較客觀的部屬,作為小情報的來源。 ˙每個團體免不了有小圈圈,適時安排信得過、對公司較忠誠的夥伴(心腹),平時也要做好明查暗訪!方能掌握民意! 再者,年輕世代距離「使命感」比較遠,適合用合理的規範來領導!特別是「誘之以利」很適合當作帶領年輕世代的高效率做法。當然,主管得是一個敢給、敢帶頭衝的人物,才能驅動得了! 「溝通」是門上乘藝術,懂得職場溝通便能懂得生存與升遷之道,絕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也是身在職場者都要學習的軟實力! (作者為360d才庫事業群資深顧問、台灣心智圖大賽創辦人)

MORE

高薪族群 平日就為自己不斷加分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一般職場獵頭接觸的求職者,絕大多數是前5%的精英族群,也就是所謂的高薪族群!其實仔細分析這些人的開局,有時跟多數人一樣,不一定是畢業於頂大,或是海歸泡過洋墨水,但隨著時間與機運,這些人的職位及薪資,總是能愈換愈好。 仔細觀察這些工作愈換愈好的人,都不是等到要換工作時,才開始打聽工作機會,或為換工作進行準備,而是平時就保持開放彈性的心態,以逸待勞的篩選適合自己的好工作。 開局未必能決定後勢 這麼做的好處很多: 1. 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不需要急著隨便找一份工作,才有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會。 2. 擁有較強的籌碼:由於手上已有工作,騎馬找馬會有更強的議價能力,也可以選擇及甄選出高報酬且有前景的工作。 3. 不容易在壓力下草率決定:一旦在找工作過程中,不會因感到焦慮或被壓力所迫,不得不隨便選擇一份工作,便更有餘裕的時間,等待理想的機會出現。 選擇這種方式經營職涯的人,發展往往更順暢。這麼做也有益於清晰個人的職業方向,進而選擇能發揮個人優勢和促進事業發展的工作! 強弱連結可互為表裡 所以,想要工作愈換愈好嗎? 以下提醒兩個「加分」與一個「扣分」的行為。 #加分行為 1.在社群平台上,時時更新學習經驗或工作成果。 潛在機會是靠平時積累出來的。適當的曝光自己的成果與成就,並感謝同事與團隊,不只讓與你共事的人與有榮焉,也順勢幫任職的企業曝光。而機會,往往就出現在「弱連結」(註)中。這些弱連結怎麼來的呢?就是靠「強連結」轉介,或透過社群看到你的弱連結。 分進合擊打出個人牌 2.打造個人品牌,讓潛在雇主、客戶找到你。 除了社群,每個人都可以建立個人網站或是專頁,分享與工作、專業或興趣相關的內容,不論是文章、簡報、影音、實績、資源分享、案例探討……均可,再將連結分享在社群的個人資料裡,許多潛在雇主或客戶,就會浮出水面找到你喔! 櫥窗展示無法受尊重 #扣分行為 1.在求職平台上開放檔案任人瀏覽。 年輕時,獵頭老闆曾提醒我說:「愛惜自己羽毛的人,不會開放履歷在求職平台任人瀏覽」,當時的我不了解,覺得這樣才能讓更多機會主動找上門啊!後來終於才明白其背後的意涵。 一個沒有在找工作的人,卻開放履歷在人力銀行、人資社群、求職平台上,給所有人資瀏覽,其實是一種「Window shopping」。意思是:隨便逛逛、看看櫥窗展示,並沒有真的要買。這種方式往往很浪費人資與主管的時間;逛街、吃飯、休閒時,瀏覽櫥窗開心一下,當然沒問題,但用在求職上,對徵才企業卻是很高的時間成本,也容易給人負面印象。 絕不宜吃碗內看碗外 所以,除非你真的在求職,否則會給人「一直吃碗內看碗外」的印象,企業的重要專業及任務,絕不會委任給這類人選,除非是短期的專案(只用一次的免洗筷),才有可能給這類人機會。 所以,愛惜自己羽毛的人,請不要開放履歷任人瀏覽。一般高薪族群,通常都有自己的目標,自然不會讓自己變成只是待價而沽的商品。而人資們也清楚,有興趣後認真去應徵,才是真正有求職動機的人選。 用正確方式自我行銷 上述這些徵才端會注意的細節,想追求好職務或想換攀高枝者,是否注意到了呢? 人生無常,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變化何時會來,而面對變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為變化做好準備。 不管現在的工作好不好、穩不穩定、做得開不開心、忙不忙碌,當下專注學習累積經驗,可以降低被淘汰的風險,卻無法有助於掌握機會,唯有保持開放的心態,用對的方式行銷自己,工作才有可能會愈換愈好喔! 註:「強連結」指的是家人、摯友、同學、同事等經常見面、聯繫,關係緊密連結的人。「弱連結」則是指初次見面、認識不深、只是一群見過一面的人,或只在網路上交流等關係較為淡薄的人。 好工作,哪裡找? 畢業季節將近,社會新鮮人找工作大致分兩大類,一類先求有,再求好;另一類則想找個好起點,替未來職位三級跳,奠定好基礎。 從上述說法可知,所謂「好工作」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在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找到工作的前提下,下列重要的「連結」請加以善用。 1.在家靠親友;出外靠朋友 很多工作機會,其實就來自認識你的人,或是你所認識的人。尤其是一張白紙的新鮮人,手邊拿不出像樣的實習成績或工作資歷,此時不妨多開口詢問身邊認識的親友、師長或朋友,機會往往會比在人力銀行撒網海選更多。如果真的因此開展了生涯之路,切記要認真工作回報,千萬別讓親友的口碑龜裂,那可就沒有下一次的幸運了。 2.硬拚靠實力;連結靠潛力 能將興趣或專長作為職業,無異實現人生夢想藍圖,但如果遇不到這等好事,能憑實力及文憑輾壓同儕或競爭者,同樣可以脫穎而出,站上制高點。不過萬一本身沒有一技之長,所學又屬冷門偏科,或是壓根就不想學以致用,建議不妨回頭檢視自身的興趣和潛力,或是在所學科系及所擅長的領域,將所涉及的領域向外擴散及延伸,找到相關可以使得上力的工作,為自己衝出另一條職涯路。 3.重找一條路出發 職場瞬息萬變,很多科系大一時搶破頭,畢業時卻人才過剩。與其待在沒「錢」途的行業枯萎,不如趁年輕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改讀其他科系,取得專業證照,學士後醫學相關科系、法律系、師培體系、心理研究所、行銷管理、運動休閒……近年都相當熱門。不過這一次,建議多從興趣和潛力加以評估,讓自己往未來核心產業靠近一些。

MORE
/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